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十八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子諸眷屬時。脫彼眷屬。問于我言。車匿。汝今何故。將我太子。送至他國。而舍獨來。車匿悉達太子。複更囑托我等何事。彼等若問我如是事。當作何報。太子又言。車匿。汝若至家。爲我頂禮父王淨飯並及姨母摩诃波阇波提。自余尊者一切眷屬。悉皆問訊。車匿。爲我谘啓淨飯大王。作如是言。我今實知父王恩深。但我爲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所以違離。若得證已。即當還家奉見大王。又別爲我。谘白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國大夫人。勿爲我故生大憂愁。聖子必得成大善利。回還共母。歡喜相見。又我宮內。一切婇女及諸親族。時年童子並余釋種。作如是言。我今欲破無明暗網。當得智明。得智明已。我當回還入迦毗羅

  爾時太子。從車匿邊。索取摩尼雜飾莊嚴七寶把刀。自以右手。執于彼刀。從鞘拔出。即以左手。攬捉绀青優缽羅色螺髻之發。右手自持利刀割取。以左手擎。擲置空中。時天帝釋。以希有心。生大歡喜。捧太子髻。不令墮地。以天妙衣承受接取。爾時諸天。以彼勝上天諸供具而供養之

  爾時淨居諸天大衆。去于太子。不近不遠。有一華鬘。名須曼那。其須曼那華。下化作一淨發師。執利剃刀。去于太子不遠而立。太子見已。作如是言。謂淨發師。汝能爲我淨發以不。其淨發師報太子言。我甚能爲。太子報言。汝若能者。今可知時

  爾時彼化淨發之師。即以利刀。剃于太子無見頂相绀螺髻發。當剃頭時。帝釋天王。生希有心所落之發。不令一毛墜墮于地。一一悉以天衣承之。受已將向叁十叁天。而供養之。從此已來。令諸天上。因立節名。供養菩薩發髻冠節。至今不斷

  爾時太子。自解其身一切璎珞及以天冠。剃去發須。剪落既訖。觀于體上。猶有天衣。見已念言。此衣非是出家之服。出家之人。在于山間。誰能與我袈裟色衣。如出家法。居在山林。須如法衣。時淨居天。知太子心。如是念已。應時化作獵師之形。身著袈裟染色之衣。手執弓箭。漸漸來至太子之前。相去不遠。默然而住

  是時太子。見彼獵師身著袈裟手執弓箭。見已即語。作如是言。山野仁者。汝能與我。此之袈裟色衣已不。汝若與我。我當與汝迦屍迦衣。此衣價直百千億金。複爲種種栴檀香等之所熏修。汝何用是粗弊衣服袈裟色爲。可取如是迦屍迦衣。而說偈言

  此是解脫聖人衣  若執弓箭不合著

  汝發歡喜心施我  莫惜共我博天衣 

  爾時獵師報菩薩言。善哉仁者。我今與汝。實不吝惜。是時化人。即與菩薩袈裟之衣。從菩薩取迦屍迦衣。價數直于百千金者。複以種種栴檀所熏。菩薩爾時。心大歡喜。受袈裟衣。深自慶幸。即脫身上迦屍迦衣。與彼獵師。時淨居天所化之人。從菩薩邊。取迦屍迦微妙衣已。即于其地。以神通飛上虛空中。如一念頃。還至梵天。爲欲供養彼妙衣故。于菩薩前。以天神通。乘空而行。菩薩見已。生大歡喜。希有勝上奇特之心。于此袈裟染色衣邊。複更倍生殷重至到歡喜之心

  爾時菩薩。以剃頭訖。身得袈裟染色衣著。形容改變。既嚴整訖。口發如是大弘誓言。我今始名真出家也。是時菩薩。遣車匿還。淚流滿面。以送車匿。分別訖了。獨一無雙。體上既披袈裟色服安庠徐步。向跋伽婆仙人居處。是時車匿。曲躬頂禮菩薩兩足。圍繞菩薩叁匝而回。車匿既見菩薩割意。不肯還家。兼其身體著袈裟衣。頭無天冠須發悉剪。身體複無諸寶璎珞並及微妙迦屍迦衣。如是一切種種悉無。既遙見已。上舉兩手。大叫盡聲。號天而哭。投身撲地。心意悶絕。良久乃稣。稣已還起。谛觀立地。視菩薩行。更複舉聲。稱冤而哭。以其兩手。抱幹陟項。悲咽哽塞。大聲呼嗟。良久哭已。觀見菩薩。心意不回。無可冀望。將諸璎珞及以衣裳。並牽馬王幹陟。回返欲向家歸。此是身邊。實非心舍。其行道路。或時思惟。或舉聲哭。或複悶絕。躃倒于地。或處直立。不能前行。或處思慕。不樂而坐。車匿如是。心懷愁惱。多種自現諸苦相已。漸漸次到迦毗羅城。其幹陟馬。數數回頭。觀看菩薩。作聲鳴喚。逐車匿後。淚下而行。其馬已前。多足氣力。歡喜縱逸。以見菩薩舍家出家剃須發故。苦逼憂愁。恒常懊惱。身形羸瘦。氣力消盡。假使是馬璎珞莊嚴。以心離別于菩薩故。無有威神。無有威德。回顧數觀。占看菩薩。而作大聲。淚下滿面。悲鳴而行。在于路上。不食水草。以饑渴逼。行步羸弱。威力威神。悉皆減損。不複能行。其眼中淚。恒常不幹。菩薩初騎。所發到處止半夜行。今以苦逼身羸弱故。回還八日。始得至家。而有偈言

  菩薩初出半夜行  車匿辭別牽幹陟

  以苦逼切失威勢  回還八日乃到家 

  佛本行集經車匿等還品第二十叁上

  爾時車匿。將馬幹陟。辭別太子。回還歸至加毗羅城。當初入時。譬如有人入于空宅。其迦毗羅城之內外。四面周匝。或複園林。或複泉地。或複渠河或複苑囿。以太子舍行出家故。無有威神。凋悴枯竭。其迦毗羅城內。所居人民。大小遙見車匿將領馬王幹陟還歸。不見太子。以不見故。悉隨車匿。及幹陟後。次第而行。谘車匿言。悉達太子。今在何處。是時車匿。流淚滿面。哭泣哽咽。不能得言。時彼城內。一切人民。悲泣啼哭。隨逐車匿及以幹陟。行則隨行。心生疑惑。而問車匿。作如是言。其王子者。今在何處。于我國內生大歡喜。今汝何處舍離而來。是時車匿。隨行隨報彼諸人言。我實不敢舍背聖子。而彼聖子。捐棄自宮。舍俗衣形。並發遣我及馬幹陟。令使來還。太子獨自在山出家。是時城內。一切人民。聞此語已。心生奇特希有之事。而贊助言。未曾有法。各各對面。共相謂言。悉達太子。難行能行。時彼城內。一切人民。口雖如是稱說彼言。而其淚下。猶如流水。複各呵身。作如是言。咄我今者。可共隨其相逐出家。至于彼處。看人師子徒步行者。我今甯應至彼隨行。勿令一日離別聖子而存活命。所以者何。此城今無彼聖子故。無有威神。無有勢力。此城以無于太子故寂寞。今與曠野無異。彼所居處。以有太子威神力故。山澤叢林。還成聚落。而有偈說

  城內人民聞此言  口稱希有如是事

  此無悉達成曠野  彼有太子如國城 

  爾時馬王幹陟鳴喚。城內所有一切人民。悉在自家。各聞其聲聞已一切所有人民。及兩宮內。諸婇女等。作如是心謂言。大子回還入城。是時人民及以宮內。所有婇女。或開窗牖。或撥門簾。以歡喜心。遙望太子。時彼人民。及宮婇女。唯見馬王及以車匿離別太子獨自而來。見已各還閉窗門戶。退入家內。稱冤大哭。時淨飯王。以愛苦惱逼切身故。思惟欲見悉達太子。即入齋堂。潔戒淨心。修持苦行。憂愁怅怏。內心日夜求守一切諸天諸神。複作種種方便因緣。欲求見子以慰心故。爾時車匿。苦惱憂悲。淚下如雨。手執幹陟。並及太子緣身璎珞無價寶冠。擎持將入淨飯王宮。譬如王子于戰鬥場被怨敵殺。其從左右將璎珞。入于王宮。如是如是。其奴車匿。離別太子。將馬服玩。雨淚而入大王宮中。亦複如是。車匿入時。其馬幹陟。在淨飯王宮門之外。欲入門內觀瞻太子。左右行動坐臥之處。不見太子。淚下如流。爮地大鳴。譬如有人于大衆中說苦惱事。時淨飯王。宮內所有種種諸鳥。孔雀鹦鹉鹦鹆命命俱翅羅等。種種諸鳥。聞幹陟聲。亦謂言是太子歸家。彼等歡喜。各自出聲和雅而鳴。如是幹陟。作于聲已。所有大王廄內余馬。聞幹陟聲。亦謂太子歸來向家。一切歡喜。皆悉鳴喚。其淨飯王。宮內婇女。衆多百千。摩诃波阇波提等。複有太子宮內婇女六萬余人。及其大妃耶輸陀羅等。念太子故。大生憂惱。塵淚滿面。各任本容。不複洗梳。身體衣裳。皆悉垢膩。舍諸一切妙好璎珞。憂愁怅怏。心意不安。或哭或啼。或思惟坐。聞幹陟鳴。各相謂言。如是幹陟。作是鳴聲。決定是我太子歸家。無有疑也。彼等既聞幹陟聲已。心大歡喜。渴仰欲見于太子故。摩诃波阇波提耶輸陀羅等。多千婇女。各于自房。或在樓上。或在殿中。或在室內。欲見太子。渴仰忽起。急走集聚。向于車匿及幹陟邊。彼諸婇女。唯見車匿及馬幹陟離別太子而來向宮。彼既見已。各舉兩手。叫喚大哭。流淚滿面。口唱太子種種諸德。而有偈說

  彼等婇女心苦切  渴仰欲見太子還

  忽睹車匿馬空回  淚丁滿面叫喚哭

  解絕璎珞妙衣服  散被頭發身瘦羸

  各舉兩手無承望  啼號不眠徹天曉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