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十叁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捔術爭婚品下
爾時太子報頞誰那大算師言。汝等谛聽。其一由旬。微塵多少。漸漸積滿一阿刍婆。如是更複一那由他。更複二十億那由他百千。複六十億百千。複叁十二億。複五百千。複一百千。如是等數。微塵多少。總計足滿此一由旬。如是次第。展轉而數。由旬大小。此閻浮提。縱廣正等。七千由旬。西瞿耶尼。八千由旬。東弗婆提。九千由旬。北郁單越。十千由旬。是一叁千大千世界由旬之數。縱廣如是。次第大小。依此由旬。如是計取。若幹百由旬。若幹千由旬。若幹百千由旬。其一由旬。複有若幹微塵之數。總計可得。所以者何。此之計數。過一切數。故名算計。不可數得。不可計知。諸微塵等。叁千大千世界之內。所有之者
時頞誰那大算計師。及諸釋種一切宗族。生大歡喜。踴躍無量。遍滿其體。不能自勝。身上唯留一個單衣。余衣悉解。以施太子。複脫無量無邊璎珞。散施太子。而贊歎言。善哉善哉。太子甚深。快知快解。如是次第。于算計中。太子複勝。所謂書數智計淵玄。太子無比。彼等諸釋。而作是言。我等已知。今此太子。于書算中。最勝無比。其次戎仗兵法須試。是誰最勝。是誰最勝
爾時彼諸釋種宗族。推其姓中一大臣。名娑呵提婆。置爲證察。而白之言。大德和上。願好用心。觀何童子武技之中誰最勝妙。所謂不空。及聞聲等。射遠射剛。挽強牽臂
爾時戲場爲阿難陀童子。置立安施鐵鼓。去于射所二拘盧奢。以爲其表。提婆達多童子。所射安置鐵鼓四拘盧奢。乃至爲于難陀童子。安置鐵鼓六拘盧奢。爲于大臣婆私咤氏摩诃那摩。安置鐵鼓八拘盧奢。如是次第。自余童子。各各相去。隨遠及近。安置射表。爲于悉達太子。安置十拘盧奢。牢剛鐵鼓以爲射表
時阿難陀彎弓射彼二拘盧奢所置鐵鼓纔得中。及以外更遠。則不能過。提婆達多童子所射四拘盧奢安置之鼓。射而即著。更不能過
摩诃那摩大臣所射八拘盧奢鐵鼓得著。遠不能過。是諸釋子。各各所立鐵鼓遠近悉皆射著。其分已外不能越過
爾時次第至悉達多太子欲射。有司進上所奉之弓。太子暫欲以手施張。按弓強弱。拼弦牢靳。其弓及弦。應時碎斷。悉達太子即便問言。此之城內。誰有好弓。堪我牽挽。禁我氣力。時淨飯王心懷歡喜。即報言有。太子問言。大王。言有今在何處。王報太子。汝之祖父。名師子頰。彼有一弓。見在天寺。常以香花。而供養之。然其彼弓。一切城內。釋種眷屬。乃至不能施張彼弓。況複牽挽。太子語言。大王。速疾遣取弓來。是時使人。將彼弓來。既至衆中先持授。于一切釋種諸童子輩所執之者。不能施張。況複欲挽。其後次將付與摩诃摩那大臣。時彼大臣盡其所有一切身力。不能施張彼弓之弦。況複牽挽。然後乃將奉進太子。太子執已。安坐不搖。微用少力。不動身體。左手執弓。右手捋弦。以指纔挽。而拼作聲。彼聲遍滿迦毗羅城。城內所有一切人民。悉皆恐怖。各各問言。此是何聲。或複有人。從他聞言。悉達太子取其祖父師子頰王所用之弓。而暫施張牽挽作聲。爲此因緣。淨飯大王將于無量無邊諸物。用供太子。是時太子施張彼弓右手執箭。出現如是微妙身力。牽挽彼箭。平胸而射。過阿難陀及提婆達乃至大臣摩诃那摩叁人等鼓。其箭射逮十拘盧奢所安置處。皆悉洞過。沒于虛空。爾時諸天在于虛空。而說偈言
如是最勝善地中 坐于往昔諸佛座
摩伽陀國人民衆 今睹利箭善勝弓
六度成就智能力 降伏一切諸怨敵
天魔煩惱及陰等 當得常樂我淨因
不退菩提真實道 永斷生死苦根栽
病老憂畏悉蠲除 證彼涅盤微妙智
爾時諸天說是偈已。各將種種天妙雜花。散太子上。散已忽然沒身不現。是時太子所射之箭。天主帝釋。從虛空中。秉執將向叁十叁天。至天上已。爲此箭故。于彼天中。建立箭節。常以吉日。諸天聚集。以諸香華。供養此箭。乃至于今諸天。猶有此箭節日
爾時釋種諸眷屬等。複作是言。悉達太子射技最遠。已勝衆人。今更須試射[革*卬]之物。是誰能過。是時彼地。相去不遠。自然而有多羅樹行。其中或有諸釋童子。用一箭射。即穿過于一多羅樹。或有穿過二多羅樹。或叁或四及過五者。是時太子。執箭一射。即便穿過七多羅樹。彼箭穿七多羅樹已。箭便墮地。碎爲百段。時諸釋種。複更別立鐵豬之形。其內或有釋種童子。執箭射一鐵豬形過或二叁四。及過五者。太子執箭一射。便穿七鐵豬過。七豬過已。彼箭入地。至于黃泉。其箭所穿。入地之處。即成一井。于今人民。常稱箭井。時諸釋族。複更立于七口鐵甕。滿中盛水。其中或有釋種童子。熟燒箭镞。極令猛赤。而用射于一鐵甕徹。或二或叁止至四五。太子執彼燒熱赤箭一射。便過七鐵水甕。去甕不遠。即有一大娑羅樹林。其箭過已。悉燒彼林。一時蕩盡。時諸釋族複作是言。射[革*卬]技能。太子已勝。今複試斫須一下斷。其中或有諸釋種子。手執利劍。一下一斫多羅樹。斷或二或叁。乃至四五。太子之手。執于劍已。一下斫七多羅樹斷。而彼七根多羅之樹。雖複被斫。其樹不倒。彼諸釋種作如是言。太子不能斫一樹徹。是時色界淨居諸天。即便化作大猛威風。吹彼樹倒。其次難陀。將一束竹。來太子前。其內密置按摩所用鐵棒著中。以奉太子。太子見此一束之竹。不謂其間有于鐵棒。不用多力。左手執劍。一下钐斷。譬如壯士手執利刀斫一莖竹。或斫一箭。如是如是。太子钐彼按摩鐵棒。謂言竹束。左手執劍。不用多力。一下斬斫。隨時徹過。時諸釋種複作是言。已試斬斫。太子最勝。今複更須作諸象技跳擲上下。誰複爲能。其中複有諸釋童子。從象鼻前。跳上象背。或有童子。從腳跳上。或有童子。從尾跳上。其跳上時。或手執持粗大鐵棒。或執鐵輪。或執鐵排。或執戟槊。或執長刀。左執跳上。上已右接。即以擲地。太子跳時偝立卻走。腳蹋象牙。上于象頂。左手執持種種諸器。或棒或輪。或排或槊。及以長刀。左執右擲。右執左擲。而投于地。諸釋種族。既不能及。複作是言。今須馬上。更共相試。其中或有釋種童子。手執塑騰或執箭跳。從于一馬。騎第二馬。盤槊弄刀。或複以箭。射于指環。或有遇中。或不著者。或有釋子。跳過二馬。騎第叁馬。乃至射著。及以不著。或跳叁馬。跳已即便騎第四馬。射著不著。或跳四馬。騎第五馬。及著不著。太子是時。手執于槊。我執弓箭。跳過六馬。騎第七馬。箭射乃至頭發毛端。皆悉得著。如是次第。或于車上。示現輕便。或現筋陡。如是種種。或試音聲。或試歌舞。或試相嘲。或試漫話戲谑言談。或試染衣。或造珍寶及真珠等。或畫草葉。和合雜香。博奕摴蒱。圍棋雙六。握槊投壺。擲絕跳坑。種種諸技。皆悉備現。如是技能。所試之者。而一切處。太子皆勝。時諸釋種複作是言。我等今知。悉達太子。一切技能。悉皆精勝。今須相撲。得知誰能。是時太子卻坐一面。其諸釋種一切童子。雙雙而出。各各相撲。如是次第。叁十二[番*去]。諸童子等。相撲各休。卻住一面。次阿難陀忽前著來。對于太子。欲共相撲。太子始欲手執難陀。太子身力。及威德力。而彼不禁。即便倒地。其後次至提婆達多童子前行。以貢高心我慢之心。不曾比數。悉達太子。欲共太子捔競威力。欲共太子一種齊等。挺身起出。巡彼戲場。面向太子。疾走而來。欲撲太子
爾時太子。不急不緩。安詳用心。右手執持提婆達多童子而行。擎舉其身。足不著地。叁繞試場。叁于空旋。爲欲降伏其貢高故。不生害心。起于慈悲。安徐而撲。臥于地上。使其身體不損不傷。太子複言。咄汝等輩。不假人人共我相撲。饒汝一切一時盡來共我相撲。爾時彼諸釋種童子。一切皆起憍慢之心。並各奔來。走向太子。而欲撲之。是諸童子各以手觸。彼等以是太子身力複威德力。各各不禁。皆悉倒地。爾時彼釋一切。皆生奇特之心。各相謂言。希有希有。從生已來。不曾學習。今日乃出于如是等種種諸技。時彼場內所有人民。觀看之者。悉唱呼呼叫喚之聲。或出種種諸異音聲。弄珠璎珞及衣服等。于上虛空無量諸天。同以一音而說偈言
十方一切世界中 所有勇健諸力士
悉皆力敵如調達 不及太子聖一毛
大人威德力無邊 暫以手觸皆倒地
聖者威神力廣大 汝等雲何欲比方
假使不動須彌山 大小鐵圍甚牢固
並及十方諸山等 一觸能碎如微塵
鐵等強[革*卬]金剛珠 及以諸余一切寶
大智力能末如粉 況複撲此少力人
爾時諸天說此偈已。將種種華。散太子上。于虛空中。隱身不現。如是次第。悉達太子一切處勝。時淨飯王知其太子所有技能。皆悉勝彼一切諸人。自眼既見。心複證知。踴躍喜歡遍滿其體。心意適悅。不能自勝。以尊上心。敕喚白象璎珞莊嚴辦具悉竟。而作是言。我息太子。乘此白象。將入城內。彼大白象。擬太子乘。從城門出。是時提婆達多童子城外而入。見此白象。而問人言。此象誰許。欲將何處。其人報言。欲將出城擬悉達乘。欲入城內。時提婆達多以釋意氣種姓尊豪。我慢興盛。倚身力強。縱逸放蕩。無諸忌憚。兼複妒嫉。于彼象前。少許地走。便以左手。執于象鼻。右手築額。一下倒地。宛轉叁匝。遂即命終。白象臥地。塞彼城門衆人往來。不通出入道路填咽。調達過已。于後又複有童子至。名曰難陀。相續而來。欲入城內。見此白象臥在城門死已。大身塞于道路。諸人民過不能得行。即問諸人。誰作是事。人輩答言。此大白象。爲于提婆達多所殺。左手執鼻。右手築額。一下倒地。叁旋命終。難陀思惟。提婆達多童子試其自身之力。以殺白象。但此象身。極大極粗。汙泥城門。妨人出入。即以右手。執彼象尾。牽取離門。可七步許。其難陀後次太子來。欲入城內。見此白象在于城門。見已借問諸行人言。誰殺是象。衆人報言。提婆達多一築而殺。太子即言。提婆達多此爲不善。何故殺也。太子複問。誰牽離門。衆人複言。…
《佛本行集經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