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十二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遊戲觀矚品第十二
爾時太子生長王宮。孩童之時。遊戲未學。年滿八歲。出合詣師。入于學堂。從毗奢蜜及忍天所。二大尊邊。受讀諸書。並一切論。兵戎雜術。經曆四年。至十二時。種種技能。遍皆涉獵。既通達已。隨順世間。悅目適心。縱情放蕩。馳逐聲色。曾于一時。在勤劬園。遨遊射戲。自余五百諸釋種童。亦各在其自己園內。優遊嬉戲。時有群雁。行飛虛空。是時童子提婆達多。彎弓而射。即著一雁。其鴈被射。帶箭遂墮悉達園中。時太子見彼雁帶箭被傷墮地。見已兩手安徐捧取。取已加趺。安鴈膝上。以妙滑澤柔潤水波。萬字輪文。福德之手。細軟猶如芭蕉嫩葉。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酥蜜。封于其瘡。是時提婆達多童子。遣使人來語太子言。我射一鴈。墮汝園中。宜速付來。不得留彼。是時太子。報使人言。雁若命終。即當還汝。若不死者。終不可得。時提婆達多。複更重遣使人語言。若死若活。決須相還。我手于先。善巧射得。遇墮落彼。雲何忽留。太子報言。我已于先攝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發于菩提心來。我皆攝受一切衆生。況複此雁。而不屬我。以是因緣。即便相競。集聚諸釋宿老智人。判決此事。是時有一淨居諸天。變身化作老宿長者。入釋會所。而作是言。誰養育者。即是攝受射著之者。即是放舍。時彼諸釋宿老諸人。一時印可。高聲唱雲。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達多童子。共于太子。最初構結怨雠因緣。複有一時。其淨飯王。共多釋種諸童子輩。並將太子。出外野遊。觀看田種。時彼地內。所有作人。赤體辛勤。而事耕墾以牛縻系。彼犁轹端。牛若行遲。時時搖掣。日長天熱。喘嚇汗流。人牛並皆困乏饑渴。又複身體羸瘦連骸。而彼犁傷土墢之下。皆有蟲出。人犁過後。時諸鳥雀。競飛下來。食此蟲豸太子睹茲犁牛疲頓。兼被鞭撻。犁轹研領。鞅繩勒咽。血出下流。傷破皮肉。複見犁人。被日炙背。裸露赤體。塵土坌身。烏鳥飛來。爭拾蟲食。太子見已。起大憂愁。譬如有人見家親族被系縛時。生大憂愁。太子憐愍彼諸衆等。亦複如是。見是事已。起大慈悲。即從馬王揵陟上下。下已安庠經行。思念諸衆生等。有如是事。即複唱言。嗚呼嗚呼。世間衆生。極受諸苦。所謂生老。及以病死。兼複受于種種苦惱。展轉其中。不能得離。雲何不求舍是諸苦。雲何不求厭苦寂智。雲何不念免脫生老病死苦因。我今于何得空閑處。思惟如是諸苦惱事
時淨飯王。觀田作已。共諸童子。還入一園。是時太子。安庠矚眄。處處經行。欲求寂靜。忽見一處。有閻浮樹。條幹滑澤。端正可憐。郁蓊扶疏。人所樂見。見已即語諸左右言。汝等諸人。各遠離我。我欲私行。是時太子。發遣左右。悉令散已。漸至樹下。到樹下已。即于草上。加趺而坐。谛心思惟。衆生有于生老病死種種諸苦。發起慈悲。即得心定。彼時即便離于諸欲棄舍一切諸不善法。思惟境界。分別境界。欲界漏盡。即得初禅。我身亦自有如是法。未免此法。未度此輪。當思惟時。有五神仙。飛騰虛空。自在而行。有大威德。有大勢力。具足巧通毗陀之論。善解諸術。從南向北。經彼園林閻浮樹上。而欲飛過。即不能去。各相謂言。我等往昔去來。自恣穿過須彌。出諸神通。種種示現。乃至到于毗沙門宮大天王所。或至阿羅迦盤多城。亦能穿過彼城。多有種種夜叉諸惡神等。我亦曾經彼上。飛過而此樹端。我亦曾經無量過度。不曾有礙。不失神通。今日以誰威德力故。令于我等退失神通。不能得過。彼等仙人。即觀其樹。遂見太子。在樹陰下。加趺而坐。威光巍巍。顯赫難觀。彼等見已。作是思惟。此坐是誰。將非是彼大梵天王世間之主。或複是彼吃沙那天欲界之主。或天帝釋。或毗沙門大庫藏主。或月天子。或日天子。或複是于轉輪聖王。或此坐者。得非是佛出現世乎。然今此人。威德甚大
爾時彼林守護之神。告諸仙言。諸仙人輩。此非大梵世間天主。非吃沙那欲界之主。亦非天帝及毗沙門庫藏之主。亦複非是日月天子。此之太子。名悉達多。是淨飯王。釋種童子。諸仙當知。大梵天王。所有威德。其吃沙那天主。帝釋毗沙門王庫藏之主。月天日天。轉輪聖王。諸威德等。比悉達多太子所有一毫威德。彼諸威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是故汝等。至此樹林。欲上飛過。神通有限。不能得度。時彼諸仙。聞護林神如是語已。從虛空下。住太子前。各各說偈。贊歎太子。時一仙人。而說偈言
世間煩惱火熾然 此能出生法池水
既得如是微妙法 滅彼煩惱火燼無
複有一仙而說偈言
世間愚癡甚黑暗 此能出生智能光
既得如是微妙法 照彼昏盲一切世
複有一仙而說偈言
憂惱曠野大澤中 此大馱乘能勝致
既得如是微妙法 能度叁有諸衆生
複有一仙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煩惱纏 此能方便令解脫
既得如是微妙法 能脫一切諸結羁
複有一仙而說偈言
世間所有生死疴 此大醫師能救療
既得如是微妙法 能治一切生死疣
時諸仙人。各各說偈。歎太子已。接足頂禮。右繞叁匝。飛騰虛空。相隨而去。時淨飯王。須臾之間。不見太子。心內即生不喜不樂。而問人言。我之太子。今在何處(此上兩句梵本重稱)。忽然不見。是時諸臣。東西南北。交橫馳走。尋覓太子。莫知所在。時一大臣。遙見太子。在彼閻浮樹陰之下。思惟坐禅。複見一切樹影悉移。唯閻浮陰。獨覆太子。時彼大臣。見于太子。有是希奇難思議事。即大歡喜。踴躍充遍。不能自勝。急疾奔馳。走詣王所。至已長跪。依所見事。即說偈言
大王太子今在于 閻浮樹陰下端坐
加趺思惟入叁昧 光明照曜如日山
此實真是大丈夫 樹影卓然不移動
唯願大王自觀察 太子相貌坐雲何
譬猶大梵諸天王 亦如忉利天帝釋
威神巍巍光顯赫 遍照于彼諸樹林
時淨飯王聞已。即詣閻浮樹所。遙見太子在彼樹間。結加趺坐。譬如黑夜視山頂頭。大聚火光。出猛明炎。盛德顯著。炳照巍巍。如重雲間忽出明月。亦如暗室然大淨燈。時王見已。生大希有奇特之心。遍體戰惶。身毛悉豎。即頭頂禮于太子足。歡喜踴躍。而作是言。善哉善哉。我此太子大有威德。說偈贊曰
如夜大火聚山頂 似秋明月敞雲間
今見太子坐思惟 不覺毛張身戰栗
時淨飯王說偈贊已。更複頂禮于太子足。重說偈言
我今再度屈此身 頂禮千輻勝妙足
從生已來至今日 忽複得見坐思惟
時有擎挾筌蹄小兒。隨從大王。啾唧戲笑。有一大臣。咄彼小兒。作如是言。汝小兒輩。幸勿唱叫。時諸小兒報彼臣言。何故不聽我等喧適。爾時大臣即以偈頌答彼一切諸小兒言
日光雖極熱猛盛 不能回彼樹陰涼
複有最妙一尋光 盛德世間無有匹
思惟端坐于樹下 不動不搖如須彌
悉達太子內深心 樂此樹陰當不舍
佛本行集經捔術爭婚品第十叁上
爾時太子漸向長成。至年十九。時淨飯王爲于太子。造叁時殿。一者暖殿。以擬隆冬。第二殿涼。擬于夏暑。其第叁殿。用擬春秋二時寢息。擬冬坐者殿一向暖。擬夏坐者殿一向涼。擬于春秋二時坐者。其殿調適。溫和處平。不寒不熱。複于宮內後園之中。堰水流渠。造作池沼。栽莳種種衆雜名花。所謂優缽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華。分陀利華。爲于太子。作喜樂故。複有無量無邊諸人。各自職司侍衛太子。或複有人。按摩太子。或複有人。柔軟太子。或複有人。以諸香油。塗荼太子。或複有人。洗浴之時。揩拭太子。或複有人。澡浴之時。供香湯者。或有染發梳頭髻者。或複有人。執鏡照者。或執塗香。或執眼藥。或複有執熏衣香者。或執牛黃。或執華鬘。或複有執種種雜色微妙衣服。立太子前。常擬供奉。太子著者。其衣悉是迦屍迦衣。執已曲躬。須者即進。其太子父輸頭檀王所著衣裏若迦屍迦。外表則用其余諸物。太子不然。所服之衣。內外悉用迦屍迦。作太子左右。及執作人。僮傼男女。諸後從等。皆悉喂以粳糧之飯。雜肉齑醬。或臛或羹。太子一身。別置妙好香美粳糧。精細揀擇。羹臛雜奠。百味蘭肴。種種珍羞。及諸餅果。如是無量。日別恒常。晝夜修營。各皆新造。以擬太子。又持白蓋。覆太子上。或畏夜戲零露風霜。或複晝遊塵埃日照
時淨飯王既見太子年漸向大。心中複憶阿私陀仙授記之語。集諸耆舊釋種大臣。而作是言。汝等親族。曾聞知不。我此太子。初生之時。召諸解相及婆羅門阿私陀等。皆記之言。其若在家定當得作轉輪聖王。若舍出家必得成就于無上道。而我等今作何方便。令此童子得不出家。諸釋親族即報王言。大王。今當速爲太子別造宮室。令諸婇女娛樂嬉戲。是則太子不舍出家。而有偈說
阿私陀所記 決定無移動
諸釋勸立殿 望使不出家
如是方便。我等釋種。可得興盛。能令一切恭敬尊重。不爲粟散諸王所欺。時淨飯王複語釋種諸親族言。汝等當觀。誰釋女堪與我太子悉達爲妃。爾時五百諸釋種族。各各唱言。我女堪爲太子作妃(上兩句梵本悉再稱今略)
時淨飯王複自思惟。若我今日。不共太子如是籌量。忽取他女與其作妃。脫不稱可則成違負。若我今共太子語論。太子意深。終不肯道。我今狐疑。作何方便。複更思惟。我今可以種種雜寶。作無憂器。持與太子。令太子用施諸女人。密遣使觇觀察其意。看于大子眼目瞻矚在于誰邊。我即娉取。與其作妃
時淨飯王即遣造作雜寶玩弄無憂之器。所謂金銀種種雜飾。造已即于迦毗羅城。振铎唱言。從今已去。至七日來。我太子欲見于釋種一切諸女。見已欲施一切雜寶種種玩弄無憂之器。城內所有一切諸女。悉可來集于我宮門
爾時太子六日已過。至第七日。于先出在王宮門前。據筌蹄坐。是時城內。一切諸女。皆以種種雜寶璎珞。各嚴其身。來集宮門。欲見太子。後欲受取種種諸寶無憂之器。是時太子見諸女來。即持種種寶器。施與彼等諸女。從四方來見太子者。以是太子威德大…
《佛本行集經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