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四十七 ▪第2页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作使。取汝自分随意所与
尔时使女。于长者妇边。取自分食。奉献尊者辟支佛
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众生。不以余法。时辟支佛。于使女边。生怜愍故。受所奉食。即于彼前。腾空而去。时彼使女。见辟支佛。以神通力。飞腾空行。既见此已。欢喜踊跃身心遍满。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遥即顶礼向彼尊者辟支佛陀。遂起是愿。口即唱言。愿我将来值是好师。或胜是者。彼所说法。愿速领悟。生生世世。不堕恶道。勿令丑陋得不正身如此仙人。所以者何。以丑陋故。乞食不得。我所生处。一切时中。可喜端正。众所乐观。尔时彼长者妇。见彼尊者辟支佛。现天神通。腾空而去。见已告彼使女言曰。善哉姊妹。汝可与我如此功德。我于今者。倍与汝食。时彼使女。白长者妇。作如是言。善哉圣女。我不能与。时长者妇。复作是言。善哉姊妹。愿汝与我如此功德。我与汝食。两倍于前。彼使女言。亦不能与。如是三分四分五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五十分。悉不肯与
时长者妇。复告使女。善哉姊妹。汝今与我如此功德。我今与汝一百分食。使女言曰。亦不能与
尔时彼长者妇。即生瞋恨。便告之曰。汝以何故。故违我敕。遂捉使女。苦加打缚。时彼使女。遂即高声作大啼哭。尔时彼大长者。从外入来。见彼使女啼哭如是。而问之曰。贤者何故。如此啼哭。时彼使女。即向长者。说前情状。尔时长者。便生瞋恨。即唤己妇。令解衣服及诸璎珞。复告言曰。我既遣汝。捡挍家资。乃有沙门婆罗门者。诣家乞食。而汝不与。以是因缘。驱令出掌。安置小室弊陋之处。即召使女。教令洗浴。以妇璎珞衣服之具。悉授使女。即令彼女。开仓库门。显示财宝。而告之曰。贤者如是钱财物中。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乞者。任随施与。莫为限阂
汝等比丘。于意云何。彼时长者家内使女。岂异人乎。勿作斯疑。此即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时彼使女。以于辟支佛所生清净心故。随其终已。生忉利天。可喜端正。众所乐观。最胜最妙。于忉利天宫殿之处。于玉女中。无有胜者。而彼天上。有四天子。各各诤竞。求彼玉女。欲以为妻。各各言曰。是玉女者。当与为妇
时天帝释。见四天子。各各诤竞。即敕言曰。仁者汝等。各竞欲取此女为妻。汝等宜各随便说偈。偈最胜者。即便相与。尔时彼四天子。白天帝释。善哉天王。唯愿天王。于前说偈。我等当说。时彼帝释。即说偈言
行坐恒思念 寝卧常无乐
我着睡眠时 尔乃心放舍
尔时彼四天子之内有一天子复说偈言
天王汝快乐 睡眠得安隐
犹如战鼓声 常恒搅乱我
于时第二天子复说偈言
如击战鼓声 是声互有无
如近耳摇酪 搅乱我不息
于时第三天子复说偈言
摇酪容有时 有急亦有疾
我为欲所乱 状如炎日光
于时第四天子复说偈言
汝等皆安乐 善巧能说偈
我今不自知 为活为当死
尔时天帝释见第四天子心躭着欲即说偈言
是人欲舍命 不久自当死
恐舍天处乐 冥速授彼女
时彼天众。更共评论。遂授彼女。时彼使女。从是已来。不堕恶道。周回往返。于天人处。经无量生。于最后生。生迦毗罗婆罗门家。多饶财宝。资财无量。是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由于往昔生在彼大婆罗门家为女之时。于迦叶如来三藐三佛陀所。施杂宝盖。复以往昔在长者家为使女时。因施彼尊辟支佛食一餐饭故。而发愿言。愿我所生。可喜端正。众所乐见。以彼业果因缘力故。生生之处。可喜端正。众人乐观。最胜最妙。为人所慕。缘于彼时。又复愿言。令我将来勿堕恶道。以是业报因缘力故。生生之处。不落三涂。于天人处。周旋往返。常受快乐。以于彼时。更乞愿言。令我将来愿值如是教师或胜此者。从彼闻法。皆能领悟。以是业报因缘力故。今得值我。复得出家。具足众戒。亦复能得速疾神通。我为授记。于声闻众比丘尼中。得宿命通。最第一者。所谓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诸比丘尼。是跋陀罗迦卑梨耶。昔种善根。以彼善根因缘力故。是故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今生富贵大婆罗门家。端正可喜。乃至于我声闻之众比丘尼中。忆往宿命。最为第一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希有婆伽婆。是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随顺长老摩诃迦叶。得出家已。善能随顺出家之法。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是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非但今世随顺摩诃迦叶出家。过去之世。亦复如是随顺出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愿为解说
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贫人。修营田业。时贫人妇。从家而出。以食饷夫。到一河边。见一尊者辟支。跏趺树下。端身正念。身心不动。时彼贫妇。见辟支佛。心生清净。合十指掌。头顶礼足。敬意在前。其夫在田。遥见其妇。从家而出。入河岸下。不见渡处。即起心念。谁在彼边。共谁而住。于即不来。今我饥渴。甚大疲顿。思欲早至。以是因缘。彼夫即便生大瞋恚。怅怏不乐。执杖向彼。至彼处已。见辟支佛安坐禅定。见已即作如是思惟。我妇今者与彼沙门。共为世事。决无疑也。于时彼人生大瞋恨。以杖打彼婆私瑟咤尊者辟支佛。尔时辟支佛即从彼岸。以神通力。腾空飞行
时彼贫妇。即白夫言。咄哉汝造如是大罪。仙人无咎。以何义故。横生恼乱。今此大仙。戒德具足。行于妙法。有大威德。具大神通。尔时贫人。打辟支佛已。寻即生悔。既生悔已。即告妇言。善哉姊妹。汝于今者。可共出家同修梵行。所以者何。我今是罪不可以少因缘除灭。妇即报夫作是言曰。善哉圣子。不敢违教。今我二人。舍家出家。时彼二人。齐心出家。既出家已。二人修行。成就慈心。舍身命终。遂生梵处。汝等比丘。于意云何。于彼昔时。如是贫人。营田业者。岂异人乎。摩诃迦叶比丘是也。彼时贫人之妇。供养辟支佛。为夫饷食。乃至成就慈心。舍身命终。生梵宫者。岂异人乎。即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以于彼时随夫出家故。于今者亦复随逐摩诃迦叶出家。不违教也
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第四十九上
尔时摩诃陀聚落。去王舍城不远。有一村棚。名那罗陀。彼村之中。有一巨富大婆罗门。名曰檀娘耶那(隋言吉至)。住在彼村。又有师说。彼婆罗门。名曰檀那达多(隋言财与)。彼婆罗门。甚大巨富。多有资财。如毗沙门。一种无异。彼婆罗门。具有八子。其第一子。名曰优婆低沙。其第二子。名曰大膝。其第三子。名曰纯陀。其第四子。名曰姜叉颉唎拔多。其第五子。名曰阐陀。第六名曰阎浮呵迦。第七名曰憍陈尼。第八名曰苏达离舍那。是名八子。复有一女。名曰苏尸弥迦。是女于彼波离婆阇外道法中。出家修道
摩诃僧祇师复言。彼婆罗门。有七子。所谓第一名曰达摩。其第二者。名曰苏达摩。第三名曰优波达摩。其第四者名曰坻沙。第五名曰优波坻沙。第六名曰颉唎拔多。第七名曰优波波离拔多。是名七子。其优波坻沙摩那婆。于兄弟内。最为处大。善能诵习。亦教他人。于四韦陀。莫不晓悟。诵习成就。善能解释自余诸论。所谓尼揵陀鸡昼婆等。及其名字。一一能释。明宿世事。巧能分别。于五明处。晓了无碍。授记别论。缕练在心。六十四能具足成就。善能晓达大丈夫相。时摩那婆。本性柔软。其心贤直。常怀慈悲。深厌世事。悔昔先罪。已于过去。多值诸佛。种诸善根。成就众事。巧能熏习。常乐精勤。于食知足。厌背烦恼。向于涅盘。顺理无碍。能恶诸有。众行成就。朽坏结缚。至成熟地。唯一生在。聪明妙巧。细心思惟。明了诸法。童子父母。营事家业。皆悉谘问。尔乃造作。尔时王舍大城。去城不远。有一聚落。名拘离迦。于彼村内。有一种姓大婆罗门居士。是大居士。依彼村住。大富饶财。乃至彼家。犹毗沙门天王宫殿。无有异也。彼婆罗门。产生一子。名拘离多。容颜端正。众所乐观。一切书论。皆悉通晓。复能教他。乃至能了丈夫之相。其优波坻沙童子。共为亲友。时彼二人。互相爱念。常怀欢喜。和颜悦色。若少时别。大生愁恼。彼等往昔千生之中。爱恋相缚。而有偈言
宿世因果相熏习 二心展转互相亲
以如是等爱心故 犹如莲花生在水
优波低沙拘离多 彼二递互相爱敬
若经少时不相见 腹中烦惋自懊恼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佛本行集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3】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