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49卷28页码:P0721
符秦 僧伽跋澄等译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 ▪第3页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恶行。一切名龙者。实名为如来。诸有名龙者。于一切中如来最妙龙

  能忍不嫉彼  如龙有二足

  殷勤修梵行  所行龙余迹

  能忍不嫉彼如龙有二足者。彼犹龙象前脚已得隐。然后身得回。如是如来以牢固法身得回转。殷勤修梵行所行龙余迹者。犹如龙象后脚以得隐。然后身得回转。如来亦如是。贤圣法服。曩昔诸如来。已得牢固法身得回转

  信为大龙象  护为白双牙

  念颈智慧头  威仪用法观

  信为大龙象者。犹如龙象受取皆由鼻。如来如是。以信弃不善法而摄善法。犹如龙象鼻最为要。尊昙摩多罗作是颂契经者之重过。不得言如来之信。更自有因缘。一切诸智算数。象为大龙。犹如龙象受取皆由鼻。如来亦如是。亲近诸法数。亦复分别观有色身。清净行如来护亦复如是。贤圣八品道清净无尘垢。复作是说。犹如龙象牙不可移动。如来亦如是。于四等中受取诸气味。便得自在。如来牙亦如是。勇猛有众相。如来亦如是。于六善来。当有众相好丈夫之才。念颈者犹如龙象颈尽取一切诸味。如来神足亦复如是。一切诸法皆悉普具。复作是说。犹如龙象颈而扶持头。如来亦如是。念最为上头为智者。犹如龙象以头为命。如来亦如是。以智慧为命。复作是说。犹如龙象色身之中头最为上。如来亦如是。法身之中三耶三佛最为上。威仪用法观者。或作是说。此事亦如是二眼用法观。犹如龙象左右有两肩。如来亦如是。有二种。等身习出要。等身尽出要。迹灭不复起。复作是说。犹如龙象。有诸法观速疾而知。如来亦如是。有众相知众生。或作是说。犹如龙象心意有众相。若步若行皆悉知之。如来亦如是。于色身中头最为上。如来亦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身中最为上。或作是说。此亦是其事。有入法观。犹如龙象左右有二肩。如来亦如是。有二种。等习身出要。等尽身出要。复作是说。犹如龙象法观作众相。御象知其相。如来亦如是。亦知其相解众生。或作是说。犹如龙象意之所念悉能成办。若行若住皆悉知之。本无如来亦复如是。知众生根本。或作是说。犹如龙象意之所念。若行若住皆悉知之。本无如来亦如是。知众生根相。或作是说。犹如是知众生根。或作是说。犹如龙象意之所念。若住若行皆悉知之。如来亦如是。知诸根相。亲近诸行。于众生中敷演法。默然承受奉行。展转相应

  法藏皆满具  照明除拂去

  乐禅出入息  内自善谨慎

  法藏皆满具者。犹如龙象腹入若干种食。皆依仰之。如来亦如是。法等诸藏依法食。照明除拂去者。犹如龙象尾拂蚊虻蝇[虫*蚤]皆能拂去。如来亦如是。身中敷演教乐禅。出入息内自善谨慎。犹如龙象以出入息而养其形常以为乐。如来亦如是。常以四禅而养其形。内方便具足

  龙行求茂草  龙住威仪盛

  龙卧威仪具  坐亦威仪成

  一切龙威成  是谓龙威仪

  龙行求茂草者。乃至是谓龙威仪者。世尊于一切威仪中戒三昧成就。得三昧亦成就。若威仪成就。意食不秽处而不食。龙食而量腹命亦不贪。意食不秽处秽处而不食者。秽处食者何等是。有贪意起与邪命俱。彼是秽处。无秽处者。反上事也。彼如来除去秽食。择无秽食使根充足而无众病。犹如膏拊创。亦如膏车。服众药草无有贪着。故曰不贪

  以得食断饥  不畜积遗余

  受彼信施食  除彼不与取

  以得食断饥者。草为食覆为衣。不畜积遗余。不得畜积。不露形体。得施食才欲存形。受彼信施食。除彼不与取者。以法求取。复次当说其要。若得遗长复次藏贮以为家业。彼如来皆悉知除去非行。故曰断诸饥渴者也

  断诸一切结  亦断诸缚着

  彼行在在处  亦无忧畏患

  断一切诸结者。灭七结也。亦断诸缚著者。灭三缚也。复次本无如来结根。使根永尽无缚着。起诸照明故。曰断诸一切结也。如来见诸秽心不染着。故曰彼行在在处处也

  愚死命有二数  有无怒见家业

  善眠寐二比丘  草覆衣一切使

  偈揵度第三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

  见色无娱娱  无欲及诸贪

  况革囊盛粪  使五意移动

  见色无娱娱者。何以故。世尊作是说。况革囊盛粪者。或作是说。现其爱尽。天乐天女。常无欲于彼。况革囊盛粪。复次欲断摩诃檀提(梵志)缚。不欲使频至佛所

  梵志慢满担  怒烟害为灰

  口净心如火  心者火坑藏

  梵志慢满者。犹如负重担不畏惧于人。如是慢所缚不畏惧。怒烟者。犹如先有烟然后火乃然。如是失有怒然后方有教。犹如烟乱一切色。怒亦如是而乱众色。害为灰者。犹如灰无用于物。如是害亦无用于物也。口净者犹如净投火。如是舌长益于诸法。心者火坑藏者。犹如祠火处所。如是心为智火所然。自动人中明者。犹如自第一火

  信种自暴露  智慧为耕犁

  惭愧心所缚  心手之执杖

  信种自暴露者。犹如先有萌牙。如是信为道然后行道。暴露者暴为闲居。犹如茎生得雨润泽。如是生善功德以暴润泽。智慧为耕犁者。犹如集聚耕地。如是信成众善功德。如是智慧成众善功德。耕者结使。惭愧者犹如犁[车*鬲]。如是惭愧住智慧。心缚者三三昧是。意缚犹如辐。如是三昧犹如不移动。手执杖者。犹如耕地杖用驱行。如是念耕结得善驱

  身整口亦整  犹如往求食

  实作择去秽  受语而解脱

  身整身律仪也。口整者口律仪。犹如往求食者。命命清净也。实作择去秽者。以智谛耕除诸。受语而解脱者。犹如耕犁。人事办则舍。如是等与相应而舍其行。诸已灭便有勇猛意

  勇猛共二轭  方便获安处

  已往不复还  所至无忧畏

  勇猛共二轭者。犹如牛有力势不舍其轭。如是勇猛之力。亦不舍其轭。方便获安处者。有四方便已尽是谓涅槃。亦是安隐处勇猛志。彼已往不复还者。有力势不复还。所至无忧畏者。已到涅槃诸忧畏患永尽无余

  如是耕田作  彼曰甘露果

  能忍如是业  一切苦解脱

  如是耕田作者。作如是修行道也。彼曰甘露果涅槃为果。能忍如是业者。修行此道。一切苦解脱者。于三界苦而得解脱。或作是说。道教于彼智慧断诸结使。身整口亦整。犹如往求食者。等语等业等命。勇猛共二轭者等方便也。念为杖者等念也。意缚者等三昧也。已说五根彼信种信根也。勇猛共二轭精进根也。念为杖者念根也意缚者定。根也智慧唱导是慧根也

  专念巧便求  亦不乐在家

  群雁往奔池  尽流除嗔恚

  专念巧便求者。出家学道。专念者系念不移。亦不乐在家者。不乐处家恩爱之中。群雁往奔池尽流除嗔恚者。犹如群雁舍大山林无恋慕情。如是彼灭于五欲无恋慕情。所可用道灭于五欲。如所说法之所除。况非法也。复作是说。专念求巧便者。常乐闲居坐禅。亦不乐在家者。不乐于三界众生。群雁往奔池尽嗔恚者。流为无明。所可用道除无明。彼道亦除。复作是说。专念巧便求者。而修行道游居意山中。亦不乐在家者。远离爱着。如所说诸痛中爱此是爱也。已能舍彼亦不乐爱着。群雁往奔池尽流嗔恚者。流为六入。如所说长者眼为识流源。彼能灭六入所可用道。灭六入者。彼道亦灭

  诸度江海者  作桥度彼岸

  有缚我求度  智者先达岸

  诸度江者。如所说如瞿昙世尊。由异学故往受恒水。水神作是说偈。彼河恒萨牢频闹作诸桥诸不得神足。或作是说。诸受频闹者。结为频生。死为萨牢。如所说由萨罗有是池。作诸桥修行道也。舍山者灭于五欲。缚拔求度者。外道求道。智者先达岸者。说度生死岸。复作是说。诸度频闹者。见谛所断结灭也。萨罗者思惟所断结灭也。作桥者兴起道也。舍山者灭诸盖。缚拔者修学道。智者先达岸。罗汉度生死岸

  不于见健疾  是我之齐限

  非行能除往  不染于家累

  不于见健疾者。等智成就健疾。彼不净之见不闻健疾。非健疾者。能净其边。彼亦欲净于欲殷勤。界亦不闻将往。何以故。不染于家累者。彼不随此见

  若林柱牢固  于他尽其语

  若无欲善根  能仁亦牢固

  若林柱牢固者。尊者阿那律授决中广说。犹如林柱不可移动。如是彼尊者。若毁骂若叹誉不可移动。于他尽其语者。语在内若毁骂复有叹誉者。善无欲者诸结使尽。善根者于三三昧。是三昧根。能仁亦复牢固者。佛声无学智

  不二行作讲堂  养妻子非比丘

  于众生不改嗔  能仁常护众生

  不二行作讲堂者。猎师喻中已说。不二行作讲堂者。猎师所行闲居聚中。比丘行聚中聚。闲居猎师所为非行。比丘护贤行。养妻子非比丘。猎师及妻子比丘非其行。唯自养以法聚。彼于众生不改嗔者。猎师不改于杀生能仁常护众生者。比丘无有杀意

  于前中间后  从他受信施

  亦无怨恨心  能仁亦护彼

  于前者不食。中间者半食。后者余食未尽。从他受信施。比丘得食。亦无怨恨心者。亦不骂亦不能伤其形。不作强颜。不是语我不得物。终不离此法。复作是说。于前者好微妙食。中者中食。后者下食。从他得信施者。从他受信施。不说恶语。所得恶食处亦不避。亦不执语所得恶食处。亦不频往彼乞求皆悉遍。复作是说。恶不能坏其意好不起爱着

  有说第一者  夜叉净非净

  何为此解脱  无余名曰善

  有说第一者。此夜叉净说。犹如此有想无想天。何为此解脱者。如是无余智者方便说净

  饥渴第一病  行为第一苦

  如实知是者  涅槃第一乐

  饥渴第一病者。断手授决中已说。彼断手不大苦。如饥渴者。行为第一苦者。彼行有若干种。若如实知此者。涅槃第一乐。能知如是行。不成就所作行口。彼便有乐。复作是说。饥渴第一病者。常为所缚乃至不可治。行为第一苦者。如实知之能知此诸行。诸行涅槃第一乐者。休息为乐。无所观为乐永乐。复作是说。饥渴为第一病者。是苦谛也。行为第一苦者。无明缘行也。受诸患是谓习谛也。如是实知者是道谛也。涅槃第一乐者是尽谛也

  惭愧梵志衣  梵志手为净

  水常流不住  舌陈为澡[溘-去+水]

  惭愧梵志衣者。尊者大目揵连授决中已说。犹如衣裳用覆盖隐处。惭愧亦如是。盖覆隐处。梵志手净者。犹如已净祀火。我亦如是。而修净行去离行。水常流不住舌陈为澡[溘-去+水]者。犹如以澡[溘-去+水]荡涤不净器。我舌亦如是。除去秽行昼夜不休息

  祀火有常想  以依内心意

  昼夜勤祠祀  律仪不失节

  祀火有常想者。止观彼然智火。以依内心意者。自依猗心彼能灭。昼夜修行律仪。不失节诸根。在内彼能思惟心被教训。是谓藏匿。复作是说。隐处者身口意。律仪训者诸戒具足。复作是说。惭愧梵志衣者。现善行起。梵志手净者。水常流不住。舌陈为澡[溘-去+水]。舌善行第二偈谓心善行。于三善行名婆罗门

  度惭常呵彼  我与况汝要

  亦不作非行  当知此非我

  度惭者。可惭而不惭。彼当知不自亲。况当亲余者。常呵彼者非亲者。当知是怨仇而住我所。我与汝说要者。诸有杂秽。虽慎从众生。当知此奸秽。亦不作非行者。诸有亲厚事彼不起恼。所作方便当知慎怨家

  于欲意不离  念亦无厌足

  观彼能离者  彼具智慧足

  于欲意不离者。菩萨授决中已说。乃至意念欲心亦无厌足。不能去离彼爱。能离者现欲想尽。于中次第观彼尽时。是说曰彼能离者。彼具慧乃足者。诸观欲不净彼着爱欲也

  谛谛而善见  尊者转叹天

  谛谛而善见者。谛是苦谛也。习谛增上谛是道谛也。尽谛复作是说。有三谛苦谛习谛道谛。增上是尽谛。复作是说。谛是等谛。增上第一义谛

  解脱彼此脱  解脱复见缚

  贤圣不见脱  解脱于愚惑

  一子授决中已说。解脱彼此脱者。于妄语中解脱。为杀所染。解脱复见缚者。于一害得脱。复为他所染也。贤圣不得脱者。见谛而得解脱于愚惑。于缚系彼不得解脱。如是断灭见得解脱。有常见所缚。如是闻念中得解脱。如是身见中得解脱。为犹豫取缚。于贪欲得解脱。为色爱所缚。于色爱得解脱。为无色爱所缚

  若于长短中  粗细好恶行

  于世不与取  故曰名梵志

  若于长短中者。答曰。长短不成就。于彼少有所观便有长也。少有所观便有短也。此如来教诫语也。又粗者亦不成就。问云何量亦不成就耶。答曰。于中不说量不可持亦无来者。若受不与取。彼则粗亦不成就。于彼亦不尽有量。有清净行亦有少成就。问诸有清净行成就。答曰。非以行不与取色。于中净不净行彼则成就。是广舌教诫之语。故曰梵志者。具足众行是谓梵志。或作是说。起诸不与取结诸结尽。是婆罗门

  不善而有善  当依三佛家

  不住益众生  彼曰而依有

  不善而有善者。于不善中终便生余处。彼先灭本想。而更得余想。常依三佛家者。不依母胎。不住益众生者。于他家命终在母胎长大。彼曰而依有。意生有是善行

  若数于世易  无胜况当世

  永灭无烟曀  于中乐不害

  满愿子于其中求数者。知而灭世者。诸入异于彼外。不异者是内。复作是说。异者是天。不异者是地狱。复作是说。异者色无色界相应。不异者欲界相应。此数是无常苦空无我。因果自相遍相。无胜况当世者。无明见所知。如说染着魔所缚息者。三火息灭休息。常永寂有灭息永烟曀灭现嗔恚所缠尽。复作是说。现内缘诸结尽无烟曀。如所说爱所行也。有觉息亦无烟曀。如所说有觉亦烟。无害者现三害尽。无望者现利望命望尽。复次现有爱尽。能有所越

  解脱堕复堕  贪着复来还

  已还欢乐处  于善住善处

  解脱复堕者。解脱者于欲界脱。亦脱欲界结使。色无色界爱未尽。于彼堕堕便生。贪着复来还者。彼不能展转除尽欲界相应结来住彼。于彼方便染着。欲界诸结使不能拔离。复起欲界结使。来至欲界。已还欢乐处者。谓佛声闻彼已还安隐处。无生无病死之患。欢乐处者贤圣八品道。于善住善乐三昧乐于中游行。永还安乐处者。复作是说。解脱堕复堕者。于须陀洹得解脱堕地狱。彼堕天贪着复来还。欲界爱未尽。还来人间。还欢乐处者。无有恐惧入地狱之忧。乐者贤圣之道。于善住善者。越一切诸结还于涅槃。复作说。堕复堕者断灭见。解脱有常见。堕贪着复来还者。地狱饿鬼畜生。于有常断灭解脱而修行道。余者亦如是

  见慢起信意  见偈等前后

  饥依欲及谛  解脱满愿子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揵度第四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本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经文阅读已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