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經律異相》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1卷53頁碼:P0001
梁 寶唱等集

  《經律異相》二

  經律異相卷第二(欲色天人天部下) /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帝釋從野幹受戒法一 帝釋受不報戒修羅攻之繼以五縛二 帝釋應生驢中從胎而殒還依本身叁 悉鞞梨天子先身布施四 日天王問日月往行五 忉利天命將終七瑞見遇佛得生人中六 天人手出甘水濟五百賈人七 叁十叁天應生豬中轉入人道八 天女坐花資生之具盡從花出九 天寶女口密十 天女聞鹿牛彈琴下悉歌舞十一

  帝釋從野幹受戒法一

  昔比摩國從陀山有一野幹。爲師子所逐墮一丘野井。已經叁日開心分死。自說偈言

  一切皆無常  恨不飯師子

  奈何罪厄身  貪命無功死

  無功已可恨  複汙人中水

  忏悔十方佛  願垂照我心

  前世諸惡業  現償皆令盡

  從是值明師  修行盡作佛 

  帝釋聞之。與八萬諸天追尋所在飛到井側。曰不聞聖教久幽冥無導師。向說非凡語願爲宣法教。答曰。天帝無教訓。大不識時宜。法師在下自處其上。初不修敬。而問法要。帝釋垂天衣接取野幹叩頭忏悔。天帝言曰。憶念我昔曾見世人欲聞正法。先敷高坐莊飾清淨後請法師。諸天即各脫天寶衣積爲高座。野幹升座曰。有二大因緣。一者說法開化天人福無量故。二者爲報施食恩故豈得不說。天帝白曰。得免井厄功報應大。雲何說法報恩不及此耶。答曰。生死其宜。各有其人。有人貪生。有人樂死。有愚癡人。不知死後更生。違遠佛法。不值明師。殺盜淫欺。惟惡是與。如此之人。貪生畏死。死墮地獄。有智慧人。奉事叁寶。遭遇明師。改惡修善。孝養父母。敬事師長。眷屬和從。謙敬下物。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死生天上

  帝釋曰。如尊所誨。全其軀命。無功夫者。願聞施食施法。野幹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物。濟一世之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說法教化。名爲法施。能令衆生出世間道。一者得羅漢。二者辟支佛。叁者佛道。此叁樂人。皆從聞法。如說修行。又諸衆生。免叁惡道。受人天福樂。皆由聞法。是故佛說。以法布施。功德無量。天帝曰。師今此形。爲是業報。應化身耶。答曰。是罪業報。非應化也。天人曰。我意謂。是菩薩聖人應現濟物。方聞罪果。未知其故。願聞因緣。野幹曰。昔生波羅奈波頭摩城。爲貧家子。刹利種姓。幼懷聰朗。特好學習。至年十二。隨逐明師。在于深山。辛苦奉事。翹勤不懈。師亦晨夜。切磋教授。不失時節。經五十年。九十六種。經書谶記論。醫方咒術。瞻相吉凶。災異禍福。靡所不達。高才智慧。名聞四遠。乃自思惟曰。今獲濟拔。皆由和上教化之恩。其功難報。家既貧乏。無可供養。唯當賣身以報師恩。師曰。山居道士。乞食自存。正無所乏。何用毀賣貴身爲供我也。子今成就智慧辯才。當轉教化天下人民。爲法燈明。教化之功。豈不足報于我之恩。遂住山中。乞食自資。不久國王崩。群臣集國內學士五百余人。講論七日。勝者爲王。是貧家子。享受王位。盡國財力。供養師及父母。後安陀羅國。與摩羅婆耶國。共相誅罰多年不克。安陀羅王。召其群臣。當作何方。得摩羅婆耶國。諸臣答曰。唯有波羅奈波頭摩國

  王出生寒賤。奉持十戒。不犯外欲。雖有宮女。年並長宿。撿括國中。不問豪賤。選擇名女。足一百人。年少端正。能悅意者。赍持重寶。並諸婇女。以相貢獻。彼若納受。從其借兵。並力攻戰。無往不伏。即隨臣計。時悉獻上。王大歡喜。簡閱強兵百萬。以送助之。百日苦戰。死者過半。摩羅婆王。悉被刑斬。方得乃勝。由此美女。忘失本志。奢淫著樂。不理國政。百官群僚。相與作亂。良民之子。掠爲奴婢。風雨不時。饑餓滿道。異方怨敵。遂來侵掠。從是其國。遂致亡沒。生地獄中。受衆楚毒。籍先學慧力。自識宿命。心自悔責。改往修來。須臾舍壽。生餓鬼中。複加忏謝。修念十善。須臾舍壽。受野幹身。猶識先緣。複行十善。近逢師子。墮此井中。開心分死。冀得生天離苦受樂。由汝接我。違失本願。方經辛苦。何時當免。是故我說。汝濟我命。無功夫也

  吾所以入衣得出者。一不違天志願。志願不遂。生大苦惱。施人苦惱。在在所生。求願不得。二爲諸天欲得聞法。若人吝法。世世所生。聾盲喑啞。諸根閉塞。生于邊地。癡騃無知。若生好處。情識闇鈍。所學不成。自致苦惱。叁爲通法化。開悟天人。即爲法施。法施之利。能令衆生知死有生。作善獲福。爲惡受殃。修道得道。轉身所生。智慧明了。常識宿命。若生天上。爲諸天師。若生人間。爲金輪王。十善化世。智慧光明漸漸增長。成菩薩行。至無生忍。財施如燈。但明小室。法施若日遠照天下。時天帝釋與八萬天從受十善法。先以十方便調伏諸根。謂六波羅蜜慈悲喜舍。時天問曰。今還天宮。和上何時舍此罪報得生天上。野幹曰。克後七日當舍此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願生彼天。多有菩薩說法教化。七日命盡生兜率王宮。複識宿命行十善道(出未曾有經上卷)

  帝釋受不報戒修羅攻之系以五縛二

  過去世時。有天帝釋。白佛言。我今受戒。乃至佛法住世。盡我形壽。有惱我者。要不反報。加惱于彼。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聞天帝釋受如是戒。聞已執持利劍逆道而來。時天帝釋遙見。即遙告言。阿修羅住。縛汝勿動即不得動。帝釋言汝若約誓不作亂者然後當放。阿修羅王即說偈言

  貪欲之所趣  及嗔恚所趣

  妄言之所趣  謗毀賢聖趣

  我若娆亂者  趣同彼趣趣 

  釋提桓因複告言。放汝令去隨汝所安。往詣佛所具以白佛。佛言。善哉(出天帝釋受戒經)

  帝釋應生驢中歸依叁寶從胎而殒還依本身叁

  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盡。當生陶家受驢胞胎。愁憂自念。叁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命佛法聖衆。未起之間其命忽終便入驢母胎中。時驢解走破壞壞器。其主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五德還備。複爲天帝。佛贊善哉。殒命之際歸命叁尊。罪對已畢不更勤苦。佛爲說偈

  帝釋聞之達罪福之變。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得須陀洹道(出法句譬喻經第叁卷)

  悉鞞梨天子先身布施四

  時悉鞞梨天子白佛言。我自過去世時國王名悉鞞梨。于四城門普施爲福。城內交道皆亦布施。時第一夫人言。王大作福德而我先。王言城東門外布施作福悉皆屬汝。諸子複言。城南門外所作施福悉皆屬汝。時有大臣複白王言。城西門外所作施福悉皆屬汝。時諸將士複白王言。城北門外相與。時諸庶民複白王。王答言。于其城內四交道頭所作施福悉屬汝等。爾時國王夫人大臣將士庶民悉皆惠施。于諸功德我先所作。惠施功德于茲則斷。時我所使諸作福者還至我所爲我作禮而白我言。大王當知。諸修福處夫人王子大臣將士及諸庶民。各據其處行施作福。大王所施于茲則斷。我時答言。諸方歲輸應入。我者分半入庫半于彼惠施。我先長夜如是惠施常得可愛念可意福報。常受快樂無有窮極。以斯福業果報入大功德聚。譬如五大河合爲一流。所謂恒河無有人能量。其河水百千萬億鬥[百*鬥]之數。功德果報不可稱量。悉得入于大功德聚。時悉鞞梨天子聞佛所說。歡喜禮足即沒不現(出悉鞞梨天子諸佛說偈經)

  日天王問日月往行五

  日天王與無數天人來詣佛所稽首言。以何等行得爲日天昭四天下。複以何緣而爲月天昭除夜冥。佛言。有四事。一常喜布施。二修身慎行。叁奉戒不犯。四然燈于佛寺。若于父母沙門道人皆殖光明。又身口意行不殺等十善。佛言。又有四事得爲月王。一布施貧匮。二奉持五戒。叁恭事叁尊。四冥設燈光于君父師寺(出超日明叁昧經下卷)

  忉利天將終七瑞現遇佛得生人中六

  昔忉利宮有一天。壽命垂盡有七種瑞。一者項中光滅。二者頭上華萎。叁者面色變。四者衣上有塵。五者腋下汗出。六者身形變。七者離本坐。即自思惟。壽終之後下生鸠夷那竭國疥癞母豬腹中作豚。甚豫愁苦不知當作何計。有天語言。今佛在此爲母說經。唯佛能脫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禮未及發問。佛告天子。一切萬物皆歸無常。汝素所知何爲憂愁。天具白佛。佛言。欲離豚身當誦叁自歸。如是日叁。天從佛教晨夜自歸。卻後七日天即壽盡。下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子。在母胞胎日叁自歸。始生墮地亦跪自歸。其母勉身又無惡露。母傍侍婢怖而棄走。母亦深怪。墮地即語。謂之熒惑意欲殺之。退自念言。我少兒子。若殺此兒父必罪我。徐白長者殺之不晚。母即收兒往白長者。産男墮地便長跪叉手自歸叁寶。阖門怪之謂之熒惑。父言。止止。此兒非凡人。世人百歲不曉自歸叁尊。況初墮地而能稱南無佛。好養視之慎無輕慢。兒遂長大年向七歲。與其輩類于道邊戲。遇舍利弗目連。兒前禮之衆聖驚怪小而能禮。兒言。道人不複見識。具說天上遇佛複見識。我本在天上應生惡道。遇佛慈愍教令自歸故得爲人。比丘即爲咒願言。折梨只兒語目連等及舍利弗。願以我言因請世尊諸菩薩僧並及仁等也。受而歸去具白父母。願辦其供令具甘美。父母愛之從其所言。異其年幼開發大意。又奇所作探識宿命。爲極珍妙盡世名味。供具精細過踰兒意。佛及衆僧各作神足來至兒舍飯。佛爲說經。兒及父母內外親屬皆得阿惟越致(出折伏羅漢經)

  天人手出甘水濟五百賈人七

  昔有導師。與五百賈人共行作估。到大曠野饑渴困極。歸命世尊及釋梵四王怖懅無計。于時道師登高遠望。見有林木飛鳥往趣冀當有水。俱共犇走不久得至。唯見樹木周匝生草其地清潔。導師故謂賈人等。鹹共穿地取水必當可得。適共議已。時有天人遙從天上瞻此導師及五百人困乏水漿。如申臂頃來到其所住于樹上。申其右手從五。指間流出八味甘美之水。供于導師及五百人。各各取用而無窮盡皆得飽滿。所以者何。宿命親親俱種恩福。故使天人念之來下以給美水各得安隱(出譬喻經第叁卷)

  叁十叁天應生豬中轉入人道八

  昔叁十叁天命欲終時。有五瑞應現在前。華萎。衣裳垢穢。腋下汗出。玉女減少。不樂本座。譬如身生疥[癈-(弓*殳)+蟲]癰瘡。叁十叁天有一天子。生五異瑞愁憂呻吟。時帝釋聞之問言。于彼天宮是何等天愁憂呻吟。天子答言。有一天子現五瑞應。善哉爲彼天子。釋提桓因往詣其所語言。何爲愁憂呻吟。乃拍髀爲答言。有異災怪。釋提桓因爲說偈言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盡

  夫生辄有死  此滅爲最樂 

  天子言。我不聞此。釋提桓因言。一切恩愛皆有別離。天子言。雲何而不懷憂。今此天宮種種五欲皆當別離。命終即生羅閱城豬胎。所食者是糞。方爲屠脍所殺。我今見此是以懷愁耳。時釋提桓因語天子言。汝今自歸命佛法僧。所以然者。佛說偈言

  諸有歸命佛  不趣叁惡道

  受福天人間  後逮涅槃界 

  天子叉手便作是言。世尊一切智。徹視見觀。願見救濟。我今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遂不處豬胎。生羅閱只城第一長者家。見便歡喜不能自勝(出增一阿含第十九卷)

  天女坐花資生之具盡從花出九

  有一天女。坐一蓮花上縱廣百由旬。此花獨妙殊于余者。所欲資生之具隨念皆從花出。進止隨身。目連問言。作何善行受報如此。天女答言。迦葉佛滅度後。遺全身舍利。與佛諸弟子建七寶塔。高廣四十裏。時我作女人出見寶塔中像。信敬情發念佛功德。脫頭上花奉獻于像(出雜藏經)

  天寶女口密十

  自在天王天有寶女名曰善口。于一語中顯出百千娛樂音聲。于彼一一音聲中。複出百千音聲。佛子當知。一善口聲。出生無量聲。隨其所應悉令開解(出華嚴經第二十九卷)

  天女聞鹿牛彈琴下悉歌舞十一

  過去世時。拘薩羅國有人彈琴。名曰鹿牛。行息中野有六廣大天宮。天女來語鹿牛言。阿舅阿舅爲我彈琴。我當歌舞。鹿牛鼓琴六天歌舞。第一歌辭曰

  若男子女人  勝妙衣惠施

  施衣因緣故  所生得殊勝

  施所盡妙物  生天隨所欲

  見我居宮殿  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回向中中最 

  余天辭粗相類(文多不載)鹿牛亦禮。禮竟天忽然不現(出過去彈琴人經)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經律異相》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8】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