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曜經》叁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入天祠品第六
佛告比丘。菩薩適生。當爾之時。君子梵志長者。二萬婦生。二親歡悅。皆奉菩薩給使左右
爾時白淨王。供給菩薩。二萬婇女走使所當。諸家親族二萬婇女貢上菩薩。大臣百官複有婇女二萬。奉上菩薩。尊豪諸釋鹹共集會。來至王所。前啓白言。王當知之。宜將太子至于天祠。王然可之。皆敕城內掃除衢路。四僥諸道諸曲裏巷。莫有不淨不吉之事。瓦石溝坑不淨之地。病疾盲聾勿有惡聲。散華燒香選吉祥音。懸幡缯蓋。莊嚴門戶。王還入後宮。以告大愛道。擁護太子將詣天祠。太子在座實時微笑。面目喜悅。頒宣此言。吾身和安。何緣相將欲詣天祠。太子沐浴。重加大笑。即說偈言
初生動叁千 釋梵須倫神
日月息天王 來稽頭面禮
何有天過是 將吾到其所
超天天中天 天無比況勝
隨俗來現此 現瑞人歡喜
若幹種奉養 過聖天中天
佛告比丘。于時嚴飾諸吉祥業長者梵志。諸郡縣邑尊者居士。妻息侍從大臣散王。門吏令吏親族知識。散華燒香乘象馬車國王侍臣俱將太子往入天祠。適入天祠。因住祠上。諸天形像無有想念。日月諸天。息意天王釋梵四王。各舍本位尋時來下。五體投地禮菩薩足。諸天人民百千之衆。嘿然歎咤稱揚洪音。歎未曾有歡喜踴躍。天地大動天雨衆華。百千伎樂不鼓自鳴。諸天形像現其本身。禮菩薩足則在前住于是頌曰
須彌比芥子 過天龍王變
日月禮螢耶 慧德豈禮敬
叁千界自歸 芥子比須彌
牛迹比大海 上尊喻日月
若能禮其尊 功德不可計
各各得安隱 德豐無限量
菩薩入天祠時。叁萬二千天子。見顯威德。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以是之故。將菩薩行入于天祠。時有梵志名曰火炎。于是其父與五百眷屬圍繞執七寶蓋。貢白淨王。口說此言。以供太子。王即受之。召五百釋子。五百璎珞手腳頭耳。臂著璎珞。沸宿實時來詣王所而謂王言。宜令太子沐浴澡洗乃著璎珞而供養之。王報之曰。我爲太子亦作璎珞。太子著之。七十七日吾乃應義。過此夜已。其日月初有一遊觀。名離垢淨。菩薩出觀。其大愛道抱將來出。八萬婇女來迎菩薩。稽首爲禮。諸釋一萬人奉迎菩薩。五千梵志亦複奉迎。其諸釋種作衆璎珞。奉菩薩者。令菩薩著。適被在身。實時暗冥。菩薩威光令無有耀。猶如墨聚在紫金邊。有一長者名曰離垢。服上好妙英住菩薩前。時白淨王及諸釋種。以偈贊曰
嚴叁千世界 遍布清淨寶
皆爲紫磨金 不及此光明
雖有紫磨金 不如一毛光
明耀消諸光 在聖邊如墨
以道德莊嚴 璎珞奄無耀
日月明珠光 釋梵明不及
宿相好嚴身 寶英安能勝
莊嚴莫如佛 蔽嚴不及度
道嚴淨安明 適生嚴種姓
演光衆歡喜 長蓋其種族
普曜經現書品第七
佛告比丘。爾時太子厥年七歲。興顯無數百千吉祥。一萬童子。一萬女子。一萬車乘載若幹種馔具足衆寶。至迦夷國置四僥裏。諸街曲頭作衆伎樂。在諸樹間。莊嚴棚閣軒窗門牖。其諸婇女文飾璎珞。而處其上散華燒香。八千婇女淨治道路。奉迎菩薩。諸天龍神及揵沓和。在虛空中各各異形。散華燒香垂珠幡彩。一切衆釋前後導從。白淨王俱行迎菩薩。菩薩乘羊車將詣書師。適入書堂欲見其師。師名選友。時見威神光曜。不能堪任。即僻墮地。兜術天上有一天子名曰清淨。即前牽手令從地起。置于座上。在大衆前。說此偈言
現世釋中生 在俗學伎術
計挍及書疏 無數劫已了
救衆生故現 博學示入師
度無數童子 惠衆入甘露
度世解四谛 了報應因緣
有成必滅盡 況今此書堂
于叁世最明 天人第一尊
書堂化若幹 無數劫學斯
衆生心多念 真聖專知本
是色其無念 立或化貪形
爾時菩薩與諸釋童俱住。菩薩手執金筆栴檀書隸。衆寶明珠成其書狀。侍者送之。問師選友。今師何書而相教乎。其師答曰。以梵佉留而相教耳。無他異書。菩薩答曰。其異書者有六十四。今師何書正有二種。師問。其六十四書皆何所名。太子答曰
梵書(一)佉留書(二)佛迦羅書(叁)安佉書(四)曼佉書(五)安求書(六)大秦書(七)護衆書(八)取書(九)半書(十)久與書(十一)疾堅書(十二)陀比羅書(十叁)夷狄塞書(十四)施與書(十五)康居書(十六)最上書(十七)陀羅書(十八)佉沙書(十九)秦書(二十)匈奴書(二十一)中間字書(二十二)維耆多書(二十叁)富沙富書(二十四)天書(二十五)龍書鬼書(二十六)揵沓和書(二十七)真陀羅書(二十八)摩休勒書(二十九)阿須倫書(叁十)迦留羅書(叁十一)鹿輪書(叁十二)言善書(叁十叁)天腹書(叁十四)風書(叁十五)降伏書(叁十六)北方天下書(叁十七)拘那尼天下書(叁十八)東方天下書(叁十九)舉書(四十)下書(四十一)要書(四十二)堅固書(四十叁)陀阿書(四十四)得晝書(四十五)厭舉書(四十六)無與書(四十七)轉數書(四十八)轉眼書(四十九)閉句書(五十)上書(五十一)次近書(五十二)乃至書(五十叁)度親書(五十四)中禦書(五十五)悉滅音書(五十六)電世界書(五十七)馳又書(五十八)善寂地書(五十九)觀空書(六十)一切藥書(六十一)善受書(六十二)攝取書(六十叁)皆響書(六十四)
太子謂師。是六十四書。欲以何書而相教乎。時師選友歡然悅豫。棄捐自大。說是偈言
難及真淨尊 在世興悲哀
悉學一切典 現入書教中
鹹宣諸書名 吾不知本末
皆達此衆書 故複示入學
不敢觀其頂 惟睹人禮拜
雲何令大聖 宣諸書衆數
天中天過天 諸天中最上
至尊無等倫 在世不可喻
以是威神故 嚴淨用善權
誰能及清明 皆度諸世間
時一萬童子。與菩薩俱在師所學。見菩薩威德建大聖慧。分別書字而宣之曰
其言無者。宣于無常苦空非我之音
其言欲者。出淫怒癡諸貪求音
其言究者。出悉本末真淨之音
其言行者。出無數劫奉修道音
其言不者。出不隨衆離名色之音
其言亂者。出除濁源生死淵音
其言施者。出布施戒慧明正音
其言縛者。出解刑獄考治行音
其言燒者。出燋燒罪塵勞欲音
其言信者。出信精進定智能音
其言殊者。出超越聖無上道音
其言如者。出于如來無所壞音
其言寂者。出觀寂然法惔怕音
其言沒者。出消瞋厭诤訟之音
其言作者。出罪福報從行受音
其言智者。出一切智能無壞音
其言魔者。出降魔力及官屬音
其言害者。出棄自大邪見之音
其言逝者。出于正法無愦亂音
其言止者。出世俗力無畏之音
其言生者。出度衆苦老病死音
其言意者。出意堅強獨步叁界音
其言法者。以法等禦救濟周旋往反之音
其言歎者。出隨所願開化諸音
其言難者。出除八難罪殃之音
其言盡者。出于盡滅無所生音
其言處者。出消處所顛倒之音
其言慧者。出智能聖無罣礙音
其言是者。出歸善惡殃福之音
其言有者。出諸所行叁有之音
其言棄者。棄諸所趣吾我谄音
其言己者。出己所起善惡業音
其言我者出滅身垢愛欲之音
其言垢者。出諸嫉妒等善惡友稱平等音
其言數者。出諸所數調無明音
其言處者。出處不處有齊限音
其言若者。度若幹想衆亂放逸寂希望音
其言果者。證諸果實無所住音
其言除者。出不貪己除五蓋音
其言邪者。出邪疾患除憂惱音
其言慧者。出布施戒博聞之慧無妄想音
爾時菩薩爲諸童子。一一分別字之本末演如是像法門諸音。在于書堂漸開化訓誨。叁萬二千童子勸發無上正真道意。是故菩薩往詣書堂。示從師受
普曜經坐樹下觀犁品第八
爾時太子年遂長大。啓其父王。與群臣俱行至村落。觀耕犁者。見地新摘蟲隨土出。烏鳥尋啄。菩薩知之故複發問。問其犁曰。此何所設。答曰。種谷用稅國王。菩薩歎嗟。乃以一夫令民憂擾。畏官鞭杖加罰之厄。心懷恐懼匆匆不安。人命甚短憂長無量。日月流邁。出息不報就于後世。天人終始。叁惡苦患不可稱載。五趣生死輪轉無際。沈沒不覺毒痛難喻。入山成道。乃度十方叁界起滅危厄之患。觀犁者已更入遊觀。時菩薩遊獨行無侶。經行其地。見閻浮樹蔭好茂盛。則在彼樹蔭涼下坐。一心禅思叁昧正定。以爲第一。時有外學五百神仙。飛行虛空從南至北。欲越藂樹不能得過。定住不前。遙見菩薩。因共歎詠觀身功勳。其德巍巍。猶如須彌大金剛山。如妙明珠安不可動。像閻羅王鬼揵沓和耶。今坐樹下。心如虛空將是定坐。爲何吉祥。傥令我等失神足乎。察見愍哀甚大光耀。明顯灼灼。心自念言。爲是神祇毗沙門天大財富者。若是天子上天帝釋。日月之明轉輪聖王也。時虛空天。即說頌曰
色勝息天王 若是離怨天
若無量金剛 是尊爲丈夫
殊過諸天神 其光如月滿
在世爲最上 是者不可限
此德不可量 爲天揵沓和
功勳明光光 增此億載行
常退還神足 將是世千眼
四方護天王 須倫梵中尊
而執衆吉祥 此者能堪任
能坐如是前 觀之無等倫
爾時五百仙人聞虛空天所可歎詠。即下住地觀見菩薩。神思坐定身不傾動。心不邪念。即大歡喜。察于菩薩功德巍巍不可限量。其德高遠不可爲喻。天人之尊未曾見聞。宿命余福今乃睹耳。以爲欣慶。即說頌曰
世興塵勞火 得道滅衆患
在世如須彌 是能成道法
得勝除衆色 尊行難如海
得道染以慧 靡不得蒙度
解身之系縛 以逮成道法
悉當度脫之 不見魔境界
時王群臣及大衆人。各各馳走欲見太子今爲所在。遙見諸臣逐之隨後。見閻浮樹下禅思定意
爾時日照樹曲覆菩薩身。樹木一切曲躬向閻浮樹而稽首禮。菩薩不移。疾往啓王。其光明相樹不可蔽。曀日照樹。傾覆太子身不能蔽相。時王聞之往詣其樹。即見菩薩威神吉祥巍巍無量。時說偈言
如火在山頂 如月在…
《佛說普曜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