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11卷25頁碼:P0781
元魏 菩提流支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下

  天親菩薩造 / 元魏天竺叁藏菩提流支譯

  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世界甯爲多不。須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世界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住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住皆爲非心住。是名爲心住。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以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德聚多。須菩提。若福德聚有實。如來則不說福德聚福德聚

  論曰。複有疑。前說菩薩不見彼是衆生。不見我爲菩薩。不見清淨佛國土。何以故。以不見諸法名爲諸佛如來。若如是或謂。諸佛如來不見諸法。自下經文爲斷此疑故。說五種眼。偈言

  雖不見諸法  非無了境眼

  諸佛五種實  以見彼顛倒

  何故說彼非顛倒。爲顯斷疑譬喻。是故說我知彼種種心住如是等。此示何義。彼非顛倒。以見顛倒故。何者是顛倒。偈言

  種種顛倒識  以離于實念

  不住彼實智  是故說顛倒

  此義雲何。種種顛倒者。彼種種心緣住。是名種種識。以六種識差別顛倒。何故彼心住名爲顛倒。偈言。以離于實念不住彼實智。是故說顛倒故。如來說諸心住皆爲非心住者。此句示現遠離四念處故。此以何義。心住者住彼念處。以離彼念處故雲不住。又住不動根本名異義一。若如是不住是故說心住。此明不住相續不斷行因是故不住。示彼相續顛倒如經。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以過去未來故不可得。現在心虛妄分別故不可得。如是示彼心住顛倒。諸識虛妄以無叁世觀故。何故依福德重說譬喻。偈言

  佛智慧根本  非顛倒功德

  以是福德相  故重說譬喻

  此說何義。複有疑。向說心住顛倒。若如是福德亦是顛倒。若是顛倒何名善法。爲斷此疑示現心住。雖顛倒福德非顛倒。何以故。偈言。佛智慧根本故。雲何示現根本。如經。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則不說福德聚福德聚故。此義雲何。明有漏福德聚是其顛倒。以此福德聚是有漏故。所以如來不說福德聚。又福德聚者。即福德聚。何以故。若非福德聚者。如來則不說爲智慧根本。是故福德聚者。即福德聚

  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說名具足色身。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

  論曰。複有疑。若諸佛以無爲法得名。雲何諸佛成就八十種好叁十二相。而名爲佛。爲斷此疑。是故說非成就色身。非成就諸相得見如來。又色身攝得八十種好叁十二相。如經。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說名具足色身。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故。何故如是說。偈言

  法身畢竟體  非彼相好身

  以非相成就  非彼法身故

  不離于法身  彼二非不佛

  故重說成就  亦無二及有

  此二偈說何義。彼法身畢竟體。非色身成就。亦非諸相成就。以非彼身故。非彼身者。以非彼法身相故。此二非不佛。即彼如來身有故。何者是二。一者色身成就。二者諸相成就。以此二法不離于法身。是故彼如來身成就相好。亦得說有。雲何說有。經言。色身成就諸相成就故。是故偈言。彼二非不佛故。是故此二亦得言無故。說非身成就非相成就。亦得言有故。說色身成就諸相成就故。偈言。亦無二及有故。何故如是說。以彼法身中無。即于是義說。如來色身成就。諸相成就。以不離彼身故。而法身不如是說。以法身非彼體故

  經曰。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論曰。複有疑。若如來具足色身成就不可得見。若相成就不可得見。雲何言如來說法。自下經文爲斷此疑。如經。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此義雲何。偈言

  如佛法亦然  所說二差別

  不離于法界  說法無自相

  何故重言說法說法者。偈言。所說二差別故。何者是二。一者所說法。二者所有義。何故言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者。偈言。不離于法界。說法無自相故。此以何義。所說法離于真法界。不可得自相見故

  經曰。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論曰。複有疑。若言諸佛說者。是無所說法不離于法身。亦是其無有何等人。能信如是甚深法界。自下經文爲斷此疑。偈言

  所說說者深  非無能信者

  非衆生衆生  非聖非不聖

  何故言須菩提非衆生非不衆生者。偈言。非衆生衆生非聖非不聖故。此以何義。若有信此經。彼人非衆生。非衆生者。非無聖體。非無聖體者。非凡夫體故。非不衆生者。以有聖體故。彼人非凡夫衆生。非不是聖體衆生。如經。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故。如來說非衆生者。非凡夫衆生。是故說衆生衆生。以聖人衆生是故說非衆生

  經曰。佛言。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衆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論曰。複有疑。若如來不得一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雲何離于上上證。轉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自下經文爲斷此疑。示現非證法名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義雲何。偈言

  彼處無少法  知菩提無上

  法界不增減  淨平等自相

  有無上方便  及離于漏法

  是故非淨法  即是清淨法

  此明何義。彼菩提處無有一法可證。名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經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故。彼複有何義。偈言。法界不增減。不增減者。是法平等。是故名無上。以更無上上故。如輕。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又諸佛如來清淨法身。平等無差別。于彼處無有勝者。是故說無上。如經以無衆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又彼法無我自體真實。更無上上故。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又彼法有無上方便。以一切善法滿足故。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余菩提者善法不滿足。更有上方便。如經。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者。何故如是說。偈言。及離于漏法是故彼漏非是淨法此即是清淨法故。此以何義。彼法無有漏法故。名非善法。以無有漏法故。是故名爲善法。以決定無漏善法故

  經曰。須菩提。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歌羅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優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論曰。複有疑。若一切善法滿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則所說法不能得大菩提。何以故。以所說法無記法故。爲斷此疑。重說勝福譬喻。示現何義。偈言

  雖言無記法  而說是彼因

  是故一法寶  勝無量珍寶

  此義雲何。雖言所說法是無記。而能得大菩提。何以故。以遠離所說法不能得大菩提。以是義故。此法能爲菩提因。又言無記者。此義不然。何以故。汝法是無記而我法是記。偈言。是故一法寶勝無量珍寶故。是故此所說法。勝彼阿僧祇須彌等珍寶故。如經。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一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如是等。此示何義。偈言

  數力無似勝  無似因亦然

  一切世間法  不可得爲喻

  此說何等義。示于前福德此福爲勝。雲何爲勝。一者數勝。二者力勝。叁者不相似勝。四者因勝。是故偈言。一切世間法不可得爲喻故數勝者。如經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故。以數無限齊故。攝得余數應知力勝者。如經。不及一歌羅分故。無似勝者。此福德中數不相似。以此福德不可數故。如經數不能及故。因勝者。因果不相似。以此因果勝彼因果故。如經。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不及一故。又此法最勝無有世間法可喻此法故。偈言。一切世間法不可得爲喻故。如是此福德中彼福微少。是故無法可喻

  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度衆生耶。須菩提。莫作是見。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佛言。須菩提。若有實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爲有我。須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來說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論曰。複有疑。若是法平等相無有高下者。雲何如來名爲度衆生。自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