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行赞》五 ▪第2页
佛所行赞卷第五(亦云佛本行经) / 马鸣菩萨造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折伏轻躁意 栖心寂静处
勤修行惠施 远离于憍慢
乐独修闲居 思惟真实法
尔时一切智 圆身师子顾
瞻彼鞞舍离 而说长辞偈
是吾之最后 游此鞞舍离
往力士生地 当入于涅盘
渐次第游行 至彼蒲加城
安住坚固林 教诫诸比丘
吾今以中夜 当入于涅盘
汝等当依法 是则尊胜处
不入修多罗 亦不慎律仪
真实义相违 则不应摄受
非法亦非律 又非我所说
是则为暗说 汝等应速舍
执受于明说 是则非颠倒
是则我所说 如法如律教
如我法律受 是则为可信
言我法律非 是则不可信
不解微细义 谬随于文字
是则为愚夫 非法而妄说
不别其真伪 无见而暗受
犹鋀金共肆 诳惑于世间
愚夫习浅智 不解真实义
受于相似法 而作真法受
是故当审谛 观察真法律
犹如炼金师 烧打而取真
不知诸经论 是则非黠慧
不应说所应 应作不应见
当作平等受 句义如说行
执剑无方便 则反伤其手
辞句不巧便 其义难了知
如夜行求室 宅旷莫知处
失义则忘法 忘法心驰乱
是故智能士 不违真实义
说斯教诫已 至于波婆城
彼诸力士众 设种种供养
时有长者子 其名曰纯陀
请佛至其舍 供设最后饭
饭食说法毕 行诣鸠夷城
度于蕨蕨河 及熙连二河
彼有坚固林 安隐闲静处
入金河洗浴 身若真金山
告敕阿难陀 于彼双树间
扫洒令清净 安置于绳床
吾今中夜时 当入于涅盘
阿难闻佛教 气塞而心悲
行泣而奉教 布置讫还白
如来就绳床 北首右胁卧
枕手累双足 犹如师子王
毕苦后边身 一卧永不起
弟子众围繞 哀叹世眼灭
风止林流静 鸟兽寂无声
树木汁泪流 华叶非时零
未离欲人天 悉皆大惶怖
如人游旷泽 道险未至村
但恐行不至 心惧形匆匆
如来毕竟卧 而告阿难陀
往告诸力士 我涅盘时至
彼若不见我 永恨生大苦
阿难受佛教 悲泣而随路
告彼诸力士 世尊已毕竟
诸力士闻之 极生大恐怖
士女奔驰出 号泣至佛所
弊衣而散发 蒙尘身流汗
号恸诣彼林 犹如天福尽
垂泪礼佛足 忧悲身萎熟
如来安慰说 汝等勿忧悴
今应随喜时 不宜生忧戚
长劫之所规 我今始获得
已度根境界 无尽清凉处
离地水火风 寂静不生灭
永除于忧患 云何为我忧
我昔伽阇山 欲舍于此身
以本因缘故 存世至于今
守斯危脆身 如毒蛇同居
今入于大寂 众苦缘已毕
不复更受身 未来苦长息
汝等不复应 为我生恐怖
力士闻佛说 入于大寂静
心乱而目冥 如睹大黑暗
合掌白佛言 佛离生死苦
永之寂灭乐 我等实欣庆
犹如被烧舍 亲从盛火出
诸天犹欢喜 何况于世人
如来既灭后 群生无所睹
永违于救护 是故生忧悲
譬如商人众 远涉于旷野
唯有一导师 忽然中道亡
大众无所怙 云何不忧悲
现世自证知 睹一切知见
而不获胜利 举世所应笑
譬如经宝山 愚痴守贫苦
如是诸力士 向佛而悲诉
犹如人一子 悲诉于慈父
佛以善诱辞 显示第一义
告诸力士众 诚如汝所言
求道须精勤 非但见我得
如我所说行 得离众苦网
行道存于心 不必由见我
犹如疾病人 依方服良药
众病自然除 不待见医师
不如我说行 空见我无益
虽与我相远 行法为近我
同止不随法 当知去我远
摄心莫放逸 精勤修正业
人生于世间 长夜众苦迫
扰动不自安 犹若风中灯
时诸力士众 闻佛慈悲教
内感而收泪 强自抑止归
佛所行赞大般涅盘品第二十六
尔时有梵志 名须跋陀罗
贤德悉备足 净戒护众生
少禀于邪见 修外道出家
欲来见世尊 告语阿难陀
我闻如来道 厥义深难测
世间无上觉 第一调御师
今欲般涅盘 难复可再遇
难见见者难 犹如镜中月
我今欲奉见 无上善导师
为求免众苦 度生死彼岸
佛日欲潜光 愿令我暂见
阿难情悲感 兼谓为讥论
或欣世尊灭 不宜令佛见
佛知彼希望 堪为正法器
而告阿难言 听彼外道前
我为度人生 汝勿作留难
须跋陀罗闻 心生大欢喜
乐法情转深 加敬至佛前
应时随顺言 软语而问讯
和颜合掌请 今欲有所问
世有知法者 如我比甚众
唯闻佛所得 解脱异要道
愿为我略说 沾润虚渴怀
不为论议故 亦无胜负心
佛为彼梵志 略说八正道
闻即虚心受 犹迷得正路
觉知先所学 非为究竟道
即得未曾闻 舍离于邪径
兼背痴暗障 思惟先所习
瞋恚痴冥俱 长养不善业
爱恚痴等行 能起诸善业
多闻慧精进 亦由有爱生
恚痴若断者 则离于诸业
诸业既已除 是名业解脱
诸业解脱者 不与义相应
世间说一切 悉皆有自性
有爱瞋恚痴 而有自性者
此则应常存 云何而解脱
正使恚痴灭 有爱还复生
如水自性冷 缘火故成热
热息归于冷 以自性常故
当知有爱性 闻慧进不增
不增亦不减 云何是解脱
先谓彼生死 本从性中生
今观于彼义 无得解脱者
性者则常住 云何有究竟
譬如燃明灯 何能令无光
佛道真实义 缘爱生世间
爱灭则寂静 因灭故果亡
本谓我异身 不见无作者
今闻佛正教 世间无有我
诸法因缘生 无有自在故
因缘生故苦 因缘灭亦然
观世因缘生 则灭于断见
缘离世间灭 则离于常见
悉舍本所见 深见佛正法
宿命种善因 闻法能即悟
已得善寂灭 清凉无尽处
心开信增广 仰瞻如来卧
不忍观如来 舍世般涅盘
及佛未究竟 我当先灭度
合掌礼圣颜 一面正基坐
舍寿入涅盘 如雨灭小火
佛告诸比丘 我最后弟子
而今已涅盘 汝等当供养
佛以初夜过 月明众星朗
闲林静无声 而兴大悲心
遗诫诸弟子 吾般涅盘后
汝等当恭敬 波罗提木叉
即是汝大师 巨夜之明灯
贫人之大宝 当所教诫者
汝等当随顺 如事我无异
当净身口行 离诸治生业
田宅畜众生 积财及五谷
一切当远离 如避大火坑
垦土截草木 医疗治诸病
仰观于历数 步推吉凶象
占相于利害 此悉不应为
节身随时食 不受使行术
不合和汤药 远离诸谄曲
顺法资生具 应当知量受
受则不积聚 是则略说戒
为众戒之根 亦为解脱本
依此法能生 一切诸正受
一切真实智 缘斯得究竟
是故当执持 勿令其断坏
净戒不断故 则有诸善法
无则无诸善 以戒建立故
已住清净戒 善摄诸情根
犹如善牧牛 不令其纵暴
不摄诸根马 纵逸于六境
现世致殃祸 将坠于恶道
譬如不调马 令人堕坑陷
是故明智者 不应纵诸根
诸根甚凶恶 为人之重怨
众生爱诸根 还为彼伤害
深怨盛毒蛇 暴虎及猛火
世间之甚恶 慧者所不畏
唯畏轻躁心 将人入恶道
以彼乐小恬 不观深险故
狂象失利钩 猿猴得树林
轻躁心如是 慧者当摄持
放心令自在 终不得寂灭
是故当制心 速之安静处
饭食知节量 当如服药法
勿因于饭食 而生贪恚心
饭食止饥渴 如膏朽败车
譬如蜂采花 不坏其色香
比丘行乞食 勿伤彼信心
若人开心施 当推彼所堪
不筹量牛力 重载令其伤
朝中晡三时 次第修正业
初后二夜分 亦莫着睡眠
中夜端心卧 系念在明相
勿终夜睡眠 令身命空过
时火常烧身 云何长睡眠
烦恼众怨家 乘虚而随害
心惛于睡寐 死至孰能觉
毒蛇藏于宅 善咒能令出
黑虺居其心 明觉善咒除
无术而长眠 是则无惭人
惭愧为严服 惭为制象钩
惭愧令心定 无惭丧善根
惭愧世称贤 无惭禽兽伦
若人以利刀 节节解其身
不应怀恚恨 口不加恶言
恶念而恶言 自伤不害彼
节身修苦行 无过忍辱胜
唯有行忍辱 难伏坚固力
是故勿怀恨 恶言以加人
瞋恚坏正法 亦坏端正色
丧失美名称 瞋火自烧心
瞋为功德怨 爱德勿怀恨
在家多诸恼 瞋恚故非怪
出家而怀瞋 是则与理乖
犹如冷水中 而有盛火燃
憍慢心若生 当自手摩顶
剃发服染衣 手持乞食器
边生裁自活 何为生憍慢
俗人衣色族 憍慢亦为过
何况出家人 志求解脱道
而生憍慢心 此则大不可
曲直性相违 不俱犹霜炎
出家修直道 谄曲非所应
谄伪幻虚诈 唯法不欺诳
多求则为苦 少欲则安隐
为安应少欲 况求真解脱
悭吝畏多求 恐损其财宝
好施者亦畏 愧财不供足
是故当小欲 施彼无畏心
由此少欲心 则得解脱道
若欲求解脱 亦应习知足
知足常欢喜 欢喜即是法
资生具虽陋 知足故常安
不知足之人 虽得生天乐
以不知足故 苦火常烧心
富而不知足 是亦为贫苦
虽贫而知足 是则第一富
其不知足者 五欲境弥广
犹更求无厌 长夜驰骋苦
汲汲怀忧虑 反为知足哀
不多受眷属 其心常安隐
安隐寂静故 人天悉奉事
是故当舍离 亲疏二眷属
如旷泽孤树 众鸟多集栖
多畜众亦然 长夜受众苦
多众多缠累 如老象溺泥
若人勤精进 无利而不获
是故当昼夜 精勤不懈怠
山谷微流水 常流故决石
钻火不精进 徒劳而不获
是故当精进 如壮夫钻火
善友虽为良 不及于正念
正念存于心 众恶悉不入
是故修行者 常当念其身
于身若失念 一切善则忘
譬如勇猛将 被钾御强敌
正念为重铠 能制六境贼
正定捡觉心 观世间生灭
是故修行者 当习三摩提
三昧已寂静 能灭一切苦
智…
《佛所行赞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