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經》四 ▪第2页
西晉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立在虛空。天地壞時拔須彌山。兩兩相搏皆令破壞。舉下令上飄高使墮。相[打-丁+棠]碎壞皆使如塵。計身有一無有大小。外風既多又複大小。觀內外風等無差特。所以者何。俱無所屬。于是頌曰
若使執扇除汗暑 人身中風及旋岚
虛空衆風亦無我 是則名曰爲外風
其修行者皆能分別。了此四大雖爾未舍。不解身空所在作爲。辄計有身亦言有吾。以觀本無計內四種。及外四種俱等無異。色痛想行識。則爲猗內亦無所猗。所以者何。其心意識而不在內。痛想行識亦不與身四大相連。于是頌曰
當觀察此四種分 其無慧者常懷疑
色痛行識不連內 安當相著外四種
其修行者假使狐疑。當觀本原能解其根。則知如審。譬如種樹而生果實。非是本子亦不離本。一切如是因獲四大。如有五陰。則在胞胎成心精神。形如濁酪則生息肉。稍稍而成小兒之身。從少小身便至中年。是若幹種本從胎起。既成就身非初合身亦不離初。始從胎精稍稍成形。至于中年精神所處。四大種之變漸漸日長。以觀本無則無有我。等無差特四種法爾。精神所處漸漸成軀。其無精神亦轉長大。于是頌曰
內由心生實 如樹從子出
心如樹因果 外種亦如是
其身法亦然 因心念衆想
厥外種無意 安能有衆想
譬如外種或有出金。後有工師或出銅鐵。或出鉛錫或出銀者。或出鍮石車磲馬瑙。琉璃水精珊瑚虎魄。碧英金剛金精衆寶。其于外種出如是輩琦璝珍異。計身內種胎中始生。若二肉抟名爲眼相。其目中光有所見者名曰爲睛。目中黑瞳因于內睛得見外形。內外相迎然後爲識。識何所興謂痛想行。若如從目生痛想行。耳鼻口意亦複如是。內外諸種等亦無異。從內諸種心痛想行。本從內起不由于外。于是頌曰
有護于外種 用出金銀故
內種亦如是 二肉抟成眼
從眼根睹色 因色而成識
由心起衆想 內自在號識
其修行者傥有是疑。所謂內種頗有踰者。所謂內中之內或自覺言。朦瞑之人不聞不了。其心反耶入于貢高。所見身者則是吾所我爲有體我或在內。觀他人身亦如是也。所睹如斯不能起踰。佛解人身四大五陰及諸衰入。因號之身我所他人。計此內外凡俗言耳。如俗所言吾欲從之。設不從者傥有诤訟。學道之人未曾計形。于是頌曰
我甯有勝乎 能超內我耶
愚騃亦如是 無慧隨邪見
言語有增減 凡俗所說耳
智慧除如是 分別無特異
其修行者見知了了成清淨慧。設使內種是我所者。常得自在當製诃之。進退由人所以知之。無我者何不得自在。戚于衰老須發自白。爪長齒落面皺皮緩。顔色醜變筋脈爲緩。肉損傷骨風寒熱至。相錯不和膿血濁亂。計外四大亦複如是。或有掘地山崩谷壞。地水火風或增或損。用不自在是故無身。由此知之內外諸種無吾非我。于是頌曰
生老病死至 猶尚不自在
外地亦如此 崩掘常增減
內衆事成身 外種亦若幹
如實正谛觀 則知無吾我
修行自念我心雲何。從久遠來四大悉空反謂我所。譬如夏熱清淨無雲。遊于曠澤遙見野馬。當時地熱如散炭火。既無有水草木皆枯。及若沙地日中炎盛。或有賈客失衆伴輩。獨在後行上無傘蓋。足下無履體面汗出。唇口燋幹熱炙身體。張口吐舌劣極甚渴。四顧望視其心迷惑。遙見野馬意爲是水。謂爲不遠似如水波。其邊生樹若幹種類。凫雁鴛鴦皆遊其中。我當至彼自投坑底。複出除身垢熱。及諸劇渴疲極得解。爾時彼人念是已後。盡力馳走趣于野馬。身劣益渴遂更困頓。氣乏心亂即複思惟。我謂水近走行有裏。永不知至此爲雲何。本之所見實是何水吾自惑乎。遂複進前日轉晚暮。時向欲涼不見野馬。無有此水心即覺之。是熱盛炎之所作耳。吾用渴極遙見野馬反謂是水。于是頌曰
遙見日盛炎 謂是流水波
以渴困極故 意想呼是河
時暮遂向涼 更谛察視之
乃知是野馬 吾惑謂爲水
修行自念吾本亦然。渴于情欲追之不息。著終始愛還自燋然。迷守疑想癡網所蓋野馬見惑。吾從久遠唐有是心。貪著于我謂是吾所。今已覺了所睹審谛。身所想見斯已除矣。今睹六分無有吾我。觀一毛發永不見有。況于體中毛孔諸物。解身一毛有若幹說。況當講論一切地乎。于是頌曰
自觀其身謂有我 愚渴見炎亦如是
知此六分非我所 有是心者諸合德
其修行者當複思惟。愚者不明發心生想是吾斯我。彼意所念衆想邪行。初起謂念後起謂行。思是然後心中風動令口發言。倚四大身計吾有我。是事皆空無吾無我。唯是陰種諸入之根。是故有身因號名人。男子丈夫萌類視息。載齒之種志從內動。因風有聲令舌而言。譬如大水高山流下。其震動暢逸行者聞之。亦如深山之向呼者即應。人舌有言本從心起亦猶如是。于是頌曰
依倚諸種想衆法 本從邪思起意念
因長成身有言說 出若幹義如山川
其修行者當複自念。是四種身無吾無我轉相增害。譬如有人財富無數而有四怨。四怨念言。此人大富財寶不呰。田地舍宅器物無量。奴婢仆使無所乏少。宗室親友皆亦熾盛。吾等既貧複無力勢。我輩不能得報此怨。當以方便屈危斯人。當以何因成其方計。常親近之乃可報怨。爾時四怨詐往歸命。各自說言。我等爲君趨走給使以當奴客。所欲作爲願見告敕。其人即受悉親信之令在左右。四怨恭肅晚臥早起。悚栗叉手諸可重作。皆先爲之不避劇難。爾時富者見彼四怨。恭敬順從清淨言和。卑下其心意甚愛之。謂此四人是吾親親莫踰卿者。所在坐席辄歎說之。是吾親友亦如兄弟子孫無異是輩所興有可作爲吾終不違。有是教已食飲同器出入參乘。于是頌曰
親近無數便 除慢不逆命
卑下如家客 順意令歡喜
怨安能行此 是等爲本仇
在世有嫌結 依之如親友
爾時富者親是四怨心未曾疏。然後有緣與斯四人。從其本城欲到異縣。自共竊議此人長夜是我重仇。今者在此墮吾手中。既在曠野無有人民。此間前後所傷非一也。今斯道路離城玄隔去縣亦遠。前後無人邊無候望。亦無放牧取薪草人射獵之者也。今正日中猛獸尚息。況人當行今垂可危。于時四怨捉富者發。枻之著地騎其胸上各陳本罪。一怨言曰。某時殺我父。第二人言。卿殺我兄。第叁人言。汝殺我子。第四人言。汝殺我孫。今得卿便段段相解。當截其頭解解斬之。自省本心曾所作不皆思惟之。今汝亡命至閻羅獄。爾時富者爾乃覺耳。是我怨家反謂親親。初來附吾吾愛信之。食飲好樂不爲吝惜視之如子。吾所欲得悉著其前。久欲害我我不覺耳。今捉我頭撲之在地。陳吾萬罪截吾耳鼻。及手足指剝皮斷舌。今谛知卿是我仇怨。于是頌曰
其人相隨來 怨家像善友
口軟心懷毒 如灰覆盛火
現信無所持 剝吾如屠羊
其人心乃覺 是怨非親友
修行如是等觀此義。吾本自謂地水火風四事屬我。今谛察之已爲覺知。是爲怨家骨鎖相連。所以者何。身水增減。令發寒病有百一苦。本從身出還自危己也。若使身火複有動作。則發熱疾百一之患。本從身出還複自危也。風種若起則得風病百一之痛也。地若動者衆病皆興。是爲四百四病俱起也。是四大身皆是怨仇。悉非我許誠可患厭。明者捐棄未曾貪樂。于是頌曰
火本在于木 相揩還自然
四種亦如是 不和危其身
明人常谛觀 省察其本原
是內四大空 此怨何爲樂
其修行者自思惟念。吾觀四種實非我所。當觀空種爲何等類。空者有身身爲有空。何謂空種。空有二事內空外空。何謂內空。身中諸空眼耳鼻口身心胸腹。腸胃孔竅臭穢之屬。骨中諸空衆脈瞤動。是輩名爲內空也。于是頌曰
如蓮華諸孔 體空亦如斯
骨肉皮動瞤 身內空無異
其修行者當作斯觀。身中諸孔皆名曰空。不從此空而起想念。不與空合。所以者何。意從心起。意意相續本從對生。其意法者當自觀心。觀他人心心無亦空無所依倚。以叁達智察去來今皆無所有。若幹方便省于內空永不見身。是故內空而無吾我。于是頌曰
觀于內種何所在 永不得我如毛塵
是故身空心意識 譬如冥影但有名
其修行者當作是觀。已見內空悉無所有。當複觀外爲何等類爲有我我依之耶。何謂外空。不與身連。無像色者。而不可見亦不可獲。無有身形不可牽製。不爲四種之所覆蓋。因是虛空分別四大。而依往反出入進退。上下行來屈申舉動下深上高。風得周旋火起山崩。日月星宿周匝圍繞。得因而行是爲外空。于是頌曰
不見其色像 能忍無挂礙
衆人因往還 屈申及動作
衆水所通流 日月風旋行
山崩若火起 是謂爲外空
其修行者谛觀如是。而身內空尚非吾所。況複外空而雲我乎。執心專精內外諸空等無有異。所以者何。無有苦樂故也。不可捉持無有想念。已無心意無有苦樂不當計我。于是頌曰
是身中諸空 計體了無我
何況于外空 當複計有所
察于內外空 悉等無差異
以不與苦樂 離于諸想念
今當觀察心神之種。心有我我依心神耶。何謂心神心神在內不在外。心依內種得見外種而起因緣。神有六界。眼耳鼻口身心之識也。彼修行者當作是知。目因色明猶空隨心。以是之故便有眼識。于是頌曰
因內諸種大 及外衆四分
如兩木相鑽 火出識如斯
耳鼻身口意 分別成六事
色爲罪福主 是名曰諸識
其眼識者不在目裏。不在外色。色不與眼而合同也。亦不離眼從外因色。內而應之緣是名識。于是頌曰
譬如取火燧 破之爲百分
而都不見火 觀火不離木
其諸識之種 計之亦若斯
因六情有識 察之不可分
譬如有王上在高樓。與群臣百僚俱會。未爲王時在于山居爲仙人子。群臣迎之立爲國王。未曾聽樂。聞鼓箜篌琴瑟之聲。其音甚悲。柔和雅妙得未曾有。顧謂群臣是何等聲其音殊好。于是頌曰
如仙人王在閑居 來在人間聞琴聲
其王爾時問群臣 是何音聲殊乃爾
群臣白王。大王未曾聞此音耶。于是頌曰
群臣報王曰 王未曾聞耶
如王見試者 臣不宣惡言
王告群臣言。吾身本學久居雪山…
《修行道地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