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四十八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舍利目連因緣品下
爾時王舍大城。去城不遠。有一山。名祇離渠呵。于彼山中。常有一時施設大會。其會即名祇離渠呵。複有山。名離師祇離。亦常設會。其會亦名離師祇離。複有一山。名倍呵羅。如是般塗山。如是毗富羅山。各有一會。其會亦名毗富羅等。如是彼山祇離渠呵。隨節設會。于彼會處。聚集大衆。時有無量千數無量百千數。乃至億數人民交集。乘種種乘。所謂象馬車步。從八方來。欲觀彼會。其王舍城。一切人民。莫不皆出。于彼時間。去王舍城那羅陀村。去拘離迦聚落。可半由旬。時低沙童子。作是思惟。我于今者。可至祇離渠呵處。詣彼觀看。若至彼者。令我必當克獲一事。謂心厭離。于時優波低沙童子。乘四象車。從那羅陀聚落而出。至祇離渠呵設會之所。爲觀看故。其拘離多童子。亦作是念。我于今者。可往詣彼祇離渠呵大會之處。乃至心生厭離。乘其象背。漸進而行。是童子前使諸人戲。或歌或舞。從拘離迦聚落而出。至祇離渠呵設會之處。爲觀看故
時彼二人。顔容端正。能悅人心。乃至技藝。莫不了達。堪爲衆首。時彼會中。敷諸高座。彼人至已。各升高座。是時優波低沙童子。見彼大衆。以種種伎。作諸音樂。或歌或舞。嬉戲受樂。既見此已。即作是念。此事希奇未曾有也。今是人民。乃能于此苦惱之中。諸穢濁內。衰老垢處。受樂放逸。如是病垢。無有安隱。如是死穢。命非久長。如是大衆。而生樂想。放逸自恣。種種歌舞。作衆音樂。受諸戲樂。時優波低沙。觀大衆已。作如是念。過百年已。如是大衆。無一在者。作是念時。即生悔恨。不生欣慕。便從勝座。安徐而起。漸離會處。至空閑林。詣一樹下。怅怏而坐。諸根閉塞。思惟禅定
時彼會中。有一技人。以戲弄故。令大衆喜。時拘離多童子。見彼大衆呵呵大笑。即作是念。今此大衆。于百年已。颔車頰骨。更可合不。作是念已。生大憂苦。不生貪樂。便從坐起。覓優波低沙童子。即作念言。優波低沙童子。今何所在。四向顧覓。遙見優波低沙童子。在彼林樹。安坐思惟。其心不樂。諸根閉塞。思惟念定。顧瞻見已。即便詣彼。而白言曰。汝今何故。其心不悅。于此之處。獨坐思惟。汝于今者。得無災怪不祥之惱殃苦事耶。即說偈言
鼓瑟等音聲 男女歌詠聲
應聽是妙音 何故不生樂
此時應歡喜 勿得懷憂惱
此是受樂時 非應作啼哭
但聽是音聲 如天玉女作
此會如天會 何故情不欣
爾時優波低沙童子。告拘離多童子。奇哉親友。汝見如是大會事不。以于種種音聲歌詠。受大喜樂。是大會衆。于百年已。無有一在。即說偈言
衆人貪愛境 是境不能救
諸物不久固 愚癡輩何樂
此諸衆生等 染著五欲心
不久墮地獄 命終成灰土
我今心內無一欣 恐怖愁憂甚增長
汝等音樂雖有樂 如我意見樂法心
天人修羅緊那羅 多時心中受歡樂
不能厭離便命盡 是故我應修法行
爾時拘離多童子。複白優波低沙童子言。優波低沙我之心念。亦複如是。即說偈言
苦樂相同者 憂喜亦複同
智者所贊歎 今我亦同汝
汝欲心所好 我意亦當隨
甯可共汝死 不欲生離汝
爾時拘離多童子。複問優波低沙童子言。我等今者欲何所作。時優波低沙童子。報拘離多童子。作如是言。知友若爾。今者我等。應當出家求勝甘露。時拘離多童子。便報優波低沙童子。作如是言。如汝意樂。我亦隨喜。優波低沙。我等今者。既已舍家。宜從此去求索出家。時優波低沙童子。告拘離多童子言。汝拘離多。應當知時。我等今者。衆人識知。若家不許。誰度我等。彼恐父母。生留難心。我等于今。宜谘父母。時二童子。遂從衆會。還至家中。爾時優波低沙童子。詣父母所。而白言曰。善哉父母。我今意者。樂欲出家。唯願聽許。爾時父母。私共評論。今者家內。誰爲繼嗣。一切資生。以誰爲主。如是童子。我等愛念。將欲舍我。出家求道。我有何心。而能別彼。于時父母。共評論已。即告優波低沙童子言。童子。我等今日雖有衆子。于汝偏愛。蹔時不見。生大憂惱。常樂見汝。不欲相離。汝從生來。未曾勤苦。如我等意。乃至絕命。不欲相離。況我現存而當相放。若許出家。終無是事。如是二請。乃至叁請。亦不聽許。如是叁請。不蒙許已。爾時優波低沙童子。既不蒙許。遂于一日。不飲不食。乃至七日。爾時父母。一切親屬。及諸知識。各共集會。白父母言。善哉聖者。汝等應許優波低沙舍家出家。其人若得舍家出家。樂彼求道。容存活路。身命若存。汝等何憂而不見耶。若不樂彼會自當歸。勿令汝前取命終耳。爾時童子父母。即告言曰。若必然者。我今聽許。爾時拘離多童子。即詣父母。而白言曰。善哉父母。我今將欲舍家出家。唯願聽許。是拘離多父母。唯有一息。愛之甚重。不欲蹔舍。若少不見。生大憂愁。時拘離多童子父母。昔于家內先有要誓。汝等家內大小。于拘離多童子邊有所作者。勿得違也。凡所發言。皆悉從命。于時彼等。善知時已。告拘離多童子言。隨汝意樂。任情所作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外道。名波離阇婆刪阇耶。住在彼城。有五百眷屬。爾時優波低沙童子。及俱離多童子未有歸依。不知何去。時二童子。遂剃須發。于刪阇耶(隋雲彼勝)外道之所。出家學道。時彼二人。念行捷利。少欲知足。智能深遠。其刪阇耶毗羅瑟智(隋雲別異杖)之子。遂向二人。說己道術。種種技藝。醫方藥草。非想禅定。時二童子既聞是已。于七日七夜。皆悉通達。時彼二人。通達是已。于波離婆阇迦外道之所。及五百眷屬。爲教授師。時彼二人。如是次第。主領大衆雖複如此。而于內心。未得安靜。時優波低沙童子。告波離婆阇迦(隋雲遠離)拘離多曰。善哉拘離多。此刪阇耶波離婆阇迦法。不究竟窮盡苦際。拘離多。汝應共我更求善師。時拘離多波離婆阇迦童子。告優波低沙波離婆阇童子言。如優波低沙所言。我不違也。雖然此師亦複不得全棄舍之更余別覓。時彼二人。同心立誓。我等二人。若複更得勝是師者。爲我等說甘露勝道者。必相啓悟
爾時世尊。因頻婆娑羅等。教化十二那由他衆生已。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之內。與大比丘衆一千人俱。皆悉剃發。舍家出家
爾時有一長老比丘。名優婆斯那。威儀庠序。諸比丘中。最爲第一。于晨朝時。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于其城中。次第乞食。摩诃僧祇師。作如是說
自余諸師。又複說言。時阿輸波逾祇多(隋雲馬星)。于晨朝時。日在東方。著衣持缽。入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威儀庠序。進止有方。著僧伽梨及涅盤僧。嚴持食器。皆悉齊整。巧攝諸根。安心視外思惟諸法。正念直行
爾時王舍大城。一切人民。目所見者各共評論。而說偈言
巧攝諸根識 進止恒靜定
含笑出美言 此必釋種子
爾時優波低沙童子。見彼長老阿濕波逾祇多比丘。于王舍城。次第乞食。威儀庠序。進止有方著僧伽梨及涅盤僧。嚴持食器。悉皆齊整。巧攝諸根。安心谛視思惟諸法。正念直行而爲諸人。說此偈故
爾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即作是念。世間所有諸阿羅漢。一切聖人及成向道。今是大德。應在一數。我當詣彼問其心疑
爾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複作是念。若往問者。今非其時。所以者何。以乞食故。夫求法者。應舍我慢。宜當隨逐詣何方所。作是念已。其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即隨後行。觀覓去所
爾時阿濕波逾祇多比丘。從王舍大城。乞食已。持食出城。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即詣大德阿濕波逾祇多比丘之所。到已共彼長老阿濕波逾祇多比丘。對自慰喻。共談說已。卻住一面
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白大德阿濕波逾祇多比丘言。仁者。汝是正師。爲當是他聲聞弟子耶。說是語已。時長老阿濕波逾祇多。告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言。別有大師。我是余尊聲聞弟子
爾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問大德阿濕波逾祇多比丘言。大德。汝師是誰。依誰出家樂誰法行
爾時世尊。初成正覺。時諸人輩。皆悉號佛。爲大沙門。是摩诃沙門也。作是名號。爾時阿濕波逾祇多大德比丘。告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言。善哉仁者。有大沙門。是釋種子。于釋迦種類。于彼出家。彼是我師。依彼出家。喜樂彼法。爾時優波低沙波羅婆阇迦。複白大德阿濕波逾祇多言。善哉仁者。彼汝大師。顔容端正。于汝勝不。所有德術。亦勝汝也
爾時長老阿濕波逾祇多即說偈言
如芥對須彌 牛迹比大海
蛟虻並金翅 我與彼亦然
假使聲聞度彼岸 成就諸地猶弟子
于彼佛邊不入數 與佛世尊威德別
然彼我師。于叁世法。皆悉明了。得無礙智。仁者。我師于一切法。事皆成就。爾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白大德阿濕波逾祇多言。仁者。汝師說何等法。論何等事。即說偈言
我見斯威儀 身心甚寂定
是故我疑網 願爲說是事
汝今莫疲倦 我心懷疑網
汝師說何法 願爲解說之
見是婆羅門 恭敬起是問
報言我師者 甘蔗種大姓
一切智無勝 是我無上師
爾時大德阿濕波逾祇多告憂波低沙言。仁者。我生年幼。學法初淺。少知少聞。豈能廣說。今當爲汝略言之耳。爾時憂波低沙。白阿濕波逾祇多言。善哉大德。要略說之。如我今者不好多語。而說偈言
我唯取真理 不好名與句
智者愛實義 依義我修行
爾時大德阿濕波逾祇多。告優波低沙言仁者。我彼大師。說因緣法。談解脫路。我師偈說如是之法。摩诃僧祇師。作如是說
迦葉惟師。又複別說。是義雲何。仁者。我師說是法句
諸法從因生 諸法從因滅
如是滅與生 沙門說如是
爾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善達文字之法。時大德彼阿濕波逾祇多比丘。能解文義。又能攝彼義及文字。是何多耶
諸法因生者 彼法隨因滅
因緣滅即道 大師說如是
時優波低沙波離婆阇迦。觀見如此法行之時。即于是處。遠塵離垢。盡諸煩惱。…
《佛本行集經四十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