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所行贊》

「本緣部」經文192卷04頁碼:P0001
北涼 昙無谶譯

  《佛所行贊》四 ▪第2页

  佛所行贊卷第四(亦雲佛本行經) / 馬鳴菩薩造 / 北涼天竺叁藏昙無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無常不淨想  貪愛永已乖

  慈心平等念  怨親無異想

  哀愍于一切  則消瞋恚毒

  依色諸有對  種種雜想生

  思惟壞色想  則斷色于愛

  雖生無色天  命亦要之盡

  愚于四正受  而生解脫想

  寂滅離諸想  無色貪永除

  動亂心變逆  猶狂風鼓浪

  深入堅固定  寂止掉亂心

  觀法無我所  生滅不堅固

  不見軟中上  我慢心自忘

  熾然智能燈  離諸癡冥暗

  見盡無盡法  無明悉無余

  思惟十功德  十種煩惱滅

  蘇息作已作  深感仰尊顔

  離叁而得叁  叁弟子除叁

  猶叁星布列  叁十叁司弟

  列侍于叁五  叁侍佛亦然 

  佛所行贊化給孤獨品第十八

  時有大長者  名曰給孤獨

  巨富財無量  廣施濟貧乏

  遠從于北方  憍薩羅國來

  止一知識舍  主人名首羅

  聞佛興于世  近住于竹園

  承名重其德  即夜詣彼林

  如來已知彼  根熟淨信生

  隨宜稱其實  而爲說法言

  汝已樂正法  淨信心虛渴

  能減于睡眠  而來敬禮我

  今日當爲汝  具設初賓儀

  汝宿殖德本  堅固淨其望

  聞佛名歡喜  堪爲正法器

  虛懷廣行惠  周給于貧窮

  名德普流聞  果成由宿因

  今當行法施  至心精誠施

  時施寂靜施  兼受持淨戒

  戒爲莊嚴具  能轉于惡趣

  令人上升天  報以天五樂

  諸求爲大苦  愛欲集諸過

  當修遠離惡  離欲寂靜樂

  知老病死苦  世間之大患

  正觀察世間  離生老病死

  既見于人間  有老病死苦

  生天亦複然  無有常存者

  無常則是苦  苦則無有我

  無常苦非我  何有我我所

  知苦即是苦  集者則爲集

  苦滅即寂靜  道即安隱處

  群生流動性  當知是苦本

  厭末塞其源  不願有非有

  生老死盛火  世間普熾然

  見生死動搖  當習于無想

  叁摩提究竟  甘露寂靜處

  空無我我所  世間悉如幻

  當觀于此身  諸大衆行聚

  長者聞說法  即得于初果

  生死海消滅  唯有一滴余

  空閑修離欲  第一有無身

  不如今俗人  見谛真解脫

  不離諸苦行  種種異見網

  雖至第一有  不見真實義

  邪想著天福  有愛縛轉深

  長者聞說法  陰蓋煥然開

  逮得于正見  諸邪見永除

  猶如秋厲風  飄散于重雲

  不計自在因  亦非邪因生

  亦複非無因  而生于世間

  若自在天生  無長幼先後

  亦無五道輪  生者不應滅

  亦不應災患  爲惡亦非過

  淨與不淨業  斯由自在天

  若自在天生  世間不應疑

  如子從父生  孰不識其尊

  人遭窮苦時  不應反怨天

  悉應宗自在  不應奉余神

  自在是作者  不應名自在

  以其是作故  彼則應常作

  常作則自勞  何名爲自在

  若無心而作  如嬰兒所爲

  若有心而作  有心非自在

  苦樂由衆生  則非自在作

  自在生苦樂  彼應有愛憎

  已有愛憎故  不應稱自在

  若複自在作  衆生應默然

  任彼自在力  何用修善爲

  正複修善惡  不應有業報

  自在若業生  一切則共業

  若是共業者  皆應稱自在

  自在若無因  一切亦應無

  若因余自在  自在應無窮

  是故諸衆生  悉無有作者

  當知自在義  于此論則壞

  一切義相違  無說則有過

  若複自性生  其過亦如是

  諸明因論者  未曾如是說

  無所依無因  而能有所作

  彼彼皆由因  猶如依種子

  是故知一切  則非自性生

  一切諸所作  非唯一因生

  而說一自性  是故則非因

  若言彼自性  周滿一切處

  若周滿一切  亦無能所作

  既無能所作  是則非爲因

  若遍一切處  一切有作者

  是則一切時  常應有所作

  若言常作者  無待時生物

  是故應當知  非自性爲因

  又說彼自性  離一切求那

  一切所作事  亦應離求那

  一切諸世間  悉見有求那

  是故知自性  亦複非爲因

  若說彼自性  異于求那者

  以常爲因故  其性不應異

  衆生求那異  故自性非因

  自性若常者  事亦不應壞

  以自性爲因  因果理應同

  世間見壞故  當知別有因

  若彼自性因  不應求解脫

  以有自性故  應任彼生滅

  假令得解脫  自性還生縛

  若自性不見  爲見法因者

  此亦非爲因  因果理殊故

  世間諸見事  因果悉俱見

  若自性無心  不應有心因

  如見煙知火  因果類相求

  非彼因不見  而生于見事

  猶金造器服  始終不離金

  自性是事因  始終豈得殊

  若使時作者  不應求解脫

  以彼時常故  應任彼時節

  世間無有邊  時節亦複然

  是故修行者  不應方便求

  陀羅骠求那  世間一異論

  雖有種種說  當知非一因

  若說我作者  應隨欲而生

  而今不隨欲  雲何說我作

  不欲而更得  欲者反更違

  苦樂不自在  雲何言我作

  若使我作者  應無惡趣業

  種種業果生  故知非我作

  言我隨時作  時應唯作善

  善惡隨緣生  故知非我作

  若使無因作  不應修方便

  一切自然定  修因何所爲

  世間種種業  而獲種種果

  是故知一切  非爲無因作

  有心及無心  悉從因緣起

  世間一切法  非無因生者

  長者心開解  通達勝妙義

  一相實智生  決定了真谛

  敬禮世尊足  合掌而啓請

  居在舍婆提  土地豐安樂

  波斯匿大王  師子元族胄

  福德名稱流  遠近所宗敬

  欲造立精舍  唯願哀愍受

  知佛心平等  所居不求安

  愍彼衆生故  不違我所請

  佛知長者心  大施發于今

  無染無所著  善護衆生心

  汝已見真谛  素心好行施

  錢財非常寶  宜應速施爲

  如藏庫被燒  已出者爲珍

  明人知無常  出財廣行惠

  悭貪者守惜  恐盡不受用

  亦不畏無常  徒失增憂悔

  應時應器施  如健夫臨敵

  能施而能戰  是則勇慧士

  施者衆所愛  善稱廣流聞

  良善樂爲友  命終心常歡

  無悔亦無怖  不生餓鬼趣

  此則爲花報  其果難思議

  輪回六趣中  良伴無過施

  若生天人中  爲衆所奉事

  生于畜生道  施報隨受樂

  智能修寂定  無依無有數

  雖獲甘露道  猶資施以成

  緣彼惠施故  修八大人念

  隨念歡喜心  決定叁摩提

  叁昧增智能  能正觀生滅

  正觀生滅已  次第得解脫

  舍財惠施者  蠲除于貪著

  慈悲恭敬與  兼除嫉恚慢

  明見惠施果  無施癡見除

  諸結煩惱滅  斯由于惠施

  當知惠施者  則爲解脫因

  猶如人種栽  爲蔭花果故

  布施亦如是  報樂大涅盤

  不堅固財施  獲報堅固果

  施食唯得力  施衣得好色

  若建立精舍  衆果具足成

  或施求五欲  或貪求大財

  或爲名聞施  有求生天樂

  或爲免貧苦  唯汝無想施

  施中之最上  無利而不獲

  汝心有所弘  宜令速成就

  癡愛心來遊  清淨眼開還

  長者受佛教  惠心轉增明

  請優波低舍  賢友而同歸

  還彼憍薩羅  周行擇良墟

  見太子祇園  林流極清閑

  往詣太子所  請求買其田

  太子甚寶惜  元無出賣心

  設布黃金滿  猶尚地不遷

  長者心歡喜  即遍布黃金

  祇言我不與  汝雲何布金

  長者言不與  何言滿黃金

  二人共诤訟  延及斷事官

  衆皆歎奇特  祇亦知其誠

  廣問其因緣  辭言立精舍

  供養于如來  並及比丘僧

  太子聞佛名  其心即開悟

  唯取其半金  求和同建立

  汝地我樹林  共以供養佛

  長者地祇林  以付舍利弗

  經始立精舍  晝夜勤速成

  高顯勝莊嚴  猶四天王宮

  隨法順道宜  稱如來所應

  世間未曾有  增晖舍衛城

  如來現神蔭  衆聖集安居

  無侍者哀降  有侍資道宜

  長者乘斯福  壽盡上升天

  子孫繼其業  曆世種福田 

  佛所行贊父子相見品第十九

  佛于摩竭國  化種種異道

  悉從一味法  如日映衆星

  出彼五山城  與千弟子俱

  前後眷屬從  往詣尼金山

  近伽維羅衛  而生報恩心

  當修法供養  以奉于父王

  王師及大臣  先遣伺候人

  常尋從左右  瞻察其進止

  知佛欲還國  驅馳而先白

  太子遠遊學  願滿今來還

  王聞大歡喜  嚴駕即出迎

  舉國諸士庶  悉皆從王行

  漸近遙見佛  光相倍昔容

  處于大衆中  猶如梵天王

  下車而徐進  恐爲法留難

  瞻顔內欣踴  口莫知所言

  顧貪居俗累  子超然登仙

  雖子居道尊  未知稱何名

  自惟久思渴  今日無由宣

  子今默然坐  安隱不改容

  久別無感情  令我心獨悲

  如人久虛渴  路逢清冷泉

  奔馳而欲飲  臨泉忽枯渴

  今我見其子  猶是本光顔

  心疏氣高絕  都無蔭流心

  抑情虛望斷  如渴對枯泉

  未見繁想馳  對目則無歡

  如人念離親  忽見畫形像

  應王四天下  猶若曼陀王

  汝今行乞食  斯道何足榮

  安靜如須彌  光相如日明

  庠行牛王步  無畏師子吼

  不受四天封  乞求而養身

  佛知父王心  猶存于子想

  爲開其心故  並哀一切衆

  神足升虛空  兩手捧日月

  遊行于空中  種種作異變

  或分身無量  還複合爲一

  或入水如地  或入地如水

  石壁不礙身  左右出水火

  父王大歡喜  父子情悉除

  空中蓮花座  而爲王說法

  知王心慈念  爲子增憂悲

  纏綿愛念子  宜應速除滅

  息愛靜其心  受我子養法

  人子所未奉  今以奉父王

  父未從子得  今從子得之

  人王之奇特  天王亦希有

  勝妙甘露道  今以奉大王

  自業業受生  業依業果報

  當知業因果  勤習度世業

  谛觀于世間  唯業爲良朋

  親戚及與身  深愛相戀慕

  命終神獨往  唯業良朋隨

  輪回于五趣  叁業叁種生

  愛欲爲其因  種種類差別

  今當竭其力  淨治身口業

  晝夜勤修習  息亂心寂然

  唯此爲己利  離此悉非我

  當知叁界有  猶若海濤波

  難樂難習近  當修第四業

  生死五道輪  猶衆星旋轉

  諸天亦遷變  人中豈得常

  涅盤爲最安  禅寂樂中勝

  人王五欲樂  危險多恐怖

  猶毒蛇同居  何有須臾歡

  明人見世間  如盛火圍繞

  恐怖無暫安  求離生老死

  …

《佛所行贊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