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大乘論》

「論集部」經文1634卷32頁碼:P0036
北涼 道泰等譯

  《入大乘論》上

  本無阙第一品名目) / 堅意菩薩造 / 北涼叁藏法師道泰等譯

  今欲解入大乘義。問曰。何故說入大乘義。答曰。我爲衆生欲遮苦因故。汝今當知。或複有人近惡知識。爲惡所誤偏執己法。專著邪見。顛倒思惟。不解實義。不順佛智。誹謗聖說。誹謗聖說者。則壞正法。壞正法者。得大罪報如世尊說。謗法之罪。重于五逆。惡道長遠。久受苦報。如偈說曰

  誹謗大乘法  決定趣惡道

  此人受業報  實智之所說

  生墮地獄中  大火熾然身

  焚燒甚苦痛  業報罪信爾

  熾然大鐵犁  具滿五百數

  而耕其舌上  遍碎身苦惱

  若從地獄出  複受余惡報

  諸根常缺漏  永不聞法音

  設使得聞者  複生于謗法

  以謗法因緣  還墮于地獄

  謗法衆生聞如是說。于大乘中。便生疑心。如尊者提婆所說偈

  薄福之人  不生于疑  能生疑者

  必破諸有

  若有疑者。皆應聽法。聞已意解。便得開悟。得開悟已。即生信心。生信心已。便生喜樂。生喜樂已。如是次第。生聞思修。乃至具足得一切種智。因謗大乘。而墮惡道。亦由大乘。起諸善業。如人因地故倒。還依地而起。又因于智。趣菩提道。亦與衆生。共和合有。若離衆生。則無有得菩提道者。從衆生界。出生一切諸佛菩提。如尊者龍樹所說偈

  不從虛空有  亦非地種生

  但從煩惱中  而證成菩提

  問曰。汝說善入摩诃衍論。如是功德雲何名爲摩诃衍耶。答曰。菩薩藏處名摩诃衍。問曰。佛不說叁乘亦摩诃衍乎。答曰。如是。此大乘中。亦說叁乘。即名叁藏。如菩薩藏經中說。佛告阿阇世王。族姓子。藏有叁種。何等爲叁。謂聲聞藏。辟支佛藏。菩薩藏。族姓子。非以聲聞乘故名爲叁藏。亦非以辟支佛乘故名爲叁藏。唯諸菩薩所學大乘。得名叁藏。何以故。夫說法者。具足叁乘。乃名叁藏。以菩薩說法能具叁乘故。是故我說名叁藏耶。族姓子。有叁種學人。聲聞學。辟支佛學。菩薩學。聲聞乘者。不學辟支佛乘。何以故。非所解故。辟支佛乘者。不學菩薩乘。何以故。亦非所解故。族姓子。唯諸菩薩雖學聲聞辟支佛乘。而不證于聲聞辟支佛道。學菩薩乘。深知菩薩所行之法。常樂隨順。以是義故。菩薩乘者名爲叁藏。非謂聲聞辟支佛乘。于余經中。以具分別。是故我今但略說耳。如汝意謂非叁藏者。汝今但以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雜阿舍百千等偈。以爲一藏。毗尼阿毗昙二百千偈。名爲二藏。盡具修習。名爲叁藏。若如是說。不名叁藏。所以者何。諸余經等。則非佛說。有如是過。阿含。毗尼。阿毗昙等。亦是叁藏。雜藏。舍頭羅經。胎經。谏王本生。辟支佛因緣。如是八萬四千法藏。尊者阿難從佛受持者。如是一切皆有非佛語過。若無過者。當知一切盡是佛說。如是所說。若皆是藏。此則便有百千等藏。汝言叁藏。是語自壞。複有阿難所不受者。佛成道二十年後。方于僧中自言。我年老大。須供給人。若能爲我作給侍者。當自言能。爾時大衆和合。即差阿難爲佛侍者。阿難便語同梵行人。如來有八萬四千法聚。我今悉能受持。唯先二十年中。有二比丘。所受持者。皆悉不了。以是義故。當知阿難所受持者。不名多聞。佛所說法中。阿難實有不任器者。如中阿含說。釋提桓因語郁多羅言。尊者。我得他心智。觀閻浮提一切衆生。無有盡能受持佛法。唯除尊者。余不能了。以是因緣當知阿難非悉能持一切佛法。聲聞弟子。及以阿難。不任法器。諸大乘經。已具廣說。如首楞嚴經中。佛爲淨月藏天子說。阿難所持少不足言。不受持者乃有無量。我所知法。百千億分。不說其一。阿難于我所說法中。百千億分。不持其一。善男子。我于一日一夜。十方世界梵釋。四天王。天龍。夜叉。乾闼婆。及諸菩薩。一切來集。爲說智慧修多羅偈頌章句。衆生所行諸波羅蜜。及說聲聞辟支佛乘。厭惡生死。贊歎涅槃。滿足諸波羅蜜。乃至爲諸天子廣演說法一日一夜假使滿閻浮提如微塵數。多聞智慧皆如阿難。于一日一夜。百千億分亦不能持具足一分。乃至複滿十方微塵世界皆如阿難。不能盡持亦複如是。處處經中亦說。阿難不任法器。以是義故。當知阿難不能盡持一切佛法。問曰。如來世尊不說阿難于多聞中爲第一耶。答曰。佛于聲聞衆中。假說阿難以爲第一。非謂菩薩。又複汝等于阿難所持尚不盡聞。況于大乘具足深義。汝意若謂是聲聞乘即大乘者。此事不然。何以故。因果異故。若聲聞乘因與大乘因。而不異者。果亦應不異。現見果異故。當知因亦異。何以故。聲聞學者。但斷結障。觀無常行。從他聞法。菩薩所斷微細諸習。乃至空竟觀一切法。不從他聞得自然智。無師智。以是義故。非以聲聞乘同大乘也。問曰。佛不說解脫無異也。答曰。聲聞解脫時。頗能令使須彌山等。盡向道場。悉皆曲躬。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八十由旬一切魔衆。悉來降不。菩薩解脫。如上所說。悉能爲之。以是義故。佛于余經。雖說解脫相等無異。大小實殊。猶如蟲齧芥子中空。雖有空名。當與十方世界中空得爲一不。空雖不異。大小有別。又如熒火欲等日月。亦如蚊子比金翅鳥。如娑留枝比丘。說佛本行偈

  一切諸光明  燈焰與掣電

  星月照差別  日光最第一

  飛行諸禽獸  蚊蟻及與蜂

  衆鳥飛各異  金翅最不同

  以是故。雖少相似。大小有殊。當知因既有異。果豈同耶。汝言解脫無異。如是觀察。解脫不同。聲聞解脫。名愛盡解脫。非一切解脫。但爲鈍根少智衆生。假分別說。大乘解脫。斷煩惱習。一切都盡。爲利根菩薩。廣分別說。如汝今說。聲聞解脫。即大乘解脫者。如來則非一切種智。有如是過。如佛小疾。遣目連詣耆毱所。當須何藥。是時耆毱已亡七日。生忉利天。目連即便詣彼天所。爾時耆毱將入後園。即便問言。如來有疾。當須何藥。答曰。用酥。如來身者。猶如金剛。諸惡已滅。豈有疾乎。而問耆毱。如婆拘羅比丘。于九十劫前。以一藥果。施同梵行者。于九十劫中。身常無病。于最後身。年至八十。初無微病。正以此一诃梨勒果微施因緣。尚得無病。況複如來億百千萬阿僧祇劫。具足檀波羅蜜。備諸功德。乃至截身手足髓腦血肉。而施病者。以是因緣。豈得疾耶。如經所說。則現如來非一切智。如來又時入城乞食。空缽還歸。爲度于提婆達多令使出家。如枯樹經說見大火聚。爾時諸比丘中便有生退心者。爲度馬師滿宿故。數數罵婆羅門奪賴阇。薩遮尼幹。孫陀利等。于九十日中受食馬麥。目連。舍利弗。入于陶室。乃有如是等事。汝意若謂有余業者。此則不然。何以故。如來已盡一切諸惡。具滿一切無量功德。有余惡業。則有大過。汝曾不聞諸經中說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業結習耶。如摩陀遮離所說偈贊

  一切結習盡  唯有救世者

  一切智所有  功德悉成滿

  有叁種習。所謂業習。煩惱習。威儀習。此叁種習。如來永盡。以是因緣。若有余業。此則大過。汝今若謂是方便者。此亦不然。何以故。汝意先謂。佛身是實。不言方便。及與應化。汝常自言。佛身是一。何得複有方便應化。汝于何經聞說方便。及應化耶汝經中說唯有後邊身。不言別有法身。與應化方便身異。而我十住經中所說。別有法身。不與方便應化身同。是故。大乘經中說。佛是一切智。則無有過。汝小乘中說一切智。則有大失。若謂聲聞乘。即是大乘。此事不然。大乘者。與聲聞乘。則有差別。以廣大故。汝意若謂聲聞乘中顯示大乘。是亦不然。何以故。理相違故。聲聞乘者。從他聞法。大仙之乘。紹叁寶種。不斷絕故。如毗琉璃寶終不出于水精之中。體差別故。是故大乘微妙甚深。其心廣大。菩薩摩诃薩次第修學。始從初地。乃至十地。具足一切功德智業。是故佛說名爲摩诃衍乘。若聲聞乘從摩诃衍出。則有是理是故菩薩修學十地。具滿一切諸波羅蜜故。能出生叁乘善法。如十地經說。金剛藏菩薩語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譬如字章字本爲初。一切文字皆出字本。如是佛子一切佛法亦複如是。以地爲初。亦從于地。而得究竟。成自然智。是故大乘名曰甚深。出生一切聲聞功德。非謂小乘能出大也。佛說十地。猶如金聚具足無失。雲何不受。如來以慈悲力。爲鈍根故。說聲聞乘。而汝信受。便自偏執。受行小法。不信大乘平等正教。是故當知佛說大乘。名最吉勝。問曰。世尊昔說。于我滅後。當來世中。多有衆生。起諸诤論。此是佛說。此非佛說。是故如來以法印印之。若義入修多羅。隨順毗尼。不違法相。是名佛說。答曰。佛亦不言。聲聞乘者。非是我說。乃至菩薩大乘亦複如是。佛說不異。等一相故。以法印印。汝言入者。爲是義入修多羅。爲文字入耶。若以文字入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十二部經。一切文偈章句各異。是故當知非文字入。若以義入理不相違。義者若順修多羅義。與法相相應。其義顯現。是故名爲順修多羅耶。若顯示聲聞法。名聲聞乘。隨順入修多羅。若顯示辟支佛法。名辟支佛乘。隨順入修多羅。若顯示菩薩法。名菩薩乘。隨順入修多羅。若我顯示十地功德。明菩薩行。是名真說。隨順入于大乘。但汝意偏黨獨謂入小乘叁藏。大乘叁藏中。我已說入。是故叁藏即是大乘。何以故。十二部中。說毗佛略。即是大乘。如中阿含說。雲何名丘丘。所謂知法以能善解十二部經。修多羅乃至憂婆提舍。毗佛略者。是摩诃衍。何以故。毗佛略經。爲諸衆生說修對治法故。名毗佛略。亦有衆多乘故。名毗佛略。亦以多莊嚴具故。名毗佛略。亦能出生無量大果報故。名毗佛略。非是稱量所能知故。名毗佛略。除斷一切諸邪見故。名毗佛略。若汝意謂。我聲聞法中。廣說修多羅偈頌章句。亦名毗佛略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汝依阿含說爲毗佛略。但有言語。若但言語。此非可信。若阿含經中。必有斯義。何處章句。爲聲聞說。是毗佛略。若無定文。是故當知毗佛略者。顯發大乘。非謂聲聞小乘說也。汝聲聞經一部所說。終無百千偈贊文句。況複當有億萬廣說。如來世尊。教諸聲聞。唯示無常。令厭生死。使知苦本。速求涅槃。從初如是。乃至奉行句味鮮少。則無甚深廣大之義…

《入大乘論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