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49卷28頁碼:P0721
符秦 僧伽跋澄等譯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 ▪第3页

  符秦罽賓叁藏僧伽跋澄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惡行。一切名龍者。實名爲如來。諸有名龍者。于一切中如來最妙龍

  能忍不嫉彼  如龍有二足

  殷勤修梵行  所行龍余迹

  能忍不嫉彼如龍有二足者。彼猶龍象前腳已得隱。然後身得回。如是如來以牢固法身得回轉。殷勤修梵行所行龍余迹者。猶如龍象後腳以得隱。然後身得回轉。如來亦如是。賢聖法服。曩昔諸如來。已得牢固法身得回轉

  信爲大龍象  護爲白雙牙

  念頸智慧頭  威儀用法觀

  信爲大龍象者。猶如龍象受取皆由鼻。如來如是。以信棄不善法而攝善法。猶如龍象鼻最爲要。尊昙摩多羅作是頌契經者之重過。不得言如來之信。更自有因緣。一切諸智算數。象爲大龍。猶如龍象受取皆由鼻。如來亦如是。親近諸法數。亦複分別觀有色身。清淨行如來護亦複如是。賢聖八品道清淨無塵垢。複作是說。猶如龍象牙不可移動。如來亦如是。于四等中受取諸氣味。便得自在。如來牙亦如是。勇猛有衆相。如來亦如是。于六善來。當有衆相好丈夫之才。念頸者猶如龍象頸盡取一切諸味。如來神足亦複如是。一切諸法皆悉普具。複作是說。猶如龍象頸而扶持頭。如來亦如是。念最爲上頭爲智者。猶如龍象以頭爲命。如來亦如是。以智慧爲命。複作是說。猶如龍象色身之中頭最爲上。如來亦如是。法身之中叁耶叁佛最爲上。威儀用法觀者。或作是說。此事亦如是二眼用法觀。猶如龍象左右有兩肩。如來亦如是。有二種。等身習出要。等身盡出要。迹滅不複起。複作是說。猶如龍象。有諸法觀速疾而知。如來亦如是。有衆相知衆生。或作是說。猶如龍象心意有衆相。若步若行皆悉知之。如來亦如是。于色身中頭最爲上。如來亦如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身中最爲上。或作是說。此亦是其事。有入法觀。猶如龍象左右有二肩。如來亦如是。有二種。等習身出要。等盡身出要。複作是說。猶如龍象法觀作衆相。禦象知其相。如來亦如是。亦知其相解衆生。或作是說。猶如龍象意之所念悉能成辦。若行若住皆悉知之。本無如來亦複如是。知衆生根本。或作是說。猶如龍象意之所念。若行若住皆悉知之。本無如來亦如是。知衆生根相。或作是說。猶如是知衆生根。或作是說。猶如龍象意之所念。若住若行皆悉知之。如來亦如是。知諸根相。親近諸行。于衆生中敷演法。默然承受奉行。展轉相應

  法藏皆滿具  照明除拂去

  樂禅出入息  內自善謹慎

  法藏皆滿具者。猶如龍象腹入若幹種食。皆依仰之。如來亦如是。法等諸藏依法食。照明除拂去者。猶如龍象尾拂蚊虻蠅[蟲*蚤]皆能拂去。如來亦如是。身中敷演教樂禅。出入息內自善謹慎。猶如龍象以出入息而養其形常以爲樂。如來亦如是。常以四禅而養其形。內方便具足

  龍行求茂草  龍住威儀盛

  龍臥威儀具  坐亦威儀成

  一切龍威成  是謂龍威儀

  龍行求茂草者。乃至是謂龍威儀者。世尊于一切威儀中戒叁昧成就。得叁昧亦成就。若威儀成就。意食不穢處而不食。龍食而量腹命亦不貪。意食不穢處穢處而不食者。穢處食者何等是。有貪意起與邪命俱。彼是穢處。無穢處者。反上事也。彼如來除去穢食。擇無穢食使根充足而無衆病。猶如膏拊創。亦如膏車。服衆藥草無有貪著。故曰不貪

  以得食斷饑  不畜積遺余

  受彼信施食  除彼不與取

  以得食斷饑者。草爲食覆爲衣。不畜積遺余。不得畜積。不露形體。得施食才欲存形。受彼信施食。除彼不與取者。以法求取。複次當說其要。若得遺長複次藏貯以爲家業。彼如來皆悉知除去非行。故曰斷諸饑渴者也

  斷諸一切結  亦斷諸縛著

  彼行在在處  亦無憂畏患

  斷一切諸結者。滅七結也。亦斷諸縛著者。滅叁縛也。複次本無如來結根。使根永盡無縛著。起諸照明故。曰斷諸一切結也。如來見諸穢心不染著。故曰彼行在在處處也

  愚死命有二數  有無怒見家業

  善眠寐二比丘  草覆衣一切使

  偈揵度第叁品竟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品首

  見色無娛娛  無欲及諸貪

  況革囊盛糞  使五意移動

  見色無娛娛者。何以故。世尊作是說。況革囊盛糞者。或作是說。現其愛盡。天樂天女。常無欲于彼。況革囊盛糞。複次欲斷摩诃檀提(梵志)縛。不欲使頻至佛所

  梵志慢滿擔  怒煙害爲灰

  口淨心如火  心者火坑藏

  梵志慢滿者。猶如負重擔不畏懼于人。如是慢所縛不畏懼。怒煙者。猶如先有煙然後火乃然。如是失有怒然後方有教。猶如煙亂一切色。怒亦如是而亂衆色。害爲灰者。猶如灰無用于物。如是害亦無用于物也。口淨者猶如淨投火。如是舌長益于諸法。心者火坑藏者。猶如祠火處所。如是心爲智火所然。自動人中明者。猶如自第一火

  信種自暴露  智慧爲耕犁

  慚愧心所縛  心手之執杖

  信種自暴露者。猶如先有萌牙。如是信爲道然後行道。暴露者暴爲閑居。猶如莖生得雨潤澤。如是生善功德以暴潤澤。智慧爲耕犁者。猶如集聚耕地。如是信成衆善功德。如是智慧成衆善功德。耕者結使。慚愧者猶如犁[車*鬲]。如是慚愧住智慧。心縛者叁叁昧是。意縛猶如輻。如是叁昧猶如不移動。手執杖者。猶如耕地杖用驅行。如是念耕結得善驅

  身整口亦整  猶如往求食

  實作擇去穢  受語而解脫

  身整身律儀也。口整者口律儀。猶如往求食者。命命清淨也。實作擇去穢者。以智谛耕除諸。受語而解脫者。猶如耕犁。人事辦則舍。如是等與相應而舍其行。諸已滅便有勇猛意

  勇猛共二轭  方便獲安處

  已往不複還  所至無憂畏

  勇猛共二轭者。猶如牛有力勢不舍其轭。如是勇猛之力。亦不舍其轭。方便獲安處者。有四方便已盡是謂涅槃。亦是安隱處勇猛志。彼已往不複還者。有力勢不複還。所至無憂畏者。已到涅槃諸憂畏患永盡無余

  如是耕田作  彼曰甘露果

  能忍如是業  一切苦解脫

  如是耕田作者。作如是修行道也。彼曰甘露果涅槃爲果。能忍如是業者。修行此道。一切苦解脫者。于叁界苦而得解脫。或作是說。道教于彼智慧斷諸結使。身整口亦整。猶如往求食者。等語等業等命。勇猛共二轭者等方便也。念爲杖者等念也。意縛者等叁昧也。已說五根彼信種信根也。勇猛共二轭精進根也。念爲杖者念根也意縛者定。根也智慧唱導是慧根也

  專念巧便求  亦不樂在家

  群雁往奔池  盡流除嗔恚

  專念巧便求者。出家學道。專念者系念不移。亦不樂在家者。不樂處家恩愛之中。群雁往奔池盡流除嗔恚者。猶如群雁舍大山林無戀慕情。如是彼滅于五欲無戀慕情。所可用道滅于五欲。如所說法之所除。況非法也。複作是說。專念求巧便者。常樂閑居坐禅。亦不樂在家者。不樂于叁界衆生。群雁往奔池盡嗔恚者。流爲無明。所可用道除無明。彼道亦除。複作是說。專念巧便求者。而修行道遊居意山中。亦不樂在家者。遠離愛著。如所說諸痛中愛此是愛也。已能舍彼亦不樂愛著。群雁往奔池盡流嗔恚者。流爲六入。如所說長者眼爲識流源。彼能滅六入所可用道。滅六入者。彼道亦滅

  諸度江海者  作橋度彼岸

  有縛我求度  智者先達岸

  諸度江者。如所說如瞿昙世尊。由異學故往受恒水。水神作是說偈。彼河恒薩牢頻鬧作諸橋諸不得神足。或作是說。諸受頻鬧者。結爲頻生。死爲薩牢。如所說由薩羅有是池。作諸橋修行道也。舍山者滅于五欲。縛拔求度者。外道求道。智者先達岸者。說度生死岸。複作是說。諸度頻鬧者。見谛所斷結滅也。薩羅者思惟所斷結滅也。作橋者興起道也。舍山者滅諸蓋。縛拔者修學道。智者先達岸。羅漢度生死岸

  不于見健疾  是我之齊限

  非行能除往  不染于家累

  不于見健疾者。等智成就健疾。彼不淨之見不聞健疾。非健疾者。能淨其邊。彼亦欲淨于欲殷勤。界亦不聞將往。何以故。不染于家累者。彼不隨此見

  若林柱牢固  于他盡其語

  若無欲善根  能仁亦牢固

  若林柱牢固者。尊者阿那律授決中廣說。猶如林柱不可移動。如是彼尊者。若毀罵若歎譽不可移動。于他盡其語者。語在內若毀罵複有歎譽者。善無欲者諸結使盡。善根者于叁叁昧。是叁昧根。能仁亦複牢固者。佛聲無學智

  不二行作講堂  養妻子非比丘

  于衆生不改嗔  能仁常護衆生

  不二行作講堂者。獵師喻中已說。不二行作講堂者。獵師所行閑居聚中。比丘行聚中聚。閑居獵師所爲非行。比丘護賢行。養妻子非比丘。獵師及妻子比丘非其行。唯自養以法聚。彼于衆生不改嗔者。獵師不改于殺生能仁常護衆生者。比丘無有殺意

  于前中間後  從他受信施

  亦無怨恨心  能仁亦護彼

  于前者不食。中間者半食。後者余食未盡。從他受信施。比丘得食。亦無怨恨心者。亦不罵亦不能傷其形。不作強顔。不是語我不得物。終不離此法。複作是說。于前者好微妙食。中者中食。後者下食。從他得信施者。從他受信施。不說惡語。所得惡食處亦不避。亦不執語所得惡食處。亦不頻往彼乞求皆悉遍。複作是說。惡不能壞其意好不起愛著

  有說第一者  夜叉淨非淨

  何爲此解脫  無余名曰善

  有說第一者。此夜叉淨說。猶如此有想無想天。何爲此解脫者。如是無余智者方便說淨

  饑渴第一病  行爲第一苦

  如實知是者  涅槃第一樂

  饑渴第一病者。斷手授決中已說。彼斷手不大苦。如饑渴者。行爲第一苦者。彼行有若幹種。若如實知此者。涅槃第一樂。能知如是行。不成就所作行口。彼便有樂。複作是說。饑渴第一病者。常爲所縛乃至不可治。行爲第一苦者。如實知之能知此諸行。諸行涅槃第一樂者。休息爲樂。無所觀爲樂永樂。複作是說。饑渴爲第一病者。是苦谛也。行爲第一苦者。無明緣行也。受諸患是謂習谛也。如是實知者是道谛也。涅槃第一樂者是盡谛也

  慚愧梵志衣  梵志手爲淨

  水常流不住  舌陳爲澡[溘-去+水]

  慚愧梵志衣者。尊者大目揵連授決中已說。猶如衣裳用覆蓋隱處。慚愧亦如是。蓋覆隱處。梵志手淨者。猶如已淨祀火。我亦如是。而修淨行去離行。水常流不住舌陳爲澡[溘-去+水]者。猶如以澡[溘-去+水]蕩滌不淨器。我舌亦如是。除去穢行晝夜不休息

  祀火有常想  以依內心意

  晝夜勤祠祀  律儀不失節

  祀火有常想者。止觀彼然智火。以依內心意者。自依猗心彼能滅。晝夜修行律儀。不失節諸根。在內彼能思惟心被教訓。是謂藏匿。複作是說。隱處者身口意。律儀訓者諸戒具足。複作是說。慚愧梵志衣者。現善行起。梵志手淨者。水常流不住。舌陳爲澡[溘-去+水]。舌善行第二偈謂心善行。于叁善行名婆羅門

  度慚常呵彼  我與況汝要

  亦不作非行  當知此非我

  度慚者。可慚而不慚。彼當知不自親。況當親余者。常呵彼者非親者。當知是怨仇而住我所。我與汝說要者。諸有雜穢。雖慎從衆生。當知此奸穢。亦不作非行者。諸有親厚事彼不起惱。所作方便當知慎怨家

  于欲意不離  念亦無厭足

  觀彼能離者  彼具智慧足

  于欲意不離者。菩薩授決中已說。乃至意念欲心亦無厭足。不能去離彼愛。能離者現欲想盡。于中次第觀彼盡時。是說曰彼能離者。彼具慧乃足者。諸觀欲不淨彼著愛欲也

  谛谛而善見  尊者轉歎天

  谛谛而善見者。谛是苦谛也。習谛增上谛是道谛也。盡谛複作是說。有叁谛苦谛習谛道谛。增上是盡谛。複作是說。谛是等谛。增上第一義谛

  解脫彼此脫  解脫複見縛

  賢聖不見脫  解脫于愚惑

  一子授決中已說。解脫彼此脫者。于妄語中解脫。爲殺所染。解脫複見縛者。于一害得脫。複爲他所染也。賢聖不得脫者。見谛而得解脫于愚惑。于縛系彼不得解脫。如是斷滅見得解脫。有常見所縛。如是聞念中得解脫。如是身見中得解脫。爲猶豫取縛。于貪欲得解脫。爲色愛所縛。于色愛得解脫。爲無色愛所縛

  若于長短中  粗細好惡行

  于世不與取  故曰名梵志

  若于長短中者。答曰。長短不成就。于彼少有所觀便有長也。少有所觀便有短也。此如來教誡語也。又粗者亦不成就。問雲何量亦不成就耶。答曰。于中不說量不可持亦無來者。若受不與取。彼則粗亦不成就。于彼亦不盡有量。有清淨行亦有少成就。問諸有清淨行成就。答曰。非以行不與取色。于中淨不淨行彼則成就。是廣舌教誡之語。故曰梵志者。具足衆行是謂梵志。或作是說。起諸不與取結諸結盡。是婆羅門

  不善而有善  當依叁佛家

  不住益衆生  彼曰而依有

  不善而有善者。于不善中終便生余處。彼先滅本想。而更得余想。常依叁佛家者。不依母胎。不住益衆生者。于他家命終在母胎長大。彼曰而依有。意生有是善行

  若數于世易  無勝況當世

  永滅無煙曀  于中樂不害

  滿願子于其中求數者。知而滅世者。諸入異于彼外。不異者是內。複作是說。異者是天。不異者是地獄。複作是說。異者色無色界相應。不異者欲界相應。此數是無常苦空無我。因果自相遍相。無勝況當世者。無明見所知。如說染著魔所縛息者。叁火息滅休息。常永寂有滅息永煙曀滅現嗔恚所纏盡。複作是說。現內緣諸結盡無煙曀。如所說愛所行也。有覺息亦無煙曀。如所說有覺亦煙。無害者現叁害盡。無望者現利望命望盡。複次現有愛盡。能有所越

  解脫墮複墮  貪著複來還

  已還歡樂處  于善住善處

  解脫複墮者。解脫者于欲界脫。亦脫欲界結使。色無色界愛未盡。于彼墮墮便生。貪著複來還者。彼不能展轉除盡欲界相應結來住彼。于彼方便染著。欲界諸結使不能拔離。複起欲界結使。來至欲界。已還歡樂處者。謂佛聲聞彼已還安隱處。無生無病死之患。歡樂處者賢聖八品道。于善住善樂叁昧樂于中遊行。永還安樂處者。複作是說。解脫墮複墮者。于須陀洹得解脫墮地獄。彼墮天貪著複來還。欲界愛未盡。還來人間。還歡樂處者。無有恐懼入地獄之憂。樂者賢聖之道。于善住善者。越一切諸結還于涅槃。複作說。墮複墮者斷滅見。解脫有常見。墮貪著複來還者。地獄餓鬼畜生。于有常斷滅解脫而修行道。余者亦如是

  見慢起信意  見偈等前後

  饑依欲及谛  解脫滿願子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揵度第四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