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言童子經》

「大集部」經文401卷13頁碼:P0522
西晉 竺法護譯

  《佛說無言童子經》上

  西晉月支叁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羅閱只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摩诃菩薩無央數。爾時城中。師子將軍。第一夫人孕有德男。天虛空唱大音聲而告之曰。童子。汝當懷抱道教思惟經典。慎莫宣說世之言談。曉了方便度世之法。少言鮮辭舍方俗事。當歸正義不取美辭嚴飾之說。童子遙聞如是音教。未曾啼泣亦不出聲。初不自現嬰兒之相。至于七日顔貌悅豫無有憔顇。衆人來觀視之無厭。或有人言。此兒無聲用爲育養。父母答曰。是非隨宿吾當育之。所以者何。今觀此兒威容顔貌端正姝妙巍巍難量。非是凡庶之所能及。實不虛妄。于時父母親屬知識見兒無聲。因共字之號曰無言

  于是無言童子。漸遂長大至于八歲。四方衆人來觀察者無有懈厭。其有方面。或有法會分別義者。辄詣其所咨受法言。寂然靜思亦無所說。時彼童子而于異日。與其父母五種親屬朋友知識。至耆阇崛山而詣佛所。稽首足下右繞叁匝。于世尊前叉手而立。睹無央數十方世界諸菩薩會億百千姟各各處于嚴淨之座。心大歡然善意生焉。時舍利弗前白佛言。唯天中天。是無言者師子將軍之子。端正姝好威光難量巍巍如此。離于言談而無所說。其人前世有何余殃。生無有聲又不能言。佛告舍利弗。止止勿得辄慢無言童子。所以者何。此人則是菩薩大士。于過去佛殖衆德本。供養無數諸佛正覺。稽首足下得不退轉。當成無上正真之道。初生之時。天于虛空宣揚大音。童子。汝當抱道意。思惟經典勿有世談。以是之故。今此菩薩寂然不言。受柔順教于茲八歲。一心結舌而無所說。以斯憺怕奉行四禅。世尊複告舍利弗言。其有衆生。若能睹無言菩薩。悉順道教由此無言。以是之故。今有大會。當說經法開化導利。于無央數不可稱人民之衆。于是無言菩薩即如其象。叁昧正受而現瑞應。令諸聲聞及衆菩薩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伽留羅真陀羅摩睺勒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衆會。各于右掌化生蓮華大如車輪。其色若幹微妙鮮好。其香難量見者心歡。彼蓮華上則有自然諸化菩薩。結加趺坐。叁十二相莊嚴其身。無言菩薩見大神足。稽首世尊重自歸命其蓮華上諸坐菩薩。叉手卑身。亦叁自歸。無言菩薩。口適宣此稽首歸命。應時自然恒邊沙等諸佛世界六反震動。大音普聞。天于空中歎若雷震。則雨衆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無言菩薩承佛威神。大願所致踴在空中。去地四丈九尺。大菩薩衆亦複如是。無言大士而于中。與菩薩異口同音。以偈贊佛

  無形而現形  亦不住于色

  欲以開化衆  現身而有教

  佛者無色會  亦不著有爲

  皆度一切數  導師故現身

  顯相叁十二  奇好八十種

  以嚴其身體  爲衆講說法

  法者則無相  亦無有音響

  無聲不可得  無念寂微妙

  佛法覺了法  處在佛樹下

  彼道無言教  言辭無所說

  其法無形法  求相不可得

  以無相之法  安可有所說

  愍傷于群生  此佛之大恩

  分別無所獲  所說不失時

  曉了無所得  解空無所獲

  能如此養者  佛義無名字

  有爲之言教  諸佛因所說

  彼數無所有  無爲無自然

  如無常形色  導師緣見象

  此法無所有  爲衆說此經

  又始至八歲  口未曾有言

  我初生之時  諸天唱大音

  以入惟經典  其耳不聞聲

  如是懷道業  口亦無所說

  無言假有教  辭語無所暢

  以言謂有說  清淨妙光曜

  念誓願佛道  志在于大乘

  當宣于尊教  得佛人中上

  道心不可獲  無言無相念

  是故曰道空  解結成晖曜

  于是童子。謂諸衆會。道與言教等無有異。不可見。不可持。所可說無能睹。口說志道。人計于道而有所求。其所處願斯無所有。不可得處則無所住。如是住者道之所立也。諸度無極亦複如是。及余無數衆德之本。說于言教亦無所說。但是音聲無有言辭。又說布施者。以施當施者。惠與有所向。道住一切等。口說愍哀。施道教亦行慈。其道爲自然。平均如虛空。心所曉了有所說。計彼一切悉爲清淨。其道爲普虛端如是。身行口言心有所思。舍施施斯一切塵勞。是乃名曰施度無極。所可勸助亦複如是。布施非是道之恩惠。有計道者不依布施。是二事者但假聲耳。永無所著亦無形像。假使如是受道教者。爲菩薩行。彼乃名曰施度無極。于布施主則爲清淨。有所惠與不想報故。耳聞禁戒不住于色。則無所生亦無所滅。是爲戒者。亦複如是。身口心事若無所造。悉無所有而反分別。所講說因緣合成。口有所說因名曰戒。如口所說戒亦如是。此二事者俱無形像。諸禁戒業。一切假言語無章句。計于道者無所言說。其口所暢及心意。以業是禁戒勸助道德。言戒爲道欲曜于戒。一切無像猶如虛空。能曉了此。是謂獨步報行禁戒。所可遊志超絕無侶。入平等覺。亹亹深妙難及之道。于是贊曰

  如言道亦然  無持不可見

  所說無所睹  我宣者佛道

  誓願求于道  所願無所住

  無住無處所  道所立亦然

  諸度無極然  及所作衆德

  言辭托音聲  所說無所說

  所可謂布施  所施當所施

  方當所憲者  悉住平等道

  口所暢布施  敷演于道事

  彼道亦自然  等猶如虛空

  若能曉了心  口之所說者

  彼一切清淨  聞淨皆至道

  身口及心念  舍一切塵勞

  所勸亦如斯  是施度無極

  布施不歸道  道不倚于施

  此二者假名  無著亦無象

  若無所依倚  其受道若斯

  若不望想報  是名曰布施

  而假聞禁戒  不住于形色

  不起無所滅  是爲戒之相

  不行戒亦爾  身口心無異

  無作無所有  假有言說耳

  因緣合有辭  說號禁戒耳

  如吾戒正等  此二事無漏

  諸可禁戒事  一切假于言

  道義所獲者  無言亦無業

  口說心所作  禁戒勸助道

  計戒及道教  一切如虛空

  若曉了此者  獨步普入戒

  則遊居于道  深妙難解句

  童子又謂諸來會者。所可謂言。忍辱教者亦是言辭。解空空義乃爲忍辱。忍如平等叁界亦如。說忍形類無像無見。等心于此乃名曰忍。若能虛靜爲忍辱根。音聲香味因緣合成。彼無所有但文字耳。是故宣暢言忍辱矣。如來正覺。說有叁忍身口心念。若能曉了此忍辱者。是曰爲忍。解斷其身節節離散。心無嗔恚。恩愛及身譬如牆壁。察身如是爲忍辱。遠聞惡口所暢說。若能堪任。于諸言辭不味所說。乃爲忍辱。若複遊志一切瑕穢。其心靜然而無憂結。意能分別諸文字者。心乃入于忍辱。計如忍道亦如此。身口意俱同爾。乃名曰道。宣傳于聖教。多所勸助者。一切精進上妙細微。及諸中間。億劫合集而不可得至于成就。假使精進不可逮得。計于道德亦無所獲。不得諸法。是曰精進。所修精進。設能如是不懷怯弱。亦無恐懅是謂極上通大精進猛勇菩薩仁義備悉。于是童子重頌曰

  可所謂忍辱  口之所宣暢

  空空義故忍  如忍等叁世

  說于忍色像  不貌不可見

  若心等于斯  爾乃名曰忍

  忍類爲空靜  緣合聲香味

  彼無有文字  此乃名曰忍

  講宣此叁忍  身口及心念

  若人曉了此  暢乃名曰忍

  節節解其身  而心不懷恚

  身受如牆壁  是爲身忍辱

  遠聞有惡言  不報于罵辭

  入此音乃忍  悉能住所說

  若于諸瑕疵  心不懷愛結

  設能了字空  是心入忍辱

  如忍道亦然  身口意如是

  此乃名曰道  名所而勸助

  若諸所精進  最上中微下

  合集億垓劫  不得便成就

  精進不可得  道亦無所獲

  不逮一切法  是曰爲精進

  若勤力行此  無怯不懷難

  彼則大精進  爲猛勇菩薩

  童子複謂諸來會者。所謂禅思亦不有念。計于禅者亦無所住。棄一切想。是乃名曰寂度無極。則能寂然澹泊無言無放逸。離諸漏而燒滅一切塵。是名曰寂度無極。心于諸法不遣往反。于心離心是則名曰寂度無極。心及禅定常至道意。恒以平等觀此衆事。若能平等。于諸所觀無有邪正。斯謂佛道不爲難得。無有文字亦無所說。不可究竟亦無所有。無有放逸亦不自恣。此乃曰智度無極。無有此際不度彼岸。又于此彼而無所住。正立法界以無所住。亦無所著。亦無文字。無所頒宣。無文字已。不複舉假一切思想。若能啓受于此法者。爾乃名曰智度無極。六度無極亦複如是。假使有人等觀此義。則能均平一切諸法。亦能等于一切衆生。若能同象一切諸法。則能均平一切衆生。若能平均一切衆生。則能平等一切諸佛。等諸佛已。則能奉修于一切智。是故菩薩勇猛無畏。猶斯名曰無極智慧。若能順從此教命者。則順法眼不可思議。于是童子以偈頌曰

  禅行無所思  專心不有住

  斷一切諸想  名寂度無極

  寂然而澹泊  不逸無諸漏

  棄捐衆塵勞  是寂度無極

  其心一切法  未曾遣往反

  無心脫于心  寂然度彼岸

  計心及與道  觀之悉平等

  若能察平等  佛道不難得

  舍文字無言  無本無所有

  不樂不自恣  乃名爲智慧

  無此不度岸  不住彼此際

  正立于法界  不住無所著

  文字無班宣  不與一切想

  以是受諸法  乃名曰智慧

  諸度無極然  所見一同類

  則能等諸法  平均于衆生

  以能等諸法  則能等衆生

  亦等于諸法  便等一切智

  是故大智慧  菩薩其勇猛

  能隨此教令  法眼不可議

  彼諸正士。說此章句分別所趣。以千二百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六萬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時蓮華上諸坐菩薩。尋即退下稽首佛足。及複禮于無言菩薩。俱共啓白。無言菩薩。吾等以報聖師之恩。欽樂正法奉事經典。修行孝順而有反複。賢者舍利弗。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此諸菩薩。何故口宣如來言辭。吾等孝順而有反複。佛告舍利弗。此諸菩薩。悉是無言菩薩大士之所勸發。令宣道教演于恩慈仁義禮節。無上正真大乘之教。開化未聞令發道意。是爲孝順而有反複報師之恩。今者故來行供養德。亦欲睹見于此大會奉觐佛聖。聽省經典咨受所聞

  于是無言菩薩。白世尊曰。我欲啓問如來至真等正覺所懷疑結。設見聽者。乃敢自陳。世尊即告無言菩薩。恣意所問。諸不了者。如來一一當爲發遣可悅其心令無余疑。時舍利弗。語無言菩薩…

《佛說無言童子經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