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五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賢劫王種品下
諸比丘。彼大照耀王有子。還名意喜。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意喜王有子。名曰善喜。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善喜王有子。名曰滿足。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滿足王有子。名大滿足。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大滿足王有子。還名養育。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養育王有子。還名福車。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福車王有子。名人首領。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人首領王有子。名曰火質。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火質王有子。名曰光炎。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光焰王有子。名善譬冠。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善譬冠王有子。名曰空冠。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空冠王有子。名曰善見。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善見王有子。名大善見。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大善見王有子。名曰須彌。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諸比丘。彼須彌王有子。名大須彌。次紹王位。如上所說
轉輪聖王。統四天下海等大地。具足七寶。乃至如法治化人民。諸比丘。如是等王。皆是過去轉輪聖王。具足修習無量福業。深種善根。以是果報。並得食于此四天下一切大地。受諸福樂。壽命難量。不可算計。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今更說彼轉輪王。種姓苗裔。世世相承。並余小王。子孫繼襲。住處名字。次第少多。爲汝略說彼等氏族。汝等善聽
諸比丘。大須彌王。治化已來。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一百一小轉輪王。悉皆住在褒多那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師子乘。師子乘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六十一小轉輪王。悉皆住在波羅奈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曰女乘。彼女乘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五十六小轉輪王。悉皆住在阿逾阇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嚴熾生。嚴熾生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合有一千小轉輪王。皆悉住在迦毘梨耶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曰梵德。彼梵德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皆悉住在阿私帝那富羅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爲象將。彼象將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皆悉住在德叉屍羅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號名爲護。而彼護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一千二百小轉輪王。皆悉住在奢耶那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能降伏。能降伏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合有九十小轉輪王。皆悉住在迦那鸠阇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爲勝將。彼勝將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二千五百小轉輪王。皆悉住在于瞻波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曰龍天。彼龍天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皆悉住在于王舍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爲作阇。彼作阇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皆悉住在拘屍那竭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大自在天。彼大自在天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悉皆住在庵婆羅劫波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還名大自在天。彼大自在天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悉皆住在檀多富羅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曰善意。彼善意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有二十五小轉輪王。悉皆住在多摩婆頗梨多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無憂鬘。彼無憂鬘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八萬四千小轉輪王。皆悉住在寐(亡私反)洟(他梨反)羅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毗紐天。彼毗紐天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一百一王。皆悉住在毗褒多那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還名大自在天。彼大自在天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合有八萬四千諸王。還在于彼寐(亡私反)洟(他梨反)羅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諸王內。最後一王。名曰魚王。比丘。當知諸如是等小轉輪王。悉有福德。皆種善根。具足受于世間福報。無與等者。其化所被。大地及海一切諸山。悉皆統攝。諸比丘。彼轉輪王。各各皆有粟散諸王。我今說之
諸比丘。魚王有子。名曰真生。彼真生王父祖已來。修習善根。得紹繼王。福報盡故。便失王位。時人見彼王化失道無有福德。共相謂言。此王人中最好貧劣。人中單薄。人中可愍。人中可掘。是故世人。皆號之爲可掘之王。掘王有子。名爲平等行王。平等行王子名闇火。闇火王子。名爲焰熾。焰熾王子。名爲善譬。善譬王子。名爲虛空。虛空王子。名爲戒行。戒行王子。名爲無憂。無憂王子。名爲離憂。離憂王子。名爲除憂。除憂王子。名爲勝將。勝將王子。名爲大將。大將王子。名爲胎生。胎生王子。名爲明星。明星王子。名爲方主。方主王子。號名爲塵。彼塵王子。名爲善意。善意王子。名爲善住。善住王子。名爲歡喜。歡喜王子。名爲大力。大力王子。名爲大光。大光王子。名大名稱。大名稱王子。名爲十車。十車王子。名二十車。二十車王子。名爲妙車。妙車王子。名爲步車。步車王子。名爲十弓。十弓王子。名爲百弓。百弓王子。名二十弓。二十弓王子。名妙色弓。妙色弓王子。名爲罪弓。罪弓王子。名爲海將。海將王子。名爲難勝。難勝王子。名爲茅草。茅草王子。名大茅草。大茅草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苗裔合有一百八王。還住在彼褒多那城。治化人民。受于福樂
彼一百八。最在後王大茅草者。其王無子。作如是念。上世已來。我之種姓。粟散諸王。見自頭須。生白發時。各以諸子。灌頂爲王。別取勝上最好一州。以用布施。剃除須發。舍于王位。出家修道。我今無兒當以誰繼嗣我王後。誰堪增長我之種姓。或複我今斷諸王種。複生此念。我今若不出家修道。則斷一切諸賢聖種。思惟是已。時大茅草。即以王位。付諸大臣。大衆圍繞。送王出城。剃除須發。服出家衣。王出家已。持戒清淨。專心勇猛。成就四禅。具足五通。得成王仙。壽命極長。至年衰老。肉消背曲。雖複柱杖。不能遠行。時彼王仙。諸弟子等。欲往東西。求覓飲食。取好軟草。安置籠裏。用盛王仙。懸樹枝上。何以故。畏諸蟲獸來觸王仙。時諸弟子。乞食去後。有一獵師。遊行山野。遙見王仙。謂是白鳥。遂即射之。時彼王仙。既被射已。有兩渧血出墮于地。即便命終。彼諸弟子。乞食來還。見彼王仙被射命終。複見有血兩渧在地。即下彼籠。將王置地。集聚柴木。焚燒王屍。收骨爲塔。複將種種雜妙香華。供養彼塔。尊重贊歎。承事畢了。爾時彼地有兩渧血。即便生出二甘蔗。芽漸漸高大。至時蔗熟。日炙開剖。其一莖蔗。出一童子。更一莖蔗。出一童女。端政可喜。世無有雙。時諸弟子。心念王仙在世之時。不生兒子。今此兩童。是王仙種。養護看視。報諸臣知。時諸大臣。聞已歡喜。往至彼林。迎二童子。將還入宮。召喚解相大婆羅門。教令占相並遣作名。彼相師言。此童子者。既是日炙熟甘蔗。開而出生故。一名善生。又以其從甘蔗出故。第二複名甘蔗生。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種。彼女因緣一種無異故。名善賢。複名水波。時彼諸臣取甘蔗種所生童子。幼少年時。即灌其頂。立以爲王。其善賢女。至年長大。堪能伏事。即拜爲王第一之妃
時甘蔗王。有第二妃。絕妙端政。生于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叁名象衆。四名別成。其善賢妃。唯生一子。名爲長壽。端政可喜。世間少雙。然其骨相。不堪作王。時善賢妃。如是思惟。甘蔗種王。有此四子。炬面等輩。兄弟群強。我今唯有此之一子。雖極端正世無有雙。然其相分。不堪爲主。作何方便。令我此子得紹王位。複作此念。是甘蔗王。今于我邊。無量敬愛。深心染著。縱情蕩意。我今可更窮極婦人莊飾之法。所謂淨潔摩拭身體。香湯沐浴。使氣芬芳。發塗澤蘭。面著脂粉。花鬘璎珞。種種莊嚴。令甘蔗王心于我邊重生耽湎愛戀娛樂。若得如心。我于屏處。當乞求願。思惟是已。如上所說。莊嚴自身。令極殊絕。至于王邊。王見妃來。生重愛敬。縱逸其心。妃見王生如是心已。二人眠臥。妃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從王。乞求一願。願王與我。王言。大妃。隨意不逆。從心所欲。我當與妃。時妃複更重谘王言。大王自在若與我願。不得變悔。若變悔者。我不須此。王語妃言。我一與妃心之所願。後若悔者。當令我頭破作七分。妃言。大王。王之四子。炬面等輩。願擯出國。遣我生子長壽爲王。時甘蔗王。即語妃言。我此四子。無有過失。不橫求財。無有罪患。豈可無辜抂得驅遣遠擯他土。于我治化國境之內。有何非祥不聽其住。妃又白言。王已先誓語。若悔者頭破七分。王告妃言。我如前言與妃所願。妃若知時。任隨妃意。時甘蔗王。過此夜後。至明清旦。集聚四子。而告敕言。汝四童子。今可出去我治化內。不得居住。遠向他國
時四童子。胡跪合掌。白父王言。大王。當知我等四人。無有罪惡。無諸過咎。不作非法取他錢財。又複不造其余惡業。雲何父王。忽然擯我。出于國界。王敕子言。我知汝等實無過失。不橫取財。如上所說。此非我意。驅擯于汝。此是善賢大妃之意。彼妃乞願。我不違彼。令汝出國。時四王子所生之母。聞甘蔗王。欲擯其子。令出國界。聞已速疾往至王所。至王所已。白言大王。聞王欲逐我之四子。令出國界。爲實爾不。王言實。遣諸妃各複白于王言。善哉。大王。我等各求乞隨兒去
王報諸妃。隨汝意去。時諸妃妹。複白王言。我姊[外*男]甥。今既出國。我亦乞去。王各報言。任隨汝意。時諸大臣公卿輔相。亦白王言。王今斥遣此四王子。令出國者。我等…
《佛本行集經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