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二十一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善非善。彼盲癡人。假令淨法心見不淨。以無智故。我今甯發精進之心。而雖未得甘從果報長受苦惱。實不忍在五欲淤泥迷沒沈溺。爲于諸聖之所譏诃。暫受快樂。又汝等言。往昔已來。虛空箭王。及能作喜。並從山林。還入家者。彼等諸王。我不取于解脫法中用爲證明。何以故。彼等諸王。以其所學。盡神通故。別更無有苦行之法。是故彼等回反還宮。汝等今者莫作是心。我當立誓。假使日月。墮落于地。此雪山王。移離本所。我若未得正法之寶。貪世事故。以凡夫身。還入本宮。無有是處。我今甯入熾盛猛炎大熱火坑。不得自利。而還入宮。無有是處

  爾時菩薩。作是誓已。從座而起。舍棄此林。背彼二人。獨自而行。時彼二使。聞于菩薩如是言已。複見決定舍諸親族。發如是願。知必不回。舉身自撲。從地而起。流淚滿面。大聲而哭。隨菩薩行。欲近菩薩。是時菩薩。威德甚大。彼等二人。不能得逼。猶如日光。耀彼等目。不能睹見菩薩之身

  爾時使人。複更重谘菩薩是言。唯願聖子。莫作如是剛[革*卬]志意。願定我等戀慕之心。我等愛心。既未除斷。不忍棄舍聖子而去。彼等二人。愛菩薩故。兼複重意。向淨飯王。以是因緣。隨菩薩後。東西而行。或住或看。或行或走。時彼二人。更複別教四人。隱身隨菩薩後。左右而行。汝等人輩。莫離聖子。看至何處。如是教已。時彼二人。心中愁毒。受大苦惱。啼哭叫喚。各相問言。我等今者雲何至城。見大王面。大王心情。爲聖子故。大受苦惱。我等此言。雲何得奏。若至王邊。複作何語。能解王心。而有偈說

  彼等二使知聖子  決定不還至自宮

  別遣四人逐後行  自回見王雲何說 

  佛本行集經問阿羅邏品第二十六上

  爾時菩薩。舍其父王大臣使人。並及國師婆羅門。時兩俱流淚。既分別已漸漸前行。安庠而向毗舍離城未至彼城。于其中路。有一仙人。修道之所。名阿羅邏。姓迦藍氏。時彼仙人。有一弟子。遙見菩薩。向已而來。見已生大希有之心。從生未曾睹見斯事。見已速疾走。向其師所坐之處。至已向彼諸同學等摩那婆邊。大聲唱喚彼等姓名。各各自言。仁者跋伽婆。仁者彌多羅摩。仁者設摩。諸如是類。摩那婆等。皆悉告言。汝等今者可各喜歡心。應舍離祭祀之法。今此處所有遠方客大德仁來。應須迎接。然此仁者。已能厭離諸結煩惱。欲求最上至真解脫。即是釋主。淨飯王子。諸相端嚴。猶如金柱。身光明曜。巍巍堂堂。修臂下垂。手過于膝。足趺下蹈。千輻之輪。行步安庠。如牛王視。圓光威德。猶如日輪。身若黃金。衣袈裟服。我等福利。最上之尊。漸漸自來。向我等邊。我等今者應須辦具。隨力所有。供養承事。勿令虧少。恭敬尊重。頂戴奉迎。爾時彼摩那婆。即以偈頌。歎菩薩言

  安庠善巧能行步  顧盻猶若大牛王

  衆相滿足莊嚴身  一切諸毛皆上靡

  足下圓輪具千輻  眉間宛轉妙白毫

  修臂洪直自在垂  此是人中大師子 

  爾時彼摩那婆。口說此偈。歎菩薩已。重告彼諸摩那婆言。汝等一切諸摩那婆。可共相隨。向于師所。谘白此事。是時彼諸摩那婆等。即便相隨。往詣其師阿羅邏邊。到已委具谘白于師如前等事。言語既訖

  爾時菩薩。安庠而行。忽然來至阿羅邏邊。其阿羅邏仙人。遙見菩薩。近來見已。不覺大聲聲告言。善來聖子。菩薩前至阿羅邏所。二人對面。相共問訊。少病少惱。安隱已不。相慰問訖。其阿羅邏。請菩薩坐草鋪之上。而有偈說

  二人相見大喜歡  各各問訊少病惱

  相對語言時未幾  清淨草座即便鋪 

  爾時菩薩。坐草鋪已。其阿羅邏。谛心觀察菩薩之身。上下觀已。生大歡喜希有之事。即對菩薩。以美音辭。往來談說。稱贊菩薩。作如是言。仁者瞿昙。我久承聞。仁者丈夫。能舍王位。踰城出家。割絕親愛染穢羅網。譬如大象斷牢鐵鎖。或[革*卬]皮繩頓絕之後。自在走出。隨心所行。如是如是。仁者今日。乃能猛心。舍宮入山。于一切處。知足少欲。大有智能。仁者瞿昙。既得如是希有之事。世間富貴。果報功能。得已能棄。剃落山林。此實難辦。往昔諸王。雖得王位果報具足。備受五欲。至年老時。喚于世子。付囑王位。灌頂爲王。于後方舍宮內而出。至于山林。行求于道。彼不爲難。亦非希有。如我所見。仁今年少。不受五欲。舍是富貴功德之事。能辨是心。來此求道。既得如是不可思議大聖王位。最勝境界。正盛年時。能斂心意。不著諸欲。志求解脫。不被縛著。不爲諸根境界所染。能知有中。一切諸患。不被諸有之所纏繞。何以故。往昔有王。名曰頂生。彼王已得統四天下。猶不知足。騰上至彼叁十叁天。得于帝釋半座而坐。以其內心不知足故。五欲境界。便即失盡。墮落于地

  複有一王。名那睺沙。亦得王領于四天下。還複上至叁十叁天。治化諸天。猶尚不足。亦失王位。墮落于地。諸如是類。羅摩王。陀盧呼彌王。阿沙羅咤迦王等。又多有諸轉輪聖王。以得王位不知足故。皆失境界。富貴王位。悉皆滅盡。世間無人得境界已。心知足者。猶如大火得薪熾盛。其阿羅邏。作是語已。菩薩報言。仁者大仙。我見世間如是相已。複睹一切。猶如芭蕉。心內不牢。後還破壞。以得境界。恐不知足。不求自利。厭離欲事。我知是已。尋求正路。處處遊行。猶如有人行于曠野。失伴迷路。心惑諸方。不得導師。以求導故。處處遊行。今我亦然

  爾時菩薩。作是語已。時阿羅邏。更複谘白于菩薩言。仁者瞿昙。我久見于大士心相。仁于解脫。堪作大器

  爾時衆中。有一摩那婆。是阿羅邏仙人弟子。合掌白師。歎于菩薩。作如是言。希有此人。不可思議。能辨此心。往昔諸王。年少之時。坐于宮內。當受五欲。于後得年頭白老時。各喚太子。付囑王位。灌頂爲王。于後舍家。而入山林。行行修道。而得王仙。此者不然。盛年少壯。正是快意。受五欲時。少病少惱。氣力充足。頭發烏黑。身體柔軟。勇猛具足。無所乏少。父王年老。不貪王位。厭離世間。不貪果報。而能出家。入山求道

  時阿羅邏。白菩薩言。仁者發心。欲求何事。欲辨何道。乃能發心。來于此處。菩薩報言。尊者大師。我以見此世間衆生。以爲生老病死纏縛。不能自出。今發如是精勤之心。時阿羅邏。複作是言。仁者瞿昙。乃能生于如是慧眼。發如是想。此義真實。所以者何。而說偈言

  一切法勝唯有行  清淨寂定不過心

  染著恩愛最怨家  諸有恐怖是老死 

  爾時阿藍。說是語已。而彼衆有一摩那婆。是阿羅邏仙人弟子。白菩薩言。仁者今舍親愛眷屬。背而來此。有何心意。菩薩報言。世界所有集聚合會。決有別離。我知如是。故發此意。欲求至真

  時阿羅邏仙人。重更白菩薩言。仁者今已得于解脫。所以者何。衆生所沒。此泥難渡。世間所縛。此牢強繩。仁者已能獨辨此心。我當說此解脫法門。所謂愛心。仁須遠離。言愛心者。是世間中大惡蛟龍。于心水內。居止停住。失一切利。以如是故。我今觀知世間之人。非是正行。其能取于正行之法。唯有智人。遠離愛染。應須發心。斷見有相。作于無相

  菩薩答言。大仙尊者。我受是語。如尊所言。阿羅邏仙。複問菩薩。仁雲何受。菩薩報言。世間之人。以作相縛。其相縛者。凡是父母。生子養育。爲立家故。養育兒息。有能增長成就我家。以是緣故。父母養子。若無因緣。自許眷屬。猶不親近。況複他人。凡親近人。貪求利故。而昵于人。終無處覓。阿羅邏仙。複更贊言。善哉仁者。仁今已知世間諸法。瞿昙沙門。乃爾明證一切諸智

  時彼衆有一摩那婆。亦是羅邏仙人弟子。白菩薩言。仁者瞿昙。仁今已得是最上樂。何以故。能漸爾于一切愛相。即得世間諸無惱法。所以者何。我見世間。少有人能不憐婦兒。不求財物。不舉兩手。哭于世間。多見有人。以不少欲。不知厭足。愛惜資財。常起貪心。染著世利。家家盡皆舉手大哭。而說偈言

  世間罕見知足人  少欲無求不受苦

  所有哭泣恩愛者  多是貪著聚資財 

  時阿羅邏。白菩薩言。希有仁者瞿昙。如是廣大智能。是故仁今辨是勇猛。製伏諸根。不令增長于諸欲染。勿爲所牽。是時菩薩。問于尊者阿羅邏言。大仙尊者。諸根何故。如是不定。欲降伏者。方便雲何。唯願尊者。爲我解說。其阿羅邏仙人報言。沙門大士。凡人在世。欲厭離生。我今當爲大士略說方便之相。大士谛聽。而有偈說

  大尊仙人阿羅邏  發遣菩薩神智心

  于自己論悉檀中  分別要略而宣說 

  瞿昙大士。凡欲除于諸根體相。及根境界。應須如是思量分別。何以故。是諸根等。一切境界。既分別知。悉須捐舍。乃至諸根境界之內。有諸愛染。彼愛所染。即能令著。以此著故。則令衆生沈沒世間。不能得出諸凡夫人。受于貪愛系縛等苦。一切皆由境界故。得如是等事。大士當知。何因緣爾。而說偈言

  山羊被殺因作聲  飛蛾投燈由火色

  水魚懸鈎爲吞餌  世人趣死以境牽 

  爾時菩薩。聞此偈已。複更問言。尊者今說調伏諸根方便相貌。共因緣生。體性虛空。诳惑無實。猶如火坑。猶如夢幻。如草上露。我今心想。以如是知

  時阿羅邏仙人。複問菩薩大士。仁何故言。諸境界內。無利益想。菩薩報言。凡人欲依諸境界住受果報者。猶如有人造立屋舍。欲蔽日光。或避風雨。如人以渴故求于水。又如人饑故求覓食。如人垢穢欲洗浴身。如人露形求衣覆體。如人困乏故求乘騎。欲得除寒故求于暖。欲得除熱故求于涼。欲去疲勞故坐床鋪。如是等事。諸所求者。皆爲以苦來逼身故。所以推求。如似病人。爲患重故。方覓良醫。世間之人。一切悉皆如是悕望

  時阿羅邏贊言。瞿昙。希有此心。大德。雲何于世間中。能作如是速疾。即生無常之想。希有希有。能見真實。大德利根。聰敏易悟。若能如是明了見者。是名真見。若異見者。是名诳惑。如仁所言。爲饑求食。避藏風雨。以此寒熱。暫易奪故世間人心。即生樂想。又複歎言。仁者瞿昙。真是法橋。任持大器。我雖傳聞先觀弟子。堪受法不。若能堪受。然後爲說種種諸論。如我所見。仁者今日。則不複然。俯仰雲爲。深得進止。不假須觀。如我論中。有真實義。盡爲仁說

  爾時菩薩。聞阿羅邏仙如是語已。生大歡喜。而重問言。尊者大仙。今日未知我之孝心。忽爲我作如是妙說。我知是相。雖未即益。今已得利。所以者何。譬如有人。欲見于色。而得光明。如人遠行須得善導。如度彼岸須得船師。尊者今日顯示我心。亦複如是。唯願尊者。更爲我說尊者所知。雲何度脫生老病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