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下 ▪第2页
叁藏菩提流志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人是佛金剛山也。假使世界千萬億恒河沙數。諸惡災祥同時出現。大地傾覆。一切山河大海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一時傾覆。龍藏浩沸天地變滅。星宿墮落衆生都盡。此人不畏滅沒破壞。無有一切諸惡能得其便。何以故佛日護故。于佛衣下自藏隱故。菩薩蓋中自安身故一切金剛得佛所敕衛此人故。一切所有自恭敬故。若常持者。當知此人必得佛身不錯謬故。阿難若有衆生持我此法不得佛者。我即退位入阿毗獄更無壽生。佛誓以一切衆生。及阿難身遍體血流大地壞烈日月不現星宿隱沒。其時爲阿難有疑心故現如是事
爾時阿難唯身及心莫知所守。其時如來見阿難心悔。即爲阿難說除疑偈
諸佛境界中 小根所不及
久遠諸佛語 菩薩不能知
諸佛神通中 是境見非境
久遠諸如來 同我此一心
此心非諸心 此心即是佛
若行此心事 無不離世間
過去諸佛心 未來及現在
中及菩薩等 及于諸天身
下愚凡夫類 能持我此心
速證無生忍 更不住世間
菩薩聲聞衆 及余四果等
上及于諸佛 無不由是生
持戒得圓滿 信施有得報
存念常不退 在在所生處
常喜得逢迎 所說諸言教
皆是佛心智 念念得果報
皆亦由是生 一一諸如來
說量無窮盡 一一佛神力
複有無量方 一一方面中
複有無量佛 一一佛神足
皆從佛心起 一一佛心中
攝入心中心 如此心中心
說佛不可說 一一不可說
斯亦由是生 世間非世間
出世非出世 善巧諸方便
言說諸記論 秘密陀羅尼
他心自在定 過去現在智
未來得成果 斯亦由是生
魔王轉輪王 梵天自在等
一切諸有力 從佛心所轉
邪術與正印 見聞即辨了
如是聖心力 廣達衆境界
斯亦由是生 如來印衆道
降魔度非人 神變及自在
視入諸非境 爲衆斷苦縛
震動諸世界 視入一緣中
大慈滿十方 斯亦由是生
一切衆生類 種諸福業等
成熟不成熟 他心自在智
決了所生地 一一遍十方
一切諸衆生 聞音皆信佛
是廣長舌相 斯亦由是生
十方諸國土 天上及下方
乃至萬刹土 一一刹土中
皆有萬世界 衆生不可量
聞音皆信佛 如是舌相等
斯亦由是生 光音遍淨天
或及非世界 有形無形等
俱能含佛性 有流及無光
虛空影響類 墮形中[乏-之+友]中
承佛即歸念 不信及闡提
斯法不斷等 俱得因緣者
如是諸衆生 承光得離世
此亦由是生 下愚凡夫等
能持佛心咒 即同佛心地
具六波羅蜜 當獲大神通
遍照諸佛界 即具六神通
所說如諸佛 舉足及下足
皆得大神變 是語及非語
問悉一音同 縱是佛非身
所說佛正智 凡夫及聖行
發念等菩提 一切果位中
皆是佛心力
佛告阿難。我此句偈如虛空花。以佛神力即便住虛空中成菩薩蓋。其此蓋下。複有百億殑伽沙那庾多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無邊量化佛。複有如是不可說量法身佛。複有不可說量報身佛。一一眷屬皆是菩薩唱導之首。複有不可說量菩薩。一一菩薩複有無量眷屬。皆是人中唱導之師。皆是叁地四地及八地等而共圍繞。如是等佛及菩薩聲聞緣覺四果聖人。一切諸天仙無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釋及阿修羅。及一切羅刹夜叉鬼神衆。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護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皆共圍繞此蓋。持心不退受佛中心法。其時即有大不可說不可說數地神。各持一千葉蓮華。承此如上持咒人足。遊騰十方現光明身。其光皆現紫磨黃金色。一一衆生見此光者。即斷有流得入佛定即見大千世界所起因緣所作事業。皆悉明了無不獲果。其時阿難以偈歎佛
善哉我師釋迦文 一音遍了大千界
以一微音度脫了 衆生身分不覺知
善哉如來自在光 是臭非臭皆照觸
自心湧出甘露水 灌洗得淨不覺知
善哉無畏自在心 能以無畏怖諸虎
野象毒龍皆自伏 自然生慈不覺知
善哉無畏神通王 出語大千皆震動
動以自然來歸伏 伏以其心不覺知
善哉無量慈悲心 能以慈悲流諸趣
一切德慈修佛法 所修慈者不覺知
善哉無量善藏王 廣付善哉與衆生
所持善者得善定 持善之人不覺知
善哉無量寶幢王 將此幢光陰世界
衆生蒙咒脫苦縛 得離苦者不覺知
善哉無量大法樹 能與大千作陰涼
所有住陰離熱惱 得離惱者不覺知
善哉無量大法鏡 照破一切黑冥暗
得明心中出智慧 具智慧者不覺知
善哉如來一音聲 所聞持者得一味
如是一味遍衆生 爾乃名爲大慈悲
我今下愚凡夫智 若欲歎佛無窮盡
具以微心少歎耳 願佛慈悲納受之
爾時阿難偈歎佛以白佛言。世尊我今愚淺雖以歎佛。佛神德故我不能宣。世尊如是因緣。如是神力如是自在如是決定。我未聞見。如來因何今乃說爾。如來久知衆生根性淺深皆不等學。何故昔時不說此智普及衆生。而令有來往耶。佛告阿難我此心中心。常于我前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心先定。如是定慧力是佛住處。是佛行處是佛定處。佛思惟處佛覺悟處。佛行道處佛決定處。阿難一切菩薩金剛諸天。下凡夫諸余神鬼夜叉羅刹。星宿諸天幻術魔王。如是等能行我心即得我通。若不行我此心法者。欲貪我通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心十地菩薩由不能知。縱有知者從佛退位然始知之。今衆生欲修皆是下淺。而心不了願決相貌
佛告阿難。我與汝說心中心相貌。不離一切衆生。有十二種心。是佛心中心事。何者是耶。一者自身相苦而不辭苦。自心處苦而見一切衆生受非苦時念念稱說。大悲愍生決定心。自身不見苦于法無所得。能見衆生苦救護以命。徹到得出離者是名第一心。二者觀一切苦。如現前想而不動轉。觀一切苦作不定想。自身有苦如入叁昧想。有諸惱亂來相及者。作入四禅想。一切怨家來作父母想。欲救諸苦觀此苦人。如孝順子向父母想。是名第二心。叁者將自心事同他心行。將他心事同自心行。乃至一切身分與己身分等。一切所欲與己所欲等。一切邪心與正相等。世間一切法寶重如己命等。世間叁光如己眼光等。乃至所有食飲妙藥差身病等。是名第叁心。四者于佛念處作成佛想。我當住持常不放舍。如毗沙門王掌舍利塔。如十金剛藏共持一金剛珠。如十世界跋折羅神共持一跋折羅杵。如十世界觀一日光。亦如十方衆生同一世界。是名第四。五者能于諸佛一一言句辨論。一一說法一一法樹。一一印契一一神通及大小力用而歎己身于法堪作下劣想。一一思惟不入睡眠決定生心。爲大千界是信非信但無所損。是名第五心。若能如是者。即得五眼清淨明見世界。六者于六度中攝諸心。入慈定門攝毗那夜迦爲六種善知識。第一毗那夜迦名爲無喜。此人來時令人心中喜怒不定。多行殺法。師即以羼提波羅蜜。攝入慈忍定作慈忍王。第二毗那夜迦名爲幻惑。此人來時心所動亂令人不定。于衆法中亦不印受。于動亂時即以禅波羅蜜攝入。號爲不動智。第叁毗那夜迦名爲妄說。此人來時多喜。于绮言中生決定心。于诳語中生直信。于清淨中生貪欲心。生染汙心令人顛倒。即以屍羅波羅蜜攝入號爲善巧方便主。即令此人無所能爲。第四毗那夜迦名爲執縛。此人來時即令行者翻禮魔王。其此毗那夜迦常與一切魔王共爲伴侶。所以現魔大身令歸依。攝入信心轉動惑亂。既覺知已。即以毗梨耶波羅蜜攝。號名爲大方便王。第五毗那夜迦名爲可意。此人來時令人悕望心成就專行劫剝廣求財物將爲粗用。先以財心後乃方施其人。常與餓鬼王居野。令此人常無厭足。無厭足已。此一切法力俱失。即以檀波羅蜜所攝。號爲大施主王。從此攝已貪心亦盡。第六毗那夜迦名爲作僞。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多見過患妄生法相。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爲衆導首。于正法中起謗法心。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號爲智慧藏王。複有毗那夜迦名爲斷修。此人來時一切念心。俱時都盡惛惛重睡。複生衆病發動外魔。爲作內障令人怖懼。多起妄見念異法想。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但行大悲願爲眷屬。其人即自臣伏。得臣伏已。物非呵責是爲第六。七者于七菩提分我常勤求。所修功德常施一切。攝一切衆生苦。我身待受令一切得見聞覺知。令一切衆生去離魔境是名第七心。八者于八聖道中常無厭足。常生十信存十善行。不說非人過。不自贊不毀他。無想施不望報。常行施誓持法無疲厭。如願教行不失本心。是名第八心九者不欺衆不嫌法。不我慢不增上不執著不诳他。常行質直所修行願一一記持。佛及僧寶接足承事。所禮尊像不輕慢禮一一如法是名第九心。十者須存十信具足。一者知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二者信法深遠具大方便力有決定力。叁者信佛慈愍廣施法要拔濟衆苦。五者知佛于五垢中常現慈光。六者信佛于六賊中如父母。七者信佛于七孔常出佛音。八者信佛于六十二見無愛憎想。九者信佛于五濁世常度衆生。說無礙心無有邊際。十者信佛菩薩及諸金剛常現神力。能化衆生一一成佛。若如是者名第十心。第十一心者。于諸法中一切言論義辨慎勿自贊。不贊已善不近豪貴不舍衆善。深觀菩薩如在目前。一切怖懼漸自降。攝章佛菩薩自然除盡。是名第十一心。第十二心者深觀自身若有少慢自當加持。若有怠惰自當舍身。若有粗橫舍豪貴友。若有多慢自須調伏。若有多诳觀利刀境。若有多貪執火而居。若有多欲當觀臭肉。若行汙穢先觀牢獄。若能如是者。是佛心中心法決定。佛心更無疑也。是名第十二心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心中心。直是佛境界耶。及衆生境界耶。若有衆生境界同此十二心者。此心非衆生行處。若衆生行得如上事即無有疑。雲何衆生能行此心
佛告阿難。但自持之十方冥證非汝所測。汝若能測何名佛心中心耶
爾時阿難複白佛言。世尊如是法契言不虛妄。今欲所問佛當許不。佛言汝欲何問任汝所言。阿難問佛言。世尊其有衆生。欲求脫苦欲求降魔欲求攝持…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