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 ▪第2页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切众生佛最为圣。一切悉知。问犹如实有涅槃道。何以故双出二事。于尊因陀摩罗沙门名作是说。求为道出要为涅槃。不空为谛义。毗舒佉作是说。犹如智于境界回转。道亦如是。犹如智有境界。如是谛涅槃。犹如断结。犹如智有境界。谛亦如是也
觉粗亦觉细 意盛慢所畏
此非智所觉 意或奔诸趣
觉粗者不善也。觉细善有漏受诸有也。复作是说。觉粗者见谛所断。觉细者思惟所断。复作是说。觉粗者与欲界相应。觉细者与色界相应。复作是说。觉粗觉欲也。觉细者觉智也。意盛慢所畏者。自意所生意流驰意。流驰与相应觉知。如是与无明智彼有觉也。各各驰走展转觉知心意常乱
如是意觉知 无恼威仪念
在心意炽盛 无余诸佛灭
如是意觉知者。等住觉知渐为方便。无恼威仪念者。威仪者亦不觉。念者专其念。心不移动住者。如念无异。炽盛者。无余之所灭。佛能永灭。问疑无有疑身绝欲使。彼亦是佛耶。答曰。诸佛是法。亲近诸佛于此契经。复次诸界佛所灭。声闻不能灭诸界。复作是说。无余诸佛境界灭
天远地无边 大海亦无际
日月降光处 及其灭处所
有实无实法 是谓四极远
天远地无边者。偈广说。乃至灭处方远俱越。有实无实法者。是四极远自极远此法道。无实法是垢。复作是说。有实法十善。无实法十不善法。复作是说。实法是涅槃。无实法是生死。复作是说。实法是谛。无实法是诸见。复作是说。实法是七法。无实法是七非法。复作是说。实法诸佛之要。敷演法教。无法不阐等法印法教也。彼于是不久自然之理
优婆尼摩王 既觉寤驰走
偈缘世灭尽 生老道二远◎
偈揵度第二品竟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
尽形寿愚痴 亲近诸智者
彼不识了法 犹杓不别味
尽形寿愚痴。愚痴者。谓之无此力势。知善语恶语义。彼尽形寿亲近诸知识。亦不解了法。智在须臾间。亲近诸智。彼能识了法。犹舌尽别味。智在须臾间。亲近诸智者。智者谓之诸阴善持善入善。又此力势成诸器教。愚痴者。谓之无此力势。不能解十二因缘。智者谓之有此力势说十二因缘。愚痴者不成圣谛之器。智者谓之数四。四演谛故。曰智在须臾间亲近诸智者
彼于死不死 住者亦不住
于穷亦好施 此法非无义
彼于死不死者。于嫉妒中于妒死而死。好施者于妒着不死。以智慧命为活。住者亦不住。犹如逐商人失道。为恶狩盗贼所害。犹不失道人。不为恶兽盗贼所害。此最是施。于贫能施者。彼愍孤穷。此久远常法。或作是说。于彼死不死者。悭嫉于恶趣中死。好施者生天上储粮在前。犹如商人粮食乏少便遭困厄。于少能施者。此法是孤穷。是为孤穷之法
本乐得存命 此瞿昙弟子
保命自知短 无常求所施
坐具亦无常 觉知世无常
命知足易满 本尽苦原本
本乐得存命者。尔时诸天为诸懈惓比丘。说佛语本乐得存命。知足易满易养。禅乐三昧善居止。无常求所施者。亦不留遗余。以乞求为命。坐具无常者。在树下空处。游戏其中意不专一处。知世无常者。本尽苦原本。知六入无常度生死流。复作是说。本乐得存命者。此瞿昙弟子。本以智慧为命无常求所施。坐具亦无常者。以无常想乞求。复以无常想处彼坐具。觉世无常本尽苦原本者。修无愿解脱。觉无所造而般涅槃
以何智慧知 慧必不有难
以何智慧知 是谓名为慧
以何智慧知慧必不有难。是何智。如想无有异。以何智慧知是谓名慧者。以何等智慧知。已知而知者。若法无有难诸法无有二想。于中以何智慧知。是谓名为智慧。诸法无有二想。无有二种生。以何智慧知。是谓名为智慧。此智慧智已知。便是其知此是何智。犹如一切无常智智亦无常。一切无我智智亦无我。犹如有一切智亦有知
有寡有生者 出牛入牛者
亦有牛长大 欲者天便雨
有寡有生。檀尼所由原寡不生牸牛。忆来导引前在。后驱牛者。牛长者。大牛长无寡。无有生者。出牛入牛者亦复无也。亦无有牛长大。欲者天便雨无寡。世尊作是说。一切无现无所取。复作是说。色无色界结无有不尽者。无生者欲界无有结不尽者也。忆牛者无明也。入者彼相应心心法。与彼回转心不相应行。牛长大者。于此慢尽所作事办
无怒除去秽 流水侧一宿
庐露我大覆 若欲天便雨
无怒除去秽流水侧一宿者。现无怒。除秽者现嗔恚尽大秽除尽。流水侧一宿者。涉道于彼宿也。欲化牧牛者。种种奸伪尽身奸。彼不净见根。奸是识身彼。亦尽也。我已除火三火息
我已见屋室 更不起爱着
汝尽胁勒摧 屋舍皆坏败
我已见屋者。爱受诸有是屋舍。复作是说。屋舍者此间慢也。复作是说。屋舍是有漏行。复作是说。屋舍者起诸识更不起爱著者。更不复受有。汝尽胁勒摧者。爱欲已尽。复作是说。胁勒者。于此慢相应法彼永尽。复作是说。胁者起诸行结彼尽也。复作是说。胁者是爱彼尽。屋舍坏败者。五盛阴彼尽无余。复作是说。屋舍皆坏败者。身见彼尽无余。复作是说。屋舍是无明彼尽无余。复作是说。屋舍是识处住。彼尽无余
人能善眠寐 亦复忧所护
心常乐禅中 欲使坏娱乐
人能善眠寐者。阿吒罗婆尸佉法授决中广说也。阿吒罗婆作是说。彼亦不作忧如我所忧。世尊说彼不作忧如我所忧
彼不为比丘 从彼乞求者
受取屋舍法 如是非比丘
比丘契经彼非为比丘。不作比丘作比丘行法。家法者。受取屋舍作诸屋舍行。非以乞食为比丘也
若有福有恶 除去修梵行
练灭受不起 彼谓之比丘
若有福有恶者。福者是善有漏行阴。恶者不善。除去者谓已断也。梵行者修行其道。练灭不受起者。降伏一切魔众。降伏一切诸结。行者是住也。彼谓之比丘成就比丘行法。复作是说。福者不用定行。恶者无福行。已断灭彼而修梵行。二二三昧二二共会。练灭不起者。背彼彼道意止。彼谓之比丘断诸结
青数白所覆 一辐车而行
不胜观此边 断诸流结缚
广说如杂阿含
二十九修跋陀人 我出家行学道
我已知五十岁 于中学修跋陀
戒定修行术 独步思惟念
敷演说法智 于此无沙门
戒者身律口命清净。三昧者诸善心。独步行者是其事。术者是智。独步心思惟三昧敷演说法智。于彼此无沙门者。智法是道。彼入内外无沙门。问戒行有何差别。答曰。戒是有漏行是无漏。复作是说。戒是学行是无学。三昧心独处有何差别。答曰。三昧是有漏。一心独处是无漏。三昧是学。一心独处是无学。复作是说。戒是增上戒三昧是增上心行术。增上智慧是谓见谛道。一心思惟道。是谓见谛道思惟道。甚深法此少入无外沙门也。复作是说。戒行是增上戒。三昧独处学增上心术者。学增上智慧此是智法如少所入无外沙门也。复作是说。戒三昧如所说。于戒是修行。谓学增上行。行术者是增上智慧。是谓学增上智慧。独处心思惟者。是谓学增上心。是谓知法少所入外无沙门也
有量无量集 能仁舍诸行
自谨慎内情 无明卵自坏
有量无量集者。有量是行报生有。诸行者是寿行舍之。能仁者是无学。能仁内乐者禅解脱三昧乐。三昧中自谨慎以空为首。三谨慎自谨慎成就。无明卵自坏者。犹如坏卵[革*莫]也。不复观卵[革*莫]如是世尊。舍寿命不观寿命行。或作是说。量者是人。无量者是余行也。行者受诸有行。内自乐者乐诸道也。余亦如是
若爱无住处 意渐得开解
彼爱能仁除 不知天及人
若爱无住处者。情放逸流驰。彼有二种爱见也。无住处若由爱若由是。意有二种。意爱意见也。渐者俱越二三爱尽。能仁行天及人所不知。能仁行天及人所不能知。复作是说。若爱无住处。爱是欲爱也。住处诸见也。意渐得开解者。意是有爱。渐是无明。有二爱尽。天及人所不能知。诸见无明尽
若内无嗔怒 有有获种稷
彼无恐畏恼 诸天不往见
若内无嗔怒者。自喜无嗔恚。有有获种稷者。中有有是谓有。于此间有。彼无恐畏恼者。善修空善明十二因缘。乐者四出要乐而成就。无恼者无有遗余也。财物之忧设有遗余。财物之中若得若失亦无愁恼。诸天不往见者。已取涅槃不见五趣。复作是说。若内无嗔恚者。现嗔恚尽。有有获种稷者。现其欲尽。彼无恐畏恼者。善无有忧现愚痴尽。诸天不往见者。无欲无嗔恚亦无愚痴。已所涅槃不见涅槃
人中等正觉 自训专正志
游行梵迹中 常乐心灭息
人中者。生于人中。等正觉者。尽觉知诸法。自训者。自然具。专正志者。得三三昧。游行梵迹者。敬尊法中心。常乐灭息者。诸三昧心得休息。害诸结心得休息。而乐其中
众人所敬仰 尽超一切法
诸天亦归命 是谓闻无著
众人所敬仰者。承事归命。尽超一切法者。越诸善法。犹如超诸偈颂。亦度诸不善法。诸天亦归命者。诸天亦承事归命。是谓闻无著者。彼从世尊闻。佛天人所供养也
一切结过去 于园越园果
于欲出要乐 犹如炼真金
一切结过去者。度九结是谓一切结过去。复作是说。度于三结过去也。于园越园果者。五欲为园。于彼爱尽越诸爱患。越诸结越有乐。于欲出要者。于欲解脱乐初禅。复次欲中出要乐净处乐。等乐其中。是谓于欲出要乐。犹如炼真金者。如金被炼无有秽垢极妙。如是如来已越于欲尽无诸漏
三佛名流布 犹如日除冥
于世第一尊 亦如安明山
三佛名流布者。功德声闻世尊四方上下。乃至阿迦尼吒天皆闻其声。犹如日除冥者。如日出时普照世间。冥皆为明无不蒙其恩。如是世尊已逮正觉。以光明普照三界。于世第一尊者。以此名为尊。彼一切为现照明。亦如安明者。如须弥山王于众山中极高最大。世尊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而作偈导
我当说其义 亦不作悕望
一切名龙者 实名为如来
我当说其义者。当龙功德。亦不作悕望。尊因陀摩那作是说。是无义语。尊摩醯罗作是说。不作诸众行。或作是说。不作怨仇。如所说亦无嗔恚而有所作。复作是说。亦不造…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