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二十一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苦樂品第二十九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人出現于世。雲何爲四。或有人先苦而後樂。或有人先樂而後苦。或有人先苦而後苦。或有人先樂而後樂。
雲何人先苦而後樂。或有一人生卑賤家。或殺人種.或工師種.或邪道家生。及余貧匮之家。衣食不充。彼人便生彼家。然複彼人無有邪見。彼便有此見。有施.有受者。有今世.有後世。有沙門.婆羅門。有父.有母。世有阿羅漢等受教者。亦有善惡果報。若彼有極富之家。以知昔日施德之報。不放逸報。彼若複見無衣食家者。知此人等不作施德。恒值貧賤。我今複值貧賤。無有衣食。皆由曩日不造福故。诳惑世人。行放逸法。緣此惡行之報。今值貧賤。衣食不充。若複見沙門.婆羅門修善法者。便向忏悔。改往所作。若複所有之遺余。與人等分。彼身壞命終。生善處。若生人中。多財饒寶。無所乏短。是謂此人先苦而後樂
何等人先樂而後苦。于是。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種.或長者種.或大姓家。及諸富貴之家。衣食充足。便生彼家。然彼人恒懷邪見。與邊見共相應。彼便有此見。無施.無受者。亦無今世.後世之報。亦無父母。世無阿羅漢。亦無有得證者。亦複無有善惡之報。彼人有此邪見。若複見有富貴之家。而作是念。此人久有此財寶耳。男者久是男。女者久是女。畜生者久是畜生。不好布施。不持戒律。若彼見沙門.婆羅門奉持戒者。起嗔恚心。此人虛僞。何處當有福報之應。彼人身壞命終之後。生地獄中。若得作人。在貧窮家生。無有衣食。身體[仁-二+果]露。衣食不充。是謂此人先樂而後苦
何等人先苦而後苦。于是。有人生貧賤家。或殺人種.或工師種。及諸下劣之家。無有衣食。而此人生彼家。然複彼人身抱邪見。與邊見共相應。彼人便有此見。無施.無有受者。亦無今世.後世善惡之報。亦無父母。世無阿羅漢。不好布施。不奉持戒。若複見沙門.婆羅門。即興嗔恚向賢聖人。彼人見貧者。言久來有是。見富者。言久來有是。見父者。昔者是父。見母者。昔者是母。彼若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若生人中。極爲貧賤。衣食不充。是謂此人先苦而後苦
彼雲何人先樂而後樂。彼或有一人生富貴家。或刹利種.或梵志種.或生國王種.或長者種生。及諸饒財多寶家生。所生之處無有乏短。彼人便生此家。然後彼人有正見。無有邪見。彼便有此見。有施.有受者。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亦有善惡之報。有父.有母。世有阿羅漢。彼人若複見富貴之家饒財多寶者。便作是念。此人昔日布施之所致。若複見貧賤之家。此人昔者。皆由不布施故。故我今可隨時布施。莫後更生貧賤之家。然常好喜施惠于人。彼人若見沙門.道士者。隨時問訊可否之宜。供給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盡惠施之。若複命終之後。生善處天上。若人中。生富貴之家。饒財多寶。是謂此人先樂而後樂
是時。有一比丘白世尊曰。我觀今世衆生先苦而後樂。或有衆生于今世先樂而後苦。或有衆生于今世先苦而後苦。或有衆生先樂而後樂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有此因緣。使衆生之類先苦而後樂。亦複有此衆生先樂而後苦。亦複有此衆生先苦而後苦。亦複有衆生先樂而後樂
比丘白佛。複以何因緣先樂而後苦。複以何因緣先苦而後樂。複以何因緣先苦而後苦。複以何因緣先樂而後樂
世尊告曰。比丘當知。若人壽百歲。正可十十耳。若使壽終冬.夏.春.秋。若複。比丘。百歲之中作諸功德。百歲之中造諸惡業。作諸邪見。彼于異時。或冬受樂。夏受苦。若百歲之中。功德具足。未曾有短。若複在中百歲之內。在諸邪見。造不善行。先受其罪。後受其福。若複少時作福。長時作罪。後生之時少時受福。長時受罪。若複少時作罪。長複作罪。彼人後生之時先苦而後苦。若複于少時作諸功德。分檀布施。彼于後生先樂而後樂。是謂。比丘。以此因緣先苦而後樂。亦由此因緣先樂而後苦。亦由此因緣先苦而後苦。亦由此因緣先樂而後樂
比丘白佛言。唯願。世尊。若有衆生欲先樂而後樂。當行布施。求此先樂而後樂
世尊告曰。如是。比丘。如汝所言。若有衆生欲成涅槃及阿羅漢道乃至佛道。當于中行布施。作諸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人出現于世。雲何爲四。或有人身樂心不樂。或有人心樂身不樂。或有人心亦不樂身亦不樂。或有人身亦樂心亦樂
彼何等人身樂心不樂。于是。作福凡夫人。于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無所短乏。但不免餓鬼.畜生.地獄道。亦複不免惡趣中。是謂此人身樂心不樂
彼何等人心樂身不樂。所謂阿羅漢不作功德。于是四事供養之中。不能自辦。終不能得。但免地獄.餓鬼.畜生之道。猶如羅漢唯喻比丘。是謂此人心樂身不樂
彼何等人身亦不樂心亦不樂。所謂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能得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恒不免地獄.餓鬼.畜生道。是謂此人身亦不樂心亦不樂
彼何等人身亦樂心亦樂。所謂作功德阿羅漢。四事供養無所短乏。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複免地獄.餓鬼.畜生道。所謂屍波羅比丘是。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當如屍波羅比丘。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說四梵之福。雲何爲四。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偷婆處。于中能起偷婆者。是謂初梵之福也。複次。信善男子.善女人。補治故寺者。是謂第二受梵之福也。複次。信善男子.善女人。和合聖衆者。是謂第叁受梵之福。複次。若多薩阿竭初轉法輪時。諸天.世人勸請轉法輪。是謂第四受梵之福。是謂四受梵之福
爾時。有異比丘白世尊言。梵天之福竟爲多少
世尊告曰。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
世尊告曰。閻浮裏地東西七千由旬。南北二萬一千由旬。地形像車。其中衆生所有功德。正可與一輪王功德等
瞿耶尼縱廣叁十二萬裏。地形如半月。比丘當知。閻浮地人民。及一輪王之德。比彼人者。與彼一人德等
複次。比丘。弗于逮裏地縱廣叁十六萬裏。地形方正。計閻浮裏地及瞿耶尼二方之福。故不如彼弗于逮一人之福
比丘當知。郁單曰縱廣四十萬裏。地形如月滿。計叁方人民之福。故不如郁單曰一人之福
比丘當知。計四天下人民之福。故不如四天王之德。計四天下人民之福及四天王。故不如叁十叁天之福。計四天下及四天王.叁十叁天。故不如釋提桓因一人之福。計四天下及四天王及叁十叁天及釋提桓因。故不如一豔天之福。計四天下及四天王.叁十叁天.釋提桓因及豔天。故不如一兜術天福。計從四天下至兜術天之福。故不如一化自在天之福。計從四天下至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他化自在天之福。計從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
比丘當知。此是梵天之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其福者。此是其量也。是故。比丘。欲求梵天福者。當求方便。成其功德。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衆生之類有四種食。長養衆生。何等爲四。所謂抟食或大.或小。更樂食.念食.識食。是謂四食
彼雲何名爲抟食。彼抟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諸入口之物可食啖者。是謂名爲抟食。
雲何名更樂食。所謂更樂食者。衣裳.傘蓋.雜香華.熏火及香油。與婦人集聚。諸余身體所更樂者。是謂名爲更樂之食
彼雲何名爲念食。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說。或以體觸。及諸所持之法。是謂名爲念食
彼雲何爲識食。所念識者。意之所知。梵天爲首。乃至有想.無想天。以識爲食。是謂名爲識食
是謂。比丘。有此四食。衆生之類以此四食。流轉生死。從今世至後世。是故。諸比丘。當共舍離此四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辯。雲何爲四。所謂義辯.法辯.辭辯.應辯
彼雲何名爲義辯。所謂義辯者。彼彼之所說。若天.龍.鬼神之所說。皆能分別其義。是謂名爲義辯也
彼雲何名爲法辯。十二部經如來所說。所謂契經.祇夜.本末.偈.因緣.授決.已說.造頌.生經.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諸有爲法.無爲法。有漏法.無漏法。諸法之實不可沮壞。所可總持者。是謂名爲法辯
彼雲何名爲辭辯。若前衆生。長短之語。男語。女語。佛語。梵志.天.龍.鬼神之語。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彼之所說。隨彼根原與其說法。是謂名爲辭辯
彼雲何名爲應辯。當說法時。無有怯弱。無有畏懼。能和悅四部之衆。是謂名爲應辯
我今當教敕汝。當如摩诃拘絺羅。所以然者。拘絺羅有此四辯。能與四部之衆廣分別說。如我今日觀諸衆中。得四辯才。無有出拘絺羅。若此四辯。如來之所有。是故。當求方便。成四辯才。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事終不可思惟。雲何爲四。衆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龍國不可思議。佛國境界不可思議。所以然者。不由此處得至滅盡涅槃
雲何衆生不可思議。此衆生爲從何來。爲從何去。複從何起。從此終當從何生。如是。衆生不可思議
雲何世界不可思議。諸有邪見之人。世界斷滅.世界不斷滅。世界有邊.世界無邊。是命.是身。非命.非身。梵天之所造。諸大鬼神作此…
《增壹阿含經二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