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叁十二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二商奉食品下

  爾時世尊。從羊子種樹林起已。安庠漸至一樹林下。彼樹林名差梨尼迦(隋言出乳汁林)。到彼林已。結加趺坐。經于七日。爲欲受彼解脫樂故。爾時世尊。經七日後。正念正知。從叁昧起。如是世尊。經七七日。以叁昧力。相續而住。然彼善生村主之女。布施乳糜。一食已後更不別食。至今活命

  爾時彼處。從北天竺。有二商主。一名帝(當梨反)梨富娑(隋言胡瓜)。二名跋梨迦(隋言金挺)。彼二商主。有多智能。心細意正。彼二商主。從中天竺依土所出。種種貨物。滿五百車。大得宜利。從中欲還北天竺國時彼路經差梨尼迦林外不遠。次第而行。彼等商主。別有一具調伏之牛。恒在先行。若前所有恐怖之處。而彼一具調善之牛。如打橛縛驅不肯行

  爾時彼處差梨尼迦所護林神。彼神隱身。密捉持是二調牛。住不聽前過。彼二商主。各持優缽羅花之莖。打二調牛。猶不肯行。其余所駕五百車牛。皆不肯動。其諸車輪。並不複轉。其皮秋索。悉皆自斷。其余轅轭軸轄毂輻箱辋欄板鞅鞙勾心。或折或破。或碎或裂如是變怪種種不祥

  爾時帝梨跋梨迦等。心生恐怖。皆大憂惱。身諸毛孔。皆悉遍豎。各相謂言。我等今者值何怪禍。遇何災殃。各各去車兩叁步地。頭戴十指合掌頂禮一切諸天。一切諸神。至心而住。作如是言。乞願我等今者所有災怪殃咎。恐怖早滅。安隱吉利

  爾時彼林所守護神。現自色身。慰勞彼等諸商主言。汝等商人。勿生恐怖。汝等此處。無一災禍。無一諸殃。不須怖畏。諸商主等。此處唯有如來世尊阿羅呵叁藐叁佛陀。初始成佛無上菩提。今日在此林內而住。但是如來。得道已來。經今足滿四十九日。未曾得食。汝等商主。今若知時。可共往詣向彼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叁藐叁佛陀所。最宜在前。將糗將酪蜜搏奉彼。汝等當得長夜安隱安樂大利。時二商主。聞彼林神如是言已。即白神言。如神所教。我等不違。而彼二商。即各將糗酪蜜和搏。共諸商人。往詣佛所。既到彼已。時二商主。遙見世尊。可喜端正。世間無比。乃至猶如虛空衆星。莊嚴身體諸相。見已心大敬重。清淨信向至世尊前。到已即便頂禮佛足。卻住一面。時二商主。共白佛言。世尊。願爲我等。受此清淨糗酪蜜搏愍我等故

  爾時世尊。如是思惟。往昔一切諸佛世尊阿羅呵叁藐叁佛陀。悉皆受持缽器以不。爾時世尊。內生知見。即知過去一切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叁藐叁佛陀一切盡皆受持缽器。是時世尊。複如是念。我今當以何器而受二商主食糗酪蜜搏。世尊欲受。發此心已。時四天王。各從四方。速疾共持四金缽器。往詣佛所。到已各各頂禮佛足。卻住一面。而四天王。卻住立已。將四金缽。奉上世尊。作如是言。唯願世尊。用此缽器。受二商主糗酪蜜搏。愍我等故。我等長夜當得大利大樂大安。世尊不受。以出家人不合畜此。彼四天王。舍四金缽。將四銀缽。奉上世尊。作如是言。世尊。可于此器受食。略說乃至。爲我當得大利大安。世尊不受。如是更將四頗梨缽。而亦不受。如是更將四琉璃缽。而亦不受。如是更將四赤珠缽。而亦不受。次複更將四瑪瑙缽。而亦不受。次複更將四車磲缽。奉上世尊。如來亦複不爲其受。爾時北方毗沙門王。告于諸余叁天王言。我念往昔。青色諸天。將四石器。來奉我等。白我等言。此石器內。仁等。可用受食而吃

  爾時別有一天子。名毗盧遮那。白我等言。仁等天王。慎勿于此石器之內受食而吃。仁但受持相共供養。比之如塔。所以者何。當來有一如來出世。其如來號釋迦牟尼。仁等。宜將此四石缽。奉彼如來。仁等天王。今是時至。可將石缽持奉世尊

  爾時四鎮四大天王。各各皆將諸親眷屬圍繞。速至自宮殿中。各執石缽。端正可喜。其色绀青。猶如雲隊。盛以天花著滿其內。將一切香。用塗彼缽。複持一切諸妙音聲。供養彼缽速詣佛所。到已共將四缽奉佛。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受此石缽。于此缽內。受二商主糗酪蜜搏。愍我等故。各令我等長夜獲得大利安樂

  爾時世尊。複如是念。此四天王。以信淨心。奉我四缽。我亦不合受持四缽。若我今于一人邊受。則叁人心。各各有恨。若二人邊。受于二缽。二人心恨。若叁人邊。受于叁缽。一人心恨。我今可總受此四缽。出神通力。持作一缽。爾時世尊。從于提頭賴咤天王邊受缽已。而說偈言

  施善世尊好缽盂  汝決當成妙法器

  既于我邊奉淨缽  必增智能正念心 

  爾時世尊。從于毗留勒叉天王邊受缽已。而說偈言

  我觀真如誰施缽  彼得正念增長心

  有能養育世令安  速成妙樂清淨體 

  爾時世尊。從于毗留博叉天王邊受得缽已。而說偈言

  汝以淨心施淨缽  清淨實心奉如來

  當來速得清淨心  人天世間得稱意 

  爾時世尊。從毗沙門大天王邊受于缽已。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佛世尊  善伏諸根施全缽

  不缺壞心殷重施  汝當來世得淨田 

  爾時世尊。受四缽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左手受已。右手按下。神通力故。合成一缽。外有四唇。而說偈言

  我昔功德諸果滿  以發哀愍清淨心

  是故今四大天王  清淨牢固施我缽 

  而有偈說

  當時世尊欲受食  諸天四方持器來

  各以奉施佛如來  受已神通作一缽 

  爾時世尊。于新淨潔天施缽內。從彼北天帝梨富娑並跋梨迦(前代譯稱提謂波利此蓋婆羅門楚夏耶未知孰是斯經二商主名非深失)。二商主邊。受于糗酪蜜和之搏。慈愍故受。如法而食。食已即告彼二商主及諸人言。汝商主等。來從我受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複受五戒。當令汝等長夜安樂獲大善利。其二商主。及諸眷屬。聞佛語已。即共白言。如佛聖教。我等不違。即便共受叁自歸依。彼二商主。于人世間。最初而得叁歸五戒優婆塞名。所謂帝梨富娑二商主等。爾時世尊以二商主生隨喜故。而說偈言

  所施色味具足圓  受已方便離煩惱

  其中雜和多種物  是故名爲糗酪漿

  啖訖身體潤澤光  面色輝花容貌顯

  氣力充實而得益  除饑渴惱心獲安

  如是漿施佛世尊  令諸梵行得飽滿

  我今所受已食足  是二商主奉糗搏

  日種甘蔗族所生  贊歎是人爲最上

  以此布施功德故  當到聖智極果中

  複得盡于諸漏邊  以因如是業行故

  後更轉轉無恐怖  漸得脫于諸有纏

  既入無漏得清涼  譬如良田善平正

  種子谷苗悉皆好  風雨潤澤複隨時

  禾稼成長自豐饒  如是皆由多種子

  生已漸漸增茂盛  諸谷充溢倍多加

  所收之子不可量  亦如成就諸戒行

  能廣布施衆飲食  後得果報難可論

  以昔成利故使然  若人欲求于後利

  望其轉得饒益果  唯有供養仁智尊

  當成果報妙菩提  並得善逝世間解

  自己得心多種利  複能向他作法饒

  彼得自益利衆生  是故名爲大智者

  欲得自利利一切  欲得求道導世間

  應于叁寶佛法僧  發心當生正信行

  以信心故得果報  廣大善達信行邊

  即得戒行難思議  即得最勝無上道

  布施能得此勝報  觀見世界真實如

  又得道智滿足充  聖者能如是正見

  彼得是見名正念  散諸垢結等塵勞

  證得無畏大涅盤  解脫世間一切苦

  如是具足一切法  諸聖贊歎此最尊

  生老病死等既無  悲苦別離皆滅盡

  十力世尊歎此樂  當得不生死處常 

  爾時帝梨富娑二商主等。及諸商人。共白佛言。世尊。我等諸人。今在道路。唯願世尊。爲我等故。作吉祥願。當令我等無有障礙速疾而至自所居國。爾時世尊。爲二商主及諸商人。作吉祥願。而說偈言

  願令二足大吉利  一切四足亦大安

  行路至處多吉祥  所向諸方悉如意

  晝夜行坐皆慶適  日中所在亦多宜

  于一切處願從心  商主商人並康健

  希望子故種田作  散子既竟望收多

  一切商人求利行  入海艱難采珍寶

  汝等承望故行路  願所規獲利速成

  我今得道快喜歡  汝隨至方皆願吉

  心所欲取一切利  如汝等願速稱心

  行向經曆所至方  悉願無有諸障礙 

  爾時商主。同白佛言。世尊。願乞我等一物作念。若到本鄉。不見世尊。當以彼物作塔。禮拜以表憶念大聖世尊。我等諸人。供養尊重。盡今形壽

  爾時世尊。即與諸商佛身發爪以用作念。而告之言。汝等商主。此之發爪。今持與汝。令汝作念。若見此物。與我無異。于後當更別有一石從空而下。至汝等處。汝等若見。當還起塔供養尊重

  爾時帝梨二商主等。從于佛邊。受發爪已。作如是念。此之發爪。乃是身上所棄之物。法非勝妙。不合尊重。無供養心

  爾時世尊。知彼一切商人心已。告彼等言。汝等商主。莫作是念。我憶往昔。無量無邊。不可計劫。有一世尊。出現于世。名曰然燈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叁藐叁佛陀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于彼時作一婆羅門摩那婆。具足解于四毗陀論。我于爾時。見彼世尊。入于一城。城名蓮花。我于彼時。以五莖青優缽羅花。散彼佛上。即便發于菩提之心。時彼世尊。即授我記。汝摩那婆。于未來世。時節過數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叁藐叁佛陀。我時于彼世尊法中。舍離居家。剃除須發。而便出家。我出家後。一切諸天。取于我發。一發即有十億諸天。作分將行。而共供養。從彼已來。我今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佛眼觀彼等衆生。無一衆生各在佛邊而不皆得證涅盤者。我于彼時。既未免脫貪欲瞋癡。猶尚供養我之發爪。無量衆生。千萬億數。而得涅盤。況複今日盡諸一切煩惱結惑貪欲恚癡。皆悉除滅。汝等何故不大尊重我此清淨無染發爪

  爾時商主。及諸人等。聞于世尊說是往昔因緣之事。即于發爪。生希有心。生大尊重恭敬之心。頭頂一心。禮世尊足。圍繞叁匝。卻步而行。有偈說言

  有衆商人諸方過  樹神發覺告彼言

  此有自利得世尊  汝等頂禮布施食 

  如是世尊。四十九日。不得飲食。既始于彼商人等邊。得于此食。世尊食後。往昔業力。忽然患腹。而不消化

  爾時山居有一藥神…

《佛本行集經叁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