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62卷12頁碼:P0300
吳 支謙譯

  《佛說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下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告阿逸菩薩。其世間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有叁輩。作德有大小轉不相及。佛言。何等爲叁輩。最上第一輩者。當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就無爲之道。當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者。作沙門不虧經戒。慈心精進不當嗔怒。不當與女人交通。齋戒清淨。心無所貪慕。至誠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常念至心不斷絕者。其人便于今世求道時。即自然于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其人壽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自與諸菩薩阿羅漢。共翻飛行迎之。則往生阿彌陀佛國。便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即自然受身長大。則作阿惟越致菩薩。便即與諸菩薩。共翻輩飛行。供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即逮智慧勇猛。樂聽經道。其心歡樂。所居七寶舍宅。在虛空中。恣隨其意。在所欲作爲。去阿彌陀佛近。佛言。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當精進持經戒。奉行如是上法者。則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可得爲衆所尊敬。是爲上第一輩

  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經語。深當作至誠中信。飯食諸沙門。作佛寺起塔。散華燒香然燈。懸雜缯彩。如是法者。無所適莫。不當嗔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愛欲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便于今世。亦複于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其人壽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即化。令其人目自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往至阿彌陀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人然後複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彌陀佛國。不信有往生其國。雖爾者。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其善願爲本故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複言。但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戒作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即心自悔過。悔過者小差少無所複及。其人壽命終盡。即往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阿彌陀佛所。便道見阿彌陀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中。心便大歡喜。便止其城中。即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受身自然長大在城中。于是間五百歲。其城廣縱各二千裏。城中亦有七寶舍宅。中外內皆有七寶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華香繞。浴池上亦有七寶樹重行。亦皆複作五音聲。其欲飯食時。前有自然食。具百味飲食。在所欲得應意皆至。其人于城中亦快樂。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雖爾其人城中不能得出。複不能得見阿彌陀佛。但見其光明。心自悔責。踴躍喜耳。亦複不能得聞經。亦複不能得見諸比丘僧。亦複不能得見知阿彌陀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狀貌何等類。其人愁苦。如是比如小適耳。佛亦不使爾身行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時。心口各異。言念無誠信。狐疑佛經。複不信向之。當自然入惡道中。阿彌陀佛哀愍。威神引之去爾。其人于城中。五百歲乃得出。往至阿彌陀佛所聞經。心不開解。亦複不得在諸菩薩阿羅漢比丘僧中聽經。以去所居處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複去阿彌陀佛甚大遠。不能得近附阿彌陀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經複少。心不歡喜。意不開解。其人久久。亦自當智慧開解知經。明健勇猛。心當歡喜。次當複如上第一輩。所以者何。其人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不大持齋戒。毀失經法。意志狐疑。不信佛語。不信佛經深。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後世當得其福。複坐中悔。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作德不至心。用是故爾。是爲第二中輩

  佛言。其叁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然燈。懸雜缯彩。作佛寺起塔。飯食諸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得經疾慈心精進。不當嗔怒。齋戒清淨。如是法者。當一心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命終即往生阿彌陀佛國。可得尊敬。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複中悔。心意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令其人。于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土。心中大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但念是。口不能複言。即自悔過。悔過者差減少悔無所複及。其人命終。即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裏七寶城中。心獨歡喜。便止其中。亦複于七寶浴池蓮華中化生。即自然受身長大。其城亦複如前城法。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複于城中。五百歲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心中大喜。其人聽聞經。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智慧不明。知經複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複去阿彌陀佛大遠。不能得近附阿彌陀佛。亦複如是。第二中輩狐疑者也。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心當歡樂。次如上第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善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爾。隨其功德有所铉不铉。各自然趣向。說經行道。卓億萬超絕不相及。佛言。其欲求作菩薩道生阿彌陀佛國者。其人然後。皆當得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者。皆當有叁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種好。皆當作佛。隨所願在所求欲。于他方佛國作佛。終不複更泥犁禽獸薜荔。隨其精進求道。早晚之事同等爾。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欲願也

  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我皆語汝曹。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禅定持經戒者。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叁者不得淫泆奸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餮。不得心中有所悭惜。不得嗔怒。不得愚癡。不得隨心嗜欲。不得心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信受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後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阿彌陀佛國。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常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彌陀佛國。佛言。世間人以欲慕及賢明。居家修善爲道者。與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憂念苦多家事匆務。不暇大齋一心清淨。雖不能得去家棄欲。有空閑時。自端心意。念身作善專精行道。十日十夜者。殊使不能爾自思惟熟挍計。欲度脫身者。下當絕念去憂。勿念家事。莫與婦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斷于愛欲。一心齋戒清淨。至意念生阿彌陀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往生其國。在七寶浴池華蓮中化生。可得智慧勇猛。所居七寶舍宅。自在意所欲作爲。可次如上第一輩。佛語阿逸菩薩言。諸八方上下。無央數諸天人民。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往生阿彌陀佛國。衆等大會。皆共于七寶浴池水中。都共人人。悉自于一大蓮華上坐。皆悉自陳道德行善。人人各自說其前世宿命求道時。持戒所作善法。所從來生本末。其所好憙經道。知經智慧。所施行功德。從上次下轉皆遍已。知經有明不明。智有深淺大小。德有優劣厚薄。自然之道別知。才能智慧健猛。衆相觀照。禮義和順。皆自歡喜踴躍。智慧有勇猛。各不相屬逮。佛言。其人殊不豫作德。爲善輕戲。不信使然。徒倚懈怠。爲用可爾。至時都集說經道。自然迫促。應答遲晚。道智卓殊超絕。才能高猛。獨于邊羸。臨事乃悔。悔者已出。其後當複何益。但心中悷悢。慕及等爾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衆等。大聚會自然都集。拘心製意。端身正行。遊戲洞達。俱相隨飛行。翻輩出入。供養無極。歡心喜樂。共觀經行道。和好久習。才猛智慧。志若虛空。精進求願。心終不複中徊。意終不複轉。終無有懈極時。雖求道。外若遲緩。內獨急疾。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撿斂端直。身心清潔。無有愛欲。無所適貪。無有衆惡瑕穢。其志願皆各安定殊好。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准望道法。隨經約令不敢違蹉跌。若于八方上下。無有邊幅。自在所欲。至到無窮無極。鹹然爲道。恢廓及曠蕩。念道無他之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爲。虛無空立。恢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精進中表。禮義都合。通洞無違。和順副稱。褒羅表裏。過度解脫。能升入泥洹。長與道德合明。自然相保守。快意之滋真滋。真了潔白。志願無上。清淨之安定。靜樂之無有極。善好無有比。巍巍之耀照。耀照亘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然之有根本。自然成五光。五光至九色。九色參徊轉。數百千更變。郁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參明俱出好。甚姝無有極。其國土甚若此。何不力爲善。念道之自然。著于無上下。洞達無邊幅。捐志虛空中。何不各精進。努力自求索。可得超絕去。往生阿彌陀佛國。橫截于五惡道。自然閉塞。升道之無極。易往無有人。其國土不逆違。自然之隨牽。何不棄世事。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無有極。何爲著世事。譊譊共憂思無常。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共于是處劇惡極苦之中。勤身治生。用相給活。無尊無卑。無富無貧。無老無少。無男無女。皆當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思慮。爲心使走。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有牛憂牛。有馬憂馬。有六畜憂六畜。有奴婢憂奴婢。有衣被錢財金銀寶物。複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恐。橫爲非常。水火盜賊。怨主債家。所漂燒系唐突沒溺。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胸中稸氣恚怒。病在胸腹憂苦不離。心堅意固適無縱舍。或坐摧藏終身亡命。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卑豪貴貧富。有是憂懼。勤苦此。結衆寒熱與痛共居。小家貧者窮困苦乏。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亦憂欲有牛。無馬亦憂欲有馬。無六畜亦憂欲有六畜。無奴婢亦憂欲有奴婢。無衣被錢財什物飲食之屬。亦憂欲有之。適有一複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小具有便複賜盡。如是苦生。當複求索。思想無益…

《佛說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