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75卷12頁碼:P0605
宋 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大般涅槃經》二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純陀品第二

  爾時會中有優婆塞。是拘屍[邱-丘+冉]城工巧之子名曰純陀。與其同類十五人俱。爲令世間得善果故。舍身威儀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感流淚。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後供養。爲度無量諸衆生故。世尊。我等從今無主無親無救無護無歸無趣貧窮饑困。欲從如來求將來食。唯願哀受我等微供然後涅槃。世尊。譬如刹利若婆羅門毗舍首陀。以貧窮故遠至他國役力農作得好調牛。良田平正無諸沙鹵惡草荒穢。唯悕天雨。言調牛者喻身口七。良田平正喻于智慧。除去沙鹵惡草荒穢喻除煩惱。世尊。我今身有調牛良田耘除衆穢。唯悕如來甘露法雨。貧四姓者即我身是。貧于無上法之財寶。唯願哀愍除斷我等貧窮困苦。拯及無量苦惱衆生。我今所供雖複微少。冀得充足如來大衆。我今無主無親無歸。願垂矜愍如羅睺羅

  爾時世尊一切種智無上調禦告純陀曰。善哉善哉。我今爲汝除斷貧窮。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于我欲求壽命色力安樂無礙辯才。我當施汝常命色力。安無礙辯。何以故。純陀。施食有二果報無差。何等爲二。一者受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二者受已入于涅槃。我今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爾時純陀即白佛言。如佛所說二施果報無差別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先受施者煩惱未盡。未得成就一切種智。亦未能令衆生具足檀波羅蜜。後受施者煩惱已盡。已得成就一切種智。能令衆生普得具足檀波羅蜜。先受施者猶是衆生。後受施者是天中天。先受施者。是雜食身煩惱之身是後邊身是無常身。後受施者。無煩惱身金剛之身法身常身無邊之身。雲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先受施者。未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唯得肉眼未得佛眼乃至慧眼。後受施者。已得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具足佛眼乃至慧眼。雲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世尊。先受施者。受已食之入腹消化。得命得色得力得安得無礙辯。後受施者。不食不消無五事果。雲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佛言。善男子。如來已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有食身煩惱之身。無後邊身常身法身金剛之身。善男子。未見佛性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是後邊身菩薩。爾時受飲食已入金剛叁昧。此食消已即見佛性。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菩薩爾時破壞四魔。今入涅槃亦破四魔。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菩薩爾時雖不廣說十二部經。先已通達。今入涅槃廣爲衆生分別演說。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善男子。如來之身已于無量阿僧祇劫不受飲食。爲諸聲聞。說言先受難陀難陀波羅二牧牛女所奉乳糜。然後乃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實不食。我今普爲此會大衆。是故受汝最後所奉。實亦不食

  爾時大衆聞佛世尊普爲大會哀受純陀最後供養。歡喜踴躍同聲贊言。善哉善哉。希有純陀。汝今立字名不虛稱。言純陀者名解妙義。汝今建立如是大義。是故依實從義立名。故名純陀。汝今現世得大名利德願滿足。甚奇純陀。生在人中複得難得無上之利。善哉純陀。如優昙花世間希有。佛出于世亦複甚難。值佛生信聞法複難。佛臨涅槃最後供養。能辦此事複難于是。南無純陀南無純陀。汝今已具檀波羅蜜。猶如秋月十五日夜清淨圓滿無諸雲翳一切衆生無不瞻仰。汝亦如是。而爲我等之所瞻仰。佛已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南無純陀。是故說汝如月盛滿一切衆生無不瞻仰。南無純陀。雖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純陀。真是佛子如羅睺羅等無有異。爾時大衆即說偈言

  汝雖生人道  已超第六天

  我及一切衆  今故稽首請

  人中最勝尊  今當入涅槃

  汝應愍我等  唯願速請佛

  久住于世間  利益無量衆

  演說智所贊  無上甘露法

  汝若不請佛  我命將不全

  是故應見爲  稽請調禦師

  爾時純陀歡喜踴躍。譬如有人父母卒喪忽然還活。純陀歡喜亦複如是。複起禮佛而說偈言

  快哉獲己利  善得于人身

  蠲除貪恚等  永離叁惡道

  快哉獲己利  遇得金寶聚

  值遇調禦師  不懼墮畜生

  佛如優昙花  值遇生信難

  遇已種善根  永滅餓鬼苦

  亦複能損減  阿修羅種類

  芥子投針鋒  佛出難于是

  我以具足檀  度人天生死

  佛不染世法  如蓮花處水

  善斷水頂種  永度生死流

  生世爲人難  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  盲龜遇浮孔

  我今所奉食  願得無上報

  一切煩惱結  摧破無堅固

  我今于此處  不求天人身

  設使得之者  心亦不甘樂

  如來受我供  歡喜無有量

  猶如伊蘭花  出于栴檀香

  我身如伊蘭  如來受我供

  如出栴檀香  是故我歡喜

  我今得現報  最勝上妙處

  釋梵諸天等  悉來供養我

  一切諸世間  悉生大苦惱

  以知佛世尊  今欲入涅槃

  高聲唱是言  世間無調禦

  不應舍衆生  應視如一子

  如來在僧中  演說無上法

  如須彌寶山  安處于大海

  佛智能善斷  我等無明闇

  猶如虛空中  雲起得清涼

  如來能善除  一切諸煩惱

  猶如日出時  除雲光普照

  是諸衆生等  戀慕增悲恸

  悉皆爲生死  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  應長衆生信

  爲斷生死苦  久住于世間

  佛告純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出世難如優昙花。值佛生信亦複甚難。佛臨涅槃最後施食。能具足檀倍複甚難。汝今純陀。莫大愁苦。應當歡喜深自慶幸得值最後供養如來。成就具足檀波羅蜜。不應請佛久住于世。汝今當觀諸佛境界悉皆無常。諸行性相亦複如是。即爲純陀而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有終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爲死所吞  無有法常住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滅  壽命亦如是

  衆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息

  叁界皆無常  諸有悉非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轉  常有憂患等

  恐怖諸過惡  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  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  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淨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  皆亦複如是

  諸欲皆無常  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惟  而證真實法

  究竟斷有者  今日當涅槃

  我度有彼岸  出過一切苦

  是故于今者  惟受上妙樂

  爾時純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教。我今所有智慧微淺猶如蚊蚋。何能思議如來涅槃深奧之義。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摩诃薩斷諸結漏文殊師利法王子等。世尊。譬如幼年初得出家雖未具戒即墮僧數。我亦如是。以佛菩薩神通力故。得在如是大菩薩數是故我今欲令如來久住于世不入涅槃。譬如饑人終無變吐唯願世尊。亦複如是。常住于世不入涅槃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純陀言。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欲使如來常住于世不般涅槃。如彼饑人無有變吐。汝今當觀諸行性相。如是觀行具空叁昧。欲求正法。應如是學。純陀問言。文殊師利。夫如來者天上人中最尊最勝。如是如來豈是行耶。若是行者爲生滅法。譬如水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一切諸行亦複如是。我聞諸天壽命極長。雲何世尊是天中天。壽命更促不滿百年。如聚落主勢得自在。以自在力能製他人。是人福盡其後貧賤人所輕蔑爲他策使。所以者何。失勢力故。世尊亦爾。同于諸行。同諸行者。則不得稱爲天中天。何以故。諸行即是生死法故。是故文殊。勿觀如來同于諸行

  複次文殊。爲知而說不知而說而言如來同于諸行。設使如來同諸行者。則不得言于叁界中爲天中天自在法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當千更無有能降伏之者。故稱此士一人當千。如是力士王所愛念。偏賜爵祿封賞自然。所以得稱當千人者。是人未必力敵于千但以種種伎藝所能能勝千故。故稱當千。如來亦爾。降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是故如來名叁界尊。如彼力士一人當千。以是因緣成就具足種種無量真實功德。故稱如來應正遍知。文殊師利。汝今不應憶想分別以如來法同于諸行。譬如巨富長者生子。相師占之有短壽相。父母聞已知其不任紹繼家嗣。不複愛重視之如草。夫短壽者不爲沙門婆羅門等男女大小。之所敬念。若使如來同諸行者。亦複不爲一切世間人天衆生之所奉敬如來所說不變不異。真實之法亦無受者。是故文殊。不應說言如來同于一切諸行

  複次文殊。譬如貧女無有居家救護之者。加複病苦饑渴所逼。遊行乞匃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驅逐令去。攜抱是兒欲至他國于其中路遇惡風雨寒苦並至。多爲蚊虻蜂螫毒蟲之所唼食。經由恒河抱兒而渡。其水漂疾而不放舍。于是母子遂共俱沒。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終之後生于梵天。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欲護正法。勿說如來同于諸行。不同諸行。唯當自責我今愚癡未有慧眼。如來正法不可思議。是故不應宣說如來定是有爲定是無爲。若正見者應說如來定是無爲。何以故。能爲衆生生善法故。生憐愍故。如彼貧女在于恒河爲愛念子而舍身命。善男子。護法菩薩亦應如是。甯舍身命不說如來同于有爲。當言如來同于無爲。以說如來同無爲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彼女人得生梵天。何以故。以護法故。雲何護法。所謂說言如來同于無爲。善男子。如是之人雖不求解脫解脫自至。如彼貧女不求梵天梵天自應。文殊師利。如人遠行中路疲極寄止他舍。臥寐之中其室忽然大火卒起即時驚寤尋自思惟。我于今者定死不疑。具慚愧故以衣纏身。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從是已後滿八十返作大梵王。滿百千世生于人中爲轉輪王。是人不複生叁惡趣。展轉常生安樂之處。以是緣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有慚愧者。不應觀佛同于諸行。文殊師利。外道邪見可說如來同于有爲。持戒比丘不應如是于如來所生有爲想。若言如來是有爲者。即是妄語。當知是人死入地獄。如人自處于己舍宅。文殊師利。如來真實是無爲法。不應複言是有爲也。汝從今日于生死中。應舍無知求于正智。當知如…

《大般涅槃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