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記》十叁 ▪第5页
沙門釋光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解雲 複有說者若生欲界無定心故。不定心勝故。所發表能發無表。若生色界有定心故。不定心劣故。所發表不能發無表。廣如彼釋 問後念無表亦有依現大種而生。何故此文言過大生 解雲此文略故且約後念現行已去。故言過去大造。若具分別叁世不定。故婆沙一百叁十二雲。諸有對造色及隨心轉色隨在何世。即彼世大種造。若表所起諸無表色複有叁類造時不等。謂初刹那如有對等。各爲同世大種所造。若第二刹那若在過.現。俱爲過去大種所造。若在未來通爲現.未大種所造。後諸刹那過.現如前。若在未來通爲叁世大種所造 問造未來世別解脫戒。戒既未得雲何造耶 解雲造諸無表其義不定。或有得而不造。如未來隨心轉戒。或有造而不得。如未來別解脫戒。或有亦得亦造。如初念別解脫戒等。或有不得不造。謂除前相 問初念大種造後諸無表。爲即用彼造初念無表大種。爲別起大種造後無表 第一解雲造後諸無表即用造初念無表大種 若爾豈不一具四大造多色耶 解雲一四大種可不能造多有對色。造無礙色多亦無過 問若造多者所造無表同四大造。展轉相望應俱有因 解雲以無礙故可言造多。由時別故。非互果故。非俱有因。若作此解現在一四大種造彼現.未無表。以無有現大無現造色故。故婆沙一百叁十二雲。若成就現在大種彼現在所造色耶。答如是設成就現在所造色彼現在大種耶。答如是。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解雲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所以必成現所造色。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所以必成現在大種。以此。故知現無別大造未來無表 又解雲一具四大造初念無表。即于此時別有一具四大造彼後念諸無表色。故正理第二十解大種望所造色非俱有因中雲。謂有成就諸所造色非四大種。或有成就能造大種非所造色(以此文證有成能造非所造色。故知亦有現大無現造色懸造未來) 若作前解通後證雲。言有成能造非所造色者。此據初念造後無表。初念定成彼能造大故言有成就能造大種。爾時雖造未來無表。由未來故故言非所造色 若作後解通前證雲。言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者。從多分說故。據造有對故。若言通無表者。論說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豈有第二念現在所造無表有同時能造大種。以此故知據有對說。若作前解釋此文言言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者。現因有二。一親因。二疎因。若望現在有對色.及初念無表。同時大種即爲親因。若望第二念已去。現行無表身中大種即爲疎因 又解雲一具四大造初念無表。即于此時複別起衆多四大。懸造未來無表。刹那刹那四大別造 問若于初念起多大種念念別造。一期無表其數極多 如何現在一刹那身容彼衆多能造四大種 解雲異熟虛疎相容無失。引證釋通如第二家說。不能更述 問現身大種但能爲依者。爲是造身等大爲依。爲別起一類大種爲依 解雲即是造身等大爲疎依也。非生等五。問答廣如無表中說 問若過去大種名轉因。現在大種名隨轉因。何故婆沙一百叁十叁雲。有色現在非現在大種所造。謂現在大種。若色現在過去大種所造此複雲何。謂現在表所起無表過去大種所造。所以如前 問此無表色亦有現在所依大種。何故不說耶 答彼是轉依非造依故。此無表色有二種依。一是轉依。謂現在大種由彼力轉故。二是造依。謂過去大種由彼力造故。此中但說造依不說轉依。是故不說能造五因皆過去故 解雲此論雲過去大種名轉因者。是親轉因。婆沙言現在大種名轉依者。是疎轉依。轉謂相續轉。與此論隨轉名異義同
何地身語業至無漏隨生處者。此下第叁約地明能造。問及頌答
論曰至大種所造者。釋初句。有漏身.語業由有系縛故爲同地大種所造。又婆沙一百叁十四雲。問若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時。何處現前。有說眉間。有說鼻端。有說心邊。有說臍邊。有說足指。有作是說隨先加行安心處所是處現前。有余師說欲界大種粗。色界大種細。細入粗隙。如油入沙。然根本靜慮現在前時。色界大種遍身內起。若近分定現在前時。色界大種唯心邊起。有說近分定現在前時。色界大種亦遍身起。然長養身不如根本。如有二人俱詣池浴。一在池側掬水浴身。一入池中沒身而浴。二人用水雖俱遍身。然長養身入池者勝。問欲界身中先有間隙。色界大種來入中耶。答不爾。未來欲界身自有二種。一唯欲界大種。二色界大種雜。若時遇入色界定緣。彼唯欲界者便滅。色界雜者便生故。不可言先有間隙後來住中 廣如彼釋
若身語業至無漏生故者。釋後句。若身.語業是無漏者。隨身生此地應令起現前。即是此地大種所造 所以者何 以無漏法不墮界故。所以不用彼地大造 必無大種是無漏故。所以無有不系大造 由所依身力無漏界生故。所以用彼隨身大造
此表無表至大種所造者。此下第二諸門分別業。就中。一約類以明。二明性.界.地 此下第一約類以明 就中。一明執受.無執受類。二明五事類。叁明情.非情類。四明同異大類 此即問也。一問此表.無表其類是何。二問複是何類大種所造
頌曰至屬身有執受者。頌答中初兩句明諸無表。次兩句明散無表所依大種。次兩句明定無表所依大種。後兩句明諸表
論曰至依內起故者。釋初兩句。明其無表。今此頌中先辨無表。若定若散一切無表無變礙故皆無執受 于五類中亦等流性 頌說亦言。顯此無表有是刹那。謂初無漏苦法忍品俱生無表。不從同類因生故是刹那 所余無表皆等流性。謂同類因生故。非異熟因生故非異熟生。無極微集故非所長養。是有爲故非實 依內起故唯有情數。非依外故不通非情
于中欲界至大種所造者。釋第叁.第四句明散無表所依大種。欲散無表所依大種。于五類中同類因生故是等流性。非異熟因生故非異熟生。無別勝緣故非所長養。同類因生故非刹那。是有爲故非實 是有執受。故正理叁十五雲。散地無表所依大種有執受者。散心果故以有愛心執爲現在內自體故(已上論文)亦可毀壞。外物觸時可生苦.樂 故欲散七支非心隨轉。以無心時亦得戒故。又七相望非俱有因。非同一果故。所以七支各別大造 問何故大種不言情.非情 解雲無表已說是有情數。無非情大造有情色義准可知故不別說 又解既言執受顯定有情。無執受言通于非情。恐有所濫故無表中言有情也
定生無表至無差別故者。釋第五第六句明定無表所依大種。于五類中有所長養遇定勝緣故。故正理雲。何緣散地所有無表能造大種唯等流性。定地無表所長養生 以殊勝心現在前位必能長養大種諸根故。定心俱必有殊勝長養大種能作生因造定心俱所有無表。散地無表因等起心不俱時故。在無心位亦有起故。所依大種唯是等流。因等起心不能長養能生無表諸大種故(已上論文)以此故知無長養大種。非異熟因生故非異熟生。凡五類中等流者。異熟長養不攝名等流。造定大種長養攝盡故不別立等流大種。同類因生故非刹那。是有爲故非實 是無執受。故正理叁十五雲。所依大種無執受者。定心果故。必無愛心執此大種以爲現在內自體故。又此大種無有其余執受相故。名無執受(已上論文)身語七支一四大造所依大種如定心唯一無差別故。所以大種造隨心戒亦一四大造。欲散無表因等起心雖亦是一。非心隨轉各別大種造。又正理雲七支相望展轉力生。同一果故唯從一具四大種生。散此相違故依異大(已上論文) 所以不言有情者如前釋。或是長養已顯有情
應知有表至是有執受者。釋後兩句此明表業。于五類中同類因生故是等流 唯言簡余四種。非異熟因生故非異熟生。無別勝緣故非所長養。從同類因生故非刹那。是有爲故非實 表業有二。謂身及語 表若屬身扶根生故是有執受。表若屬語不扶根故是無執受 問若身表業是有執受。何故品類足論說諸表業是無執受 解雲論者意異。難爲會釋 又解品類表業據暫起在身。猶如客寄。心.心所法非能執受故雲表業是無執受。俱舍等論據多時起相續在身。心.心所法能執受故。故雲表業是有執受。各據一義並不相違 所以不言情.非情者依內起表已顯有情故不別說
余義皆與散無表同者。例。表四大同散無表能造四大。是等流性。是有執受。別異大生 又解是有情數。及能造大同散無表。故正理雲。余義皆與散無表同。謂有情數及依。等流。有執受。別異四大種起 問如婆沙一百二十二。說化語有兩說雲。有作是說彼是語業由心發故。有余師說彼非語業但名語聲。以所化身無執受故 前師意說雖無執受大種因生。由心發故。化語是業。後師意說化身無執受。即顯化語非從執受四大種生。既非執受四大種生。明知化語非業。但非執受大種生者皆非是業。若是業者執受大生。然無評家 化身是業.非業。雖未見文。准化語亦應有二說。此論爲依何說。解雲此論義當婆沙後師。以說表業執受大種生故
表業生時至爲不爾耶者。問。表業生時爲要破壞本異熟身形量。爲不爾耶
若爾何失者。答
若破壞者至二形量成者。雙征
有別新生至不破本身者。釋
若爾隨依至如何遍生表者。難。表業異熟二色並生應大于本。若不遍增如何遍生表
身有孔隙故得相容者。通。異熟虛疎身有孔隙。故得相容等流表色。故婆沙一百二十二雲。然表.無表依身而起。有依一分。如彈指。舉足等一分動轉作善.惡業。有依具分。如禮佛逐怨等舉身運動作善.惡業。此中隨所依身極微數量。表業亦爾。如表數量無表亦爾
已辨業門至差別雲何者。此下第二明性.界.地。就中一正明性.界.地。二明叁性所由 此下第一正明性.界.地結前問起。已辨業門或有二種謂思.思已業別。或有叁種謂身.語.意業別。或有五種謂身.語二各表.無表及思業別 此之五業。叁性.叁界.九地差別雲何
頌曰至以無等起故者。初一句叁性分別。後五句界.地分別
論曰至善惡無記者。釋初句。無表唯通善.不善性無有無記。所以者何。是強力心所等起故。以無記心勢微劣。不能引發強無表…
《俱舍論記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