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62卷29頁碼:P0329
唐 玄奘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二十一 ▪第3页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亦有說欲色界中非定一切有中有者。此後思擇中有義中。當立定有破彼所說。或容彼在異類二生中間起故。名爲中有。非在二趣中間有故其本有等。無如是事。又經主言。此若趣攝。非中間故。是則不應名中有者。亦不應理。所以者何。設是趣攝。如前所釋。成中有故。中有非趣。前說理成。經主後言不堪爲證。此中上座作如是言。若許中有非趣所攝。彼即應說。離五趣外。別有能感中有起業。此無有失。是所許故。謂我宗中。許五趣體唯是無記。中有起業。唯是不善善有漏故。由是當知。離五趣外。別有能感中有起業。然此中有。即趣業果。謂業能招諸趣果者。此即能感往趣方便。往趣方便。即名中有。如同所許。化非化生。是一業果。如是應許趣非趣攝。一業所招。中般涅槃。由此成立。順定受業。已與果故。若別業果。生有等業。未與果故。應不能起永斷余結聖道現前。豈不生結彼已斷故。能起如是聖道現前。如契經說。應知如是補特伽羅。已斷生結。未斷起結。故不成證。如何二結同一地系。而前後斷。與理無違。故應思求彼經意趣。我今于此。審谛思求見彼契經。有如是意。謂依二斷說如是言。二斷者何。一得永對治斷。二得永不行斷。此中初斷。謂起結全生結少分。于色界貪。得永離故。于無色貪。未永離故。若第二斷。唯是生結。于欲色界。未離貪者。二時容有起結現行。謂住本有。發滿業時。及住中有。續中有時。異生位中。造牽引業。已能感此應所受生。彼對治力伏相續故。覺了生有深過患故。住本有中。不能現起能發生有圓滿業結。由此畢竟彼業不生。住中有中。彼無現起聖道障故。未至生處。便斷余結而般涅槃。由彼無容結生有故。第二生結永不現行。先已得彼非擇滅故。由此諸趣。與彼中有。是一業果。其理極成。又必應然。除在中有般涅槃者。無住中有不至生有而命終故。若別業果。應同所余別異業果。以何因故。諸受中有。必複至生。若余有情。在中有位。生有等業。亦已與果。何不同彼中般有情未至生處中有便死。此例不齊。以不還果是中般者。一切生結皆已斷故。與生相違。勝對治道已現行故。順彼受業。已與果故。不至生有便般涅槃。諸余有情。住在中有。生結未斷。又無違生勝治道故。順彼受業。雖已與果。而必當受生有異熟。諸業異熟。勢猛速故。然彼上座。覺慧衰微。于無過中。妄興過難。言若中有非趣所攝。彼即應說離五趣外。別有能感中有起業。勝智于中不應收采。如是總釋諸趣體已。次應別解一一趣名。那落名人。迦名爲惡。人多造惡。顛墜其中。由是故名那落迦趣。或近人故。名那落迦。造重罪人。速墮彼故。或複迦者是樂異名。那者言無。落是與義。無樂相與。名那落迦。或複落迦是救濟義。那名不可。不可救濟。名那落迦。或複落迦是愛樂義。不可愛樂。名那落迦。言傍生者。彼趣多分身橫住故。或彼趣中。容有少分傍行者故。又類多故。多愚癡故。名曰傍生。言餓鬼者。謂余生中憙盜他物。習悭貪等。又複多是所祀祖宗。又多希求以自存濟。又多怯劣。其形瘦悴。身心輕躁。故名餓鬼。人謂令天緣之起慢。我于此類善趣中尊或彼自心多增上慢。或多思慮。故名爲人。天謂光明。威德熾盛。遊戲談論。勇悍相陵。或複尊高。神用自在。衆所祈告。故名爲天。有作是言。阿素洛者。與諸天衆。違诤交通。言本是天。威德殊勝。由斯等故。天趣所收。谛現觀中。無堪能故。似非人故。多谄曲故。定非天趣。是鬼趣攝。與諸天衆。相違诤等。皆非證因。以不定故。且相違诤。非證天因。曾聞有人。共羅刹鬥。又聞羅刹與猕猴鬥。曼馱多王。破阿素洛。如斯等事。其類寔多。然諸天中。蘇陀味勝。阿素洛女。容貌端嚴。由是相侵。數興違诤。不由同趣。故彼非天。言互交通。亦不成證。現見貴賤亦互交通。諸耽欲人。重色非族。曾聞大樹緊那羅王。有女端嚴。名爲奪意。善財菩薩。納以爲妻。言本是天。亦不成證。是天帝釋。贊妻父言。諸贊美言。或實非實。重設支故。矯贊其父。谄愛發言。豈足爲證。又彼本住妙高山頂。爲天所逼。退就下居。言本是天。亦無有失。又彼傲慢。自謂是天。數與諸天興師相伐。釋天爲止。巧慰令欣。應時處言。設虛無過。威德殊勝。亦非證因。曾聞曼馱多王。威德勝于天故。難陀跋難陀等。雖是傍生。然其威德自在。勝諸天衆。故阿素洛。唯鬼趣收。亦非第六。曾不說故。然不說爲惡趣攝者。恐彼于佛。起毒惡心。因茲長夜受諸劇苦。又由訓詞。遮彼天攝。素洛名天。是自在義。阿是非義。顯彼非天。自在減天。名阿素洛又素洛者。謂極可愛。天極可愛。得素洛名。雖彼亦多受諸快樂。由多谄曲。非極可愛。有說。諸趣或體相雜。異趣相因。而生子故。如魚身者。鹿子仙人。自昔傳聞。其類無量。一身兩趣。故有相雜。彼說不然。自業趣定。而彼生緣有種種故。見非情內有有情生。豈彼一身。情非情攝。如庵羅女。因樹而生。喬答摩宗。因日光起。故相因有。非證雜因。傳說化生有因胎藏。既因胎藏。何謂化生。俗論多虛。不應依信。或異相托。理亦無違。鹿子仙人魚身者等。由滿業異形相不同。其實是人。故趣無雜。自余感赴。因果不同。思擇業中。當廣分別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