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興起行經》

「本緣部」經文197卷04頁碼:P0163
後漢 康康孟詳

  《佛說興起行經》上

  後漢外國叁藏康孟詳譯

  聞如是一時  佛在摩竭國

  普爲衆生故  止于竹園中

  佛語諸比丘  及神足羅漢

  各赍所乞食  共至阿耨泉

  路由五姓國  將諸比丘衆

  于中共乞食  比丘五百人

  以神足飛下  比丘僧圍繞

  到阿耨大泉  世尊坐其中

  世尊食已訖  諸比丘故食

  當于飯食時  地爲大震動

  比丘問世尊  此地何爲動

  世尊便爲說  愍此衆生動

  地獄有罪人  極行衆逆惡

  鬼神有千人  斫其兩大肋

  須臾不休息  斧斤皆燒赤

  斫滿正千歲  力極乃得斷

  問作何等罪  乃致此苦痛

  此肋大爾許  使地爲震動

  此本世間人  恒喜淫他妻

  坐貪色欲故  又殺清信士

  以是宿緣故  致得此大身

  鬼神有千人  恒斫此兩肋

  世尊說如是  佛問諸四道

  汝等作何緣  各各可自說

  神通大弟子  能繼轉法輪

  智能舍利弗  起問于世尊

  世尊無雙比  無事不見聞

  世尊先自說  宿世諸因緣

  孫陀生惡謗  望得其敬事

  無故誹謗尊  此是何因緣

  坐奢彌跋提  此五百比丘

  無故相誹謗  此是何因緣

  何爲得頭痛  誅殺五親時

  諸節皆疼痛  及患脊背強

  剛木槍刺腳  調達崖石擲

  堆破腳拇指  此是何因緣

  多舌童女人  帶杅起其腹

  無故來相謗  在于大衆中

  又在毗蘭邑  叁月食馬麥

  國師梵志請  此是何因緣

  在于郁秘地  苦行足六年

  斷息禅羸瘦  此是何因緣

  世尊爲演說  舍利弗谛聽

  今當盡爲說  先世所行緣 

  佛說孫陀利宿緣經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阿耨大泉。與大比丘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六通神足。大有名稱。端正姝好。各有衆相。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色猶紅蓮華。皆能伏心意。唯除一比丘。何者阿難是也。舍利弗。自從華座起。整衣服。偏露右臂。右膝跪蓮華座。向佛叉手。問世尊言。世尊無事不見。無事不聞。無事不知。世尊無雙比。衆惡滅盡。諸善普備。諸天龍神。帝王臣民。一切衆生。皆欲度之。世尊今故現有殘緣。願佛自說此緣。使天人衆生聞者開解。以何因緣。孫陀利來誹謗。以何因緣。坐奢彌跋提被謗。及五百羅漢。以何因緣。世尊頭痛。以何因緣。世尊骨節疼痛。以何因緣。世尊脊背強。以何因緣。剛木刺其腳。以何因緣。地婆達兜。以崖石擲。以何因緣。多舌女人。帶杅大衆中。有漏無漏。前來相誹謗曰。何以不自說家事乃爲他說爲。我今臨産。當須酥油。以何因緣。于毗蘭邑。與五百比丘食馬麥。以何因緣。在郁秘地。苦行經六年。謂呼當得佛。佛語舍利弗。還複華座。吾當爲汝說先世諸因緣。舍利弗即便還複本座。阿耨大龍王。聞佛當說緣法。踴躍歡喜。即爲佛作七寶交露蓋。蓋中雨栴檀末香。周遍諸座。無數諸天龍鬼神幹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甄陀羅摩休勒。皆來詣佛。叉手作禮。圍繞而立。佛便爲舍利弗說。往昔過去世。波羅奈城中。有博戲人。名曰淨眼。巧于歌戲。爾時有淫女。名曰鹿相。端正姝好。嚴淨無比。時淨眼往至鹿相所。語此女曰。當共出外詣樹園中。求于好地。共相娛樂。女答曰可爾。鹿相便歸。莊嚴衣服。詣淨眼家。淨眼即嚴駕好車。與鹿相共載。出波羅奈城。至于樹園。共相娛樂。經于日夜。淨眼睹其衣服珍妙。便生貪心。當殺此女取其衣服。複念殺已當雲何藏之。時此園中。有辟支佛。名樂無爲。去其所止不遠。淨眼又念。此辟支佛。晨入城乞食後。我當殺鹿相。埋其廬中。持衣而歸。誰知我處。明旦辟支佛。即入城乞食。淨眼于後。便殺鹿相。脫衣服取。埋屍著樂無爲廬中。平地如故。便乘車從余門入城。爾時波羅奈國王。名梵達。國人不見鹿相。遂徹國王。衆人白王。鹿相不見。王即召群臣。遍詣裏巷戶至覓之。諸臣受教。如命覓之。遍覓不得。便複出城。見樹間衆鳥飛翔其上。衆人便念。城中已遍不得。此必有以當共往彼。即尋便往到樂無爲廬前。搜索得屍。諸臣語樂無爲曰。已行不淨。胡爲複殺。辟支佛。默然不答。問如此至叁。不答如前。樂無爲。手腳著土。此是先世因緣。故默不答。衆臣便反縛樂無爲。拷打問辭。樹神人現出半身。語衆人曰。莫拷打此人。衆臣曰。何以不打。神曰。此無是法。終不行是。諸臣雖聞神言。不肯聽用。將此樂無爲。徑詣王所。白王曰。此道士。行不淨已。又複殺之。王聞是語。瞋恚大喚。語諸大臣看是道士。行于非法。應當爾耶。王敕諸臣。急縛驢馱。打鼓遍巡。然後出城南門。將至樹下。鐵鉾[矛*贊]之。貫著竿頭。聚弓射之。若不死者。便斬其頭。諸臣受教。急縛驢馱。打鼓巷至巡之。國人見之。皆怪所以。或有信者或不信者。衆人集觀。喚呼悲傷。于是淨眼。在破牆中。藏聞衆人雲雲聲。便于牆中。傾顧盜視。見樂無爲反縛驢馱衆人逐行。見已心念。此道士無故見抂當死。此不應有愛欲。我自殺鹿相。非道士殺。我自受死。當活道士。淨眼念已。便出走趣大衆。普喚上官曰。莫困殺此道士。非道士殺鹿相。是我殺之耳。願放此道士。縛我隨罪治我。諸上官皆驚愕曰。何能代他受罪。即共解辟支佛縛。便捉淨眼。反縛如前。諸上官等。皆向辟支佛。作禮忏悔。我等愚癡。無故抂困道士。當以大慈原赦我罪。莫使我將來受此重殃。如是至叁。樂無爲辟支佛。默然不答。辟支佛心念。我不宜更入波羅奈城乞食。我但當于此衆前取滅度耳。辟支佛。便于衆前。踴升虛空。于中往反。坐臥住立。腰以下出煙。腰以上出火。或複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煙。或左脅出煙。右脅出火。或左脅出火。右脅出煙。或腹前出煙。背上出火。或腹前出火。背上出煙。或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水。或腰以下出水。腰以上出火。或左脅出火。右脅出水。或左脅出水。右脅出火。或腹前出水。背上出火。或腹前出火。背上出水。或左肩出水。右肩出火。或左肩出火。右肩出水。或兩肩出水。或兩肩出火。然後舉身出煙。舉身出火。舉身出水。即于空中。燒身滅度。于是大衆。皆悲涕泣。或有忏悔。或有作禮者。取其舍利。于四衢道。起偷婆。諸上官即將淨眼。詣王梵達。此人殺鹿相。非是道士殺。王便瞋此監司。前時何爲妄白虛事雲。此人殺人。今雲非也。乃使我作虛妄之人抂困道士。諸臣白王。于時頻問道士。何爲殺人也。時道士默不見答。叉手腳複著土。以是故。臣等謂呼其殺人。王便敕臣。驢馱此人。于城南先以鉾[矛*贊]之。然後立竿貫頭。聚弓射之。若不死者。便斫其頭。諸臣受教。即以驢馱。打鼓遍巡已。出城南詣樹下。以鉾[矛*贊]貫木。聚弓射之。然後斫頭。佛語舍利弗。汝乃知爾時淨眼者不。則我身是。舍利弗。汝複知鹿相者不。則今孫陀利是。舍利弗。汝知爾時梵達王不。則今執杖釋種是舍利弗。我爾時殺鹿相。抂困辟支佛。以是罪故。無數千歲。在泥犁中煮。及上劍樹。無數千歲在畜生中。無數千歲在餓鬼中。爾時余殃。今雖作佛。故獲此孫陀利謗于。是佛自說宿命因緣偈曰

  我先名淨眼  乃是博戲人

  辟支名樂無  無過致困苦

  此有真淨行  爲衆所擾惱

  毀辱而縛束  複欲驅出城

  見此辟支佛  困辱被系縛

  我起慈悲心  使令得解脫

  以是因緣故  久受地獄苦

  乃爾時殘殃  今故被誹謗

  我今斷後生  便盡于是世

  坐此孫陀利  故得其誹謗

  因緣終不脫  亦不著虛空

  當護叁因緣  終始不可犯

  我自成尊佛  得爲叁界將

  故說先因緣  阿耨大泉中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衆惡皆盡。諸善普備。能度天龍鬼神帝王臣民蠉飛蠕動。皆使得度無爲安樂。雖有是功德。猶不免于宿緣。況複愚冥未得道者。不攝身口意。此等當如何。佛語舍利弗。汝當學是。及諸羅漢。並一切衆生。當護身叁口四意叁。舍利弗。汝當學是。並及一切。佛說是時。舍利弗及五百羅漢。阿耨大龍王天龍鬼神幹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甄陀羅摩休勒。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佛說奢彌跋宿緣經第二

  聞如是。一時佛在阿耨大泉。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皆是羅漢。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難也。是時佛告舍利弗。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是時有王。名曰善說。城名善說所造。有一婆羅門。名延如達。好學廣博外學叁部。天文圖谶。占相藝術。曉七種書。及外道教誡。解了衆法。世俗典籍。相有叁十。常教學五百豪族童子。複有一婆羅門。名曰梵天。大富饒財。象馬七珍。侍使仆從。婦名淨音。端正姝妙。容貌第一。性行和調。無嫉妒心。延如達。以梵天爲檀越。婦淨音供養延如達。飲食衣被。床臥坐具。病瘦醫藥。有一辟支佛。名曰愛學。往到城內。執衣持缽。行欲乞食。偶至梵天門。時淨音見辟支佛。衣服整齊。行步詳審。六根寂定。心甚愛樂。即請供養曰。自今已去。衣被飲食。床臥醫藥。常從我受。當爲我故受我請。淨音即以濃美飲食。滿缽與之。辟支佛。受已執缽升虛。七反回旋。飛還所止。時城內人。見此神足曰。國有是人。我等有福。舉國歡喜。供養無厭。淨音供養辟支佛。日進待。延如達遂薄。延如達自覺薄已厚彼。便興妒嫉誹謗之言。此道士。實無戒德。何以故。與此淨音作不淨行故也。以是故厚供養之。延如達告五百弟子曰。此道士。犯戒無精進行。諸童子各歸家宣令曰。此道士。無有淨行。與淨音通。諸童子曰爾。如師所言。此道士。實有淫欲心。五百童子。受教入城。至巷宣令曰。此道士。有淫欲心。與淨音通。國人鹹疑。神足如是。有此穢聲耶。此聲經七年乃斷。後辟支佛。現十八變。取于滅度。衆人乃知延如達爲虛妄辟支佛爲清淨。佛語舍利弗。汝知爾時延如達不。則我身是。爾時梵天者憂填王是。爾時淨音者奢彌跋是。爾時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羅漢是。佛語舍利弗。我爾時因失供養故。便生妒嫉心。與汝等共誹謗辟支佛。以是因緣。與汝等共入地獄。镬湯見煮。無數千歲。由是余殃。今雖得佛。故與汝等。有奢彌跋之謗也。于是世尊。說先世因緣。偈曰

  我先爲梵志  廣學外四部

  止于樹園中  教授五百童

  有一辟支佛  清淨有神…

《佛說興起行經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