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五十七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難陀因緣品下

  爾時佛告長老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惡知識。共爲朋友。交往止住。雖經少時共相隨順。後以惡業相染習故。令其惡聲名聞遠至

  爾時世尊因斯事故。而說偈言

  猶如在于魚鋪上  以手執取一把茅

  其人手即同魚臭  親近惡友亦如是 

  爾時世尊又共長老難陀。至于一賣香邸。見彼邸上有諸香裹。見已即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來取此邸上諸香裹物。難陀爾時即依佛教。于彼邸上取諸香裹。佛告難陀。汝于漏刻一移之頃。捉持香裹然後放地。爾時長老難陀聞佛如此語已。手持此香。于一刻間還放地上

  爾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當自嗅于手看。爾時難陀聞佛語已。即嗅自手。佛語難陀。汝嗅此手作何等氣。白言。世尊。其手香氣。微妙無量

  佛告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善知識。恒常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定當得廣大名聞

  爾時世尊因此事故。而說偈言

  若有手執沈水香  及以藿香麝香等

  須臾執持香自染  親附善友亦複然 

  爾時世尊出迦毗羅婆蘇都城。至本住處。以此因緣。聚集大衆諸比丘已。即告長老難陀言曰。難陀。汝今莫親近彼六群比丘。莫共彼等以爲親友。何以故。若其有人親近如是惡知識者。雖複與彼共爲朋友。或時與彼互相承事。隨順彼等一切事業。但爲惡人。共相親近。即得世間惡名流布

  長老難陀。汝若欲覓親友知識。當近比丘舍利弗。比丘大目連。比丘大迦葉。比丘迦旃延。比丘優樓頻蠡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優波斯那。摩诃俱郗那。摩诃孫陀。離波多等。諸比丘輩。勸汝親近隨順承事。所以者何。若人親近善知識者。承事親善。雖未證得利益之事。交獲世間名聞流布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而說偈言

  若人親近惡知識  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  當來亦墮阿鼻獄

  若人親近善知識  隨順彼等所業行

  雖不現證世間利  未來當得盡苦因 

  爾時世尊雖以善言教示難陀。而彼難陀猶戀王位自在之樂。憶孫陀利五欲之事。于佛法中猶不欣樂。欲舍梵行。欲舍具戒。還從家事

  爾時世尊知彼長老難陀心已。作如是念。然此難陀煩惱熾盛。豈能小教破彼煩惱。我于今者須作方便。喻如世間以火滅火以毒治毒。作是念已。執彼長老難陀之手。從尼俱陀樹林而出。以神通力隱沒其身。忽然在于香醉山上。出現而住

  爾時彼山以風吹故。兩樹相揩遂即出火。燒然彼山。出大煙炎。時彼山內。多有猕猴。其數五百。被火燒毛。皆悉存地。摩滅身火

  爾時世尊見有一個雌瞎猕猴在彼群內。亦複以手撲滅身火

  爾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見此雌瞎猕猴在彼群內。亦複以手滅其身火如此已不。爾時難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已見

  爾時世尊尋複告彼長老難陀。作如是言。汝意雲何。汝孫陀利。可喜端嚴。與此猕猴。是誰爲勝

  爾時難陀遂向世尊。颦眉蹙面。默然不言。爾時世尊執持長老難陀手臂。從香醉山沒身往至叁十叁天。現于波利質多羅樹。時彼樹下有一大石。名曰婆奴唫(逆林反)摩羅(隋言黃褐)。住于彼處

  爾時帝釋天王往入彼園。遊戲其園。名曰伊迦分陀利。將領五百宮人婇女。左右圍繞。作倡伎樂。于時世尊見帝釋王。在彼伊迦分陀利園將領五百婇女。音聲歡娛受樂。時佛即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汝今見此五百婇女作倡伎樂遊戲已不。難陀白言。如是世尊。我今已見

  爾時世尊尋複告彼長老難陀。作如是言。汝意雲何。爲當釋女孫陀利好。爲當五百婇女端正

  長老難陀白言。世尊。如以彼時雌瞎猕猴。與孫陀利共相比挍。百倍不如。乃至千倍。至百千倍。世間算數亦不可及。我今如是孫陀利女。欲令比此婇女五百。亦複不如百倍千倍。至百千倍世間算數所不能及。今者雲何。可爲比喻

  爾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意欲共此婇女相娛樂不

  爾時難陀歡喜踴躍。白言。世尊。如我意者。實欲與彼五百婇女共相娛樂。爾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不可以此凡身共彼娛樂。若欲然者。必須以汝歡喜之心。于我法中行于梵行。我當報汝。今者若能隨順此法。行清淨行。命終舍身。于未來世。必得受報生于此處。共此五百諸婇女輩共相娛樂。爾時難陀聞此事已。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而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于佛法中。歡喜行于清淨梵行。世尊。今者已許報我。我今實欲當未來世生于此處。共此五百諸婇女等。共相娛樂。爾時世尊複執長老難陀臂已。從彼叁十叁天沒身。還其本處

  爾時難陀作如是念。世尊于先已許報我于未來世。當得共彼五百婇女。以相娛樂。是故難陀。以此因緣。盡其身心。正念行于清淨梵行。調伏諸根。節量飲食。初夜後夜。起誦經行。勇猛精進。不共他人言談戲笑。心不躁急。心無狡猾。口不绮言。發精進行。念四威儀。樂于空寂。閉塞諸根。成就最勝微妙正念

  爾時難陀若欲意觀東方之時。安定身心。志意充滿。既正念已。然後方始觀于東方。如是觀時。無有愁惱。無有黑暗于不善法。終無漏失。亦不迷惑。如是欲觀南西北方上方下方。亦定身心。志意充滿。如是觀時。亦無愁惱。無有黑暗。于不善法。更不漏失。亦不迷惑

  爾時難陀或有同行諸比丘輩。而告之言。長老難陀汝于先時。不閉諸根。于諸飲食。不知厭足。恒求妙好床褥臥具安隱睡眠。本無厭倦。或時戲笑。心意不定。狡猾[言*奇]語。不曾精勤。恒常懈怠。亦無正念。多諸忘失。威儀漏缺。無禅無定。不能攝心。諸根逸浪。不可具說。雲何今者諸根調伏。飲食知足。初夜後夜不曾睡眠。無複狡戲。攝[佥*殳]身心。又不[言*奇]語。勇猛精進。正念正勤。已得禅定。心不漏逸。諸根不浪。長老今日。何因得爾

  爾時難陀告彼同行諸比丘言。諸長老輩。當知世尊于未來世。將欲報我五百婇女。歡娛受樂。是故我今于此法中。勤行梵行

  爾時難陀親友同行諸比丘等。于彼難陀欲有調笑嘲弄譏戲。各相謂言。長老難陀。于世尊所。客作傭力。來將來報故。于法中勤行梵行。長老難陀。汝于佛邊。行梵行者。正爲諸天五百玉女行梵行耳

  爾時長老難陀親友諸比丘等。從爾已後。是故常喚爲客作者

  爾時世尊見此難陀爲諸玉女行于梵行。遂便執臂。從彼尼拘陀林而出。沒身入于大地獄裏。世尊于時見一銅釜下然猛火。其釜赫赤與火無異。出大光炎。熾然赩赩。世尊見已。告彼難陀。汝往問此諸獄卒等。此之銅釜欲爲阿誰熾然湧沸。乃至如是長老難陀。聞佛是語白言。世尊。唯如佛教。即往詣彼諸獄卒邊。而問之言。此大銅釜。欲爲何人如是湧沸。乃至此也。爾時獄卒。鹹報難陀。作如是言。佛有姨母所生之弟。名曰難陀。爲彼人故。燒然此釜

  難陀複問。汝豈不聞。如來往日。許報其人。若爲五百天樂婇女行于梵行。後得生于叁十叁天。諸獄卒言。如是如是。我等已知。但我等輩。複聞其人于彼叁十叁天之上墮落已後來生此處

  爾時難陀聞此語已。心生恐怖。舉身毛豎。作如是念。我若次第于此受苦。我今亦欲不用如此婇女果報

  爾時世尊即執長老難陀臂已。從地獄內。隱沒其身。還至尼俱陀林而出。爾時難陀爲已同行諸親友等。恒常喚作佛客作人。被笑被呵。嘲調戲弄。複見地獄。慚愧恐怖。即生厭離。自悼自悔。求空閑處。獨行獨坐。更不放逸。精進勇猛。凡善男子。其有正信舍家出家。求于無上清淨梵行。行已現得自證神通。得諸漏盡。口自唱言。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證羅漢果。心得解脫。長老難陀亦複如是。證羅漢果。然後始往至于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長老難陀白佛作如是言。今舍世尊往日恩許。我昔欲取如來報者。正爲五百諸天婇女。是故如此。而今世尊得解脫也

  爾時佛告長老難陀。非但今日我于汝邊始得脫也。汝初唱言。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于彼時。已得脫也

  爾時長老難陀。同行諸比丘等。未知難陀得漏盡者。猶如先日未漏盡時。戲弄嘲調。唱如是言。長老難陀于世尊所。客作求報。爲彼五百諸天婇女。行于梵行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此等比丘未知難陀諸漏已盡。還依昔日未漏盡時。猶故唱言。長老難陀爲彼諸天五百婇女。行于梵行。我恐彼等多獲罪過。然我今者。可于衆中宣揚顯說長老難陀漏盡事也

  爾時世尊以如此等因緣事故。集聚一切諸比丘僧。既聚集已。而告之言。汝諸比丘。若有人言好男子者。難陀比丘即其人也。若言端正亦即難陀比丘是也。大壯人者。難陀比丘亦其人也

  若言身體細軟弱者。亦複難陀比丘是也。若言有人諸根寂靜不散亂者。亦複難陀比丘是也

  若有人言于諸飲食知節量者。亦複難陀比丘是也

  若有人言初夜後夜不睡眠者。今亦難陀比丘是也

  若言叁族清淨生者。亦即難陀比丘是也。若有人言得六通者。此亦難陀比丘是也。若言得八解脫定者。亦複難陀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告比丘僧。作如是言。汝諸比丘。于我聲聞弟子之內。調伏諸根。難陀比丘最爲第一

  時諸比丘而問佛言。如是世尊。其彼長老難陀比丘。往昔之時。有何善根。因彼善根。生于釋種甚大富貴。豐足資財。其人身體端正可喜。世尊今日複記雲。我聲聞弟子。調伏諸根。最第一者。難陀比丘即其人也。作是語已。佛告彼等諸比丘言。汝諸比丘。我念往昔九十一劫。時有一佛出現于世。名毗婆屍多他竭多阿羅呵叁藐叁佛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于彼世界王所居住。彼有一城。名盤徒摩低。于時彼佛依彼城住。有諸比丘六千人。俱皆阿羅漢。時有一王。名曰盤頭。供養彼佛及比丘僧。尊重恭敬。所謂衣服臥具飲食。及諸湯藥房舍之具。無所乏少

  爾時盤頭摩低城內有一種姓婆羅門子。而彼童子營造溫室。請佛及僧洗浴供養。其婆羅門種姓童子。見諸比丘從溫室出。身體清淨。甚大香潔無有臭氣。見已心生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心發是願。願我來世。常得如是清淨無…

《佛本行集經五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