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叁十六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豎之。是時。叁千大千刹土六變震動。虛空之中神妙之天。散種種憂缽蓮華。是時。五百童子皆歎未曾有。甚奇。甚特。如來威神實不可及。此石今長百二十步。廣六十步。然以一手而安處之
是時。五百童子白佛言。如來以何力移動此石。爲神足之力。爲用智慧之力安處此石乎
佛告童子曰。吾亦不用神足之力。亦複不用智慧之力。吾今用父母之力安處此石
諸童子白佛。不審如來用父母之力。其事雲何
世尊告曰。吾今當與汝引譬。智者以譬喻自解。童子當知。十駱駝之力。不如一凡象力。又複十駱駝及一凡象之力。不如一迦羅勒象力。又複十駱駝及一凡象力並迦羅勒象力。不如一鸠陀延象力也。正使十駱駝.一凡象力。乃至鸠陀延象力。不如一婆摩那象力也。複計此象之力。不如一迦泥留象力也。複計諸象之力。複不如一優缽象力也。複計爾許象之力。複不如一缽頭摩象力也。複計挍爾許象力。複不如一拘牟陀象力也。複取計挍之。複不如一分陀利象力也。複取計校。複不如一香象之力。複取計挍之。複不如一摩呵那極之力。複計挍之。複不如一那羅延之力。複取計挍之。複不如一轉輪聖王之力。複取計挍之。不如一阿維越致之力。複取計挍之。不如一補處菩薩之力。複取計挍之。複不如一道樹下坐菩薩之力。複取計挍之。複不如一如來父母遺體之力。吾今以父母之力安處此石
爾時。五百童子複白世尊言。如來神足力者。其事雲何
世尊告曰。吾昔有弟子名目犍連。神足之中最爲第一。爾時。共遊在毗羅若竹園村中。爾時。國土至儉。人民相食。白骨盈路。然出家學士乞求難得。聖衆羸瘦。氣力虛竭。又複村中生民之類。皆懷饑色。無複聊賴。是時。大目犍連來至我所。而白我言。今此毗羅若極爲饑儉。乞求無處。生民困悴。無複生路。我亦躬從如來受此言教。今此地下有自然地肥。極爲香美。唯願世尊聽許弟子。反此地肥令在上。使此人民得食啖之。又使聖衆得充氣力
我爾時告目連曰。諸地中蠕動之蟲。欲安處何所。目連白言。當化一手似此地形。又以一手反此地肥。使蠕動之蟲各安其所。我爾時複告目連曰。汝當有何心識欲反此地。目連白言。我今反此地形。猶如力人反一樹葉而無疑難也。我爾時複語目連曰。止。止。目連。不須反此地肥。所以然者。衆生睹此當懷恐怖。衣毛皆豎。諸佛神寺亦當毀壞。是時。目連前白佛言。唯願世尊聽許聖衆詣郁單曰乞食
佛告目連。此大衆中無神足者。當雲何詣彼乞食。目連白佛言。其無神足者。我當接詣彼土。佛告目連。止。止。目連。何須聖衆詣彼乞食。所以然者。將來之世亦當如是饑儉。乞求難得。人無顔色。爾時。諸長者婆羅門當語比丘言。汝等何不詣郁單越乞食。昔日釋種弟子有大神足。遇此饑儉。皆共詣郁單曰乞食。而自存濟。今日釋迦弟子無有神足。亦無威神沙門之行。便輕易比丘。使彼長者居士。普懷憍慢之心。受罪無量。目連當知。以此因緣。諸比丘衆不宜盡往詣彼乞食
諸童子當知。目連神足其德如是。計目連神足之力。遍叁千大千刹土。無空缺處。不如世尊神足之力。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爲比。如來神足其德不可量也
諸童子白佛言。如來智慧力者。何者是乎
世尊告曰。我昔亦有弟子名舍利弗。智慧之中最爲第一。如大海水縱橫八萬四千由旬。水滿其中。又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入水亦如是。然閻浮裏地。南北二萬一千由旬。東西七千由旬。今取較之。以四大海水爲墨。以須彌山爲樹皮。現閻浮地草木作筆。複使叁千大千刹土人民盡能書。欲寫舍利弗比丘智慧之業。然童子當知。四大海水墨.筆.人之漸漸命終。不能使舍利弗比丘智慧竭盡。如是。童子。我弟子之中智慧第一。不出舍利弗智慧之上。計此舍利弗比丘。遍滿叁千大千刹土。無空缺處。欲比如來之智慧。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爲比。如來智慧力者。其事如是
是時。童子複白佛言。頗更有力出此力者乎
世尊告曰。亦有此力出諸力之上。何者是。所謂無常力是。今日如來夜半在雙樹間。爲無常力所牽。當取滅度
爾時。諸童子鹹共墮淚。如來取滅度何其速哉。世喪眼目
爾時。君茶羅系頭比丘尼是婆羅陀長者女。此比丘尼便作是念。吾聞世尊取滅度不久。然日數已盡。今宜可往至世尊所親觐問訊。是時。彼比丘尼即出毗舍離城。往至世尊所。遙見如來徑將諸比丘衆及五百童子。欲詣雙樹間
爾時。比丘尼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我聞世尊取滅度將在不久
世尊告曰。如來取滅度正在今日夜半耳
是時。比丘尼白佛言。我今所以出家學道。又不果所願。然世尊舍我滅度。唯願說微妙之法。使果其願
世尊告曰。汝今當思惟苦之原本
比丘尼複白佛言。實苦。世尊。實苦。如來
世尊告曰。汝觀何等義而言苦乎
比丘尼白佛言。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如是。世尊。我觀此義已。故言謂苦
是時。比丘尼思惟義已。即于座上得叁達智。是時。比丘尼白佛言。我不堪見世尊取滅度。唯願聽許先取滅度
是時。世尊默然可之。是時。比丘尼即從座起。禮世尊足。尋于佛前。身飛虛空。作十八變。或行.或坐.或複經行。身放煙火。踴沒自由無所觸礙。或出水火。遍滿空中。是時。比丘尼作無央數之變已。即于無余涅槃界而取滅度。是時。當取滅度之日。八萬天子得法眼清淨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智慧捷疾者。所謂君茶羅比丘尼是也
是時。世尊告阿難曰。汝往雙樹間與如來敷座。使頭北首
對曰。如是。世尊。即受佛教。往雙樹間。與如來敷座。還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曰。敷座已訖。使頭北首。宜知是時
即時。世尊往彼樹間。就所敷座。是時。尊者阿難白世尊言。有何因緣。如來敷座言頭北向
佛告阿難。吾滅度後。佛法當在北天竺。以此因緣故。使敷座北向
是時。世尊分別叁衣。爾時阿難白佛。以何等故。如來今日分別叁衣
佛告阿難。我以當來之世檀越施主故。分別此衣耳。欲使彼人受其福故。分別衣爾
是時。世尊須臾之頃。口出五色光。遍照方域。爾時。阿難複白佛言。複以何因緣。如來今日口出五色光
世尊告曰。我向作是念。本未成道時長處地獄。吞熱鐵丸。或食草木。長此四大。或作騾.驢.駱駝.象.馬.豬.羊。或作餓鬼。長四大形。有受胎之厄。或受天福。食自然甘露。我今以成如來。以根力覺道成如來身。由此因緣故。口出五色光爾
是時。須臾之間口出微妙之光。勝于前光。是時。阿難白世尊言。複以何因緣。如來重出光勝于前者
世尊告曰。我向者作是念。過去諸佛世尊取滅度。遺法不久存于世。我複重思惟。以何方便。使我法得久存在世。如來身者金剛之數。意欲碎此身如芥子許。流布世間。使將來之世。信樂檀越不見如來形像者。取供養之因。緣是福祐。當生四姓家.四天王家.叁十叁天.豔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因此福祐。當生欲界.色界.無色界。或複有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辟支佛道。若成佛道。由此因緣故。出斯光明爾
是時。世尊躬自襞僧伽梨四疊。右脅著地。腳腳相累。是時。尊者阿難悲泣涕零。不能自勝。又自考責。既未成道。爲結所縛。然今世尊舍我滅度。當何恃怙
是時。世尊知而告諸比丘曰。阿難比丘今爲所在
諸比丘對曰。阿難比丘今在如來床後。悲號墮淚。不能自勝。又自考責。既不成道。又不斷結使。然今世尊舍我涅槃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止。止。阿難。無爲愁憂。夫物處世。應當壞敗。欲使不變易者。此事不然。勤加精進。念修正法。如是不久亦當盡苦際。成無漏行。過去世時。多薩阿竭阿羅呵叁耶叁佛亦有如此侍者。正使將來恒沙諸佛。亦當有此侍者如阿難比。轉輪聖王有四未曾有法。雲何爲四。于是。轉輪聖王欲出國界時。人民見者。莫不喜悅。爾時。轉輪聖王有所言教。其有聞者。靡不喜悅。聞其言教。乃無厭足。爾時。轉輪聖王默然。正使人民見王默然。亦複歡喜。是謂。比丘。轉輪聖王有此四未曾有之法
比丘當知。阿難今日亦有四未曾有法。雲何爲四。正使阿難比丘默然至大衆中。其有見者。莫不喜悅。正使阿難比丘有所說者。其聞語者。皆共歡喜。假使默然亦複如是。正使阿難比丘至四部衆中。刹利.婆羅門衆中。入國王.居士衆中。皆悉歡悅。興恭敬心。視無厭足。正使阿難比丘有所說者。其聞法教。受無厭足。是謂。比丘。有此四未曾有之法
是時。阿難白世尊曰。當雲何與女人從事。然今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家家乞食。福度衆生
佛告阿難。莫與相見。設相見莫與共語。設共語者。當專心意。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莫與女交通 亦莫共言語
有能遠離者 則離于八難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