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資糧論》

「論集部」經文1660卷32頁碼:P0517
隋 達磨笈多譯

  《菩提資糧論》五

  大隋南印度叁藏達磨笈多譯

  問得力菩薩于衆生中。雲何應修行。答

  諸論及工巧  明術種種業

  利益世間故  出生建立之

  于中書印算數。礦論醫論。能滅鬼持被毒論等。出生村城園苑河泉陂池花果藥林論等。顯示金銀真珠鞞琉璃貝石(石白如貝)珊瑚寶性論等。記說日月星曜地動夢相論等。相諸身分支節論等。如是等無量諸論。能與世間爲利樂者。劫轉壞時悉皆滅沒。劫轉生時還于人間出生建立。如木鐵瓦銅作等。工巧非一。能滅鬼持顛狂被毒。霍亂不消食諸逼惱等。種種明術雕畫繡織作等。種種事業。能與世間爲利樂者。皆亦出生及令建立

  隨可化衆生  界趣及生中

  如念即往彼  願力故受生

  諸摩诃薩隨何世界。若天人等趣。若婆羅門刹帝利鞞舍等生。于彼彼處。若有可化衆生。爲起無量思念。欲化彼等衆生故。隨彼色類長短寬狹音聲果報。得令衆生受化之事。即應作願。起彼色類長短寬狹音聲果報。令彼衆生速受化故

  于種種惡事  及谄幻衆生

  應用牢铠鉀  勿厭亦勿憚

  若以罵詈恐動嫌恨鞭打系閉诃責如是等惡事加我。及諸衆生無量谄幻知不可化。以彼等故不應自緩铠鉀。亦勿厭流轉。勿憚求菩提。又應發如是心。我不爲無谄無幻衆生而著铠鉀。我正爲彼等衆生著此铠鉀。我當作如是事發起精進。爲令彼等衆生速得建立無谄無幻故。應當如是自牢铠鉀

  問已說得力菩薩修行。雲何未得力菩薩修行。答

  具足勝淨意  不谄亦不幻

  發露諸罪惡  覆藏衆善事

  具足勝淨意者。謂增上意。又是善增也。意者心也。即彼心具足。名具足勝淨意。不谄亦不幻者。谄謂別心。別心者不質直也。又谄者名爲曲心。幻者謂诳也。若心不曲不诳。彼是不谄不幻。發露諸罪惡者。若有罪惡顯說發露彼名發露諸罪惡。覆藏衆善事者。若有善業竟大覆藏。彼名覆藏衆善事。若菩薩欲疾得菩提。應當具足淨意不谄不幻發露罪惡覆藏善事。是故世尊說雲。谄非菩提。幻非菩提

  清淨身口業  亦清淨意業

  修諸戒學句  勿令有缺減

  此諸菩薩欲與修念相應故。先當清淨身口意業。于中殺生不與取非淨行等叁種身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叁種身善行。應當受之。妄語破壞語粗惡語雜戲語等四種口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四種口善行。應當受之。貪嗔邪見等叁種意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叁種意善行。應當受之。諸波羅帝摹叉學句。亦當受而隨轉。于彼學句。無有知而故破。若缺漏戒者。于修念中。心則不定

  安住于正念  攝緣獨靜思

  用念爲護己  心得無障心

  如是于戒正清淨已。斷除五蓋。于空閑淨潔離衆之處。少聲少喧少蚊虻蛇虎賊等。不甚寒熱不置臥床。若立若經行若結加坐。或于鼻端或于額分。回念安住隨于一緣善攝作已。若于境界有躁動心。則用念爲守門。如是置守護已。遠離障礙賊心。獨在一處無散亂意。而修習思惟

  若起分別時  當覺善不善

  應舍諸不善  多修諸善分

  于思惟時若起分別。即于起時覺此分別。若是不善即應舍離勿令複增。若是善分唯當數數多作。不應散亂。如室中燈不閉風道

  緣境心若散  應當專念知

  還于彼境中  隨動即令住

  于中修定比丘。心思惟時專意莫亂。若心離境即應覺知。乃至不令離境遠去。還攝其心安住境中。如繩系猿猴系著于柱。唯得繞柱不能余去。如是應以念繩系心猿猴系著境柱。唯得數數繞于境柱。不能余去

  不應緩惡取  而修于精進

  以不能持定  是故應常修

  緩者謂離策勤。惡取者謂非善取(謂太急也)。若欲成就叁摩提者。不應緩作及惡取精進。以緩作及惡取精進。不能持叁摩提。是故修定行者。應常正修

  若登聲聞乘  及以獨覺乘

  唯爲自利行  不舍牢精進

  若欲登聲聞乘及獨覺乘。唯爲自利故。自涅槃故。尚于晝夜不舍牢固精進。策勤修行

  何況大丈夫  自度亦度人

  而當不發起  俱致千倍進

  然此菩薩應于流轉河中度諸衆生。亦應自度。何得不發起過彼聲聞獨覺乘人。俱致百千倍精進也。如自度流轉之河度他亦如是

  半時或別行  一時行余道

  修定不應爾  應緣一境界

  今此一日不應半時修習別定。余時之中複行異道。唯于一定應善緣境。心隨一境。勿向余處

  于身莫有貪  于命亦勿惜

  縱令護此身  終是爛壞法

  應當生如是心。我此身中。唯有薄皮厚皮肉血筋骨髓等。終歸幹枯。我此壽命亦當終盡。彼丈夫精進丈夫勢力丈夫健行。我亦應得。若其未得。我于精進不應賒緩。雖複百歲護此爛身。必定當是破壞之法

  利養恭敬名  一向勿貪著

  當如然頭衣  勤行成所願

  今此若在曠野宿住之時。勿貪身命于中遊行。若有利養恭敬名聞起時。不應貪著。爲自願成就故。應速勤行。如然頭衣

  決即起勝利  不可待明日

  明日太賒遠  何緣保瞬命

  彼于如然頭衣勤行之時。明日賒遠莫待明日。若于我身有勝利者。決即發起。應當生如是心。何緣能保開眼合眼時命。我今即起勝利。明日太遠。莫待明日

  安住于正命  如食愛子肉

  于所食啖中  勿愛亦勿嫌

  如是定行比丘。若村若僧坊中。隨有如法無所譏嫌乞得食已。勿起貪心愛著。亦勿嫌之。應當安住正念。如食所愛子肉。但爲身住不壞存于壽命。攝護淨行故。猶如昔雲夫妻行曠野時。共食子肉

  出家爲何義  我所作竟未

  今思爲作不  如十法經說

  應當如是觀察。我爲何義故而行出家。爲畏不活耶。爲求沙門耶。若爲求沙門者。應作是念。我于沙門之事。爲已作爲未作爲今正作。如其未作及正作者。爲成就因緣故。應當精勤。我離家類則名非類。應數思念。我之活命系在于他。我亦應作別異儀式。我自于戒得無嫌不。有智同淨行者。于我戒所複無嫌不。我已與諸恩愛其相別異。不與共俱。我屬于業。業之所。生受用于業。業是所親依業而行。我所作業。若善若惡我當自受。我于晝夜雲何而過。我喜樂空寂不。我有上人法不。能得聖人勝知見不。若當後時同淨行者問我之時說之不慚。應數思念此等十法。所謂定行比丘。應數思念

  觀有爲無常  若無我我所

  所有諸魔業  應覺而舍離

  有爲謂因緣和合生。以因緣和合生故。彼無我所。以有爲故彼是無常。若是無常。彼爲他所逼迫故苦。若苦彼不自在轉故無我。于有爲法應如是觀。所有諸魔業應覺而舍離者。或于菩提心六度相應經中作不欲樂因緣散亂因緣賒緩因緣障礙因緣。若從自起若從他起。皆應覺知。于此諸惡魔業。皆覺知已離之。莫令彼自在行

  根力與覺分  神足正斷道

  及以四念處  爲修發精勤

  信精進念定慧。是爲五根。信精進念定慧。是爲五力。念擇法精進喜猗定舍。是爲七覺分。欲定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是爲四神足。未生惡不善法爲令不生。已生惡不善法爲令其斷。未生善法爲令其生。已生善法爲令其住。生欲發勤攝心起願。是爲四正斷。正見正分別。正語正業。正命正發行。正念正定。是爲八分聖道。身受心法。是爲四念處。此等叁十七助菩提法。爲修習故。發起精勤

  心與利樂善  作傳傳生處

  及諸惡濁根  彼當善觀察

  心若調伏守護禁系。則與諸利益安樂善事。作傳傳生因。若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不禁系。則與諸無利惡濁爲根知已。于彼應極觀察。生住異相故。內外兩間不住故。過去未來現在世不俱故。無處來故。無處去故。刹那羅婆牟呼利多時中不住故。猶如幻故。爲修習故。應當觀察

  我于善法中  日日何增長

  複有何損減  彼應極觀察

  若佛世尊所說。施等善法能出生菩提者。我于彼諸善法。有何增長有何損減。常應如是專精觀察。日日之中。起而複起

  見他得增長  利養恭敬名

  微小悭嫉心  皆所不應作

  若見余同淨行者。或沙門。或婆羅門。增長利養恭敬名聞之時。亦不應生微小悭嫉。複應思量生如是心。我亦喜得衆生利養衣服飲食臥床病緣藥等衆具。我亦喜得在家出家之所恭敬。我亦喜得具足可贊之法

  不羨諸境界  行癡盲痖聾

  時複師子吼  怖諸外道鹿

  若見他人增長利養恭敬名聞之時。于色等境界中。不應稀羨。于愛不愛色聲香味中。雖非癡盲痖聾。而作癡盲痖聾之行。若有力能莫常痖住。應以正法遣惑破系時到。爲怖外道鹿故。及住持正教故。複當震師子吼。我已解釋修心。今當解釋修相。所謂

  奉迎及將送  應敬所尊重

  于諸法事中  隨順而佐助

  于所尊重奉迎將送。于聽法時花鬘供養。修理支提等法事中恭敬作故。當得手足輪相。彼又是大眷屬先相

  救脫被殺者  自然增不減

  善修明巧業  自學亦教他

  有被殺者救令解脫。護命因緣離于殺生。受此等業長夜習近故。當得長指相足跟平正相身直相。彼是長壽先相。自所受善法。受已增長不令損減故。當得足趺高如貝相毛上向相。彼二是法無減先相。善修明論工巧等業。自學及教他故。當得伊尼[跳-兆+尃]相。彼是速攝先相

  于諸勝善法  牢固而受之

  修行四攝事  施衣及飲食

  于諸最勝善法。牢固受之。習近多作故。當得善安立足相。彼是能作事業先相。修行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常習近故。當得手足網相。彼亦是速攝先相。以妙飲食衣服布施。常習近故。當得柔軟手足相七處高相。彼二是得上妙飲食甜味。及衣服等先相

  不違乞求者  和合諸親戚

  眷屬不乖離  施宅及財物

  隨所有物。若來求者。即施不違逆故。當得臂髀[月*庸]圓相彼是自在調伏先相。和合親眷朋友共住。不令各各乖異。若乖異者亦使和合故。當得陰密藏相。彼是多子先相。布施舍宅財物。及施上妙床敷衣服堂殿宮等故。當得金色相細滑薄皮相。彼二是得上妙床敷衣服堂殿宮等先相

  父母及親友  隨所應安置

  所應安置處  無上自在主

  憂波弟邪夜(隋雲近誦舊雲和上者略而訛)阿遮利夜(隋雲正行舊雲阿阇梨者亦訛)父母兄弟等。所尊重者。隨所應處安置。爲無上自在主故。當得一孔一毛相白毫印面相。彼二是平等先相

  雖複是奴仆  善說亦受取

  應生最尊重  施藥愈諸病

  施藥愈諸病者。于病人所。施藥給侍將息飲食。以給侍將息。病即能起故。當得髆間平滿相味中上味相。彼二是少病先相

  前行善業首  細滑美妙言

  善爲正意語  前後無不供

  前行善業首者。園林會堂義井花池飲食花鬘。于難行處起橋。及造僧坊遊處等中。勸勵他人自爲前導。所施過他故。當得尼瞿嚧陀普圓身相頂髻相。彼二是勝主先相。細滑美妙言者。長夜真實細滑語故。當得廣長舌相梵音相。彼二是得五分五分語道具足音先相。五分五分語道具足音者。一者可知。二者易解。叁者樂聞。四者不逆。五者深。六者寬遠。七者無嫌。八者悅耳。九者辯正。十者不雜(二種五分故有十也)。善爲正意語者。長夜實語正意語故。當得師子牙相。彼是愛語先相。前後無不供者。他人雖有前後。然皆供養無不供養。以如法威儀平等威儀故。當得齊平齒相細滑齒相。彼二是善淨眷屬先相

  不壞他眷屬  慈眼觀衆生

  亦不以嫌心  皆如善親友

  于諸衆生。作懷抱慰喻攝受之心。以不貪不嗔不癡眼觀故。當得青眼相牛王眼[目*妾]相。彼二是愛眼觀先相

  我已解釋叁十二大丈夫相出生之業。別有種種菩薩之行。今當解釋

  應當如所言  即隨如是作

  如言若即作  他人則生信

  應當如言即如是作。若如所言即如是作。他則生信。隨有言教。即當信受

  應當擁護法  覺察放逸者

  及作金寶網  羅覆于支提

  于此法中應自擁護。若有背法放逸衆生。于彼亦應方便覺察令其向法。及于如來支提之所。應以種種寶網羅覆。爲令相好滿足故

  有欲求婇女  莊嚴以施之

  亦與說佛德  及施雜光璎

  若有求婇女者。即便莊嚴婇女。而以布施。此諸婇女普皆端正。以此布施。爲令自意所求愛事皆滿足故。又以無量異種。說佛功德之法。應在集會之處。高出美妙悅意之聲。而爲演說。爲得諸聲分清淨故。又以種種光明照曜璎珞之具。悅彼心眼而以布施。爲得諸隨形好滿足故

  造作佛形像  端坐勝蓮花

  及于六法中  修習同喜樂

  以金銀真珠貝石等造作佛像。坐勝蓮花。爲得化生。及爲得佛身故。六種同喜法者。于彼同梵行中。慈身業口業意業。不分受用物。戒具足見具足。此等六種同喜法中。應數習近。爲得徒衆。不被諸外論衆所壞故

  可供無不供  爲命亦不謗

  佛之所說法  及以說法人

  可供無不供者。于中應可供養。所謂和上阿阇梨父母兄等。無不供養者。無不敬畏。雖爲活命。終不謗法及此說佛法人。亦不應謗。不應輕欺。爲護自善助故

  金寶散教師  及教師支提

  若有忘所誦  與念令不失

  應以金銀散于教師。亦應以摩尼金寶散教師寶支提。菩薩有叁摩提。名現在佛對面。住此等叁摩提。于生生中。現前修習爲得聞持故。若有衆生忘失所誦引世利樂經書。于彼衆生。與作憶念。爲不忘失菩提心故。及爲得憶念現知故

  未思所作已  勿躁勿隨他

  外道天龍神  于中皆莫信

  所作業行。若身口意。于中諸處。若未思所作已。勿爲躁急。亦勿隨他。應如是行。若異于此則生熱惱亦是悔因。于遊行出家尼揵等諸外道及于天龍夜叉揵闼婆等中。皆不應信

  心應如金剛  堪能通諸法

  心亦應如山  諸事所不動

  安置其心應如金剛。有慧力堪能故。于諸世出世法中。如其自性如實通達。于諸事中安置其心。亦應如山。八種世法。所不能動

  憙樂出世語  莫樂依世言

  自受諸功德  亦應令他受

  或有言說能出世間。若與佛法僧相應。若與六度相應。若與菩薩地相應。若與聲聞獨覺地相應。彼中應作憙樂。或有言說依止世間。增長世間。與貪嗔癡相應。彼中不應喜樂。若有諸受戒學頭多等殊勝功德善人所贊所受取者。于彼等中皆應受取。亦應令他受此功德

  修五解脫入  修十不淨想

  八大丈夫覺  亦應分別修

  于中解脫入者。一者爲他說法。二者自說法。叁者自誦法。四者于法隨覺隨觀。五者取隨何等叁摩提相。此是五解脫入。應當念修。十不淨想者。謂膖脹想。青瘀想。膿爛想。潰出想。啖想。斷解想。分散想。血塗想。肉落想。骨想。此是十不淨想。貪若生時應當念修。本爲斷除欲貪故。八大丈夫覺亦應分別修者。于中有八大丈夫覺。謂少欲是法多欲非法。是爲初覺。知足是法不知足非法。是爲第二。遠離是法雜鬧非法。是爲第叁。發精進是法懈怠非法。是爲第四。安住念是法忘失念非法。是爲第五。入定是法不入定非法。是爲第六。智慧是法無智慧非法。是爲第七。不樂戲論是法樂戲論非法。是爲第八。此等八大丈夫覺。應當覺之。多欲等八不善助。應當斷除

  天耳與天眼  神足與他心

  及與宿命住  應修淨五通

  于中天眼天耳憶念宿住知他心神足。此等五種智通。應當修習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菩提資糧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