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叁十一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何得至彼處。海水深廣。甚難越渡。我當雲何堪能浮渡。是時彼虬。報猕猴言。我背負汝。將渡彼岸。汝今但當從樹下來騎我背上

  爾時猕猴。心無定故。狹劣愚癡。少見少知。聞虬美言。心生歡喜。從樹而下。上虬背上。欲隨虬去。其虬內心。生如是念。善哉善哉。我願已成。即欲相將至自居處。身及猕猴。俱沒于水。是時猕猴。問彼虬言。善友何故忽沒于水。虬即報言。汝不知也。猕猴問言。其事雲何。欲何所爲。虬即報言。我婦懷妊。彼如是思欲汝心食。以是因緣。我將汝來

  爾時猕猴。作如是念。嗚呼我今甚不吉利。自取磨滅。嗚呼我今作何方便。而得免此急速厄難。不失身命。複如是念。我須诳虬。作是念已。而語虬言。仁者善友。我心留在優昙婆羅樹上寄著。不持將行。仁于當時。雲何依實。不語我知。今須汝心。我于當時。即將相隨。善友還回。放我取心。得已還來。爾時彼虬聞于猕猴如是語已。二俱還出。猕猴見虬。欲出水岸。是時猕猴。努力奮迅。捷疾跳踯。出大筋力。從虬背上跳下。上彼優昙婆羅大樹之上。其虬在下。少時停待。見彼猕猴。淹遲不下。而語之言。親密善友。汝速下來。共汝相隨。至于我家。猕猴嘿然。不肯下樹。虬見猕猴。經久不下。而說偈言

  善友猕猴得心已  願從樹上速下來

  我當送汝至彼林  多饒種種諸果處 

  爾時猕猴。作是思惟。此虬無智。如是念已。即向彼虬。而說偈言

  汝虬計挍雖能寬  而心智慮甚狹劣

  汝但審谛自思忖  一切衆類誰無心

  彼林雖複子豐饒  及諸庵羅等妙果

  我今意實不在彼  甯自食此優昙婆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當知。彼時大猕猴者。我身是也。彼時虬者。魔波旬是。于時猶尚诳惑于我。而不能得。今複欲將世間自在五欲之事。而來誘我。豈能動我此之坐處。作是語已。時諸比丘複白佛言。希有世尊。奇特世尊。實難思議。此事雲何。魔王波旬。將此醜陋異類軍衆。至如來所。如來複能一一觀知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比丘。當知。非但今日魔王波旬將此醜形大魔軍衆至于我邊我亦觀知。時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其事雲何願爲解說。我等樂聞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獵師。知有一林多饒諸鳥。數下彼處。其到彼已。作于草庵。將雜樹枝。而覆其上。即入其中。隱身坐住。時彼諸鳥。謂是樹枝。飛下來棲于其庵上。時其獵師。見鳥棲上。漸漸或射或搦而殺。時有一鳥。見此庵已。作如是念。此之庵舍。處處移動。自余諸樹。安定一住。此庵之下。必不空然。如是知已。遠離彼庵。不被獵師之所捉搦。而說偈言

  我見一切林諸樹  阿說及于毗醯羅

  諸阿梨羅並閻浮  無脂羅波鎮頭樹

  安住停止于一處  從生已來不動移

  此樹轉易處處行  其中必應不空立

  若當其內有惡物  我應速疾舍此林

  心裏既生大狐疑  或是惡行無慈愍

  恐畏彼中殺害我  又我往昔于他方

  已曾掴裂網走來  智者既知應舍此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當知。彼飛鳥者。我身是也。其獵師者。魔波旬是。其于彼時。作可畏形。欲殺害我。我時觀知。今複將此可畏醜陋魔之軍衆。來于我邊。我亦久知。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世間若不深思惟  雲何能得上人法

  今我以勝思惟故  從縛解脫得無爲 

  佛本行集經二商奉食品第叁十五上

  爾時世尊。初始得成于菩提道。在樹下坐。經七日夜。加趺不起。以念解脫快樂爲食。爾時世尊。過七日已。一心正念。從叁昧起。坐師子座。初夜正觀十二因緣。下觀至上。上觀至下。善念善觀。不失不異。因彼生此。因有于彼則複有此。所謂緣無明有諸行。緣諸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病死憂悲惱等苦生。爾時世尊知此法已。而說偈言

  若有梵行觀諸法  即見如是法相生

  若見諸法從相生  即知諸法因緣有 

  爾時世尊。還彼夜半。觀十二緣。從始至終。逆觀至心。善觀善念。不失不亂。因無彼故則此自無。因滅彼故則此自滅。所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一切悉滅。爾時世尊。知此法已。而說偈言

  若有梵行觀諸法  即見如是法相生

  若見諸法從相生  即知諸法因緣滅 

  爾時世尊。還彼後夜。觀十二緣。從始觀終。從終觀始。善觀善念。不失不亂。所謂彼生已複生此。因有彼複有此。因無彼此亦無。彼滅已此亦滅。所謂因無明緣諸行。緣諸行已。乃至一切生老病死諸苦惱等。皆悉相生。彼無已此亦無。彼滅已此亦滅。爾時世尊知此義已。而說偈言

  若有梵行觀世間  即見相生乃至滅

  既散諸魔建立住  若彼日天曜虛空 

  爾時世尊。從彼師子座上而起。離菩提樹。相去不遠。還加趺坐。七日不動。以解脫行。用爲安樂。七日谛觀。于菩提樹。目不暫舍複作是念。我此處盡無邊際苦。以舍重擔。爾時世尊過七日後。正念正知。從叁昧起。其後有人。在于如來觀道樹處起塔。名曰不瞬目塔。而說偈言

  于此道場盡諸苦  複斯坐處觀彼座

  已渡諸願至彼岸  我于彼處證菩提 

  爾時世尊。從眼不瞬塔所起已。安庠漸至向摩梨支(隋言陽炎)經行之處。到經行已。加趺而坐。複經七日。受解脫樂。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叁昧起。爾時迦羅龍王(隋言黑色)。詣于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住一面已。即白佛言。世尊。我此宮殿。往昔已曾布施過去一切諸佛。諸佛受已。各住于此。憐愍我故。其諸佛者。所謂拘留孫世尊。拘那含牟尼世尊。迦葉世尊。今日世尊。善哉知時。憐愍我故。少時住此。所以者何。我已將此宮殿。布施過去叁佛。今日世尊。第四爲我受此宮殿。即名四佛受我宮殿具足功德。爾時世尊。即受迦羅龍王宮殿。受已入中。加趺而坐。複經七日。一定不起。受解脫樂。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叁昧起。告彼迦羅大龍王言。汝龍王來從我邊。受佛等叁歸並及五戒。汝當長夜受大安樂。時迦羅龍即白佛言。謹隨佛教。心不敢違。如世尊敕。時迦羅龍。聞佛語已。合掌向佛。即從佛受叁自歸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複受五戒。于世間中。最初而得優婆塞名。于畜生中。再說叁歸。受叁歸已。所謂即是迦羅龍王

  爾時複更有一龍王。名目真鄰陀。向于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住一面已。是時龍王即白佛言。世尊。我此宮殿。往昔過去。已曾布施一切諸佛。受已而住。所謂拘樓孫世尊。拘那含牟尼世尊。迦葉世尊。善哉世尊。今亦爲我受此宮殿。我得四佛叁藐叁佛陀受此宮殿。我獲善利

  爾時世尊。從彼目真鄰陀龍王。受宮殿已。加趺而坐。一坐經于七日不起。爲欲受于解脫樂故。時彼七日虛空之中。興雲注雨。起大冷風。于七日內。雨不暫停。遂成寒凍。爾時目真鄰陀龍王。從宮殿出。以其大身。七重圍繞。擁蔽佛身。複以七頭。埀世尊上。作于大蓋。嶷然而住。心如是念。莫令世尊身體。寒冷風濕塵坌。蚊虻諸蟲。觸世尊體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見虛空中。無有雲霧。以得清淨。正念正知。從叁昧起。爾時目真鄰陀龍王。攝其龍身。七重遶已。隱于龍形。化作年少婆羅門身。在于佛前。合十指掌。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以恐怖如來娆亂如來故。以龍身繞佛七匝。又以七頭。覆世尊上。安然而住。但恐世尊身有寒冷風塵土坌水漿蚊虻觸世尊體。世尊。我時思惟如是事已。覆世尊身。爾時世尊。以是因緣。即便說偈自贊歎言

  知足寂定最安樂  知足觀諸法甚深

  安樂不惱于世間  亦複不殺害衆類

  若得世間安樂者  遠離一切諸欲貪

  舍于我慢自矜高  此樂最爲勝妙樂

  人間所有諸欲樂  若能盡舍愛悉無

  彼樂此樂等校量  十六分中不及一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目真鄰陀龍王言。汝大龍王。來受叁歸並受五戒。汝當長夜得安樂故。時真鄰陀即白佛言。如世尊教。不敢有違。其真鄰陀。聞佛教已。即從佛受叁自歸依及受五戒

  爾時彼處有牧羊子。當于世尊爲菩薩時。在彼苦行六年之中。以向世尊。淨心供養。恭敬尊重。複將乳汁。以奉世尊。兼複別折尼拘陀枝。爲作蔭涼。時彼樹枝。即成大樹。然其羊子。隨此多少信心福業善根因緣。命終已後。即得生于叁十叁天。便成大德威力天子。神通自在。時彼天子。生天上已。作是思惟。今此果報。本因何業而得是身。複作是念。往昔世尊。爲菩薩時。我以身造作如是業。菩薩苦行。我奉乳汁。菩薩在彼。我將尼拘陀樹一枝。插于地上。爲于菩薩。作蔭涼故。藉斯善業。我今得此微妙果報。複如是念。我以世尊爲菩薩身親供養故。得是果報種彼樹枝。以作蔭涼。是故我今得是果報。兼得如是無礙神通。況複世尊。今已得成無上菩提。今當爲我還彼樹下受彼樹蔭。時彼天子。身出大色最勝光明。夜半一向照彼樹所。以天光明。自照明已。詣向佛所。到于彼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時彼天子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爲我。受于彼樹。隨意安樂。憐愍我故

  爾時世尊。爲欲憐愍彼天子故。受于往昔羊子所種尼拘陀樹。受已樹下加趺而坐。一坐便經七日不動。以解脫住。受安樂故

  爾時世尊。以過于彼七日之後。正念正知。從叁昧起。告天子言。汝天子來。可從我邊受叁自歸並及五戒。汝當長夜得安樂故。而彼天子。受叁自歸及五戒已。時彼世間。最初天中。成優婆塞。以佛再過說于叁歸。謂羊子身布施于樹及乳等故。得成天身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