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叁十一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力品第叁十八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雲何爲六。小兒以啼爲力。欲有所說。要當先啼。女人以嗔恚爲力。依嗔恚已。然後所說。沙門.婆羅門以忍爲力。常念下。下于人然後自陳。國王以憍慠爲力。以此豪勢而自陳說。然阿羅漢以專精爲力。而自陳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爲力弘益衆生。是謂。比丘。有此六凡常之力。是故。比丘。常念修行此大慈悲。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已思惟.廣布無常想。盡斷欲界愛。色界.無色界愛。亦斷無明.憍慢。猶如以火燒焚草木。永盡無余。亦無遺迹。此亦如是。若修無常想。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無明.憍慢永無有余。所以然者。比丘。當修無常想時。而無欲心。彼以無欲心。便能分別法。思惟其義。無有愁.憂.苦.惱。彼以思惟法義。則無愚惑錯誤修行。若見有鬥诤者。彼便作是念。此諸賢士不修無常想。不廣布無常想。故致此鬥訟耳。彼以鬥诤不觀其義。以不觀其義。則有迷惑之心。彼以執此愚惑。而命終入叁惡道。餓鬼.畜生.地獄中。是故。諸比丘。當修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便無嗔恚.愚惑之想。亦能觀法。亦觀其義。若命終之後。生叁善處。生天上.人中.涅槃之道。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憂迦支江水側
爾時。世尊詣一樹下。躬自敷座而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
爾時。有一梵志往至彼處。是時。梵志見世尊腳迹爲妙。見已。便生此念。是何人之迹。爲是天.龍.鬼神.幹沓和.阿須倫.人.若非人。爲我先祖梵天耶。是時。梵志即逐迹前進。遙見世尊在一樹下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見已。作是語。爲是天耶
世尊告曰。我非是天
爲幹沓和耶
世尊告曰。我非幹沓和也
爲是龍子乎
對曰。我非是龍也
爲閱叉也
佛報梵志。我非閱叉
爲是祖父也
佛報曰。我非祖父
是時。婆羅門問世尊曰。汝今是誰
世尊告曰。有愛者則有受。有受則有愛。因緣合會。然後各各相生如此。如此五苦盛陰無有斷絕時。以知愛已。則知五欲。亦知外六塵.內六入。即知此盛陰之本末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世間有五欲 意爲第六生
以知內外六 當念盡苦際
是故。當求方便。滅內外六事。如是。梵志。當作是學
爾時。彼梵志聞佛如是教。思惟玩習不去心懷。即于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彼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本爲菩薩時。未成佛道中有此念。此世間極爲勤苦。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然此五盛陰不得盡本原。是時。我複作是念。由何因緣有生.老.病.死。複由何因緣致此災患。當思惟此時。複生此念。有生則有老.病.死
爾時。當思惟是時。複更生念。由何因緣有生。此由有而生。複生此念。有者。何由而有。當思惟是時。便生此念。此有由受而有。複念。此受何由而有。爾時。以智觀之。由愛而有受。複更思惟。此愛何由而生。重觀察之。由痛而有愛。複更思惟。此痛何由而生。當作是觀察時。由更樂而有此痛。複重思惟。此更樂何由而有。我生此念時。緣六入而有此更樂。時我重思惟。此六入何由而有。觀察是時。由名色而有六入。時我複作是念。名色何由而有。觀察是時。複由識而有名色。此識何由而有。觀察是時。由行生識。時我複作是念。行何由而生。觀察是時。行由癡而生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愁.憂.苦.惱。不可稱計。如是名爲苦盛陰所習
我爾時複作是念。由何因緣滅生.老.病.死。我觀察是時。生滅。老.病.死滅。時複生此念。由何而無生。觀此生原有滅。生則滅。複念。由何而無有。時生此念。無受則無有。時我生此念。由何滅受。觀察是時。愛滅。受則滅。複生此念。由何而滅愛。重更觀察。痛滅。愛則滅。複思惟。由何而滅痛。觀察是時。更樂滅。則痛滅。複思惟。更樂何由而滅。觀察是時。六入滅。則更樂滅。複觀此六入何由而滅。當觀察時。名色滅。則六入滅。複觀名色何由而滅。識滅。則名色滅。複觀察此識何由而滅。行滅。則識滅。複觀此行何由而滅。癡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滅。老.病滅。則死滅。是謂名爲五盛陰滅
時我複生此念。此識最爲原首。令人致此生.老.病.死。然不能知此生.老.病.死生之原本。猶如有人在山林中。行逐小徑道。小複前行。見舊大道。古昔諸人在中行處。是時。彼人便複此道。小複前進。見舊城郭.園觀.浴池。皆悉茂盛。但彼城中無有居民。此人見已。還歸本國。前白王言。昨遊山林見好城郭。樹木繁茂。但彼城中無有人民。大王。可使人民在彼城止住。是時。國王聞此人語。即居止人民。然此城郭還複如故。人民熾盛。快樂無比。
諸比丘當知。我昔未成菩薩時。在山中學道。見古昔諸佛所遊行處。便從彼道。即知生.老.病.死所起原本。有生有滅。皆悉分別。知生苦.生習.生盡.生道。皆悉了知。有.受.愛.痛.更樂.六入.名色.識.行.癡亦複如是。無明起則行起。行所造者複由于識。我今以明于識。今與四部之衆而說此本。皆當知此原本所起。知苦.知習.知盡.知道。念使分明。以知六入。則知生.老.病.死。六入滅則生.老.病.死滅。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滅于六入。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萬衆而爲說法。爾時。阿那律在彼坐上。是時。阿那律在衆中睡眠
爾時。佛見阿那律睡眠。便說此偈
受法快睡眠 意無有錯亂
賢聖所說法 智者之所樂
猶如深淵水 澄清無瑕穢
如是聞法人 清淨心樂受
亦如大方石 風所不能動
如是得毀譽 心無有傾動
是時。世尊告阿那律。汝畏王法及畏盜賊而作道乎
阿那律報曰。不也。世尊
佛告阿那律。汝何故出家學道
阿那律白佛言。厭患此老.病.死.愁.憂.苦.惱。爲苦所惱。故欲舍之。是故出家學道
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堅固。出家學道。世尊今日躬自說法。雲何于中睡眠
是時。尊者阿那律即從座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世尊言。自今已後形融體爛。終不在如來前坐睡
爾時。尊者阿那律達曉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損。爾時。世尊告阿那律曰。勤加精進者與調戲蓋相應。設複懈怠與結相應。汝今所行當處其中
阿那律白佛。前已在如來前誓。今不能複違本要
是時。世尊告耆域曰。療治阿那律眼根
耆域報曰。若阿那律小睡眠者。我當治目
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寢寐。所以然者。一切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爲食。耳者以聲爲食。鼻者以香爲食。舌者以味爲食。身者以細滑爲食。意者以法爲食。我今亦說涅槃有食
阿那律白佛言。涅槃者以何等爲食
佛告阿那律。涅槃者以無放逸爲食。乘無放逸。得至于無爲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雖言眼者以眠爲食。然我不堪睡眠
爾時。阿那律縫故衣裳。是時。眼遂敗壞。而得天眼。無有瑕穢。是時。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縫衣裳。不能得使縷通針孔中。是時。阿那律便作是念。諸世間得道羅漢。當與我貫針
是時。世尊以天耳清淨。聞此音聲。諸世間得道阿羅漢者。當與我貫針。爾時。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針來。吾與貫之
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稱說者。謂諸世間欲求其福者。與我貫針
世尊告曰。世間求福之人無複過我。如來于六法無有厭足。雲何爲六。一者施。二者教誡。叁者忍。四者法說.義說。五者將護衆生。六者求無上正真之道。是謂。阿那律。如來于此六法無有厭足
阿那律曰。如來身者真法之身。複欲更求何法。如來已度生死之海。又脫愛著。然今日故求爲福之首
世尊告曰。如是。阿那律。如汝所說。如來亦知此六法爲無厭足。若當衆生知罪惡之原身.口.意所行者。終不墮叁惡趣。以其衆生不知罪惡之原。故墜墮叁惡趣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世間所有力 遊在天人中
福力最爲勝 由福成佛道
是故。阿那律。當求方便。得此六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衆多比丘入舍衛城乞食。聞王波斯匿宮門外有衆多人民。于中舉手喚呼皆稱怨。國界有賊名鴦掘魔。極爲凶暴。殺害生類不可稱計。無慈悲于一切衆生。國界人民無不厭患。日取人殺以指爲鬘。故名爲指鬘。唯願大王當往共戰
是時。衆多比丘乞食已。還詣祇洹精舍。收攝衣缽。以尼師檀著肩上。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衆多比丘白世尊言。我等衆多比丘入舍衛城乞食。見衆多人民在王宮門外。稱怨訴辭。今王國界有賊名鴦掘魔。爲人凶暴。無有慈心。殺于一切衆生。人亡國虛皆由此人。又取人指以爲華鬘
爾時。世尊聞彼比丘語已。即從座起。默然而行
是時。世尊尋到彼所。諸有取薪.負草.犁作之人。及牧牛羊者。見世尊詣彼道。各白佛言。沙門。沙門。勿從彼道。所以然者。此路側有賊名鴦掘魔。于中止住。諸有人民。欲就此道者。要集十人.或二十人.或叁十.四十.五十人。…
《增壹阿含經叁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