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二十七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邪聚品第叁十五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人在邪見聚者。有何相像。有何相貌。爾時。諸比丘白世尊言。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尊。善哉。世尊。當與諸比丘而說此義。我等聞已。當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邪聚之人。當以五事知之。以見五事則知此人爲住邪聚。雲何爲五。應笑而不笑。應歡喜時而不歡喜。應起慈心而不起慈心。作惡而不恥。聞其善語而不著意。當知此人必住邪聚。若有衆生住邪聚者。當以此五事知之
複次。有衆生有住正聚者。有何相貌。有何因緣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尊。唯願世尊當與諸比丘而說此義。我等聞已。當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等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正聚之人。當以五事知之。以見五事則知此人爲住正聚。雲何爲五。應笑則笑。應歡喜則歡喜。應起慈心則起慈心。可恥則恥。聞善著意。當知此人已住正聚。是故。諸比丘。當除邪聚。住于正聚。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爲五事。雲何爲五。一者當轉法輪。二者當度父母。叁者無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發菩薩意使發菩薩心。五者當授將來佛決。若如來出現世時。當爲此五事。是故。諸比丘。當起慈心向于如來。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惠施不得其福。雲何爲五。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叁者以野牛施人。四者淫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是謂。比丘。有此五施不得其福
比丘當知。複有五施令得大福。雲何爲五。一者造作園觀。二者造作林樹。叁者造作橋梁。四者造作大船。五者與當來.過去造作房舍住處。是謂。比丘。有此五事令得其福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園觀施清涼 及作好橋梁
河津渡人民 並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 恒當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 此人必生天
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此五德施。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雲何爲五。一者色力。二者親族之力。叁者田業之力。四者兒力。五者自守力。是謂女人有此五力。比丘當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輕慢夫主。設複夫以一力。盡覆蔽彼女人。雲何爲一力。所謂富貴力也。夫人以貴色力不如。親族.田業.兒.自守盡不如也。皆由一力。勝爾許力也
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雲何爲五。所謂色力.聲力.香力.味力.細滑力。夫愚癡之人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者。不能得度波旬境界。若聖弟子成就一力。勝爾許力。雲何爲一力。所謂無放逸力。設賢聖弟子成就無放逸者。則不爲色.聲.香.味.細滑之所拘系。以不爲五欲所系。則能分別生.老.病.死之法。勝魔五力。不墮魔境界。度諸畏難至無爲之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戒爲甘露道 放逸爲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爲自喪
佛告諸比丘。當念修行而不放逸。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雲何爲五欲想。一者生豪貴之家。二者嫁適富貴之家。叁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四者多有兒息。五者在家獨得由己。是謂。比丘。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如是。比丘。我比丘亦有五事可欲之想。雲何爲五。所謂禁戒.多聞.叁昧成就.智慧.智慧解脫。是謂。比丘。有此五事可欲之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我生豪族種 亦適富貴家
能役使夫主 非福不克獲
使我饒兒息 香華自嚴飾
雖有此想念 非福不克獲
信戒而成就 叁昧不移動
智慧亦成就 懈怠而不克
尋欲得道果 不由生死淵
願欲至涅槃 懈怠而不克
如是。諸比丘。當求方便。行于善法。除去不善法。漸當前進。無有中悔之心。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時不應向人禮。雲何爲五。若在偷婆中不應向禮。在大衆中不應向禮。又在道路不應向禮。病痛著床不應向禮。若飲食時不應向禮。是謂。比丘。有此五事不應向禮
複有五事知時之禮。雲何爲五。不在偷婆中。不在大衆中。不在道路。亦不病痛。複非飲食。此應向禮。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知時之行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告優頭槃。汝今入羅閱城求少溫湯。所以然者。如我今日脊患風痛
優頭槃白佛。如是。世尊。是時。優頭槃受佛教已。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城求湯。爾時。尊者優頭槃便作是念。世尊有何因緣。使我求湯。如來諸結已盡。諸善普會。然如來複作是語。我今患風。又複世尊不授姓名。當至誰家
是時。尊者優頭槃以天眼觀羅閱城男子之類。必應度者。是時。見羅閱城中有長者名毗舍羅先不種善根。無戒.無信.邪見。于佛.法.衆與邊見共相應。彼便有此見。無施.無與.無有受者。亦複無有善惡果報。無今世.後世.無父.無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成就者。于今世.後世自身作證而自遊化。壽命極短。余五日之後當取命終。又事五道大神。是時。優頭槃便作是念。如來必欲度此長者。所以然者。此長者命終之後。當生啼哭地獄中。是時。優頭槃便笑。五道大神遙見笑。即隱其形而作人像。來至優頭槃所而給使令。是時。尊者優頭槃將此使人往至長者門外住。默然不語
是時。長者遙見有道人在門外立。即時便說此偈
汝今默然住 剃頭著袈裟
爲欲求何等 因由何故來
爾時。優頭槃複以此偈報曰
如來無著尊 今日患風發
設有溫湯者 如來欲洗浴
是時。長者默然不報。是時。五道大神告毗舍羅先曰。長者可以湯相惠。必當獲福無量。當得甘露之報
是時。長者報曰。我自有五道大神。用此沙門爲能加益何等事
是時。五道大神便說此偈
如來當生時 天帝來下侍
更誰出是者 能與共俦匹
用五道神爲 不能有所濟
甯供養釋師 便獲大果報
爾時。五道大神複重語長者曰。汝好自守護身.口.意行。汝不知五道大神之威力乎。是時。五道大神即化作大鬼神形。右手執劍語長者曰。今我身者是五道大神。速與此沙門湯。勿足稽留
是時。長者便作是念。甚奇。甚特。五道大神乃供養此沙門。即以香湯授與道人。複以石蜜授與沙門
是時。五道大神自執此香湯。共優頭槃至世尊所。以此香湯奉上如來。爾時。世尊以此香湯。沐浴身體。風尋時差。更不增劇
是時。長者後五日便取命終。生四天王中。是時。尊者優頭槃聞長者命終。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優頭槃白如來言。此長者命終爲生何處
世尊告曰。此長者命終生四天王中
優頭槃白佛言。此長者于彼命終當生何處
世尊告曰。于彼命終當生四天王中。叁十叁天。乃至生他化自在天。于彼命終。複來生四天王中。此長者身。六十劫中不墮惡趣。最後得作人身。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成辟支佛。所以然者。湯施之德。其福乃爾。是故。優頭槃。恒念浴衆僧。聞說道教。如是。優頭槃。當作是學
爾時。尊者優頭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不樂修梵行。欲舍禁戒還爲白衣。是時。彼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言。我今不樂修于梵行。欲舍禁戒還爲白衣
世尊告曰。汝今何故不樂修梵行。欲舍禁戒還爲白衣
比丘報曰。我今心意熾盛。身中火燃。若我見女人時。端正無雙。我爾時便作是念。使此女人與我共交。又複作是念。此非正法。設我從此心者。則非正理。我爾時複作是念。此是惡利。非爲善利。此是惡法。非爲善法。我今欲舍禁戒還爲白衣。沙門禁戒實不可犯。我于俗人中可分檀布施
世尊告曰。夫爲女人有五種惡。雲何爲五。一者穢惡。二者兩舌。叁者嫉妒。四者嗔恚。五者無反複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非喜由財義 現善內懷毒
壞人趣道善 如鷹舍汙池
是故。比丘。當除不淨之想。思惟淨觀。比丘思惟淨觀已。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盡斷無明.憍慢。汝今。比丘。欲從何生。爲從發生。然發惡露不淨。皆由幻化诳惑世人。手.爪.齒.形體之屬。乃無淨處。何者是真。何者是實。從頭至足皆悉如是。肝.膽.五藏.有形之物。無一可貪。何者是真。汝今。比丘。欲從何生。汝今善修梵行。如來正法必當盡苦。人命極短不久存世。雖複極壽不過百歲。所出無幾
比丘當知。如來出世。甚爲難值。聞法亦難。受四大形。亦複難得。諸根具足。亦複難得。得生中國。亦複難值。與善知識相遭。亦複難得。聞法亦難。分別義理。亦複難得。法法成就。此事亦難。汝今。比丘。設與善知識從事者。便能分別諸法。亦當與人廣演其義。設當聞法已。則能分別。能分別法已。則能說其義。無有欲想.嗔恚.愚癡之想。以離叁毒。便脫生.老.病.死。我今粗說其義
爾時。彼比丘從佛受教。便從坐起。禮世尊足。便退而去
是時。彼比丘在閑靜之處。思惟其法。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須發。出家學道。欲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
《增壹阿含經二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