《增壹阿含經》十六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爾時。長壽王聞興兵攻罰其國。即設方計。我今雖無七寶之財。臣佐之屬。四部之兵。彼王雖複多諸兵衆。如我今日一夫之力。足能壞彼百千之衆。殺害衆生。不可稱計。不可以一世之榮。作永世之罪。我今可出此城。更在他國。使無鬥诤
爾時。長壽王不語臣佐。將第一夫人。及將一人。出舍衛城。入深山中。是時。舍衛城中臣佐.人民。以不見長壽王。便遣信使。往詣梵摩達王所。而作是說。唯願大王來至此土。今長壽王莫知所在。是時。梵摩達王來至迦屍國中。而自治化
然長壽王有二夫人。皆懷妊。臨欲在産。是時。夫人自夢在都市中生。又日初出。四部之兵。手執五尺刀。各共圍繞。而獨自産無有佐者。見已。便自驚覺。以此因緣白長壽王。王告夫人曰。我今在此深山之中。何緣乃當在舍衛城內。在都市中産乎。汝今欲生者。當如鹿生。是時。夫人曰。設我不得如此産者。正爾取死。是時。長壽王聞此語已。即于其夜。更改衣服。不將人衆。入舍衛城
時。長壽王有一大臣。名曰善華。甚相愛念。有小事緣出城。而見長壽王入城。時。彼善華大臣熟視王已。便舍而去。歎息墮淚。複道而行。時。長壽王便逐彼大臣。將在屏處而語言。慎莫出口。大臣對曰。如大王教。不審明王有何教敕。長壽王曰。憶我舊恩。便有反複。時臣對曰。大王有教令。我當辦之。長壽王曰。我夫人者。昨夜夢在市中産。又有四部之兵而見圍繞。生一男兒。極自端正。若不如夢産者。七日之中。當取命終。大臣報曰。我令堪辦此事。如王來敕。作此語已。各舍而去
是時。大臣便往至梵摩達王所。到已。而作是說。七日之中。意欲觀看大王軍衆。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竟爲多少。是時。梵摩達敕左右曰。時催上兵衆。如善華語。是時。善華大臣七日之中即集兵衆。在舍衛都市中。是時。彼夫人七日之中。來在都市中。時。善華大臣遙見夫人來。便作是說。善來。賢女。今正是時
爾時。夫人見四部兵衆已。便懷歡喜。敕左右人。施張大幔。時。夫人日初出時。便生男兒。端政無雙。世之希有。時。夫人抱兒還詣山中。時。長壽王遙見夫人抱兒而來。便作是語。使兒老壽。受命無極。夫人白王。願王當與立字。時。王即以立字名曰長生
時。長生太子年向八歲。父王長壽有小因緣入舍衛城。爾時。長壽王昔臣劫比。見王入城。從頭至足而熟觀視。見已。便往至梵摩達王所。到已。而作是說。大王。極爲放逸。長壽王者今在此城。時。王嗔恚。敕左右人催收捕長壽王
是時。左右大臣將此劫比。東西求索。時。劫比遙見長壽王。便目示語大臣曰。此是長壽王。即前收捕。至梵摩達王所。到已。白言。大王。長壽王者此人身。是國中人民。悉皆聞知捉得長壽王身
時。夫人亦複聞長壽王爲梵摩達所捉得。聞已。便作是念。我今複用活爲。甯共大王一時同命。是時。夫人即將太子入舍衛城。夫人語太子曰。汝今更求活處。時。長生太子聞已。默然不語。時。夫人徑往至梵摩達王所。王遙見來。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敕大臣。將此夫人及長壽王。至四衢道頭。分作四分。時。諸大臣受王教令。將長壽王及夫人身。皆取返縛。繞舍衛城。使萬民見。爾時。人民之類。莫不痛心
時。長生太子在大衆中。見將父母詣市取殺。顔色不變。時。長壽王還顧告長生曰。汝莫見長。亦莫見短。爾時。便說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無怨能勝怨 此法終不朽
是時。諸臣自相謂曰。此長壽王極爲愚惑。長生太子竟是何人。在我等前而說此偈。時。長壽王告諸臣曰。我不愚惑。但其中智者乃明吾語耳。諸賢當知。以我一夫之力。足能壞此百萬之衆。然我複作是念。此衆生類死者難數。不可以我一身之故。曆世受罪。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
時。彼諸臣將長壽王及夫人身。到四衢道頭。分作四分。即而舍去。各還所在。時。長生太子向暮收拾薪草。耶維父母而去
爾時。梵摩達王在高樓上。遙見有小兒耶維長壽王及夫人身。見已。敕左右曰。此必是長壽王親裏汝催收捉來。時。諸臣民即往詣彼。未到之頃。兒已走去
時。長生太子便作是念。此梵摩達王殺我父母。又住我國中。我今當報父母之怨。是時。長生太子便往至彈琴師所。到已。便作是說。我今欲學彈琴。時琴師問曰。今汝姓誰。父母爲所在。小兒對曰。我無父母。我本住此舍衛城中。父母早死。琴師報曰。欲學者便學之
比丘當知。爾時。長生太子便學彈琴歌曲。時。長生太子素自聰明。未經數日。便能彈琴歌曲。無事不知。是時。長生太子抱琴詣梵摩達王所。在象廄中。非人之時而獨彈琴。並複清歌。爾時。梵摩達王在高樓上。聞彈琴歌曲之聲。便問敕左右人曰。此何人在象廄中。而獨彈琴歌戲。臣佐報曰。此舍衛城中有小兒。而獨彈琴歌戲。時。王告侍者曰。汝可約敕使此小兒來在此戲。吾欲見之。時。彼使人喚此小兒。來至王所。是時。梵摩達王問小兒。汝昨夜在象廄中彈琴乎。對曰。如是。大王。梵摩達曰。汝今可在吾側。彈琴歌舞。我當供給衣被.飯食
比丘當知。爾時。長生太子在梵摩達前。彈琴歌舞。極爲精妙。時。梵摩達王聞此琴音。極懷歡喜。便告長生太子。當與吾守藏珍寶。時。長生太子受王教敕。未曾有失。恒隨王意。先笑後語。恒認王意。爾時。梵摩達王複告敕曰。善哉。善哉。汝今作人極爲聰明。今複敕汝宮內可否。汝斯知之。是時。長生太子在內宮中。以此琴音教諸妓女。亦複使乘象.馬妓術。無事不知
是時。梵摩達意欲出遊園館。共相娛樂。即敕長生。催駕寶羽之車。時。長生太子即受王教。令尋駕寶羽之車。被象金銀鞍勒。還來白王。嚴駕已辦。王知是時。梵摩達王乘寶羽之車。使長生禦之。及將四部兵衆
時。長生太子禦車引導。恒離大衆。時。梵摩達王問長生太子曰。今日軍衆。斯爲所在。長生對曰。臣亦不知軍衆所在。時王告曰。可小停住。吾體疲極。欲小止息。時。長生太子即自停住。使王懈息。比頃。軍衆未至
比丘當知。爾時。梵摩達王即枕太子長生膝上睡眠。時。長生太子以見王眠。便作是念。此王于我極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殺之。加住我國界。今不報怨者。何時當報怨。我今斷其命根。時。長生太子右手自拔劍。左手摸王發。然複作是念。我父臨欲命終時。而告我言。長生當知。亦莫見長。亦莫見短。加說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無怨能勝怨 此法終不朽
我今舍此怨。即還內劍。如是再叁。複作是念。此王于我極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殺之。加住我界。今不報怨者。何日當克。我今正爾斷此命根。乃名爲報怨。是時。複作憶念。汝長生。亦莫見長。亦莫見短。父王有是教敕。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我今可舍此怨。即還內劍
是時。王梵摩達夢見長壽王兒長生太子。欲取我殺。即便恐懼。尋時得覺。時。長生太子曰。大王。何故驚起。乃至于斯。梵摩達曰。向者睡眠。夢見長壽王兒長生太子拔劍欲取吾殺。是故驚耳
是時。長生太子便作是念。今此王已知我是長生太子。即右手拔劍。左手捉發。而語王曰。我今正是長壽王兒長生太子。然王是我大怨。又取我父母殺之。加住我國界。今不報怨。何日當克。時。梵摩達王即向長生而作是說。我今命在汝手。願垂原舍。得全生命。長生報曰。我可活王。然王不全我命。王報長生。唯願垂濟。吾終不取汝殺
是時。長生太子與王共作言誓。俱共相濟命者。終不相害。比丘當知。爾時。長生太子即活王命。是時。梵摩達王語長生太子言。願太子還與我嚴駕寶羽之車。還詣國界。是時。太子即嚴駕寶羽之車。二人共乘。徑來至舍衛城
時。王梵摩達即集群臣而作是說。設卿等見長壽王兒。欲取何爲。其中或有大臣而作是說。當斷手足。或有言。當分身叁段。或有言。當取殺之。是時。長生太子在王側坐。正身正意。思惟來言。時。梵摩達王躬自手捉長生太子。語諸人言。此是長壽王兒長生太子。此人身是。卿等勿得複有語。敢有所說。所以然者。長生太子見活吾命。吾亦活此人命。時。諸群臣聞此語已。歎未曾有。此王.太子甚奇。甚特。及能于怨而不報怨
時。梵摩達王問長生曰。汝應取我殺。何故見放。複不殺之。將有何因緣。今願聞之。長生對曰。大王。善聽。父王臨欲命終之時。而作是說。汝今亦莫見長。亦莫見短。又作是語。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是時。群臣聞父王此語。皆相謂言。此狂惑。多有所說。長生者竟是何人。長壽王對曰。卿等當知。其中有智之人。乃明此語耳。憶父王此語已。是故全王命根耳。梵摩達王聞此語已。甚奇所作。歎未曾有。乃能守亡父教敕。不有所墮
時。梵摩達王語太子曰。汝今所說之義。吾猶不解。今可與吾說其義。使得意解。時。長生太子對曰。大王。善聽。我當說之。梵摩達王取長壽王殺。設複長壽王本所有群臣極有親者。亦當取王殺之。設複梵摩達王所有臣佐。複當取長壽王臣佐殺之。是謂怨怨終不斷絕。欲使怨斷者。唯有無報人。我今觀此義已。是故不害王也。是時。梵摩達王聞此語已。甚懷踴躍。不能自勝。此王太子極爲聰明。乃能廣演其義
時。王梵摩達即向忏悔。是我罪過。而取長壽王殺之。即自脫天冠與長生使著。複加嫁女。還付舍衛國土.人民。尋付長生使領。王還波羅[木*奈]治
比丘當知。然古昔諸王有此常法。雖有此诤國之法。猶相堪忍。不相傷害。況汝等比丘。以信堅固。出家學道。舍貪欲.嗔恚.愚癡心。今複诤競不相和順。各不相忍而不忏改。諸比丘。當以此因緣。知鬥非其宜然。同一師侶。共一水乳。勿共鬥訟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無鬥無有诤 慈心愍一切
無患于一切 諸佛所歎譽
是故。諸比丘。當修行忍辱。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是時。拘深比丘白世…
《增壹阿含經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