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四十七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作使。取汝自分隨意所與

  爾時使女。于長者婦邊。取自分食。奉獻尊者辟支佛

  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衆生。不以余法。時辟支佛。于使女邊。生憐愍故。受所奉食。即于彼前。騰空而去。時彼使女。見辟支佛。以神通力。飛騰空行。既見此已。歡喜踴躍身心遍滿。不能自勝。合十指掌。遙即頂禮向彼尊者辟支佛陀。遂起是願。口即唱言。願我將來值是好師。或勝是者。彼所說法。願速領悟。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勿令醜陋得不正身如此仙人。所以者何。以醜陋故。乞食不得。我所生處。一切時中。可喜端正。衆所樂觀。爾時彼長者婦。見彼尊者辟支佛。現天神通。騰空而去。見已告彼使女言曰。善哉姊妹。汝可與我如此功德。我于今者。倍與汝食。時彼使女。白長者婦。作如是言。善哉聖女。我不能與。時長者婦。複作是言。善哉姊妹。願汝與我如此功德。我與汝食。兩倍于前。彼使女言。亦不能與。如是叁分四分五分十分二十分叁十分四十分五十分。悉不肯與

  時長者婦。複告使女。善哉姊妹。汝今與我如此功德。我今與汝一百分食。使女言曰。亦不能與

  爾時彼長者婦。即生瞋恨。便告之曰。汝以何故。故違我敕。遂捉使女。苦加打縛。時彼使女。遂即高聲作大啼哭。爾時彼大長者。從外入來。見彼使女啼哭如是。而問之曰。賢者何故。如此啼哭。時彼使女。即向長者。說前情狀。爾時長者。便生瞋恨。即喚己婦。令解衣服及諸璎珞。複告言曰。我既遣汝。撿挍家資。乃有沙門婆羅門者。詣家乞食。而汝不與。以是因緣。驅令出掌。安置小室弊陋之處。即召使女。教令洗浴。以婦璎珞衣服之具。悉授使女。即令彼女。開倉庫門。顯示財寶。而告之曰。賢者如是錢財物中。若有沙門婆羅門等。若有乞者。任隨施與。莫爲限閡

  汝等比丘。于意雲何。彼時長者家內使女。豈異人乎。勿作斯疑。此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時彼使女。以于辟支佛所生清淨心故。隨其終已。生忉利天。可喜端正。衆所樂觀。最勝最妙。于忉利天宮殿之處。于玉女中。無有勝者。而彼天上。有四天子。各各诤競。求彼玉女。欲以爲妻。各各言曰。是玉女者。當與爲婦

  時天帝釋。見四天子。各各诤競。即敕言曰。仁者汝等。各競欲取此女爲妻。汝等宜各隨便說偈。偈最勝者。即便相與。爾時彼四天子。白天帝釋。善哉天王。唯願天王。于前說偈。我等當說。時彼帝釋。即說偈言

  行坐恒思念  寢臥常無樂

  我著睡眠時  爾乃心放舍 

  爾時彼四天子之內有一天子複說偈言

  天王汝快樂  睡眠得安隱

  猶如戰鼓聲  常恒攪亂我 

  于時第二天子複說偈言

  如擊戰鼓聲  是聲互有無

  如近耳搖酪  攪亂我不息 

  于時第叁天子複說偈言

  搖酪容有時  有急亦有疾

  我爲欲所亂  狀如炎日光 

  于時第四天子複說偈言

  汝等皆安樂  善巧能說偈

  我今不自知  爲活爲當死 

  爾時天帝釋見第四天子心躭著欲即說偈言

  是人欲舍命  不久自當死

  恐舍天處樂  冥速授彼女 

  時彼天衆。更共評論。遂授彼女。時彼使女。從是已來。不墮惡道。周回往返。于天人處。經無量生。于最後生。生迦毗羅婆羅門家。多饒財寶。資財無量。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由于往昔生在彼大婆羅門家爲女之時。于迦葉如來叁藐叁佛陀所。施雜寶蓋。複以往昔在長者家爲使女時。因施彼尊辟支佛食一餐飯故。而發願言。願我所生。可喜端正。衆所樂見。以彼業果因緣力故。生生之處。可喜端正。衆人樂觀。最勝最妙。爲人所慕。緣于彼時。又複願言。令我將來勿墮惡道。以是業報因緣力故。生生之處。不落叁塗。于天人處。周旋往返。常受快樂。以于彼時。更乞願言。令我將來願值如是教師或勝此者。從彼聞法。皆能領悟。以是業報因緣力故。今得值我。複得出家。具足衆戒。亦複能得速疾神通。我爲授記。于聲聞衆比丘尼中。得宿命通。最第一者。所謂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諸比丘尼。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昔種善根。以彼善根因緣力故。是故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今生富貴大婆羅門家。端正可喜。乃至于我聲聞之衆比丘尼中。憶往宿命。最爲第一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希有婆伽婆。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隨順長老摩诃迦葉。得出家已。善能隨順出家之法。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非但今世隨順摩诃迦葉出家。過去之世。亦複如是隨順出家。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雲何。願爲解說

  佛告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貧人。修營田業。時貧人婦。從家而出。以食饷夫。到一河邊。見一尊者辟支。跏趺樹下。端身正念。身心不動。時彼貧婦。見辟支佛。心生清淨。合十指掌。頭頂禮足。敬意在前。其夫在田。遙見其婦。從家而出。入河岸下。不見渡處。即起心念。誰在彼邊。共誰而住。于即不來。今我饑渴。甚大疲頓。思欲早至。以是因緣。彼夫即便生大瞋恚。怅怏不樂。執杖向彼。至彼處已。見辟支佛安坐禅定。見已即作如是思惟。我婦今者與彼沙門。共爲世事。決無疑也。于時彼人生大瞋恨。以杖打彼婆私瑟咤尊者辟支佛。爾時辟支佛即從彼岸。以神通力。騰空飛行

  時彼貧婦。即白夫言。咄哉汝造如是大罪。仙人無咎。以何義故。橫生惱亂。今此大仙。戒德具足。行于妙法。有大威德。具大神通。爾時貧人。打辟支佛已。尋即生悔。既生悔已。即告婦言。善哉姊妹。汝于今者。可共出家同修梵行。所以者何。我今是罪不可以少因緣除滅。婦即報夫作是言曰。善哉聖子。不敢違教。今我二人。舍家出家。時彼二人。齊心出家。既出家已。二人修行。成就慈心。舍身命終。遂生梵處。汝等比丘。于意雲何。于彼昔時。如是貧人。營田業者。豈異人乎。摩诃迦葉比丘是也。彼時貧人之婦。供養辟支佛。爲夫饷食。乃至成就慈心。舍身命終。生梵宮者。豈異人乎。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以于彼時隨夫出家故。于今者亦複隨逐摩诃迦葉出家。不違教也

  佛本行集經舍利目連因緣品第四十九上

  爾時摩诃陀聚落。去王舍城不遠。有一村棚。名那羅陀。彼村之中。有一巨富大婆羅門。名曰檀娘耶那(隋言吉至)。住在彼村。又有師說。彼婆羅門。名曰檀那達多(隋言財與)。彼婆羅門。甚大巨富。多有資財。如毗沙門。一種無異。彼婆羅門。具有八子。其第一子。名曰優婆低沙。其第二子。名曰大膝。其第叁子。名曰純陀。其第四子。名曰姜叉颉唎拔多。其第五子。名曰闡陀。第六名曰閻浮呵迦。第七名曰憍陳尼。第八名曰蘇達離舍那。是名八子。複有一女。名曰蘇屍彌迦。是女于彼波離婆阇外道法中。出家修道

  摩诃僧祇師複言。彼婆羅門。有七子。所謂第一名曰達摩。其第二者。名曰蘇達摩。第叁名曰優波達摩。其第四者名曰坻沙。第五名曰優波坻沙。第六名曰颉唎拔多。第七名曰優波波離拔多。是名七子。其優波坻沙摩那婆。于兄弟內。最爲處大。善能誦習。亦教他人。于四韋陀。莫不曉悟。誦習成就。善能解釋自余諸論。所謂尼揵陀雞晝婆等。及其名字。一一能釋。明宿世事。巧能分別。于五明處。曉了無礙。授記別論。縷練在心。六十四能具足成就。善能曉達大丈夫相。時摩那婆。本性柔軟。其心賢直。常懷慈悲。深厭世事。悔昔先罪。已于過去。多值諸佛。種諸善根。成就衆事。巧能熏習。常樂精勤。于食知足。厭背煩惱。向于涅盤。順理無礙。能惡諸有。衆行成就。朽壞結縛。至成熟地。唯一生在。聰明妙巧。細心思惟。明了諸法。童子父母。營事家業。皆悉谘問。爾乃造作。爾時王舍大城。去城不遠。有一聚落。名拘離迦。于彼村內。有一種姓大婆羅門居士。是大居士。依彼村住。大富饒財。乃至彼家。猶毗沙門天王宮殿。無有異也。彼婆羅門。産生一子。名拘離多。容顔端正。衆所樂觀。一切書論。皆悉通曉。複能教他。乃至能了丈夫之相。其優波坻沙童子。共爲親友。時彼二人。互相愛念。常懷歡喜。和顔悅色。若少時別。大生愁惱。彼等往昔千生之中。愛戀相縛。而有偈言

  宿世因果相熏習  二心展轉互相親

  以如是等愛心故  猶如蓮花生在水

  優波低沙拘離多  彼二遞互相愛敬

  若經少時不相見  腹中煩惋自懊惱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