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四十六 ▪第3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梵志。設驢從馬後生駒者。當言是馬。爲是驢也
梵志報曰。如此之類當言驢馬。所以然者。由驢遺形故。得此駒也
佛告梵志。汝熟思惟。然後報吾。汝今所說前後不相應。汝前所說刹利女出適婆羅門家。若生兒者。便言婆羅門種。今驢逐馬生駒者。便言驢馬。將不違前語乎。設複。梵志。若馬逐驢生駒者。名之雲何
梵志報曰。當名爲馬驢
佛告之曰。雲何。梵志。馬驢.驢馬豈複有異乎。若複有人言寶一斛。複有人言一斛寶。此二義豈有異乎
梵志報曰。此是一義。所以然者。寶一.一寶此義不異也
佛告梵志。雲何馬驢.驢馬此非一義乎
梵志報言。今。沙門瞿昙。雖有斯言。然婆羅門自稱言。吾姓最豪。無有出者
佛告梵志。汝先稱譽其母。後複歎說其父。若複父亦是婆羅門種。母亦是婆羅門種。後生二兒。彼時其中一兒。多諸技術。無事不覽。第二子者了無所知。是時。父母爲敬待何者。爲當敬待有智者。爲當敬待無所知者
梵志報曰。其父母應當敬待高德聰明者。不應敬待無有智者。所以然者。今此一子無事不了。無事不閑。正應敬待此子。不應敬待無智之子
佛告梵志。若彼二子。一聰明者。便複興意作殺.盜.淫泆十惡之法。彼一子不聰明者。守護身.口.意行。十善之法一無所犯。彼父母應當敬待何者
梵志報曰。彼父母應當敬待行十善之子。彼行不善之人複敬待爲
佛告梵志。汝先歎其多聞。後歎其戒。雲何。梵志。若複有二子。一子父專正。母不專正。一子父不專正。母專正。彼子若母正.父不正者。無事不閑。博知經術。第二子父正.母不正者。既不博學。但持十善。然其父母應敬待何者。爲當敬待母淨父不淨者。爲當敬待父淨母不淨者
梵志報曰。應當敬待母淨之子。所以然者。由知經書。博諸伎術故。所謂第二子父淨母不淨。雖複持戒而無智慧。竟何所至。有聞則有戒
佛告梵志。汝前歎說父淨。不歎說母淨。今複歎說母淨。不歎說父淨。先歎聞德。後歎禁戒。複歎說戒。後方說聞。雲何。梵志。若彼二梵志子。其中一子多聞博學。兼持十善。其第二子既有智慧。兼行十惡。彼父母應當敬待何者
梵志報曰。應當敬父淨.母不淨之子。所以然者。由其博覽諸經。曉諸技術。由父淨生得此子。兼行十善。無所觸犯。一切具足諸德本故
佛告之曰。汝本說其姓。後說其聞。不說其姓。後複說戒。不說聞。後複說其聞。不說其戒。汝今歎說父母聞.戒。豈不違前言乎
梵志白佛言。沙門瞿昙雖有斯言。然婆羅門自稱言。我姓最豪貴。無有出者
世尊告曰。諸有嫁娶之處則論姓。然我法中無有此義。汝頗聞邊國遠邦及余邊地人乎
梵志報曰。唯然。聞之。有此諸人
世尊告曰。彼土人民有二種之姓。雲何爲二。一者人。二者奴。此二姓亦複不定
又問。雲何不定
世尊告曰。或作人。後作奴。或作奴。後作人。然衆生之類。盡同一類而無若幹。若複。梵志。天地敗毀。世間皆空。是時。山河石壁草木之徒。皆悉燒盡。人亦命終。若天地還欲成時。未有日月年歲之限。爾時。光音天來至此間。是時。光音天福德稍盡。無複精光。展轉相視。興起欲想。欲意偏多者便成女人。欲意少者成男子。展轉交接。便成胞胎。由此因緣。故最初有人。轉生四姓。流布天下。當以此方便。知人民盡出于刹利種
爾時。梵志白世尊言。止。瞿昙。如偻者得申。盲者得眼目。冥者得見明。沙門瞿昙亦複如是。無數方便與我說法。我今自歸沙門瞿昙。唯願與我說法。聽爲優婆塞
爾時。梵志複白世尊。唯願如來當受我請。將諸比丘衆當至我家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是時。梵志見佛默然受請。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家中。辦具飲食。敷諸坐具。香汁灑地。普自吐言。如來當于此坐
爾時。施羅梵志將五百弟子。至翅甯梵志家。遙見彼家敷好坐具。見已。問翅甯梵志。汝今欲與男女嫁娶。爲欲請摩竭國頻毗娑羅王乎
翅甯梵志報曰。我亦不請頻毗娑羅王。亦無嫁娶之事。我今欲施設大福業
施羅梵志問曰。願聞其意。欲施何福業
爾時。梵志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世尊自陳姓名施羅。當知有釋種子出家學道。成無上至真.等正覺。我今請佛及比丘僧。是故辦具種種坐具耳
是時。施羅梵志語翅甯梵志。汝今言佛乎
報曰。吾今言佛
又問。甚奇。甚特。今乃聞佛音響。如來竟爲所在。吾欲見之
翅甯報曰。今在羅閱城外竹園中住。將五百弟子自相娛樂。欲往見者。宜知是時
此梵志即將五百弟子。往至佛所。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施羅梵志便生此念。沙門瞿昙爲端正。身作黃金色。我等經籍亦有斯言。如來出世之時。實不可遇。猶如優昙缽花時時乃現。若成就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當趣二處。若在家者當作轉輪聖王。七寶具足。若出家學道者。必成無上道。爲叁界世祐。我今欲觀佛叁十二相。爾時。梵志唯見叁十相。而不睹二相。起狐疑猶豫。不見廣長舌.陰馬藏
爾時。施羅梵志即以偈問曰
吾聞叁十二 大人之相好
今不見二相 竟爲在何所
貞潔陰馬藏 其相甚難喻
頗有廣長舌 舐耳覆面不
願出廣長舌 使我無狐疑
又使我見之 永無疑結網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