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49卷28頁碼:P0721
符秦 僧伽跋澄等譯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 ▪第2页

  符秦罽賓叁藏僧伽跋澄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切衆生佛最爲聖。一切悉知。問猶如實有涅槃道。何以故雙出二事。于尊因陀摩羅沙門名作是說。求爲道出要爲涅槃。不空爲谛義。毗舒佉作是說。猶如智于境界回轉。道亦如是。猶如智有境界。如是谛涅槃。猶如斷結。猶如智有境界。谛亦如是也

  覺粗亦覺細  意盛慢所畏

  此非智所覺  意或奔諸趣

  覺粗者不善也。覺細善有漏受諸有也。複作是說。覺粗者見谛所斷。覺細者思惟所斷。複作是說。覺粗者與欲界相應。覺細者與色界相應。複作是說。覺粗覺欲也。覺細者覺智也。意盛慢所畏者。自意所生意流馳意。流馳與相應覺知。如是與無明智彼有覺也。各各馳走展轉覺知心意常亂

  如是意覺知  無惱威儀念

  在心意熾盛  無余諸佛滅

  如是意覺知者。等住覺知漸爲方便。無惱威儀念者。威儀者亦不覺。念者專其念。心不移動住者。如念無異。熾盛者。無余之所滅。佛能永滅。問疑無有疑身絕欲使。彼亦是佛耶。答曰。諸佛是法。親近諸佛于此契經。複次諸界佛所滅。聲聞不能滅諸界。複作是說。無余諸佛境界滅

  天遠地無邊  大海亦無際

  日月降光處  及其滅處所

  有實無實法  是謂四極遠

  天遠地無邊者。偈廣說。乃至滅處方遠俱越。有實無實法者。是四極遠自極遠此法道。無實法是垢。複作是說。有實法十善。無實法十不善法。複作是說。實法是涅槃。無實法是生死。複作是說。實法是谛。無實法是諸見。複作是說。實法是七法。無實法是七非法。複作是說。實法諸佛之要。敷演法教。無法不闡等法印法教也。彼于是不久自然之理

  優婆尼摩王  既覺寤馳走

  偈緣世滅盡  生老道二遠◎

  偈揵度第二品竟

  ◎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品首

  盡形壽愚癡  親近諸智者

  彼不識了法  猶杓不別味

  盡形壽愚癡。愚癡者。謂之無此力勢。知善語惡語義。彼盡形壽親近諸知識。亦不解了法。智在須臾間。親近諸智。彼能識了法。猶舌盡別味。智在須臾間。親近諸智者。智者謂之諸陰善持善入善。又此力勢成諸器教。愚癡者。謂之無此力勢。不能解十二因緣。智者謂之有此力勢說十二因緣。愚癡者不成聖谛之器。智者謂之數四。四演谛故。曰智在須臾間親近諸智者

  彼于死不死  住者亦不住

  于窮亦好施  此法非無義

  彼于死不死者。于嫉妒中于妒死而死。好施者于妒著不死。以智慧命爲活。住者亦不住。猶如逐商人失道。爲惡狩盜賊所害。猶不失道人。不爲惡獸盜賊所害。此最是施。于貧能施者。彼愍孤窮。此久遠常法。或作是說。于彼死不死者。悭嫉于惡趣中死。好施者生天上儲糧在前。猶如商人糧食乏少便遭困厄。于少能施者。此法是孤窮。是爲孤窮之法

  本樂得存命  此瞿昙弟子

  保命自知短  無常求所施

  坐具亦無常  覺知世無常

  命知足易滿  本盡苦原本

  本樂得存命者。爾時諸天爲諸懈惓比丘。說佛語本樂得存命。知足易滿易養。禅樂叁昧善居止。無常求所施者。亦不留遺余。以乞求爲命。坐具無常者。在樹下空處。遊戲其中意不專一處。知世無常者。本盡苦原本。知六入無常度生死流。複作是說。本樂得存命者。此瞿昙弟子。本以智慧爲命無常求所施。坐具亦無常者。以無常想乞求。複以無常想處彼坐具。覺世無常本盡苦原本者。修無願解脫。覺無所造而般涅槃

  以何智慧知  慧必不有難

  以何智慧知  是謂名爲慧

  以何智慧知慧必不有難。是何智。如想無有異。以何智慧知是謂名慧者。以何等智慧知。已知而知者。若法無有難諸法無有二想。于中以何智慧知。是謂名爲智慧。諸法無有二想。無有二種生。以何智慧知。是謂名爲智慧。此智慧智已知。便是其知此是何智。猶如一切無常智智亦無常。一切無我智智亦無我。猶如有一切智亦有知

  有寡有生者  出牛入牛者

  亦有牛長大  欲者天便雨

  有寡有生。檀尼所由原寡不生牸牛。憶來導引前在。後驅牛者。牛長者。大牛長無寡。無有生者。出牛入牛者亦複無也。亦無有牛長大。欲者天便雨無寡。世尊作是說。一切無現無所取。複作是說。色無色界結無有不盡者。無生者欲界無有結不盡者也。憶牛者無明也。入者彼相應心心法。與彼回轉心不相應行。牛長大者。于此慢盡所作事辦

  無怒除去穢  流水側一宿

  廬露我大覆  若欲天便雨

  無怒除去穢流水側一宿者。現無怒。除穢者現嗔恚盡大穢除盡。流水側一宿者。涉道于彼宿也。欲化牧牛者。種種奸僞盡身奸。彼不淨見根。奸是識身彼。亦盡也。我已除火叁火息

  我已見屋室  更不起愛著

  汝盡脅勒摧  屋舍皆壞敗

  我已見屋者。愛受諸有是屋舍。複作是說。屋舍者此間慢也。複作是說。屋舍是有漏行。複作是說。屋舍者起諸識更不起愛著者。更不複受有。汝盡脅勒摧者。愛欲已盡。複作是說。脅勒者。于此慢相應法彼永盡。複作是說。脅者起諸行結彼盡也。複作是說。脅者是愛彼盡。屋舍壞敗者。五盛陰彼盡無余。複作是說。屋舍皆壞敗者。身見彼盡無余。複作是說。屋舍是無明彼盡無余。複作是說。屋舍是識處住。彼盡無余

  人能善眠寐  亦複憂所護

  心常樂禅中  欲使壞娛樂

  人能善眠寐者。阿吒羅婆屍佉法授決中廣說也。阿吒羅婆作是說。彼亦不作憂如我所憂。世尊說彼不作憂如我所憂

  彼不爲比丘  從彼乞求者

  受取屋舍法  如是非比丘

  比丘契經彼非爲比丘。不作比丘作比丘行法。家法者。受取屋舍作諸屋舍行。非以乞食爲比丘也

  若有福有惡  除去修梵行

  練滅受不起  彼謂之比丘

  若有福有惡者。福者是善有漏行陰。惡者不善。除去者謂已斷也。梵行者修行其道。練滅不受起者。降伏一切魔衆。降伏一切諸結。行者是住也。彼謂之比丘成就比丘行法。複作是說。福者不用定行。惡者無福行。已斷滅彼而修梵行。二二叁昧二二共會。練滅不起者。背彼彼道意止。彼謂之比丘斷諸結

  青數白所覆  一輻車而行

  不勝觀此邊  斷諸流結縛

  廣說如雜阿含

  二十九修跋陀人  我出家行學道

  我已知五十歲  于中學修跋陀

  戒定修行術  獨步思惟念

  敷演說法智  于此無沙門

  戒者身律口命清淨。叁昧者諸善心。獨步行者是其事。術者是智。獨步心思惟叁昧敷演說法智。于彼此無沙門者。智法是道。彼入內外無沙門。問戒行有何差別。答曰。戒是有漏行是無漏。複作是說。戒是學行是無學。叁昧心獨處有何差別。答曰。叁昧是有漏。一心獨處是無漏。叁昧是學。一心獨處是無學。複作是說。戒是增上戒叁昧是增上心行術。增上智慧是謂見谛道。一心思惟道。是謂見谛道思惟道。甚深法此少入無外沙門也。複作是說。戒行是增上戒。叁昧獨處學增上心術者。學增上智慧此是智法如少所入無外沙門也。複作是說。戒叁昧如所說。于戒是修行。謂學增上行。行術者是增上智慧。是謂學增上智慧。獨處心思惟者。是謂學增上心。是謂知法少所入外無沙門也

  有量無量集  能仁舍諸行

  自謹慎內情  無明卵自壞

  有量無量集者。有量是行報生有。諸行者是壽行舍之。能仁者是無學。能仁內樂者禅解脫叁昧樂。叁昧中自謹慎以空爲首。叁謹慎自謹慎成就。無明卵自壞者。猶如壞卵[革*莫]也。不複觀卵[革*莫]如是世尊。舍壽命不觀壽命行。或作是說。量者是人。無量者是余行也。行者受諸有行。內自樂者樂諸道也。余亦如是

  若愛無住處  意漸得開解

  彼愛能仁除  不知天及人

  若愛無住處者。情放逸流馳。彼有二種愛見也。無住處若由愛若由是。意有二種。意愛意見也。漸者俱越二叁愛盡。能仁行天及人所不知。能仁行天及人所不能知。複作是說。若愛無住處。愛是欲愛也。住處諸見也。意漸得開解者。意是有愛。漸是無明。有二愛盡。天及人所不能知。諸見無明盡

  若內無嗔怒  有有獲種稷

  彼無恐畏惱  諸天不往見

  若內無嗔怒者。自喜無嗔恚。有有獲種稷者。中有有是謂有。于此間有。彼無恐畏惱者。善修空善明十二因緣。樂者四出要樂而成就。無惱者無有遺余也。財物之憂設有遺余。財物之中若得若失亦無愁惱。諸天不往見者。已取涅槃不見五趣。複作是說。若內無嗔恚者。現嗔恚盡。有有獲種稷者。現其欲盡。彼無恐畏惱者。善無有憂現愚癡盡。諸天不往見者。無欲無嗔恚亦無愚癡。已所涅槃不見涅槃

  人中等正覺  自訓專正志

  遊行梵迹中  常樂心滅息

  人中者。生于人中。等正覺者。盡覺知諸法。自訓者。自然具。專正志者。得叁叁昧。遊行梵迹者。敬尊法中心。常樂滅息者。諸叁昧心得休息。害諸結心得休息。而樂其中

  衆人所敬仰  盡超一切法

  諸天亦歸命  是謂聞無著

  衆人所敬仰者。承事歸命。盡超一切法者。越諸善法。猶如超諸偈頌。亦度諸不善法。諸天亦歸命者。諸天亦承事歸命。是謂聞無著者。彼從世尊聞。佛天人所供養也

  一切結過去  于園越園果

  于欲出要樂  猶如煉真金

  一切結過去者。度九結是謂一切結過去。複作是說。度于叁結過去也。于園越園果者。五欲爲園。于彼愛盡越諸愛患。越諸結越有樂。于欲出要者。于欲解脫樂初禅。複次欲中出要樂淨處樂。等樂其中。是謂于欲出要樂。猶如煉真金者。如金被煉無有穢垢極妙。如是如來已越于欲盡無諸漏

  叁佛名流布  猶如日除冥

  于世第一尊  亦如安明山

  叁佛名流布者。功德聲聞世尊四方上下。乃至阿迦尼吒天皆聞其聲。猶如日除冥者。如日出時普照世間。冥皆爲明無不蒙其恩。如是世尊已逮正覺。以光明普照叁界。于世第一尊者。以此名爲尊。彼一切爲現照明。亦如安明者。如須彌山王于衆山中極高最大。世尊亦如是。于一切衆生中而作偈導

  我當說其義  亦不作悕望

  一切名龍者  實名爲如來

  我當說其義者。當龍功德。亦不作悕望。尊因陀摩那作是說。是無義語。尊摩醯羅作是說。不作諸衆行。或作是說。不作怨仇。如所說亦無嗔恚而有所作。複作是說。亦不造…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