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勝佛頂修瑜伽法軌儀》上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普通供養
其手印相。作合金剛掌置于頂上。誦此真言經七遍。即成就諸供養具。次以真言及印護身五處。真言曰
唵(一)質多(二)缽啰(二合)底(叁)吠能(四)迦路弭(五)
誦此真言令住一切如來具足叁昧耶。能辦一切諸佛事業。速得成就
尊勝真言修瑜伽五智品第五
複次修瑜伽瑜只者。自住妙菩提心故。速入觀菩提心智。觀菩提心真言曰
唵(一)菩地質多(二)牟怛簸(二合)那夜弭(叁)
此名發菩提心真言。亦名大圓鏡智。速令發菩提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即是法身之義
次說平等性智真言曰
唵(一)底瑟姹(二合二)縛折啰(二合叁)
誦此真言。速令心住不令散亂。即是應身之義
次說成所作智真言曰
唵(一)拽他(二)薩啰嚩(二合)怛他檗多(叁)娑多(二合)他痕(四)
次說妙觀察智真言曰
唵(一)娑嚩(二合)婆嚩(二)戍(入)度痕(叁)
此名妙觀察智。是應身之義。亦是後得智法身之義
次說方便究竟智真言曰
唵(一)薩啰嚩(二合二)叁谟痕(叁)
此名方便究竟智。化身之義。或進修門中以方便爲究竟。即是後得智法身之義。此明中胎五方安之。其五智真言。印相以智定二羽外叉。合掌爲拳。直豎二火輪。以二地輪亦合。二風輪屈各在二火輪背上節。去二叁分許。二大空並豎。形如五股金剛。以此一印通用五智。後乃用大日法界印加持五處。即成具足五分法身萬德之身。其法界印相。以權智各作金剛拳。智手執權風幢加持五處。便住當心上。己身爲毗盧遮那如來之身。頭上五智佛寶冠。即是五頂輪王。具五智義。便以一切佛頂輪王心印真言加持五處
其一切佛頂輪王心真言曰
唵(一)度噜[合*牛](二合二)[合*牛](叁)泮吒(四)
其手印相。兩手內相叉爲拳。豎直二中輪即是。此印真言通一切用辨事。召請發遣結界護身一切處通用。複次說本尊真言曰其印相者兩手外叉。合掌爲拳曲鈎右風幢。即加持五處。增益時用。或一手作攝召時用又經中所說以兩手合掌。以右手大指押左大指上。除災時用。若降伏念誦時。以左押右即是。便執數珠合掌頂戴。當心上執數珠念誦。當一一與本法相應念誦。速得成就所求之願。除不至心及以惡事。卻被自損
尊勝佛頂修瑜伽本尊真言品第六
複次我今略說修本尊真言法。每月十五日自誦。或遣人誦滿一千八遍。能除一切災殃長壽增福。或每日叁時。觀本尊心上圓明中。或觀己身爲本尊。于心上圓明中。旋轉安布尊勝真言。如字輪形。一一字隨本法。臨時本色相應放光。皆變成爲曼荼羅聖衆。即是己身爲尊勝佛頂法界曼荼羅體。其本尊尊勝佛頂真言曰
【◇】南 谟 薄 伽 婆 谛(一) 怛[口*(隸-木+士)](二合) 路 迦【◇】(吉耶反二) 缽啰(二合) 底(丁以反) 微 室 瑟吒(二合) 耶【◇】(叁) 勃 馱 耶(四) 薄 伽 婆 帝(五) 怛 侄 佗【◇】(去六) 唵(七) 微 戍 馱 耶(八) 娑 摩 叁 漫【◇】 多(九) 嚩 皤(去) 娑(十) 薩頗(二合) 啰 拏 竭 底【◇】 伽 诃 那(十一) 薩嚩(二合) 婆 嚩 微 秫 提【◇】(十二) 阿 毗 诜 者 睹 摩暗 (二合十叁) 蘇 檗【◇】 多 嚩 啰 嚩 者 那 (十四) 阿 謎[口*栗](二合) 多【◇】(引) 鼻 曬 罽(十五) 阿(去) 诃 啰 阿(去) 诃 啰【◇】(十六) 阿 瑜 散 陀 羅 尼(十七) 輸 馱 耶【◇】 輸馱耶(十八)伽 伽 那 微 秫 提(十九) [阿-可+烏]【◇】 瑟尼(二合) 沙 微 社 耶 微 秫 提 (二十)娑【◇】 诃 娑啰(二合) 啰 濕彌(二合) 散 注 地 谛(二十一)【◇】 薩 婆 怛 他 檗 多(引) 嚩 盧 羯 儞(二十二)【◇】 沙 吒波(二合) 啰 蜜 多(引) 波 唎 布 啰【◇】 尼(二十叁) 薩 婆 怛 他 檗 多 缬哩(二合) 馱【◇】 耶(去二十四) 地 瑟吒(二合) 那(引) 地 瑟恥(二合)【◇】 多(二十五) 摩 诃(去) 母 侄梨(二合二十六) 嚩 折啰(二【◇】合) 迦 耶(二十七) 僧 诃 怛 那 微 秫 弟(二十八)【◇】 薩 婆(引) 嚩 啰 拏婆 耶 突 [口*栗]揭(二合)【◇】 底 波 唎 秫 提(二十九) 缽啰(二合) 底 儞 嚩【◇】 哩多(二合) 耶(叁十) 阿 瑜 秫 提(叁十一) 叁 摩【◇】 耶(去) 地 瑟恥(二合) 谛(叁十二) 摩 儞 摩儞【◇】 摩 诃 摩 儞(叁十叁) 怛 闼 多(去引) 部(引) 多(叁十【◇】四) 句(引) 知 跛 哩 秫 弟 微 薩普(二合) 吒【◇】 勃 地 秫 提(叁十五) 若 耶 若耶(叁十六) 微 若【◇】 耶 微若耶(叁十七) 薩摩(二合)啰 薩麼(二合) 啰【◇】(叁十八) 薩 婆 勃 馱(引叁十九) 地 瑟恥(二合) 多 秫【◇】 提(四十) 嚩 折[口*(隸-木+士)](二合) 嚩 折啰(二合) 竭 鞞(四十【◇】一) 嚩 折[口*藍](二合) 婆 嚩 睹 麼 麼(四十二稱自姓【◇】名或爲他人即稱他姓名所爲事隨四事中相應作之)寫(四十叁) 舍利 [口*藍]薩【◇】 嚩 薩 埵 喃 者(四十四) 迦 耶 波 利毗秫【◇】 提(四十五) 薩 婆 檗 底 波 唎 秫 提(四十六) 薩【◇】 婆 怛 他 檗 多 室者(二合) 謎 叁 摩【◇】 濕嚩(二合) 娑 琰 都 薩 嚩(二合) 怛 他 檗【◇】 多(四十七) 叁 摩 濕嚩(二合) 娑(引) 地 瑟恥(二合)【◇】 帝(四十八) 勃 侄(地耶反) 勃侄(四十九) 微 部 馱 耶【◇】 微部馱耶(五十) 叁 曼 多 波 唎秫 提(五十一)【◇】 薩 婆 怛 他 檗 多 缬哩(二合) 馱 耶(去五十二)【◇】 地 瑟吒(二合) 那(去) 地 瑟恥(二合) 多(五十叁) 摩【◇】 诃 母 侄[口*(隸-木+士)](二合五十四) 莎嚩(二合引) 诃(引五十五)
(此陀羅尼本。中天竺國叁藏善無畏。將傳此土。凡漢地佛陀波利已來流傳諸本並阙少。是故具本譯出流行如上)
念誦疲乏隨意住。或觀己身心圓明中安本尊。己身坐于圓明中。遍法界爲一身心。以真言輪至于乏極。即廣作發弘願。回向施諸衆生。向所修善業回施衆生。令免離種種地獄等苦。如是隨喜等。一如前方便次誦真言所列勝願回向皆得成就。列願回向真言曰
唵(一)薩啰嚩(二合)俱舍邏慕攞甯(二)缽啰甯度夜弭(叁)薩啰嚩(二合)俱舍邏慕攞(四)叁摩多(引)缽 啰(二合)半遮達啰莽(二合)多(去五)娑嚩(二合)婆(去)嚩悉地夜(六)啰誐曩(去)多曳(七)
持誦既畢。次應發遣本尊解金剛界次以真言解所結界。解界真言曰
唵(一)嚩折啰(二合)谟乞灑(二合)謀
其手印相。智定相叉。作金剛拳向頂上解。是名能解所結之界。亦能成發遣本尊等事。從次已後具明曼荼羅畫像護摩等事
第一法者。若人欲得壽命長遠不墮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及滅諸罪者。每時至心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起大慈悲憐愍一切衆生。即得四惡趣罪業消滅。即此第一法耳
第二法者。若有飛騰羅刹鬼神入國。恐怖惱亂一切衆生者。稱南無佛心憶念。誦此陀羅尼一百八遍。即得如上諸難皆悉消滅
第叁法者。若有人不信者。但製心一處專作此法。即得大驗。即令不信者能起大信心。若作法得驗。時當有白風旋來入身。身上所有粗惡黑皮及諸厄難。皆風吹惡皮變退厄難消滅
第四法者。若人欲得爲大自在者。于七日中對四方誦咒一百八遍。以七種谷揑作人形安置四方。必得所願稱意
第五法者。若人欲得滅自身重罪者。即于城門底作前法
第六法者。若人欲得滅先世罪者。即于十字街頭(柯崖反四通道也)
第七法者。若人欲得滅一切衆生罪者。即于佛塔前作前法
第八法者。若欲得救地獄中一切衆生罪苦者。每時結佛頂印誦真言二十一遍。即向四方散印得罪苦滅
第九法者。若人能欲得施餓鬼漿水者。取淨水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以水散灑四方。作施彼之心。鬼等即得水吃
第十法者。若有人欲得救一切畜生罪苦者。取黃淨土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散于畜生身上。及散四方。即得罪苦消滅
第十一法者。若欲得救人天罪苦及墮落諸恐怖者。剪五色雜彩華。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將散叁寶及佛頂上。即得一切罪苦自然消滅
第十二法者。若有王難百官難軍兵並口舌等難者。以真言加持五味香湯二十一遍。將洗佛及灌佛。即得諸難消滅
第十叁法者。若有沙門婆羅門毗舍首陀四衆等。欲得福報具足者。每日發願忏悔誦此真言七遍。以此功德回施一切衆生。但作此心即得如願
第十四法者。若有人欲得滅除一切衆生業障者。當以五色彩帛作拂。當用誦真言加持拂。掃故像及故經。常作此法。即得一切衆生罪障消滅
第十五法者。若有人口舌起者。取好蜜以淨器盛之。以朱砂和蜜。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將用塗一百八軀佛像唇口。即得口舌當即消滅
第十六法者。若人長病在床。若複有人欲得一切愛念敬重。複有人欲救一切世間出世間事。心未得定。被鬼神惱亂夢想顛倒。當取金薄一百八番。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將用貼一百八軀佛像形頂前。作摩尼寶珠形。即得一切諸事消除所求如意
第十七法者。若有國內被鬼病所著。及時氣疫病流行。當于四城門上以青紙寫真言。用白檀香木作函盛之。鎖函門別以蠟印函。當于四城門上之。以五色傘蓋函門別安一本。即得諸鬼病等即皆消滅
第十八法者。若有國內五谷不熟風雨不時。當以白絹作幡書真言于上。並畫作佛…
《尊勝佛頂修瑜伽法軌儀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