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叁十六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八難品第四十二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聞不知說法時節。比丘當知。有八不聞時節。人不得修行。雲何爲八。若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如來之所行。然此衆生在地獄中。不聞不睹。是謂初一難也
若複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衆生在畜生中。不聞不睹。是謂第二之難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說法教。然此衆生在餓鬼中。不聞不睹。是謂此第叁之難也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衆生在長壽天上。不聞不睹。是謂第四之難也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衆生在邊地生。誹謗賢聖。造諸邪業。是謂第五之難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衆生生于中國。又且六情不完具。亦複不別善惡之法。是謂第六之難也
若複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衆生在于中國。雖複六情完具。無所缺漏。然彼衆生心識邪見。無人.無施.亦無受者。亦無善惡之報。無今世.後世。亦無父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成就得阿羅漢者。自身作證而自遊樂。是謂第七之難也
複次。如來不出現世。亦複不說法使至涅槃者。又此衆生生在中國。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聰明高才。聞法則解。修行正見。便有物.有施.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正見。取證得阿羅漢者。是謂第八之難。非梵行所修行。是謂。比丘。有此八難。非梵行所修行
于是。比丘。有一時節法。梵行人所修行。雲何爲一。于是。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人生在中國。世智辯聰。觸物皆明。修行正見。亦能分別善惡之法。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正見。取證得阿羅漢者。是謂梵行人修行一法。得至涅槃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八難非一類 令人不得道
如今現在前 世間不可遇
亦當學正法 亦莫失是處
追憶過去等 便生地獄中
于是斷無欲 思惟于正法
久存于世間 而無斷滅時
于是斷無欲 思惟于正法
永斷生死原 久存于世間
以得于人身 分別正真法
諸不得果者 必遊八難處
今說有八難 佛法之要行
一難猶尚劇 如板浮大海
雖當離一難 然可有此理
設離一四谛 永離于正道
是故當專心 思惟于妙理
至誠聽正法 便得無爲處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遠離八難之處。莫願其中。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八大地獄。雲何爲八。一者還活地獄。二者黑繩地獄。叁者等害地獄。四者涕哭地獄。五者大涕哭地獄。六者阿鼻地獄。七者炎地獄。八者大炎地獄。如是。比丘。八大地獄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還活及黑繩 等害二涕哭
五逆阿鼻獄 炎大炎地獄
此名八地獄 其中不可處
皆由惡行本 十六隔子圍
然彼鐵獄上 爲火之所燒
遍一由旬內 熾火極熱盛
四城四門戶 其間甚平整
又以鐵作城 鐵板覆其上
斯由衆生罪報之緣。令彼衆生受苦無量。肉血消盡。唯有骨存。以何等故。名爲還活地獄。複有彼衆生形體挺直。亦不動搖。爲苦所逼。不能移轉。形體以無肉血。是時。衆生自相謂言。衆生還活。還活。是時。彼衆生便自還活。以此因緣。故名爲還活地獄
複以何因。名爲黑繩地獄。然彼衆生形體筋脈皆化爲繩。以鋸鋸身。故名爲黑繩地獄
複以何因緣。名等害地獄。是時。彼衆生集在一處。而枭其首。尋複還生。由此因緣。名爲等害地獄
複以何因緣。名爲涕哭地獄。然彼衆生善本斷滅。無毛發遺余在。在彼地獄中。受惱無量。于中稱怨喚呼。聲不斷絕。由此因緣。名爲涕哭地獄
複以何因緣。名爲大涕哭地獄。然彼衆生在地獄中。受無量苦痛。不可稱計。于中喚呼.椎胸.自掴。同聲唱[口*睾]。由此因緣。名爲大涕哭地獄
複以何因緣。名爲阿鼻地獄。然衆生之類殺害父母。壞佛偷婆。鬥亂衆僧。習邪倒見。與邪見共相應。一切不可療治。以是之故。名爲阿鼻地獄
複以何因緣。名爲炎地獄。然衆生之類在彼獄中。形體煙出。皆融爛。故名爲炎地獄
複以何因緣。名爲大炎地獄。然彼衆生在此獄中。都不見罪人之遺余。是謂。比丘。由此因緣。名爲八大地獄
一一地獄有十六隔子。其名優缽地獄.缽頭地獄.拘牟頭地獄.分陀利地獄.未曾有地獄.永無地獄.愚惑地獄.縮聚地獄.刀山地獄.湯火地獄.火山地獄.灰河地獄.荊棘地獄.沸屎地獄.劍樹地獄.熱鐵丸地獄。如是比十六隔子不可稱量。使彼衆生。生地獄中
彼或有衆生毀正見者。誹謗正法而遠離之。命終之後皆生還活地獄中。諸有衆生好喜殺生。便生黑繩地獄中。其有衆生屠殺牛.羊及種種類。命終之後生等害地獄中。其有衆生不與取。竊他物者。便生涕哭地獄中。其有衆生常喜淫泆。有複妄語。命終之後生大涕哭地獄中。其有衆生殺害父母。破壞神寺。鬥亂聖衆。誹謗聖人。習倒邪見。命終之後生阿鼻地獄中。其有衆生。此間聞語。複傳來至彼。設彼間聞。複傳來至此。求人方便。彼人命終之後生炎地獄中。其有衆生鬥亂彼此。貪著他物。興起悭疾。意懷猶豫。命終之後生大炎地獄中。其有衆生造諸雜業。命終之後生十六隔子中
是時。獄卒役彼衆生。苦痛難量。或斷手。或斷腳。或斷手腳。或截鼻。或斷耳。或斷耳鼻。或取材木押之。或以草著其腹。或取發懸之。或剝其皮。割其肉。或分爲二分。或還縫合之。或取五刖之。或取火側炙之。或融鐵灑之。或五磔之。或長其身。或以利斧而枭其首。尋複還生。要當人中罪畢。然後乃生。是時。獄卒取彼衆生。大椎碎其形體。或取脊脈剝之。複驅逐使上劍樹。複驅使使下。是時。有鐵[口*(隹/乃)]烏尋複食之。複取五系之。不得動轉。尋複舉著大镬湯中。加以鐵叉而害其身。風吹其身。複還生如故。是時。獄卒複使衆生上刀山.火山不令停住。其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人中所作罪畢。然後乃出
是時。罪人不堪受此苦痛。複求入熱灰地獄中受苦無量。複從中出。入逆刺地獄。其中風吹痛不可計。複從中出。入熱屎地獄中。是時。熱屎地獄中有濡細蟲。啖彼骨肉。是時。衆生不堪受苦痛。複移至劍樹地獄。傷壞形體。痛不可忍
是時。獄卒語彼衆生曰。汝等爲從何來。是時罪人報曰。我曹亦複不知爲從何來。又問。爲從何去。報曰。亦複不知當何所至。又問。今欲求何等。報曰。吾等極患饑渴。是時。獄卒以熱鐵丸著彼罪人口中。燒爛身體。痛不可堪。要當畢其罪本。然後乃命終。是時。罪人複還曆經爾許地獄。于中受苦數千萬歲。然後乃出。比丘當知。閻羅王便作是念。諸有衆生身.口.意行惡。盡當受如是之罪。諸有衆生身.口.意行善者。如是之比皆當生光音天
是時。世尊便說此偈
愚者常歡喜 如彼光音天
智者常懷懼 猶如處地獄
是時比丘。聞閻羅王作是教令。我今何日當滅昔所作罪。于此命終得受人形。生中國之中。與善知識共會。父母笃信佛法。于如來衆中得出家學道。于現法中得盡有漏成無漏。我今重苦汝。勤加用意。去離八難處。得生中國。與善知識相遇。得修梵行。所願成果不失本誓。是故。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離八大地獄及十六隔子者。當求方便。修八正道。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毗舍離[木*奈]祇園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漸漸複在人中遊化
是時。世尊還顧觀毗舍離城。尋時便說此偈
今觀毗舍離 更後不複睹
亦複更不入 于是當別去
是時。毗舍離城中人民。聞說此偈。普懷愁憂。從世尊後。各各墮淚。自相謂曰。如來滅度將在不久。世間當失光明
世尊告曰。止。止。諸人勿懷愁憂。應壞之物欲使不壞者。終無此理。吾先以有四事之教。由此得作證。亦複以四部之衆。說此四事之教。雲何爲四。一切行無常。是謂一法。一切行苦。是謂二法。一切行無我。是謂叁法。涅槃爲滅盡。是謂第四法之本。如是不久。如來當取滅度。汝等當知。四法之本。普與一切衆生而說其義
爾時。世尊欲使毗舍離城人民還歸。即化作大坑。如來將諸比丘衆在彼岸。國土人民而在此岸。是時。世尊即擲己缽在虛空中與彼人民。又告之曰。汝等。好供養此缽。亦當供養高才法師。長夜之中獲福無量。是時。世尊與彼缽已。即時詣拘屍那竭國
是時。拘屍那竭國人民五百余力士集在一處。各作此論。我同共造奇特之事。使後命終之時。名稱遠布。子孫共傳。昔日拘屍那竭力士勢叵及
斯須。複作是念。當造立何功德。爾時。去拘屍那竭國不遠有大方石。長百二十步。廣六十步。我等當共豎之。盡其筋力。欲得豎立。而不克獲。亦不動搖。何況能舉乎。是時。世尊便往至彼所。而告之曰。諸童子。欲何所施爲
時。諸童子白佛言。我向者各作此論。欲移此石。使世世稱傳其名。施功已來。乃經七日。然不能令此石移轉
佛告諸童子。卿等欲使如來豎此石乎
童子報言。今正是時。唯願世尊當安此石
是時。世尊以右手摩抆此石。舉著左手中。擲著虛空中。是時。彼石乃至梵天上
是時。拘屍那竭力士不見此石。而白世尊曰。此石今何所至。我等今日鹹共不見
世尊告曰。此石今乃至梵天上
童子白佛言。此石何時當來閻浮利地上
世尊告曰。我今當引譬喻。智者以譬喻自解。設複有人往梵天上。取此石投閻浮地者。十二年乃到。然今如來威神所感。正爾當還
如來說此語已。是時彼石尋時還來。虛空之中雨諸天華若幹百種
是時。彼童子五百余人遙見石來。各各馳散。不安本處。佛告童子。勿懷恐懼。如來自當知時
爾時。世尊舒左手遙接彼石。著右手中而…
《增壹阿含經叁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