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所行贊》

「本緣部」經文192卷04頁碼:P0001
北涼 昙無谶譯

  《佛所行贊》五 ▪第2页

  佛所行贊卷第五(亦雲佛本行經) / 馬鳴菩薩造 / 北涼天竺叁藏昙無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折伏輕躁意  棲心寂靜處

  勤修行惠施  遠離于憍慢

  樂獨修閑居  思惟真實法

  爾時一切智  圓身師子顧

  瞻彼鞞舍離  而說長辭偈

  是吾之最後  遊此鞞舍離

  往力士生地  當入于涅盤

  漸次第遊行  至彼蒲加城

  安住堅固林  教誡諸比丘

  吾今以中夜  當入于涅盤

  汝等當依法  是則尊勝處

  不入修多羅  亦不慎律儀

  真實義相違  則不應攝受

  非法亦非律  又非我所說

  是則爲暗說  汝等應速舍

  執受于明說  是則非顛倒

  是則我所說  如法如律教

  如我法律受  是則爲可信

  言我法律非  是則不可信

  不解微細義  謬隨于文字

  是則爲愚夫  非法而妄說

  不別其真僞  無見而暗受

  猶鋀金共肆  诳惑于世間

  愚夫習淺智  不解真實義

  受于相似法  而作真法受

  是故當審谛  觀察真法律

  猶如煉金師  燒打而取真

  不知諸經論  是則非黠慧

  不應說所應  應作不應見

  當作平等受  句義如說行

  執劍無方便  則反傷其手

  辭句不巧便  其義難了知

  如夜行求室  宅曠莫知處

  失義則忘法  忘法心馳亂

  是故智能士  不違真實義

  說斯教誡已  至于波婆城

  彼諸力士衆  設種種供養

  時有長者子  其名曰純陀

  請佛至其舍  供設最後飯

  飯食說法畢  行詣鸠夷城

  度于蕨蕨河  及熙連二河

  彼有堅固林  安隱閑靜處

  入金河洗浴  身若真金山

  告敕阿難陀  于彼雙樹間

  掃灑令清淨  安置于繩床

  吾今中夜時  當入于涅盤

  阿難聞佛教  氣塞而心悲

  行泣而奉教  布置訖還白

  如來就繩床  北首右脅臥

  枕手累雙足  猶如師子王

  畢苦後邊身  一臥永不起

  弟子衆圍繞  哀歎世眼滅

  風止林流靜  鳥獸寂無聲

  樹木汁淚流  華葉非時零

  未離欲人天  悉皆大惶怖

  如人遊曠澤  道險未至村

  但恐行不至  心懼形匆匆

  如來畢竟臥  而告阿難陀

  往告諸力士  我涅盤時至

  彼若不見我  永恨生大苦

  阿難受佛教  悲泣而隨路

  告彼諸力士  世尊已畢竟

  諸力士聞之  極生大恐怖

  士女奔馳出  號泣至佛所

  弊衣而散發  蒙塵身流汗

  號恸詣彼林  猶如天福盡

  垂淚禮佛足  憂悲身萎熟

  如來安慰說  汝等勿憂悴

  今應隨喜時  不宜生憂戚

  長劫之所規  我今始獲得

  已度根境界  無盡清涼處

  離地水火風  寂靜不生滅

  永除于憂患  雲何爲我憂

  我昔伽阇山  欲舍于此身

  以本因緣故  存世至于今

  守斯危脆身  如毒蛇同居

  今入于大寂  衆苦緣已畢

  不複更受身  未來苦長息

  汝等不複應  爲我生恐怖

  力士聞佛說  入于大寂靜

  心亂而目冥  如睹大黑暗

  合掌白佛言  佛離生死苦

  永之寂滅樂  我等實欣慶

  猶如被燒舍  親從盛火出

  諸天猶歡喜  何況于世人

  如來既滅後  群生無所睹

  永違于救護  是故生憂悲

  譬如商人衆  遠涉于曠野

  唯有一導師  忽然中道亡

  大衆無所怙  雲何不憂悲

  現世自證知  睹一切知見

  而不獲勝利  舉世所應笑

  譬如經寶山  愚癡守貧苦

  如是諸力士  向佛而悲訴

  猶如人一子  悲訴于慈父

  佛以善誘辭  顯示第一義

  告諸力士衆  誠如汝所言

  求道須精勤  非但見我得

  如我所說行  得離衆苦網

  行道存于心  不必由見我

  猶如疾病人  依方服良藥

  衆病自然除  不待見醫師

  不如我說行  空見我無益

  雖與我相遠  行法爲近我

  同止不隨法  當知去我遠

  攝心莫放逸  精勤修正業

  人生于世間  長夜衆苦迫

  擾動不自安  猶若風中燈

  時諸力士衆  聞佛慈悲教

  內感而收淚  強自抑止歸 

  佛所行贊大般涅盤品第二十六

  爾時有梵志  名須跋陀羅

  賢德悉備足  淨戒護衆生

  少禀于邪見  修外道出家

  欲來見世尊  告語阿難陀

  我聞如來道  厥義深難測

  世間無上覺  第一調禦師

  今欲般涅盤  難複可再遇

  難見見者難  猶如鏡中月

  我今欲奉見  無上善導師

  爲求免衆苦  度生死彼岸

  佛日欲潛光  願令我暫見

  阿難情悲感  兼謂爲譏論

  或欣世尊滅  不宜令佛見

  佛知彼希望  堪爲正法器

  而告阿難言  聽彼外道前

  我爲度人生  汝勿作留難

  須跋陀羅聞  心生大歡喜

  樂法情轉深  加敬至佛前

  應時隨順言  軟語而問訊

  和顔合掌請  今欲有所問

  世有知法者  如我比甚衆

  唯聞佛所得  解脫異要道

  願爲我略說  沾潤虛渴懷

  不爲論議故  亦無勝負心

  佛爲彼梵志  略說八正道

  聞即虛心受  猶迷得正路

  覺知先所學  非爲究竟道

  即得未曾聞  舍離于邪徑

  兼背癡暗障  思惟先所習

  瞋恚癡冥俱  長養不善業

  愛恚癡等行  能起諸善業

  多聞慧精進  亦由有愛生

  恚癡若斷者  則離于諸業

  諸業既已除  是名業解脫

  諸業解脫者  不與義相應

  世間說一切  悉皆有自性

  有愛瞋恚癡  而有自性者

  此則應常存  雲何而解脫

  正使恚癡滅  有愛還複生

  如水自性冷  緣火故成熱

  熱息歸于冷  以自性常故

  當知有愛性  聞慧進不增

  不增亦不減  雲何是解脫

  先謂彼生死  本從性中生

  今觀于彼義  無得解脫者

  性者則常住  雲何有究竟

  譬如燃明燈  何能令無光

  佛道真實義  緣愛生世間

  愛滅則寂靜  因滅故果亡

  本謂我異身  不見無作者

  今聞佛正教  世間無有我

  諸法因緣生  無有自在故

  因緣生故苦  因緣滅亦然

  觀世因緣生  則滅于斷見

  緣離世間滅  則離于常見

  悉舍本所見  深見佛正法

  宿命種善因  聞法能即悟

  已得善寂滅  清涼無盡處

  心開信增廣  仰瞻如來臥

  不忍觀如來  舍世般涅盤

  及佛未究竟  我當先滅度

  合掌禮聖顔  一面正基坐

  舍壽入涅盤  如雨滅小火

  佛告諸比丘  我最後弟子

  而今已涅盤  汝等當供養

  佛以初夜過  月明衆星朗

  閑林靜無聲  而興大悲心

  遺誡諸弟子  吾般涅盤後

  汝等當恭敬  波羅提木叉

  即是汝大師  巨夜之明燈

  貧人之大寶  當所教誡者

  汝等當隨順  如事我無異

  當淨身口行  離諸治生業

  田宅畜衆生  積財及五谷

  一切當遠離  如避大火坑

  墾土截草木  醫療治諸病

  仰觀于曆數  步推吉凶象

  占相于利害  此悉不應爲

  節身隨時食  不受使行術

  不合和湯藥  遠離諸谄曲

  順法資生具  應當知量受

  受則不積聚  是則略說戒

  爲衆戒之根  亦爲解脫本

  依此法能生  一切諸正受

  一切真實智  緣斯得究竟

  是故當執持  勿令其斷壞

  淨戒不斷故  則有諸善法

  無則無諸善  以戒建立故

  已住清淨戒  善攝諸情根

  猶如善牧牛  不令其縱暴

  不攝諸根馬  縱逸于六境

  現世致殃禍  將墜于惡道

  譬如不調馬  令人墮坑陷

  是故明智者  不應縱諸根

  諸根甚凶惡  爲人之重怨

  衆生愛諸根  還爲彼傷害

  深怨盛毒蛇  暴虎及猛火

  世間之甚惡  慧者所不畏

  唯畏輕躁心  將人入惡道

  以彼樂小恬  不觀深險故

  狂象失利鈎  猿猴得樹林

  輕躁心如是  慧者當攝持

  放心令自在  終不得寂滅

  是故當製心  速之安靜處

  飯食知節量  當如服藥法

  勿因于飯食  而生貪恚心

  飯食止饑渴  如膏朽敗車

  譬如蜂采花  不壞其色香

  比丘行乞食  勿傷彼信心

  若人開心施  當推彼所堪

  不籌量牛力  重載令其傷

  朝中晡叁時  次第修正業

  初後二夜分  亦莫著睡眠

  中夜端心臥  系念在明相

  勿終夜睡眠  令身命空過

  時火常燒身  雲何長睡眠

  煩惱衆怨家  乘虛而隨害

  心惛于睡寐  死至孰能覺

  毒蛇藏于宅  善咒能令出

  黑虺居其心  明覺善咒除

  無術而長眠  是則無慚人

  慚愧爲嚴服  慚爲製象鈎

  慚愧令心定  無慚喪善根

  慚愧世稱賢  無慚禽獸倫

  若人以利刀  節節解其身

  不應懷恚恨  口不加惡言

  惡念而惡言  自傷不害彼

  節身修苦行  無過忍辱勝

  唯有行忍辱  難伏堅固力

  是故勿懷恨  惡言以加人

  瞋恚壞正法  亦壞端正色

  喪失美名稱  瞋火自燒心

  瞋爲功德怨  愛德勿懷恨

  在家多諸惱  瞋恚故非怪

  出家而懷瞋  是則與理乖

  猶如冷水中  而有盛火燃

  憍慢心若生  當自手摩頂

  剃發服染衣  手持乞食器

  邊生裁自活  何爲生憍慢

  俗人衣色族  憍慢亦爲過

  何況出家人  志求解脫道

  而生憍慢心  此則大不可

  曲直性相違  不俱猶霜炎

  出家修直道  谄曲非所應

  谄僞幻虛詐  唯法不欺诳

  多求則爲苦  少欲則安隱

  爲安應少欲  況求真解脫

  悭吝畏多求  恐損其財寶

  好施者亦畏  愧財不供足

  是故當小欲  施彼無畏心

  由此少欲心  則得解脫道

  若欲求解脫  亦應習知足

  知足常歡喜  歡喜即是法

  資生具雖陋  知足故常安

  不知足之人  雖得生天樂

  以不知足故  苦火常燒心

  富而不知足  是亦爲貧苦

  雖貧而知足  是則第一富

  其不知足者  五欲境彌廣

  猶更求無厭  長夜馳騁苦

  汲汲懷憂慮  反爲知足哀

  不多受眷屬  其心常安隱

  安隱寂靜故  人天悉奉事

  是故當舍離  親疏二眷屬

  如曠澤孤樹  衆鳥多集棲

  多畜衆亦然  長夜受衆苦

  多衆多纏累  如老象溺泥

  若人勤精進  無利而不獲

  是故當晝夜  精勤不懈怠

  山谷微流水  常流故決石

  鑽火不精進  徒勞而不獲

  是故當精進  如壯夫鑽火

  善友雖爲良  不及于正念

  正念存于心  衆惡悉不入

  是故修行者  常當念其身

  于身若失念  一切善則忘

  譬如勇猛將  被鉀禦強敵

  正念爲重铠  能製六境賊

  正定撿覺心  觀世間生滅

  是故修行者  當習叁摩提

  叁昧已寂靜  能滅一切苦

  智…

《佛所行贊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