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十八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剃發染衣品下

  爾時太子以手從其天冠頭髻解天無價摩尼之寶。付與車匿。作如是言。車匿。我今與汝此摩尼寶。汝將此寶還于我父淨飯大王。至王邊已。無量頂禮。汝知我意。我付囑汝。汝當信我。我今令汝將此寶還。至父王邊。啓白令除一切愁苦。複好爲我谘啓父王。作如是言。我今不以被人所欺。而忽舍離父王足下。又亦不以瞋恨心故。亦複不爲求覓資財。又亦不以少封祿故。亦不欲求生于天上。唯見一切諸衆生等。在不正路。迷惑黑暗。邪徑而行。欲作光明。欲除如是生死之法。欲求利益世間之句無愁憂處。欲斷無常有漏之行求出家耳。大慈父王。見我如是樂出家故。不應憂愁。而說偈言

  假使恩愛久共處  時至會必有別離

  見此無常須臾間  是故我今求解脫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作如是言。我今欲離此憂苦故。棄舍出家。是故谘啓我父大王。不須愁憂。若世有人。緣憂愁故。爲于五欲而縛著者。彼等諸人。應須憂愁。所以者何。世多有人。父生于子。爲求財故。所以養育。報于父母。施法財者。世子難有。若父王意。作如是心。我子今者。非出家時。唯願父王。莫如是念。凡求法者。無有時節。所以者何。人居世間。命無限齊。知如是者。是故智人決須舍求勝上行處。此是我心決定之語。譬如有人共死命怨同居一室。言我壽長。無有是處。車匿。汝至我父淨飯王邊。作如是等多種語言。令王意定。汝至彼處。善作如是方便慰喻。莫令憶我。車匿。雖然我複語汝。若至我父淨飯王邊。但說于我惡逆之事。無德行處。大子如是。無有恩義。無愛著心。莫說于我孝順之處。所以者何。已舍愛故。即舍一切憶念憂愁

  爾時車匿聞于太子作如是等諸語言已。遍體熱惱。滿面淚流。合十指掌。向于太子。而作是言。大聖太子。如太子教。但前所言。于諸親族及父王邊。大生憂愁。我意不喜。心情斷絕。如大象王沒在深泥。不能自出。聞是語已。誰不淚流。複作是言。精進之心。余人聞說。猶尚大驚。況我車匿小來。共于聖子。同日一時。俱長愛敬之心。相樂不已。而說偈言

  假使用鐵持作心  以聞如是言誓語

  人誰不心酸楚毒  況我愛戀同日生 

  爾時車匿說是偈已。白聖子言。我將馬王與聖子乘。以彼諸天神通力故。強令我心遣被與來。非我自意。我今雲何能斷聖子是出家事。我今既是同日生奴。及此馬王。一種無異。豈能違離聖子須臾獨還宮也。終無是處。聖子。亦不合放于我幹陟向家而複。令我傳此憂悲愛別之語。向大父王。說如是事。而聖子今亦不合背舍老父王。而自出家。彼法非是。更無有法。絕妙越殊過是尊者。能勝孝養所生父母。亦不應舍乳哺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以是而論。聖子。亦成無恩義人。而不憶舊育養之時。聖子。正妃耶輸陀羅。貞潔之女。諸德具足。亦複不合棄舍相離。雖然若聖子。今舍離一切釋種親族。我今既是同日生奴。亦不合放。但是聖子足蹋之地。我常隨順。不得背舍。大聖太子。是故我今意中。不忍將此熾然憂悲之火所燒心情。回向于城。而放聖子。獨在此處。空閑林野。令我自返脫至城邑。淨飯大王責我何言。又複聖子。既不還家。我獨去時。聖子所有朋友識知。並及宮內婇女妃後。問我何言。聖子複語我作是言。汝今將我惡辭毀辱非法之事。向眷屬說。令我眷屬遺忘于我。憎惡于我。而我何敢妄說于此毀辱之言。我心可不自慚自羞自愧自恥。我之心意。及以口舌。若爲欲說聖子惡言。雖我妄言欲說聖子。誰當信我妄言之事。聖子。譬如有人。說彼月天種種惡事毀辱之言。叵有人聞。如此事者。能信以不。但聖子。今恒常習行慈悲之心。聖子囑托此言不善。聖子既行大慈悲行。恒常美言慰喻衆生。今舍諸親。此是非善。是故善哉聖子。回心向家受樂

  爾時太子。見其車匿如是憂悲苦惱之語。聞已複報彼車匿言。車匿。汝今應須舍別離苦。莫作憂惱。何以故。一切衆生。有生有老。悉有別離。車匿。一切衆生所有愛著染惑之心。其在胎內。養育之者。皆悉是虛。會有別離。彼非是我。我非是彼。而說偈言

  譬如大樹衆鳥群  各從諸方來共宿

  後日別飛各自去  衆生離別亦複然

  猶如盛夏起大雲  暫聚以複還離散

  衆生離別法皆爾  須臾聚合複分離

  既相隨來生此間  今者各各還歸本

  勿言我與汝有異  剩作彼此去住情

  一切去來無所依  但隨衆生有愛著

  強作分別自他意  猶如樹木枝葉莖

  各各別有色形容  此緣本來無染汙

  況複無常衆生類  譬如樹蔓生果蓏

  隨其熟時則墮落  人命修短亦如是

  長年促壽死終無  往昔一切諸仙人

  恒說如是無常事  設使壽命八大劫

  至于無常敗壞時  必死更無有疑慮

  猶如諸方各自來  至河同共欲飲水

  或複上船渡彼岸  既至岸上還複分

  父母生子亦複然  並及眷屬諸朋黨

  少小雖同在一處  長大須臾各別離

  雖複業果同共家  其受苦樂報不等

  及至無常事催促  各各相舍無親疏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告車匿言。善生車匿。是故汝今莫惱自心。決定還去。所以者何。汝今止爲愛著大家。不能舍者。汝若到家。還來覓我。若汝回至迦毗羅城。見我親族爲我愁者。汝告彼等作如是言。汝等眷屬。于太子邊。宜應割舍愛著之心。何以故。我今知彼有要誓言。爾時太子即說此偈。囑車匿言

  假使我今身血肉  並及支節筋脈皮

  一切磨滅盡消亡  或複性命不全保

  我若不舍此重擔  越渡諸苦達本源

  未證解脫坐道場  終不虛爾還相見 

  爾時車匿既聞太子說此偈已。即以自身。四布于地。持其兩手。前著抱于太子兩足。而作是言。善哉聖子。今乞歡喜。莫作如是苦切誓言。大聖大子。我有何力。有何神德。能令聖子回還本宮。但我從此獨自向家。聖子眷屬必當打我。或複聖子父王淨飯。並及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必應問我。我妙梵聲。聰慧之子。汝今將向何處擲來。爾時太子報車匿言。車匿。莫作是言。莫作是言。我之父母。及諸眷屬。見汝從此獨自回還。終不打汝。所以者何。我眷屬等。一切悉皆愛念于汝。車匿。速起速起。上來所論。有如此法。世若有人。將所愛人言語意氣。向彼道時。必得賞賜。汝決定須速還至家。我之父王。見汝還已。心得稣醒。然我父王。見我舍家聞道出家。大生苦逼。父王之身。及諸眷屬。一切號咷。悲咽哭泣。城內大小。一切人民。爲于我故。生重苦惱。彼等若得見汝還者。心少喜歡

  爾時車匿從地而起。合十指掌。淚下如流。舉聲大哭。白太子言。以如是故。我今欲將聖子還家。勿令大王種姓斷絕。是時車匿。從地起已。馬王幹陟。前膝胡跪。出舌舐于太子二足。兩眼流淚。是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此馬雖複是畜生身。猶尚慈悲垂淚而泣。況複聖子。諸眷屬心。當見何殃。唯願聖子。正觀于此幹陟馬王。今見聖子。不欲還家。是以胡跪屈前兩膝。開口出舌。舐聖子足。以慈哀心。二目淚下

  爾時太子以諸功德萬字莊嚴千輻相輪。猶如芭蕉。內心柔軟。金色右掌。網缦手指。摩其馬王幹陟頂上。而語之言。幹陟。汝今具作馬事。以得度于大負重任。從今已後。汝幹陟馬。還家自養。此今是我最後從家騎乘之務。行大遠路。賴汝今日得濟于我。幹陟汝今莫生憂惱。莫泣莫悲。汝所載我當得大報。我今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後證時。當將甘露分布與汝。而有偈說

  太子以右羅網指  萬字千輻輪相現

  金色柔軟清淨手  用摩馬王幹陟頭

  猶如兩人對語言  汝同日生馬幹陟

  莫過悲啼生懊惱  汝作馬功已訖了

  我若當證甘露味  所可負載于我者

  分別密教甚深法  報答于彼終不虛 

  爾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今日已得廣大王位。聖子具足一切諸相玉女之寶。所莊嚴宮。普皆顯現自余多種五欲之事。最勝最妙。人間難辦。今已得之。何故聖子。舍此妙樂。愛于諸獸百鳥充滿曠野之內。又複是處多有惡賊恐怖之事。獨行獨坐。遠離諸樂。雲何悅心。太子報言。汝善車匿。所語不虛。其理雖然。汝今谛聽。我爲汝說。世間五欲。會歸無常。非究竟法。不合心安。若得還失。速疾如流。不暫停住。如草上露。不久消散。猶如空拳诳于小兒。如芭蕉心。無有真實。如秋雲起。乍布還收。如閃電光。忽出還滅。如水上沫。無有常定。如熱陽炎。诳惑于人。而說偈言

  諸五欲之事  猶如魁脍機

  如刀刃塗蜜  如借他器用

  如新死哭泣  如夢見快樂

  寤後覓還無  猶如刬貫人

  如樹果子熟  不久當墮地

  如惡人刀仗  殺怨無慈心

  猶如割肉脔  當受大苦惱

  如執大火炬  不慎而燒身

  妙色人天果  久長受樂已

  心無有厭離  已得複能求

  猶如人熱渴  更複飲鹹水

  求諸五欲等  不厭離亦然

  是故若智人  欲離諸五欲

  猶如毒蛇頭  若求長壽命

  遠離如毒藥  亦如大火聚

  若有智能人  應當遠舍離

  諸有生死者  一切不堅實

  念念不暫停  世法應如是

  壽命無自由  決至向死鬼

  如是思量已  莫住于世間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告車匿言。車匿。五欲之事。有如是等多種過患。車匿。王位亦然。以種種苦衆患雜亂。我見如是可畏相故。甯住于此曠野之中。共諸飛禽走獸盜賊恐怖之處。獨起獨行。遠離欲樂。我意樂此。彼非所願。車匿。汝聞我作如是語已。莫複違我此之大事。車匿。我于如是法行之內。當開法眼。汝須隨喜。不應障我。是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太子。若定作是心者。我今不敢違聖子敕。如聖子教。我還向家

  爾時太子贊車匿言。善哉善哉。大善車匿。汝今如是。順從我意。獲大善利。汝作事善。是時太子。身上所有諸寶璎珞。皆悉自解。口作如是大弘願言。此是我今最後在家莊嚴身飾。此是我今最後在家莊嚴身飾。解已手持將付車匿。付車匿已。複作是言。車匿。汝將此等諸寶璎珞。歸付與我諸眷屬等。是時車匿。即取彼等諸寶璎珞。受已更問于太子言。聖子。若我至家。將此璎珞。付于聖…

《佛本行集經十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