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經律異相》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1卷53頁碼:P0001
梁 寶唱等集

  《經律異相》叁 ▪第2页

  經律異相卷第叁(地部) /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續本經文上一頁大泉周圍山外。山內平地河處其中。河岸有四金獸頭。口流出水。各繞一匝還其四方投入四海。象口所出者。則黃河是也。其泉方各二十五由延。深二十一裏。泉中有金臺。臺方一由延。臺上有金蓮華。以七寶爲莖。如來將五百羅漢常以月十五日于中說戒(出興起行經上卷)

  閻浮提十大山二

  大地有十大山王。一雪山王。二香山王。叁轲梨羅山王。四仙聖山王。五由乾陀山王。六馬耳山王。七尼民陀羅山王。八斫迦羅山王。九宿慧山王。十須彌山王(出華嚴經第二十二卷)

  地大動有八種緣叁

  佛在舍衛城告諸比丘。有八因緣而地大動。此地深六十八千由延。爲水所持。水依虛空。或複是時虛空風動而水亦動。水動地便大動。是初動也。若比丘得神足所欲自在。觀地如掌能使地大動。是二動也。若複諸天有大神足有大威力。能使地勤。是叁動也。若複菩薩在兜術天。欲降神下生是時地動。是四動也。若菩薩自知在母胎地爲大動。是五動也。若菩薩知滿十月當出母胎地爲大動。是六動也。若菩薩出家于道場坐。降伏魔怨終成等覺。地爲大動。是七動也。若如來于無余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八動(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四卷)

  樹四 千光明國樹出法音一 神藥樹二 大藥樹叁 五面益物大樹四 大象藏香五 牛頭栴檀六 須彌南樹七 毒樹八

  千光明國樹出法音一

  過去有佛號師子吼鼓音王。國名千光明。七寶成樹。樹出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所有無取相。如是諸法之音(出諸法無行經)

  神藥樹二

  有神藥樹。名曰摩陀只主厭。天下方毒不得妄行。有大神蛇身長百二十丈。蛇行索食。有黑頭蟲身長五丈。蟲行道中與蛇相逢。適欲舉頭前斷大蟲。蛇聞藥香屈頭欲走。蛇身羅藥樹。身即中斷分作兩段。頭半生得走。尾便臭爛。諸毒聞此蛇臭。諸惡毒氣皆消滅(出善信經下卷)

  大藥樹叁

  雪山頂有藥王樹。名非從根生非不從生。縱廣六百八十萬由旬。下極金剛際。此樹生根時。閻浮提樹一切根生。若生莖時及枝葉華果時。閻浮提樹一切悉生枝葉華果。其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是故名曰不從根生非不從根。于一切處悉能生長。唯除地獄深坑。及水輪中不得生長耳(出華嚴經第叁十卷)

  五面益物大樹四

  昔者有王。王名物獵國中有樹名羞波提洹。五百六十裏圍。下根周匝八百四十裏。高四千裏。枝四布匝二千裏。樹有五果。道有五面。一面支國王與宮諸伎女共食其果。二面者大臣百官皆共食之。叁面者人民共食之。四面者諸沙門道士共食之。五面者飛鳥蟲獸共食之。果皆如二鬥瓶。其味如蜜。樹無守者。果分物不相侵。時人皆壽八萬四千歲。時人有九種病。一者寒。二者熱。叁者饑。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愛欲。八者食多。九者年老。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出阿難念經)

  大象藏香五

  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龍鬥生。若燒一丸。興大光明細雲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悉金色。若有衆生得聞此香。七日七夜歡喜悅樂。滅一切病無有枉橫。遠離恐怖危害之心。專向大慈普念衆生。我知彼已而爲說法。令無量衆生得不退轉(出華嚴經第四十二卷)

  牛頭栴檀香六

  牛頭栴檀香。從離垢山生。若以塗身。火不能燒(出華嚴經第四十二卷)

  須彌南樹七

  須彌山南有一大樹。高四千裏。諸缽叉鳥恒棲其上。樹常不動。有一小鳥。形類鹑鴳。住止其上。樹辄震撫。缽叉問樹神言。汝無知。我身重大而自不動。小鳥來時反更震搖。神言。此鳥雖小。從海底食一金剛。金剛爲物。所墮之處無不破散。所以大怖不能自安耳(出十卷譬喻經第七卷)

  毒樹八

  舍衛國有官園。生一毒樹。男女遊觀停息其下。或頭痛欲裂。或腰脊疼。或于樹下終。守園人。施長柯斧。長一丈有余。遙斫去之。未經旬日。生已如故。如是多過。枝葉隨後。如舊團圓。樹中之妙。衆人見者。無不歡喜。不知忌諱。皆來遭此。園人宗親。貪樂樹蔭。盡取命終。園人只立。晝夜愁憂。號悲行走。有問。智人語之。當盡其根。適欲掘根。複恐定死。進更思惟。出家學道。佛言

  伐樹不盡根  雖伐猶複生

  伐愛不盡本  數數複生苦 

  心寤克責。即得初果(出斫毒樹經)

  河海五 四大河一 五大河二 大海八德叁

  四大河一

  複有四大河。從阿耨大池出流趣大海。一名[口*恒]伽。二名辛頭。叁名蔔叉。四名司陀。彼[口*恒]伽從金象口出。繞池一匝流趣東海。彼辛頭從銀牛口出。繞池一匝流趣南海。彼蔔叉從琉璃馬口出。繞池一匝流趣西海。彼司陀者從頗梨師子口出繞池一匝流趣北海。彼四大河。各有四河以爲眷屬。唯說廣大有名字者。然彼四河各有五百眷屬。合有二千河。終趣大海(出毗婆沙第二卷)

  五大河二

  西流者名恒。南流者名耶雲。東流者有兩。一名沙陸。一名阿夷越。北流者名墨。皆流澍于海。立天地來雨落河澍水無增減。去其舊名。合爲一海水也(出海八德經)

  大海有八德叁

  佛遊無勝國。常以十五日。爲諸沙門說戒坐定。佛默無言。阿難曰。坐定。世尊乃曰。諸沙門中。有心邪行違者。非其下賤所能執行。清濁相違。吾不說也。目連入定觀見。即謂之曰。起非爾俗人所應坐處。不肯時起牽臂使出曰爾無至德。心懷六邪。何敢以臭溷之體。坐天香之座。爾是棄人。非沙門矣。佛告沙門。觀彼巨海有八種德。其廣即汪洋無涯。其深則有不測之底。稍入稍深無前所礙。斯一德也。潮不過期。斯二德也。海含衆寶靡所不苞。死屍臭朽海不容焉。斯叁德也。海懷衆珍。無求不得。斯四德也。普天之下有五大河。流入于海。皆去舊名。合爲一海。斯五德也。五河萬流雨落恒澍。海中水如故曾無增減。斯六德也。海有衆魚因軀巍巍。第一魚身長四千裏。第二魚身長八千裏。第叁魚身長萬二千裏。第四魚身長萬六千裏。第五魚身長二萬裏。第六魚身長二萬四千裏。第七魚身長二萬八千裏。斯七德也。海水通堿邊中如一斯八德也(出海八德經)

  寶珠六 明月摩尼珠一 大海生寶珠二 光明大寶叁

  明月摩尼珠一

  明月摩尼珠。多在龍腦中。若衆生有福德者。自然得之。猶如地獄。自生治罪之器。此寶亦名如意珠。常出一切寶物。衣服飲食隨意所欲。得此珠者。毒不能害。火不能燒。或雲。是帝釋所執。金剛與阿修羅鬥時。碎落閻浮提。又言。諸過去久遠佛舍利。法既滅盡。變成此珠以爲利益(出大智論第五十九卷)

  生寶珠二

  大海中有四寶珠。一切衆寶皆從之生。若無四珠。一切寶物漸就滅盡。諸小龍神不能得見。唯娑伽羅龍王密置深寶藏中。此深寶藏有四種名。一名衆寶積聚。二名無盡寶藏叁名遠熾然。四名一切莊嚴聚(出華嚴經第叁十卷)

  光明大寶叁

  大海之中。有四燃熾光明大寶。一名日藏光明大寶。二名離涸光明大寶。叁名火珠光明大寶。四名究竟無余光明大寶。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四域天下金剛圍山。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皆悉漂沒。日藏光明。能變海水爲酪。離涸光明。能變海酪爲蘇。火珠光明。能燃海蘇。究竟無余光明大寶。能然海蘇永盡無余(出華嚴經第四十卷)

  人飲乳多少及形壽不同七

  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叁歲。母之懷抱爲飲幾乳。彌勒答曰。飲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四分。東弗于逮。兒生墮地。乃至叁歲。飲乳一千八百斛。西拘耶尼。兒生墮地。乃至叁歲。飲乳八百八十斛。北郁單曰。兒生墮地。坐陌頭。行人授指唼指。七日便成人。彼土無乳。中陰衆生飲吸于風。閻浮提衆生壽命百歲。東弗于逮衆生壽二百五十歲。西拘耶尼衆生壽命五百歲。北郁單越人壽命千歲。中陰衆生壽命七日。閻浮提衆生人面上廣下狹。東弗于逮人面正圓。拘耶尼人面上狹下廣。郁單曰人面形正方。中陰衆生面狀。如他化自在天也(出衆生未然叁界經)

  郁單曰二

  北郁單曰天下。周匝廣長。各四十萬裏。有種種山。其河兩邊。有種種樹及種種華。水中有船。以四寶作之。浴池名難陀。其水涼濡。底沙皆金。周匝有陛。四寶作之。金陛銀桄銀陛金桄。琉璃陛水精桄。水精陛琉璃桄。有種種蓮華。華若斷者。汁出如乳味甘如蜜。光照四十裏。其香亦聞四十裏。池東有河。名已味。池南有河。名修竭。池西有河。名大土。池北有河。名善種。是諸河水皆有華樹。以四寶成。池東有園。名賢上。欄楯行樹亦四寶成。園中香樹出種種香。有衣被樹。有璎珞樹。出種種衣被璎珞。有音樂樹。出種種音樂。樹高七裏。有高六裏五裏四裏叁裏二裏。池南有園觀。名與賢。池西有園觀。名羅越。池北有園觀。名常有華。諸樹所出。及其高卑。亦如東園。北方天下樹曲交路。天人在上。男女異處。有淨潔粳米。不種自生。出一切味。若欲行淫。意起相視無所言說。男子便前行。女人隨後。至園觀中共相娛樂。或二叁日。或至七日。隨意罷去。不相屬也。女人懷妊。七八日便生。持著四徼道中。若有人從四面來者。與指[口*宿]出乳飲之。過七日已。自以福德。即自長大。如閻浮人年二十。若二十五也。周匝四方。有水名阿耨多羅。後夜雲起雨八味水。如人飲食。地若油塗塵土不起。草樹常有。華實皆香。如香熱時。有亂風吹掃上賢園觀。伊蘭風生。吹落華至人膝。此天下人皆入園中遊戲相娛無所系屬。人欲食時。取淨潔粳米。以焰味珠光爨其下。飯熟則四方至隨皆食之。食亦不盡

  有樹名象兜。交曲上合如交落。人民在上止宿。男女異處。人齒發绀青長八寸。人面色同長短等。皆壽千歲。死生欲界諸天。天壽終。生閻浮提大豪貴家。大小便利。地裂受之受已還合。死時好衣服莊嚴之不啼哭。置四徼道中。郁遮鳥舉置北方天下外(出樓炭經第一卷)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經律異相》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