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十六 ▪第2页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尔时。长寿王闻兴兵攻罚其国。即设方计。我今虽无七宝之财。臣佐之属。四部之兵。彼王虽复多诸兵众。如我今日一夫之力。足能坏彼百千之众。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不可以一世之荣。作永世之罪。我今可出此城。更在他国。使无斗诤
尔时。长寿王不语臣佐。将第一夫人。及将一人。出舍卫城。入深山中。是时。舍卫城中臣佐.人民。以不见长寿王。便遣信使。往诣梵摩达王所。而作是说。唯愿大王来至此土。今长寿王莫知所在。是时。梵摩达王来至迦尸国中。而自治化
然长寿王有二夫人。皆怀妊。临欲在产。是时。夫人自梦在都市中生。又日初出。四部之兵。手执五尺刀。各共围绕。而独自产无有佐者。见已。便自惊觉。以此因缘白长寿王。王告夫人曰。我今在此深山之中。何缘乃当在舍卫城内。在都市中产乎。汝今欲生者。当如鹿生。是时。夫人曰。设我不得如此产者。正尔取死。是时。长寿王闻此语已。即于其夜。更改衣服。不将人众。入舍卫城
时。长寿王有一大臣。名曰善华。甚相爱念。有小事缘出城。而见长寿王入城。时。彼善华大臣熟视王已。便舍而去。叹息堕泪。复道而行。时。长寿王便逐彼大臣。将在屏处而语言。慎莫出口。大臣对曰。如大王教。不审明王有何教敕。长寿王曰。忆我旧恩。便有反复。时臣对曰。大王有教令。我当办之。长寿王曰。我夫人者。昨夜梦在市中产。又有四部之兵而见围绕。生一男儿。极自端正。若不如梦产者。七日之中。当取命终。大臣报曰。我令堪办此事。如王来敕。作此语已。各舍而去
是时。大臣便往至梵摩达王所。到已。而作是说。七日之中。意欲观看大王军众。象兵.马兵.车兵.步兵。竟为多少。是时。梵摩达敕左右曰。时催上兵众。如善华语。是时。善华大臣七日之中即集兵众。在舍卫都市中。是时。彼夫人七日之中。来在都市中。时。善华大臣遥见夫人来。便作是说。善来。贤女。今正是时
尔时。夫人见四部兵众已。便怀欢喜。敕左右人。施张大幔。时。夫人日初出时。便生男儿。端政无双。世之希有。时。夫人抱儿还诣山中。时。长寿王遥见夫人抱儿而来。便作是语。使儿老寿。受命无极。夫人白王。愿王当与立字。时。王即以立字名曰长生
时。长生太子年向八岁。父王长寿有小因缘入舍卫城。尔时。长寿王昔臣劫比。见王入城。从头至足而熟观视。见已。便往至梵摩达王所。到已。而作是说。大王。极为放逸。长寿王者今在此城。时。王嗔恚。敕左右人催收捕长寿王
是时。左右大臣将此劫比。东西求索。时。劫比遥见长寿王。便目示语大臣曰。此是长寿王。即前收捕。至梵摩达王所。到已。白言。大王。长寿王者此人身。是国中人民。悉皆闻知捉得长寿王身
时。夫人亦复闻长寿王为梵摩达所捉得。闻已。便作是念。我今复用活为。宁共大王一时同命。是时。夫人即将太子入舍卫城。夫人语太子曰。汝今更求活处。时。长生太子闻已。默然不语。时。夫人径往至梵摩达王所。王遥见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敕大臣。将此夫人及长寿王。至四衢道头。分作四分。时。诸大臣受王教令。将长寿王及夫人身。皆取返缚。绕舍卫城。使万民见。尔时。人民之类。莫不痛心
时。长生太子在大众中。见将父母诣市取杀。颜色不变。时。长寿王还顾告长生曰。汝莫见长。亦莫见短。尔时。便说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无怨能胜怨 此法终不朽
是时。诸臣自相谓曰。此长寿王极为愚惑。长生太子竟是何人。在我等前而说此偈。时。长寿王告诸臣曰。我不愚惑。但其中智者乃明吾语耳。诸贤当知。以我一夫之力。足能坏此百万之众。然我复作是念。此众生类死者难数。不可以我一身之故。历世受罪。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
时。彼诸臣将长寿王及夫人身。到四衢道头。分作四分。即而舍去。各还所在。时。长生太子向暮收拾薪草。耶维父母而去
尔时。梵摩达王在高楼上。遥见有小儿耶维长寿王及夫人身。见已。敕左右曰。此必是长寿王亲里汝催收捉来。时。诸臣民即往诣彼。未到之顷。儿已走去
时。长生太子便作是念。此梵摩达王杀我父母。又住我国中。我今当报父母之怨。是时。长生太子便往至弹琴师所。到已。便作是说。我今欲学弹琴。时琴师问曰。今汝姓谁。父母为所在。小儿对曰。我无父母。我本住此舍卫城中。父母早死。琴师报曰。欲学者便学之
比丘当知。尔时。长生太子便学弹琴歌曲。时。长生太子素自聪明。未经数日。便能弹琴歌曲。无事不知。是时。长生太子抱琴诣梵摩达王所。在象厩中。非人之时而独弹琴。并复清歌。尔时。梵摩达王在高楼上。闻弹琴歌曲之声。便问敕左右人曰。此何人在象厩中。而独弹琴歌戏。臣佐报曰。此舍卫城中有小儿。而独弹琴歌戏。时。王告侍者曰。汝可约敕使此小儿来在此戏。吾欲见之。时。彼使人唤此小儿。来至王所。是时。梵摩达王问小儿。汝昨夜在象厩中弹琴乎。对曰。如是。大王。梵摩达曰。汝今可在吾侧。弹琴歌舞。我当供给衣被.饭食
比丘当知。尔时。长生太子在梵摩达前。弹琴歌舞。极为精妙。时。梵摩达王闻此琴音。极怀欢喜。便告长生太子。当与吾守藏珍宝。时。长生太子受王教敕。未曾有失。恒随王意。先笑后语。恒认王意。尔时。梵摩达王复告敕曰。善哉。善哉。汝今作人极为聪明。今复敕汝宫内可否。汝斯知之。是时。长生太子在内宫中。以此琴音教诸妓女。亦复使乘象.马妓术。无事不知
是时。梵摩达意欲出游园馆。共相娱乐。即敕长生。催驾宝羽之车。时。长生太子即受王教。令寻驾宝羽之车。被象金银鞍勒。还来白王。严驾已办。王知是时。梵摩达王乘宝羽之车。使长生御之。及将四部兵众
时。长生太子御车引导。恒离大众。时。梵摩达王问长生太子曰。今日军众。斯为所在。长生对曰。臣亦不知军众所在。时王告曰。可小停住。吾体疲极。欲小止息。时。长生太子即自停住。使王懈息。比顷。军众未至
比丘当知。尔时。梵摩达王即枕太子长生膝上睡眠。时。长生太子以见王眠。便作是念。此王于我极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杀之。加住我国界。今不报怨者。何时当报怨。我今断其命根。时。长生太子右手自拔剑。左手摸王发。然复作是念。我父临欲命终时。而告我言。长生当知。亦莫见长。亦莫见短。加说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无怨能胜怨 此法终不朽
我今舍此怨。即还内剑。如是再三。复作是念。此王于我极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杀之。加住我界。今不报怨者。何日当克。我今正尔断此命根。乃名为报怨。是时。复作忆念。汝长生。亦莫见长。亦莫见短。父王有是教敕。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我今可舍此怨。即还内剑
是时。王梵摩达梦见长寿王儿长生太子。欲取我杀。即便恐惧。寻时得觉。时。长生太子曰。大王。何故惊起。乃至于斯。梵摩达曰。向者睡眠。梦见长寿王儿长生太子拔剑欲取吾杀。是故惊耳
是时。长生太子便作是念。今此王已知我是长生太子。即右手拔剑。左手捉发。而语王曰。我今正是长寿王儿长生太子。然王是我大怨。又取我父母杀之。加住我国界。今不报怨。何日当克。时。梵摩达王即向长生而作是说。我今命在汝手。愿垂原舍。得全生命。长生报曰。我可活王。然王不全我命。王报长生。唯愿垂济。吾终不取汝杀
是时。长生太子与王共作言誓。俱共相济命者。终不相害。比丘当知。尔时。长生太子即活王命。是时。梵摩达王语长生太子言。愿太子还与我严驾宝羽之车。还诣国界。是时。太子即严驾宝羽之车。二人共乘。径来至舍卫城
时。王梵摩达即集群臣而作是说。设卿等见长寿王儿。欲取何为。其中或有大臣而作是说。当断手足。或有言。当分身三段。或有言。当取杀之。是时。长生太子在王侧坐。正身正意。思惟来言。时。梵摩达王躬自手捉长生太子。语诸人言。此是长寿王儿长生太子。此人身是。卿等勿得复有语。敢有所说。所以然者。长生太子见活吾命。吾亦活此人命。时。诸群臣闻此语已。叹未曾有。此王.太子甚奇。甚特。及能于怨而不报怨
时。梵摩达王问长生曰。汝应取我杀。何故见放。复不杀之。将有何因缘。今愿闻之。长生对曰。大王。善听。父王临欲命终之时。而作是说。汝今亦莫见长。亦莫见短。又作是语。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是时。群臣闻父王此语。皆相谓言。此狂惑。多有所说。长生者竟是何人。长寿王对曰。卿等当知。其中有智之人。乃明此语耳。忆父王此语已。是故全王命根耳。梵摩达王闻此语已。甚奇所作。叹未曾有。乃能守亡父教敕。不有所堕
时。梵摩达王语太子曰。汝今所说之义。吾犹不解。今可与吾说其义。使得意解。时。长生太子对曰。大王。善听。我当说之。梵摩达王取长寿王杀。设复长寿王本所有群臣极有亲者。亦当取王杀之。设复梵摩达王所有臣佐。复当取长寿王臣佐杀之。是谓怨怨终不断绝。欲使怨断者。唯有无报人。我今观此义已。是故不害王也。是时。梵摩达王闻此语已。甚怀踊跃。不能自胜。此王太子极为聪明。乃能广演其义
时。王梵摩达即向忏悔。是我罪过。而取长寿王杀之。即自脱天冠与长生使着。复加嫁女。还付舍卫国土.人民。寻付长生使领。王还波罗[木*奈]治
比丘当知。然古昔诸王有此常法。虽有此诤国之法。犹相堪忍。不相伤害。况汝等比丘。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舍贪欲.嗔恚.愚痴心。今复诤竞不相和顺。各不相忍而不忏改。诸比丘。当以此因缘。知斗非其宜然。同一师侣。共一水乳。勿共斗讼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无斗无有诤 慈心愍一切
无患于一切 诸佛所叹誉
是故。诸比丘。当修行忍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是时。拘深比丘白世…
《增壹阿含经十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