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叁十七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八難品第四十二之二

  當雲何與車那比丘從事

  世尊告曰。當以梵法罰之

  阿難白佛。雲何梵法罰之

  世尊告曰。不應與車那比丘有所說。亦莫言善。複莫言惡。然此比丘亦複不向汝當有所說

  阿難白佛言。設不究事者。此則犯罪不重乎

  世尊告曰。但不與語。即是梵法之罰。然由不改者。當將詣衆中諸人共彈使出。莫與說戒。亦莫與法會從事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欲與彼怨家  而報其怨者

  恒念莫與語  此惡無過者

  是時。拘屍那竭人民聞如來當取滅度。克在夜半。是時。國土人民往至雙樹間。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人民白世尊言。今聞如來當取滅度。我等當雲何興敬

  是時。世尊顧視阿難。是時。阿難即作是念。如來今日身體疲倦。欲使我旨授彼義。是時。阿難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世尊言。今有二種之姓。一名婆阿陀。二名須拔陀。今來自歸如來聖衆。唯願世尊聽爲優婆塞。自今已後不複殺生。複有名帝奢。二名優波帝奢。複有名佛舍。二名雞頭。如是之比皆來歸如來。唯願世尊聽爲優婆塞。自今之後不複殺生。奉持五戒

  是時。世尊廣爲說法。發遣使歸。是時。五百摩羅衆即從座起。繞佛叁匝。便退而去。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吾最後受證弟子。所謂拘屍那竭五百摩羅是也

  爾時。須拔梵志從彼國來至拘屍那竭國。遙見五百人來。即問之曰。汝等爲從何來

  五百人報曰。須拔當知。如來今日當取滅度在雙樹間

  是時。須拔便作是念。如來出現于世甚爲難遇。如來出世時時乃有。如優昙缽華億劫乃出。我今少多有疑不解諸法。唯彼瞿昙沙門能解我狐疑。我今可往至彼瞿昙所。而問此義

  是時。須拔梵志至雙樹間。到阿難所。白阿難曰。吾聞世尊今日當取滅度。爲審爾不

  阿難報曰。審有其事

  須拔白言。然我今日猶有狐疑。唯願聽許白世尊此言。余人不解六師所說。爲得見沙門瞿昙所說乎

  阿難白言。止。止。須拔。勿娆如來

  如是再叁。複白阿難曰。如來出世甚不可遇。如優昙缽華時時乃有。如來亦複如是。時時乃出。然我今觀如來足能解我狐疑。我今所問義者蓋不足言。又今。阿難。不與我往白世尊。又聞如來卻觀無窮。前睹無極。然今日獨不見接納

  是時。世尊以天耳遇聞須拔向阿難作如是論。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止。止。阿難。勿遮須拔梵志。所以然者。此來問義多所饒益。若我說法者即得度脫

  是時。阿難語須拔言。善哉。善哉。如來今聽在內問法。是時。須拔聞此語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又複須拔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須拔白世尊言。我今欲有所問。唯願聽許

  是時。世尊告須拔曰。今正是時。宜可時問

  是時。須拔白佛言。諸異沙門。瞿昙。知諸算術。多所過度。所謂不蘭迦葉.阿夷專.瞿耶樓.胝休迦旃.先毗盧持.尼揵子等。如此之比知叁世事乎。爲不解耶。其六師之中複有勝如來乎

  爾時。世尊告曰。止。止。須拔。勿問此義。何煩問此勝如來乎。然我今日在此座上。當與汝說法。善思念之

  須拔白佛言。今當爲問深義。唯願世尊以時說之

  爾時。世尊告曰。我初學道時年二十九。欲度人民故。叁十五年在外道中學。自是已來更不見沙門.婆羅門。其大衆中無八賢聖道者。則無沙門四果。是謂。須拔。世間空虛。更無真人得道者也。以其賢聖法中有賢聖法者。則有沙門四果之報。所以然者。因有沙門四果之報。皆由賢聖八品道也。若須拔。若我不得無上正真之道。皆由不得賢聖八品道。以其得賢聖八品道。故成佛道。是故。須拔。當求方便。成賢聖道

  然須拔複白佛言。我亦樂聞賢聖八品道。唯願演說

  世尊告曰。所謂八道者。等見.等治.等語.等命.等業.等方便.等念.等叁昧。是謂。須拔。賢聖八品道

  是時。須拔即于座上得法眼淨。爾時。須拔語阿難言。爾我今快得善利。唯願世尊聽爲沙門

  阿難報言。汝今自往至世尊所。求作沙門

  是時。須拔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願世尊聽作沙門。爾時。須拔即成沙門身。著叁法衣。時須拔仰觀世尊顔。即于座上有漏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我最後弟子之中。所謂須拔是也

  爾時。須拔白佛言。我今聞世尊夜半當取般涅槃。唯願世尊先聽我取涅槃。我不堪見如來先取滅度

  爾時。世尊默然可之。所以然者。過去恒沙諸佛世尊。最後取證弟子先取般涅槃。如來後取滅度。此是諸佛世尊常法。非適今日也。是時。須拔見世尊已可之。即在如來前。正身正意。系念在前。于無余涅槃界而取滅度。是時。此地六變振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  此滅爲最樂

  是時。世尊告阿難曰。自今已後敕諸比丘。不得卿仆相向。大稱尊。小稱賢。相視當如兄弟。自今已後不得稱父母所作字

  是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今諸比丘當雲何自稱名號

  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稱長老。大比丘向小比丘稱姓字。又諸比丘欲立字者。當依叁尊。此是我之教誡

  是時。阿難聞世尊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鹿野苑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是時。波呵羅阿須倫及牟提輪天子。非時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如來問阿須倫曰。汝等甚樂大海中乎

  阿須倫白佛言。實樂。非爲不樂

  世尊告曰。大海之中有何奇特之法。汝等見已。于中娛樂

  阿須倫白佛言。大海之中有八未曾有之法。諸阿須倫娛樂其中。雲何爲八。于是。大海之中極深且廣。是謂初未曾有之法

  複次。大海有此神德。四大江河。一一河者將從五百以投大海。便失本名字。是謂第二之法也

  複次。大海皆同一味。是謂第叁之法也

  複次。大海以時朝賀。不失時節。是謂第四未曾有之法

  複次。大海鬼神所居。有形之類無不在大海中者。是謂第五未曾有之法

  複次。大海之中皆容極大之形。百由旬形。乃至七千由旬形。亦不逼迮。是謂第六未曾有之法

  複次。大海之中出若幹種珍寶。砗[(王*巨)/木].瑪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是謂第七未曾有之法

  複次。大海之中下有金沙。又有須彌山。四寶所成。是謂第八未曾有之法。此名八未曾有之法。使諸阿須倫娛樂其中

  是時。阿須倫白世尊。如來法中有何奇特。使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

  佛告阿須倫曰。有八未曾有之法。使諸比丘娛樂其中。雲何爲八。又我法中戒律具足。無放逸行。是謂初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如彼大海極深且廣

  複次。我法中有四種姓。于我法中作沙門。不錄前名。更作余字。猶如彼海。四大江河皆投于海而同一味。更無余名。是謂第二未曾有之法

  複次。我法中施設禁戒。相隨亦不越敘。是謂第叁未曾有之法

  複次。我法中皆同一味。所謂賢聖八品道味。是謂第四未曾有之法也。如彼大海悉同一味

  複次。我法中種種法充滿其中。所謂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真直行。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如彼大海諸神居其中。是謂第五未曾有之法

  複次。我法中有種種珍寶。所謂念覺意寶.法覺意寶.精進覺意寶.喜覺意寶.猗覺意寶.定覺意寶.護覺意寶。是謂第六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如彼大海出種種珍寶

  複次。我法中諸有衆生類。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于無余涅槃界而取滅度。然我法中無有增減。如彼大海。諸河投之無有增減。是謂第七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

  複次。我法中有金剛叁昧。有滅盡叁昧。一切光明叁昧。得不起叁昧。種種叁昧不可稱計。諸比丘見已娛樂。如彼大海下有金沙。是謂第八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于我法中有此八未曾有之法。諸比丘甚自娛樂

  是時。阿須倫白世尊曰。如來法中使有一未曾有法者。勝彼海中八未曾有之法。百倍.千倍不可爲比。所謂賢聖八道是也。善哉。世尊。快說斯言

  爾時。世尊暫與說法。所謂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爲大患。出要爲妙。爾時。以見彼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盡與說之

  爾時。阿須倫便作是念。應有五谛。今世尊但說四谛。與諸天說五谛。是時。天子即于座上得法眼淨。阿須倫白世尊言。善哉。世尊。快說斯言。今欲還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時。即從座起。頭面禮足。複道而去

  時。天子語阿須倫曰。汝今所念極爲不善。雲。如來與諸天說五谛。與我說四谛。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終無二言。諸佛終不舍衆生。說法亦無懈倦。說法亦複無盡。亦複不選擇人與說法。平等心而說法。有四谛。苦.習.盡.道。汝今莫作是念。而呰如來言有五谛

  是時。阿須倫報曰。我今所造不善。自當忏悔。要當至如來所便問此義

  爾時。阿須倫及天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天地大動有八因緣。雲何爲八。比丘當知。此閻浮裏地。南北二萬一千由旬。東西七千由旬。厚六萬八千由旬。水厚八萬四千由旬。火厚八萬四千由旬。火下有風厚六萬八千由旬。風下際有金剛輪。過去諸佛世尊舍利盡在彼間。比丘當知。或有是時。大風正動。火亦動。火已動。水便動。水已動。地便動。是謂第一因緣使地大動

  複次。菩薩從兜術天降神來下。在母胎中。是時地亦大動。是謂第二因緣使地大動

  複次。菩薩降神出母胎時。天地大動。是謂第叁因緣使地大動

  複次。菩薩出家學道。成無上正真等正覺。是時天地大動。是謂第四因緣使地大動

  複次。若如來入無余涅槃界而取滅度。是時天地大動。是謂第五因緣使地大動

  複次。有大神足比丘心得自在。隨意欲行無數變化。或分身爲百千之數。複還爲一。飛行虛空。石壁皆過。踴沒自由。觀地無地想。了悉空無。是時地爲大動。是謂第六因緣地爲大動

  複次。諸天…

《增壹阿含經叁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