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記》二十九 ▪第5页
沙門釋光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者。亦兼能緣五根行處及彼境界。六生喻經但據六根增上勢力。所引意識名爲六根。隨六根引各別緣境。以彼意識隨根說六。故說六根名樂求也。前後兩經明義各別。故此後經無違前失
又世尊說至境必同故者。論主又引第六經破 所達謂無間道 所知謂解脫道 或所達謂慧所達。所知謂智所知 皆是智慧所達知法。眼目異名。此經既說所達.知法。唯有爾所。無有我體。故知我體亦非所識。雖達與智是慧非識。以慧與識境必同故。我非所識
諸謂眼見至不應異釋者。論主又引第七經破。先敘妄計。後引經非。諸犢子部謂眼見我。破雲。應知眼根見所有色。于見非我妄謂見我。故彼便顛墜惡見深坑。故佛經中自決此義。謂唯于蘊假說爲我。如人經說。眼.及色爲緣生于眼識。叁和合觸俱起受.想.思。于中後四所謂眼識.及受.想.思。是無色蘊。觸攬叁成無別體故。故不別數。論主以經部義破。不同說一切有宗觸有別體。初眼及色名爲色蘊。唯由五蘊量。假說名爲人。契經即于此假名人中。隨義差別假立名相。或謂有情。有情識故。或名不悅。劫初時人見地味等沒心不悅故。從此爲名。或名意生。從意受生故。或名儒童善童子故。或名能養者。或名所養者。或名有命者。或名生者。是生數故。或是能生者。或是所生者。或名補特伽羅。謂數取諸趣故。亦自稱言我眼見色。複隨世俗說此具壽。謂具足壽命故。有如是天授等名。有如是婆羅門等種族。有如是迦葉波等姓類。乃至世尊恒敕依了義經。此經了義。不應異釋
又薄伽梵至是不可說者。論主又引第八經破。又薄伽梵告梵志言。我說一切有唯是十二處攝法皆盡。十二處外更無有法。若數取趣非是處攝。無體理成。若是處攝。汝不應言是不可說第五法藏以十二處是可說故
彼部所誦至此有實體者。論主又引第九經破。彼犢子部所誦契經亦言。諸所有眼。諸所有色。廣說乃至。諸所有意。諸所有法。廣說乃至。如來齊此施設一切。建立一切有自體法。此中無我。如何可說我有實體
頻毗娑羅至乃至廣說者。論主又引第十經證無有我體。如文可知 頻毗。此雲圓。娑羅。此雲貞實
有阿羅漢至應知攬諸蘊者。論主第十一引羅漢說證無有我。如文可知 世羅。此雲小山
世尊于雜至亦都不可得者。論主又引第十二經證無有我 婆拖梨。是西方小棗名。父母憐子以此標名 就十六句中。初兩句先聽欲說。後十四句正爲解釋 就正釋中。前兩句標章。後十二句別釋 就別釋中。前兩句釋依心染。後十句釋依心淨 就後十句中。前兩句總標。後八句別釋 結。謂蟠結難義 從因生法名有因法。余文可知 頌言無我。明無我體
經說執我至不能清淨者。論主又引第十叁經顯我無有。經說。執我有五種失。一謂起我見。二有情見。叁墮惡見趣。四同諸外道。五越路而行 于空性中心不悟入。釋起我見 不能淨信。釋有情見 不能安住。釋墮惡見趣 不得解脫。釋同諸外道 聖法于彼不能清淨。釋越路而行 又解言五失者。一謂起我見及有情見墮惡趣。二同諸外道執我。叁越正路而行。四于空性中心不悟入。不能淨信叁寶。不能安住四谛。不得解脫涅槃。五聖法于彼執我身中由惑覆障不能清淨
此皆非量者。犢子部非
所以者何者。論主征
于我部中曾不誦故者。犢子部答
汝宗許是至如何非量者。論主兩關征責
彼謂此說皆非真佛言者。犢子部答
所以者何。論主複征
我部不誦故者。犢子部答
此極非理者。論主非
非理者何者。犢子部問
如是經文至故極非理者。論主答。顯彼非理
又于彼部至經決判故者。論主複征。又于彼部豈無此經謂一切法皆非我性。若彼犢子意。謂此我與所依法不一不異故。說一切所依五蘊法皆非我。破雲。既爾應非意識所識。二緣生識經決判故。若我生意識。應從叁緣生
又于余經至想心見倒者。論主舉經征責犢子
計我成倒至何煩會釋者。犢子部答。計我成倒。說于非我橫計爲我不言于我計我。何煩會釋
非我者何。論主問
謂蘊處界者。犢子部答
便違前說至不一不異者。論主出過。便違前說我與色等蘊不一不異。若言蘊.處.界體非我者。如何言我不異蘊耶
又余經說至妄分別爲我者。論主又出過。經言計我于取蘊起。不言于我。故無依我起于我見。但非我法妄分別爲我。何得說言不言于我
又余經言至補特伽羅者。論主又出過。經言唯于五取蘊起。不言于我起。故定無我
若爾何緣至有如是色等者。此下大文第叁通難。犢子難雲。若言無我。何緣此經複作是說。我于過去世。有如是色等
此經爲顯至如聚如流者。論主通難。此經爲顯能憶宿生一相續身中假說于我有種種事。若見實我于過去生能有色等。如何非墮起有身見失。然聖知過去非是有身見 作斯征責。汝或應非撥言無此經。是故此經依總五蘊相續假我。言有色等 如聚。緣成假 如流。相續假。無有別體。假立其名
若爾世尊至可能遍知者。犢子部難。若無我者。世尊應非是一切智。無心.心所能知一切法。乃至。無我觀亦不知自性.相應.俱有法。刹那.刹那前後不同異生滅故。若許有我不刹那滅。多時經停可能遍知
補特伽羅至非由頓遍知者。論主通難。將通彼難。先破雲。我應常住。許心滅時我不滅故。我若不滅。如是便越汝所許宗我非常故。複正通雲。我等不言佛于一切。一刹那中能頓遍知故。名一切智者。但約前後相續多時有堪能故。謂得佛名。諸蘊相續成就如是殊勝堪能一切智德。才作意時。于所欲知境。無倒智起。名一切智。非于一念能頓遍知名一切智。故于相續中有如是頌 由約前後相續有能 如火漸能燒諸物非一刹那 如是一切智相續遍知 非由刹那頓遍知也 若依宗輪論。大衆部等。一刹那心相應般若。知一切法
如何得知至非我遍知者。犢子部問。如何得知約相續智說知一切法。非我遍知
說佛世尊有叁世故者。論主答。說佛世尊有叁世故。明知約相續說知一切法。非我遍知 彼計世尊以我爲體。是第五不可說法藏攝。非叁世法藏。故論主答。說佛世尊是叁世法藏。約智相續遍知一切。非我遍知
于何處說者。犢子部問。于何處說佛世尊有叁世耶
如有頌言至故定應爾者。許論主答。如經頌言。叁世諸佛滅衆生憂 故約相續名佛遍知。汝宗唯許蘊有叁世非數取趣。以數取趣是第五不可說法藏收故 故定應爾。謂定應說約叁世法。許約相續說。叁世諸佛。約智相續遍知一切。非數取趣。若數取趣。是世尊體。遍知一切。不應說佛有其叁世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俱舍論記》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