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十四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開示真如眼
仁念于往昔 衆生煩惱暄
開無濁穢明 仁最勝智能
應愍諸衆生 方便教令出
叁界生老病火熾 饑渴熱炎不曾休
應當爲世作大橋 濟渡令歸到彼岸
衆生流轉煩惱海 猶如蜂在竹孔間
叁有循複若秋雲 上下往還無止息
亦如戲場諸幻化 又似山川逝水流
衆生老病死亦然 或生天人叁惡道
諸有欲癡不自在 展轉五道無覺知
猶如陶師旋火輪 處處五欲自纏縛
猶如飛鳥犯羅網 亦如獵師布黐膠
貪他財寶無厭足 如魚吞餌遇釣鈎
诤競忿怒結怨雠 煩惱染著受諸苦
五欲過患如利刀 亦如妙器盛毒藥
應當棄舍如糞穢 貪著愛戀失正心
是因諸有相續生 增長欲垢不曾斷
六塵境界炎熾盛 猶如幹草猛火燒
速起舍離早出家 智人觀察諸欲境
可畏猶如猛火坑 亦如魁脍屠刀機
亦如深泥忽溺人 利刃蜜塗將舌舐
如觸蛇頭及攪屏 聖人觀欲亦複然
如箭如槊如劍戟 如毒射肉難可食
一切怨雠欲爲首 五欲功德如水月
如影亦如山谷響 亦如戲場衆幻師
猶如夢裏見喜事 智人見欲亦複然
境界諸塵悉空诳 怖畏不能得自在
譬如陽炎無有實 亦如水上聚浮漚
此事皆從分別生 智人應觀如是等
凡人處世年少時 端正可喜著諸欲
及至年老頭須白 爲衆棄薄如枯河
富貴饒財多放逸 如是之人多樂欲
于後失財貧窮苦 以不自在舍于欲
如樹多饒華果故 衆人競來欲采摘
人喜布施亦複然 爲他歸投無厭足
其人財盡年老至 從他乞求不喜見
色美財多氣力充 人喜愛見聚集樂
財盡行乞人不喜 年過膢脊手執杖
如雹折樹無人愛 如是可畏衰老法
汝當速出求正覺 自證已後爲人說
老病瘦損諸人輩 如摩樓迦繞大樹
衰老身力無精進 幹枯猶如朽爛木
老奪好色生惡色 怡悅顔面皮膚皺
老壤華色爲悴色 欲樂奪樂令無樂
老奪威勢到命終 衆病至如鹿投阱
汝見世間百病已 速說解脫方便處
猶如冬天風雪雨 摧折樹木軟枝柯
世間老病多種至 諸根損瘦亦複然
老至令人盡倉庫 世間欺苦莫過老
死命鬼奪人氣去 如日沒山不複現
死命令人恩愛離 使人憎嫉不喜會
欲共恩愛之人合 忽失如葉墮大水
死至令人不自由 命去如水漂一草
人到彼世無有伴 隨其業緣而受有
死命鬼飲無量衆 猶如摩竭吞海舟
若金翅鳥啖大龍 如猛火燒幹草澤
如是苦惱逼切已 大士往昔起弘誓
念彼願力今時至 舍欲應當速出家
憶往昔行檀 戒忍及精進
寂靜禅智等 爲他不爲自
時至今願滿 速出複脫他
仁昔施諸珍 金銀及璎珞
恒立無遮會 隨他所須願
乞子與其子 索孫即與孫
求女與他女 乞位舍王位
乞資財不違 仁昔作一王
名爲大聞德 複一大德王
名尼民陀羅 複名阿私陀
複名爲師子 此等諸王輩
布施千種財 昔複有大王
名常思諸法 複一大德王
名爲真實行 此等思惟法
往昔有大王 精進名聞月
複有一王子 名曰福業光
庶幾大威德 得至知恩義
仁昔一大王 名爲月色仙
複名健猛將 次名實增長
次名求善言 次名有善意
次名調伏根 如是等諸王
法行大精進 仁往昔作來
仁昔作大王 名爲月光者
其次名勝行 其次名連兔
其次名方主 其次名健施
次名迦屍王 次名寶髻王
如是諸大王 即仁是非異
種種珍寶貨 來乞皆隨與
仁彼世財施 今勸舍法財
仁昔于過去 見佛如恒沙
彼諸佛世尊 仁悉曾供養
無量供養具 布施無悭吝
求道不休息 衆生解脫故
今正是其時 速出莫住家
仁昔初睹佛 名曰不空見
持毗奢迦華 喜心供養彼
往昔有一佛 名毗盧遮那
一時歡喜視 往昔有一佛
名曰微妙音 將一呵梨勒
供養彼世尊 往昔有一佛
名曰白栴檀 立于彼佛前
暗然一草莖 往昔有一佛
名曰連兔者 欲入大城時
一掬末香散 次佛名法主
說法唱善哉 聞法言快談
仁稱說無量 尊應當供養
其次睹一佛 名曰普示現
仁見贊歎彼 其次有一佛
名曰熾盛分 仁以歡喜故
觀察彼佛身 又將金華鬘
供養于彼佛 今可憶念彼
勿令心忘失 其次有一佛
名曰光相憧 持一掬小豆
用供養彼佛 往昔有一佛
號名曰智憧 仁持輸迦華
以供養彼佛 次複有一佛
名曰調伏車 仁見彼佛已
于前立贊歎 次佛名寶勝
前然無量燈 施妙無量樂
佛名一切勝 曾施真珠璎
次見大海佛 布施諸蓮華
至蓮花藏佛 布施大帳蓋
師子兩佛邊 曾施軟草鋪
于裟羅王佛 布施諸所須
到敷華佛前 布施微妙乳
耶輸陀佛所 施拘陀羅華
實見佛睹已 歡喜布施食
昔佛名智山 屈身禮彼佛
有佛名龍德 施彼佛己子
高飛空行佛 曾施旃檀末
次佛名帝沙 珠寶及赤花
曾供養彼佛 見大莊嚴佛
持瞻蔔香華 而供養彼佛
曾見光王佛 持衆寶供養
昔見釋迦文 持妙多銀花
而供養彼佛 其次帝釋相
見已喜贊歎 昔有佛名曰
廣大日天面 多持衆花嚴
供養彼世尊 其次複有佛
號名爲勝尊 持妙多銀華
莊嚴彼佛上 往昔有如來
名曰龍勝者 然燈照彼佛
富沙如來邊 曾施白[疊*毛]敷
藥師王佛邊 持寶蓋供養
佛名大牟尼 複有師子相
世尊勝功德 持寶網供養
有佛名迦葉 雜音聲供養
昔佛名解脫 供養雜末香
寶相佛世尊 天華而供養
阿刍婆諸佛 勸請坐像輿
世間王尊佛 供養以華鬘
屍棄佛世尊 舍王位布施
有佛名難降 一切香供養
大然尊佛邊 布施自身體
蓮花上佛前 布施諸璎珞
法憧如來上 散諸妙花香
然燈世尊邊 五青蓮奉施
如是等諸佛 自余無有量
難說不思議 往昔諸世中
仁並曾供養 複持無量種
最妙供養具 供彼過去佛
無有疲惓心 今念彼供養
思惟往諸佛 爲諸衆生輩
生慈解脫故 覺悟莫戀家
尊于過世時 在然燈佛所
供養彼佛已 逮得上無生
及獲五神通 複證順法忍
于後仁尊者 供養佛勝前
僧祇數僧祇 如是諸劫數
彼諸劫皆盡 諸佛亦滅度
仁往昔諸身 彼世中所受
種族及名字 亦皆悉滅無
諸行法非常 世間相不定
速舍空诳境 疾宜早出城
生老病死隨 難當甚可畏
猶如劫火起 炎熾燒世間
無常火亦然 燒盡一切世
如是諸苦逼 雲何可暫停
應觀諸衆生 沒在煩惱暗
愚癡無慧眼 不能自覺知
發大精進心 令功德圓滿
爲諸衆生輩 速出莫住家
時彼宮內諸婇女等。作音聲時。其音聲內。皆出如是諸法之聲。欲令太子厭離世間心生覺悟
佛本行集經出逢老人品第十六
爾時作瓶天子。欲令太子出向園林觀看好惡發厭心故。漸教舍離于彼宮中。是時宮中。所有婇女。作諸音聲歌唱。疲極自然次第。更複贊歎園林功德。其音稱言。聖子谛聽。園林之地。甚可愛樂。所謂其地。布青軟草。樹木可喜。枝葉扶疏。華果敷榮。蓊郁滋茂。複有諸鳥。所謂種種鴻鶴孔雀鹦鹉鸲鹆及拘翅羅鴛鴦等鳥。出于如是微妙之聲
爾時太子。聞是聲已。發出遊心。即喚馭者而謂之言。汝善馭者。今可速疾嚴飾莊挍賢直好車。我今欲向于彼園林觀看善地。是時馭者。聞此語已。白太子言。謹依命教。不敢有違。是時馭者。速疾即奏淨飯王言。大王。當知太子今欲出向園林觀看善地。時淨飯王。出敕宣令迦毗羅城。一切內外。悉遣灑掃。清淨莊嚴。除卻土堆砂礫瓦石穢濁糞聚。皆使端平。以妙香湯。灑散地上。滅諸塵埃。又以香泥。用塗其地。複持種種香華。散上于諸街巷。處處皆燒雜妙好香。其諸街巷。四衢道頭。置滿瓶水。安諸雜華。以芭蕉樹。處處莊嚴。于諸樹間。懸雜色憧。複于樹上。或以寶物。或以缯彩。作蓋作幢。用莊嚴樹。樹間複懸真珠璎珞七寶羅網而覆其上。其羅網目節節。複懸金銀寶鈴。和風吹動。出微妙聲。或以七寶。作日月像及諸天形。各持璎珞。廁羅網間。于羅網間。又複更懸白貓牛尾及雜眊等。時淨飯王。如是教敕。雜妙莊嚴迦毗羅城。精麗猶如幹闼婆城。一種無異。莊嚴城已。複飾園林。除卻沙石及諸糞穢。乃至交珞懸衆寶鈴。如上所說。其諸樹中。有男名者。以男璎珞而莊嚴之。若女名者。以女璎珞而莊嚴之。複教打鼓振鈴。遍告城內人言。汝等悉皆除卻道上。或老或病。或複死亡。盲聾喑啞。六根殘缺。不具足者。悉令驅逐。但是心意所不好喜。及非吉祥。並令除擗。勿使太子于路見之。是時馭者。莊飾車乘。駕善調馬。悉嚴備已。白太子言。聖子當知。今已駕被車馬訖了。正是行時。可乘而出觀看善地
爾時太子。從座而起。至辇乘所。登上寶車上已。秉持大王威神。巍巍勢力。從城東門。引導而出。欲向園林觀看福地。是時作瓶天子。于街巷前。正當太子。變身化作一老弊人。伛偻低頭。口齒疏缺。須鬓如霜。形容黑皺。膚色黧黮。曲脊傍行。唯骨與皮。無有肌肉。咽下寬緩。如牛垂[古*頁]。身體萎摧。唯仰杖力。上氣苦嗽。喘息聲粗。喉內吼鳴。猶如挽鋸。四支戰挑。行步不安。或倒或扶。取杖爲正。如是相貌。在太子前。順路而行。太子見彼老人身體。如是戰栗。不祥衰相。如上所說。于太子先。困苦匍匐。太子見已。即問馭者。此是何人。身體皺赧。肉少皮寬。眼赤涕流。極大醜陋獨爾鄙惡。不似余人。兼其頭顱。發稀脫落。如我所見。余人不然。又複眼深。與衆特異。口齒缺破。無可觀瞻。即向馭者。而說偈言
善馭駕乘汝今聽 此是何人在我前
身體不正頭發稀 爲生來然爲老至
爾時馭者。因被作瓶天子神力。白太子言。大聖太子。如此人者。世名爲老。太子複問于馭者言。世間之中。何者名老。馭者即事報太子言。凡名老者。此人爲于衰耄所逼。諸根漸敗。無所覺知。氣力綿微。身體羸瘦。既到苦處。被親族驅無所能故。不知依怙。兼且此人。亦不能久。非朝即夕。其命將終。以是因緣故名老壞。即爲太子。而說偈言
此老名爲大苦惱 劫奪美色及娛樂
諸根毀壞失所念 支節舉動不隨心
爾時太子。聞此偈已。問馭者言。此人爲是獨一家法使其如是。爲當一切諸世間相。悉皆如斯。是時馭者報太子言。聖子。當知此人非獨自一家法使其如斯。但是一切世間衆生。皆有是法。太子複問彼馭者言。我今此身。亦當如是受老法耶。馭者答言。如是如是。大聖太子。貴賤雖殊凡是有生。悉皆未過如是老法。即今人身具有如是老弊之相。但未現耳。太子複問于馭者言。若我此身。不離是老老法。未過有是醜陋衰惡相者。我今不假向彼園林遨遊戲笑。宜速回駕還入宮中。我當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是時馭者。答太子言。如聖子敕。我不敢違。即回車乘。還入于城。是時太子。至其宮內。坐本座上。正念思惟。我亦當老。老法未過。雲何縱逸。自放身心
時淨飯王問馭者言。汝善馭者。今從太子。從宮內出。至于園中。遊戲觀看。恣情極目。歡樂以不。其馭者跪。報于王言。大王。當知太子出遊。至于半道。勒駕回還。不到園苑。時淨飯王問馭者言。太子何故不至園林。中道而返。馭者答言。大王。當知太子欲向園林遊戲。始至半路。忽于道傍。見一老人。乃至身體。戰栗拄杖。或倒或起。不能正行。太子如是見彼人已。即敕回車。還入宮內。加趺而坐。正念思惟。時淨飯王。即心念言。希有希有。此之形相。阿私陀仙。授記語言。必定真實。決恐太子舍家出家。我今宜應更爲太子增益五欲。若其廣見五欲之事。充足心眼。染著情迷。不舍出家稱適我意。時淨飯王。即爲悉達。加足種種五欲諸事。悉令增廣。使太子心。著于愛樂。不聽出家。而有偈說
彼宮內中多受樂 欲出遊戲見老人
還入宮內心憂愁 嗚呼我未脫此老
父王聞此語言已 心思畏子舍出家
增益五欲及宮人 令著恩愛紹王位
爾時太子。在于宮內。充足五欲娛樂遊戲。無有疑難。尊重貴勝。唯獨一人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6】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