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四十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教化兵將品下

  爾時世尊漸漸行到恒河岸邊。至于彼已。而恒河畔有一船師。遙見世尊向已而來。從坐速起。急疾向前。迎接世尊。到佛邊已。而白佛言。善來世尊。從何遠來。而忽到此。世尊。若爲憐愍我故。願上此船。我度世尊。到于彼岸。不取其價

  爾時世尊。即上船上。坐船上已。將如是偈。教誨示導彼船師言

  汝今善曝曬此船  如是當得艇輕利

  若能舍此欲恚惱  必定速得至涅盤

  汝以慈心曬此船  令其輕便早疾渡

  汝今若能舍欲恚  必定速得趣涅盤

  汝以悲心曬此船  令其輕便早疾渡

  汝今若能舍欲恚  必定速得趣涅盤

  汝以喜心曬此船  令其輕便早疾渡

  汝今若能舍欲恚  必定速得趣涅盤

  汝以舍心曬此船  令其輕便早疾渡

  汝今若能舍欲恚  必定速得趣涅盤

  若有比丘行慈心  能信世尊佛教法

  速疾證于寂定處  不久得無動涅盤

  若有比丘行悲心  能信世尊佛教法

  速疾證于寂定處  不久得無動涅盤

  若有比丘行喜心  能信世尊佛教法

  速疾證于寂定處  不久得無動涅盤

  若有比丘行舍心  能信世尊佛教法

  速疾證于寂定處  不久得無動涅盤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船師言。汝善男子。將水曬船。作是語已。時彼船師所有俗形。皆隱不現。左手自然執瓦器缽。頭須及發。猶如七日剃落比丘。行步威儀。猶如百夏上座無異。如是成就。即得出家。受具足戒

  爾時世尊爲欲令彼生歡喜故。複更爲彼增加說法。而彼不久。善男子。以行梵行訖。現自證法。求得諸通。欲舍生死修于淨行。所作已辦。自言我更不受後有。而彼長老成阿羅漢。心善解脫。是時長老佛教誨已。令行他方傳化衆生

  爾時世尊教彼長老船師比丘。令行去已。獨一身在。更無二伴。漸漸至彼優婁頻螺聚落之所

  爾時忉利帝釋天王作如是念。如來今者在于何處而自觀看。見于如來。獨自無人。向彼優婁頻螺所去。既觀見已。是時帝釋即自隱身。化作梵志摩那婆形。可喜端正。衆人樂見。頭上螺髻。用以爲冠。身著黃衣。左手執持純金澡瓶。右手擎持雜寶之杖。在如來前。即從佛取叁衣缽盂。于先而行。時彼帝釋在前行路。若值州縣聚落國城。即以神通。飛騰虛空。圍繞州縣聚落村邑。各各叁匝。叁匝訖已。停于彼上

  爾時彼化摩那婆身。如是端正。如是可喜。爲人樂觀如是威德。見已衆類百千萬衆。雲雨集聚。各問彼言。汝摩那婆。是何處人。誰家種族。兄弟姓字。雲何而來。時摩那婆即以偈頌。報答于彼諸人等言

  世間丈夫知足者  自能覺悟世無雙

  名阿羅漢善獨行  我今爲彼作弟子

  衆生沒溺煩惱海  困苦不能出到邊

  彼今爲作法船師  既已自度欲度彼

  若其世間能度者  我爲侍者逐後行

  彼既能盡欲貪恚  無明黑暗亦破裂

  世間有漏盡除滅  我作弟子而供承

  世間最妙無比雙  何況得有勝上者

  如來世尊今出現  我爲親侍隨東西

  世間如是無上尊  今日欲來至于此 

  時天帝釋說是偈已。如來世尊即到其前。而衆人見如來如是可喜殊特爲人樂睹。乃至身體猶如虛空衆星莊嚴。大衆見已。各相謂言。如此師者堪此弟子。如是弟子堪如是師。而世尊爲彼等諸人。作于微妙善巧密教言說法義

  爾時彼諸一切人中。或聞如來說此妙法。或有發心求出家者。或有得于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或複有爲未來世作聲聞乘中種子因緣。或複有爲未來世作緣覺乘中種子因緣。或複有爲未來世作菩薩乘中種子因緣。其中或有受叁歸依及五戒者

  爾時世尊發遣天主帝釋去已。乞食時至。著衣持缽。獨自而行。欲乞于食。漸漸到彼大兵將村。入彼邑已。即詣兵將婆羅門家。到其家已。即便進入于其門內。鋪座而坐。爾時兵將大婆羅門有于二女。一名難陀。二名波羅。時彼二女出向佛邊。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知于彼等心行所趣結使已薄。知于諸界。知諸入已。說四谛法。如是說已。時彼二女聞佛說法。破二十重諸見之山。實時得證須陀洹果。彼等女見法實相已。隨佛乞受叁歸五戒。既得戒已。即從佛手取于缽器。將好色香美味具足。種種飲食。滿盛缽中。以用奉佛。爾時世尊受彼食已。從村而出。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從他轉聞彼大沙門來至于此。聞已即作如是思念。我昔曾請彼大沙門。許施飲食。我今薄財貧賤困乏。當作何計。而彼提婆大婆羅門。聞此言已。速疾而還。向自己家。到自家已。語于其妻。作如是言。昔大沙門。在于優婁頻螺聚落。苦行之時我願施食彼大沙門。今日至此當作何計。而彼妻報夫提婆言。乞聽所說。未審爾不。我憶往昔年少之時。是時兵將大婆羅門曾弄于我。欲求世事。我時不聽。彼暫指觸。而今聖夫將我與彼行于世事。從其隨索多少錢物。得以而爲彼大沙門作食布施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報其妻言。此事不然。我婆羅門理不合作如是之事。然其提婆大婆羅門別思惟已。即詣兵將婆羅門邊。到彼所已。即便白言。善哉兵將。唯願借貸我五百錢。若我能償。此事善哉。脫不能償。我之夫婦。二人詳共悉入汝家。爲汝作力

  爾時兵將大婆羅門即與提婆婆羅門錢。足滿五百。而語之言。汝今將去隨意所用。其事若訖。更不得傳從他借貸。持以償我。如汝所要。身自出力。覓錢與我。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從兵將邊。依法受取五百錢已。至自己家付與其妻。付已語言。汝宜精好備辦飲食。身即自詣于外林中。而往佛邊。到佛所已。共佛對顔。言語慰喻。問訊起居訖已。卻一面立。欲請如來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即白佛言。善哉大德。沙門瞿昙。唯願受我明日飯食。是時世尊默然受請。爾時提婆大婆羅門知佛默然受其請已。從坐而起。繞佛叁匝。辭佛而去。至自己家。是時城內一切巷陌皆賣熟食。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即于彼夜。嚴備多種甘美飯食。如是咬噉唼[口*束][口*專]唊。其夜悉辦如是諸味。過夜天明。家內灑掃。鋪床座訖。即至佛邊。長跪谘白。作如是言。大善沙門。若知時者。飲食已辦。願赴我家

  爾時世尊既至食時。著衣持缽。漸漸而行。至彼提婆婆羅門家。到其家已。隨鋪而坐。爾時提婆見佛坐已。夫婦自手擎持多種微妙清淨衆味飲食。立于佛前。以奉世尊。唯願如來。自恣而食。是時提婆奉佛食訖。別于佛邊鋪座而坐。坐已世尊即爲提婆大婆羅門。如應說法示現教誨。令歡喜已。從坐而起。隨意而去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送佛而出。其提婆妻從他借衣。著奉佛食。供養佛已。見佛出還。即便解衣。置于一處。而掃除地。時有一賊。忽爾來偷其衣將去。時提婆妻爲失衣故。心大愁惱。時其提婆。送佛還家。見于其婦。心大擾亂。即便問言。汝今何故。如是煩惱。妻報夫言。聖夫當知。我所借衣。不知誰偷。忽然失去。是時提婆聞此語已。心地迷悶。不知所爲。作如是言。我以從他貸五百錢。用爲供具。汝今從他借衣而著。忽複失去。我家貧短。以何備償。當作何計

  爾時提婆欲求自死。即便往至屍陀林中。上大樹上。欲自撲地。而不能墮。即複大愁。然彼賊人執其衣裳至屍陀林。忽爾還來。在于提婆所上樹下。掘地埋之。以土覆上。于上大便。放訖而去。時彼提婆在于樹上。遙見此事。賊去以後。從樹而下。掘取其衣。還將向舍。時提婆妻掃除舍內。處處分除。其屋一角。忽然自陷。低頭觀睹地下。見有一赤銅瓶。其中滿金。乃至略說。見第二瓶。第叁第四。悉皆是瓶。更複觀看其下。更見一赤銅甕。亦滿中金。彼見金已。即大驚叫。指示夫言。聖夫聖夫。速來速來。我已得也

  爾時提婆聞婦聲已。作是思惟。此婦可憐。何故失心如是诳語。雲我已得。得于何物。其前他處借衣失去。我今已得衣現在此。其何故唱言我已得。是時提婆將衣入家。問其妻言。居家善者。汝何所得。彼婦即便指示其金。語言聖夫。我得此也。是時提婆複語妻言。汝所失衣我亦得也。而彼婦女。取其衣裳。向所借處。還歸其主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作是思惟。我今獨自不能淹消食多許金。即便攜將五百錢。直還向兵將婆羅門邊。而償其債。到已語彼大兵將言。我從仁者貸五百錢。今以還汝。是時兵將語提婆言。我前語汝。不得從他舉錢償我。唯出自家身力償我。提婆複言。我不從他貸取此物。兵將複問。汝從何得。提婆報言。我從地得此之金藏。彼不承信。爾時提婆即將兵將。到自己家示其金藏

  爾時兵將見其金藏。是一聚炭。語提婆言。汝何狂也。語我是炭用作金相。是時提婆複更重語彼兵將言。此實真金。非是火炭。如是再過叁過。以手觸彼金藏唱示言。此是金非炭。複作誓願。如我善業因緣力故得此金者。乞示兵將。婆羅門見如此語已。炭即爲金

  爾時兵將見此地藏悉皆是金。見已複問彼提婆言。仁者汝今供養何誰。爲天爲仙。並及善人。而彼與汝。如是願報。提婆報言。我于今日。家唯供養是大沙門。來于宅內。奉施飯食。或應藉彼功德果報。當成于此。是時兵將報提婆言。汝今所得此之金藏。悉皆是彼善業因緣故生此報。無人能奪。無人能斷。汝莫作疑。安隱而食

  爾時提婆作如是念。我以布施大沙門食。生于如是大功德報。心生歡喜。踴躍無量。遍滿其體。不能自勝。複詣佛邊。到已共佛對論美言。慰喻問訊。種種說已。卻坐一面

  爾時提婆重白佛言。願大沙門。受我明日更奉施食。世尊默然還受其請。是時提婆見佛默然受其請已。從坐而起。繞佛叁匝。辭退而還。至自家已。城內街巷。一切悉有五熟而賣。如上所說。乃至施食飯佛以後。共妻二人。在于佛前。鋪座而坐。欲聽法故。佛知彼等心行體性。諸使薄少。爲說四等諸法相門。彼等聞已。卻二十重我見之山。即便證得須陀洹果。彼等既見法實相已。即受叁歸。奉持五戒

  爾時世尊從坐起已。隨意而行。于後一時。諸比丘等。心疑各念。共相問言。彼之提婆大婆羅門並及妻等。先作何業。而造業已。得是果報。至如來邊。證諸聖法。複作何業。今世貧窮。還卒大富。…

《佛本行集經四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