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邊分別論》

「中觀部·瑜伽部」經文1599卷31頁碼:P0451
陳 真谛譯

  《中邊分別論》上

  天親菩薩造 / 陳天竺叁藏真谛譯

  相品第一

  恭敬善行子  能造此正論

  爲我等宣說  今當顯此義

  初立論體

  相障及真實  研習對治道

  修住而得果  無上乘唯爾

  此七義是論所說。何者爲七。一相二障叁真實四研習對治五修住六得果七無上乘。今依相說此偈言

  虛妄分別有  彼處無有二

  彼中唯有空  于此亦有彼

  此中虛妄分別者。謂分別能執所執。有者。但有分別。彼處者。謂虛妄分別。無有二者。謂能執所執此二永無。彼中者。謂分別中。唯有空者。謂但此分別離能執所執故。唯有空于此者。謂能所空中。亦有彼者。謂有虛妄分別。若法是處無。由此法故是處空。其所余者則名爲有。若如是知即于空相智無顛倒。次說偈言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  是名中道義

  一切法者。謂有爲名虛妄分別。無爲名空。非空者。謂由空由虛妄分別。非不空者。謂由能執所執故。有者。謂虛妄分別有故。無者。謂能所執無故。及有者。謂于虛妄中有真空故。于真空中亦有虛妄分別故。是名中道義者。謂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等文不違般若波羅蜜等。如經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如是已說虛妄分別有相無相竟。今當次說其自體相。故說偈言

  塵根我及識  本識生似彼

  但識有無彼  彼無故識無

  似塵者。謂本識顯現相似色等。似根者。謂識似五根于自他相續中顯現。似我者。謂意識與我見無明等相應故。似識者。謂六種識。本識者。謂阿黎耶識。生似彼者。謂似塵等四物。但識有者。謂但有亂識。無彼者。謂無四物。何以故。似塵似根非實形識故。似我似識顯現不如境故。彼無故識無者。謂塵既是無識亦是無。是識所取四種境界。謂塵根我及識所攝實無體相。所取既無能取亂識亦複是無。如是說體相已。今當顯名義。故說偈言

  亂識虛妄性  由此義得成

  非實有無故  滅彼故解脫

  亂識虛妄性由此義得成者。謂一切世間但唯亂識。此亂識雲何名虛妄。由境不實故。由體散亂故。非實有者。謂顯現似四物。四物永無故。非實無故者。謂非一切永無。由亂識生故。雲何不許亂識永無。故偈言滅彼故解脫。若執永無系縛解脫皆不成就。則起邪見撥淨不淨品。如是說虛妄體相已。今當次說虛妄攝相。若言唯是虛妄。雲何能攝叁性。故說偈言

  分別及依他  真實唯叁性

  由塵與亂識  及二無故說

  分別性者。謂是六塵永不可得。猶如空華依他性者。謂唯亂識有非實故。猶如幻物。真實性者。謂能取所取二無所有。真實有無故。猶如虛空。說虛妄攝相已。今當說入虛妄無所有方便相。故說偈言

  由依唯識故  境無體義成

  以塵無有體  本識即不生

  一切叁界但唯有識。依如此義外塵體相決無所有。此智得成。由所緣境無有體故。能緣唯識亦不得生。以是方便即得入于能取所取無所有相

  是故識成就  非識爲自性

  所識諸塵既無有體。是故識性無理得成

  不識及與識(疏本雲應知識不識)  由是義平等

  不識者。由自性不成就。是故非識。此法真實無所有性。而能顯現似非實塵。故說爲識。說入虛妄無所有方便相已。今當顯虛妄總相。故說偈言

  虛妄總類者  叁界心心法(不識者疏本無不字)

  虛妄者。若約界立。謂欲色無色界。若約生立。謂心及心法是總類相。說總相已。別相今當說

  唯塵智名心  差別名心法

  心者但了別塵通相。若了塵別相說名爲心法。謂受想行等。說總別相已。次顯生起相

  第一名緣識  第二是用識

  于塵受分別  引行謂心法

  緣識者。謂阿黎耶識。余識生緣故。用識者。謂因黎耶識于塵中起名爲用識。于塵受者。謂領塵苦等說名受陰。分別者謂選擇塵差別是名想陰。引行者。能令心舍此取彼。謂欲思惟及作意等名爲行陰。如是受等名爲心法。說生起相已。當說虛妄染汙相。故說偈言

  覆藏及安立  將導與攝持

  圓滿叁分成  領觸並牽引

  執著及現前  苦故惱世間

  叁種二種難  亦七由虛妄

  覆藏者。由無明能障如實見故。安立者。由諸行能安立業熏習于本識中故。將導者。由本識及意識能令衆生往受生處故。攝持者。謂由色能攝持自體五聚故。圓滿者。謂由六入能生長故。叁分成者。依根塵識諸觸成故。領觸者。由樂苦等爲損益故。牽引者。由貪愛令業能牽後生故。執著者。由四取能令諸識染著欲等四處隨從得生故。現前者。由業有謂已作諸業趣向來生爲與果報故。苦者。由生老死故。惱世間者。謂叁界由無明乃至老死等所逼惱。恒受苦難故。叁種二種難亦七由虛妄者。叁種難者。謂煩惱業生等。煩惱難者。謂無明貪愛取。業難者。謂行及有。生難者。謂所余七分。二種難者。所謂因果。因難者。謂煩惱業分。果難者。謂所余分。七難者。謂七種因。一顛倒因。謂無明。二牽引因。謂諸行。叁將因。謂本意二識。四攝因。謂名色六入。五受用因。謂觸受。六引出因。謂愛取有。七厭怖因。謂生老死。由虛妄者。如是苦難從虛妄生。集虛妄義有九種相。所謂有相無相自相攝相入無相方便相差別相衆名相生緣相染相。義現于前

  說虛妄已。當說方便爲顯空義。由此相應故。說偈言

  體相及衆名  其義與分別

  成立理應知  略解空如是

  雲何應知空相。偈言

  無二有此無  是二名空相

  故非有非無  不異亦不一

  無二者。謂無所取能取。有此無者。謂但有所取能取無。是二名空相者。謂無及有無是名空相。此顯真空無有二相。是法以二無爲性。不可說有不可說無。雲何非有。是二無故。雲何非無。是二無有故。故偈言非有非無。是名真空相。不異亦不一者。與虛妄分別不異相亦不一相。若異者。謂法性與法異。是義不然。譬如五陰與無常性及苦性。若一者。清淨境界智及通相不成就。如是道理顯現空與虛妄離一異相。是故說不有非不有非一非異相

  雲何衆名。應知

  如如及實際  無相與真實

  法界法身等  略說空衆名

  雲何衆名義。應知

  非變異不到  相滅聖境界

  聖法因及依  是衆名義次

  無異爲義故。是故名如如。恒如是不舍故。無顛倒爲義故。說實際。非顛倒種類及境界故。相滅爲義故。說無相。離一切相故。無分別。聖智境界故。第一義智爲體故。說真實。聖法因爲義故。是故說法界。聖法依此境生。此中因義是界義。攝持法身爲義故說法身。如是空衆名義已顯。雲何空分別。應知

  亦染亦清淨  如是空分別

  何處位空不淨。何處位空淨

  有垢亦無垢

  若在此位中是諸垢法。未得出離與共相應是位處說不淨。若在此位出離諸垢。此位處說淨。若已與垢相應後時無垢。不離變異法故。雲何不無常。爲此問故答

  水界金空靜  法界淨如是

  客塵故離滅故不是自性變異故。複有分別。此空有十六。一內空。二外空。叁內外空。四大空。五空空。六第一義空。七有爲空。八無爲空。九畢竟空。十無前後空。十一不舍空。十二性空。十叁相空。十四一切法空。十五非有空。十六非有性空。如是略說空。應知

  食者所食空  身及依處空

  能見及如理  所求至得空

  此中能食空者。依內根故說。所食空者。依外塵故說。身者是能食。所食者依處。是重空故說內外空。大空者。世器遍滿故故說名大。此空說大空。內入身及世器。此法是空。無分別智能見此空。此無分別智空故名空空。如道理依第一義相觀此法空。是名第一義空。爲得此菩薩修行空。是此法空爲何修行。爲至得二善。一有爲善。二無爲善。此空是名有爲無爲空。爲常利益他。爲一向恒利益他故。修此空故說畢竟空。爲不舍生死。此生死無前後。諸衆生不見其空。疲厭故舍離生死。此空是名無前後空。爲善無窮盡諸佛入無余涅槃。因此空不舍他利益事。是名不舍空。爲清淨界性性義者種類義自然得故。故立名性。此空名性空。爲得大相好。是大人相及小相。爲得此二相修行此空。是名相空。爲清淨佛法故。菩薩行彼十力四無畏等諸佛不共法。爲清淨令出菩薩修此空。是名一切法空。如是十四種空已安立。應知分別此相。是十四中何法名空

  人法二皆無  此中名爲空

  彼無非是無  此中有別空

  人法二無有是法名空。是無有法決定有亦空。如上說。能食等十四處。此二法是名空。爲顯空真實相故。是故最後安立二空。一非有空。二非有性空。立二空何所爲。爲離人法增益。爲離人法空毀謗。如次第如是空分別應知。雲何空成立義。應知

  若言不淨者  衆生無解脫

  若言無垢者  功用無所施

  若諸法空對治未起時。爲客塵不染故自然清淨。煩惱障無故。不因功力一切衆生應得解脫。若對治已起自性故不淨。爲得解脫修道功用無果報故。作如是果。故說

  不染非不染  非淨非不淨

  心本清淨故  煩惱客塵故

  雲何不染非不染。心本自性清淨故。雲何非淨非不淨。煩惱客塵故。如是空分別略說已。安立空衆義者。應知有二種。一爲體相。二爲安立。何者爲體相。爲有相故。無有相故。是有相者。離有離無相。離一離異相。安立者。衆名等四義。應知分別。中邊論相品爲解釋偈已究竟

  障品第二

  遍及一方重  平等及取舍

  今說二種障

  此中遍障者。煩惱障及一切智障。爲菩薩種性諸人二障圓滿故。一方障者。煩惱障。爲聲聞性等諸人。重障者。是前諸人欲等諸行中隨一粗煩惱。平等障者。平等諸行中隨行中隨一生死。取舍障者。菩薩性諸人爲障無住處涅槃故。如理相應。二種人障已說。一菩薩性人。二聲聞等性人。複有煩惱相九種

  九結名惑障

  九種諸惑結此中說煩惱障。此諸煩惱障爲障誰

  厭離及除舍  實見

  愛欲結者障厭離心心堅礙障者。障除舍心。因此惑違逆。礙境界中不能生舍除心。諸余結者覆障真實見。雲何起障是諸煩惱次第

  及身見

  身見所依法  滅道叁寶障

  利養恭敬等  輕財知止足

  是諸余煩惱是此五處障。我慢障者。欲滅離身見時障對正觀智有異品無異品。無異品我慢數行故。此身見不得滅。無明結者。欲遠…

《中邊分別論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