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記》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1卷41頁碼: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論記》叁十

  沙門釋光述

  破執我品第九之二

  若唯五取蘊至荷重擔者。犢子部師又引經難。論主若言唯五取蘊假名我者。何故佛說吾今爲汝說諸五取蘊重擔。取後重擔。舍前重擔。現荷重擔者。若無有我。于此經中。世尊不應作如是說荷重擔等

  何緣于此佛不應說者。論主卻征。何緣于此佛不應說

  荷重擔至曾未見故者。犢子部答。不應重擔五取蘊體。即名能荷。所以者何。謂曾未見于此重擔即名能荷。故知有我名爲能荷。蘊是所。取舍二種。略而不論

  不可說事至補特伽羅者。論主爲釋。就釋中先難。後釋 難雲。汝宗所立第五不可說法藏事。亦不應說。所以者何。亦曾未見故 又難。例釋。難雲能取重擔應非蘊攝。重擔自取曾未見故。此中難意。我是能荷即非蘊攝。取是能取。應非蘊攝 例釋雲。然經說愛因名取果重擔者。愛是能取。既即蘊攝 能荷蘊者亦應蘊攝。即于諸蘊上假立數取趣 然佛恐彼犢子部經。謂此我體是第五不可說法藏常住實有。故此經後佛自釋言。但隨世俗說此具壽有如是名。乃至廣說 衆多名字如上所引人經文句。爲令了此五蘊假我。可說無常非實有性 即五取蘊自相逼害得擔害名。前前刹那引後後故。故名爲荷者。此即前因能荷後果。故非實有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至邪見攝故者。犢子部又引經難。顯我實有 我定實有。經說撥無化生有情邪見攝故。化生有情即是實我。撥無邪見。明有實我

  誰言無有至修所斷故者。論主通難。誰言無有化生有情。如佛所言。化生中有我說有故。謂蘊相續能往後世。不由胎.卵.濕名化生有情。撥此中有無故邪見攝。化生五蘊理實有故 義便複征。又許此邪見謗補特伽羅 是何所斷。見.修所斷。理並不然。汝執實我非四谛攝故非見谛斷。又此邪見不應說言修所斷故

  若謂經說有至生世間故者。論主又牒計破。若謂經說有一補特伽羅生在世間我一.蘊蘊者。破雲。亦不應理。經言一我。此于總蘊中假說一我故。如世間說衆多極微。名爲一麻.一米。多谷麥等名爲一聚。多念音聲名爲一言 或汝立我應許有爲攝。以契經說生世間故。然宗不許是有爲攝

  非此言生如蘊斷起者。犢子部救。非此我生如蘊新起

  依何義說生在世間者。論主征問

  依此今時至取別位故者。犢子部答

  言我生者。依我今時舍前別蘊聚後別蘊。非新我生。如世間說習學祠祭得成就者。名能祠者生。毗伽羅論名爲記論。即是聲明論。習學記論得成就者。名記論者生

  以此二種取明論故名生。彼所習論名爲明論 又如世說初出家時名苾刍生。初入外道名外道生。以此二種取自威儀.自法式故名生。或如世說發白面皺名老者生。四大乖違名病者生。以此二種取別位故名生 上所言生據別得法。非初生也。我生亦爾。據取別蘊非我雜新生

  佛已遮故至故佛已遮者。此下論主破。此即引經破。經說有業有異熟。真實作者不可得故。謂能舍此前蘊。及能續余後蘊。唯除五蘊相續法假說名爲我。故佛已遮蘊外實我

  頗勒具那至取舍諸蘊者。論主又引經破。不說有實能取者。故無實我能取舍蘊

  又汝所引至亦如心等者。論主又約喻破。又汝所引祠者等生。其體是何。而能喻我 汝若執祠者是我。喻不極成。我不許有實我體故 若執祠者是心.心所。彼念念滅。新生故。取舍不成 若許祠者即是色身。亦如心等。彼念念滅。新新生故。取舍不成

  又如明等至爲喻不成者。論主又約喻破。又如明論等與祠者等身異。蘊亦應異我。如何言不異。老身.病身各與前位身有別異。亦應蘊與補特伽羅異 若言少身好身轉作身。便同數論變義宗。數論轉變如前已遣。故彼所引祠者生等爲喻不成

  又許蘊生至與蘊有異者。論主又破。許蘊新生非數取趣。則定許我異蘊及常。如何汝宗言不異蘊及非常耶 又我唯一。蘊體有五。甯不說我與蘊有異

  大種有四至不異大種者。犢子部反責。論主我一。蘊五。命我異蘊 大種有四。造色唯一。甯言造色不異大種

  是彼宗過者。論主答。是彼宗過。非關我事

  何謂彼宗者。犢子新問

  諸計造色至補特伽羅者。論主答。諸覺天等計諸造色即大種論 設如彼見應作是質。如諸造色即四大種 亦應即五蘊立補特伽羅。如何言我不即蘊耶

  若補特伽羅至命者即身者。犢子部難

  觀能問者至與身一異者。論主答。觀能問者阿邪世故。問者執一內我實體名爲命者。依此問佛與身一.異。我都無故。一.異不成。如何與身可記一.異。如不可言龜毛勒軟。龜毛本無何論鞕軟 古昔諸師已解釋斯蟠結難義 昔有已下。指事可知 庵羅樹。在西方城外生。非王宮有

  佛何不說命者都無者。犢子部問

  亦觀問者至佛不答有無者。論主答。亦觀問者阿世邪故。問者或于諸蘊相續。假謂命者。依之發問。佛若答無。彼墮邪見。故佛不說 何不爲說假名命者。彼未能了緣起甚深諸法理故。非是能受正法器故。佛不爲說假有命者 理必應爾。世尊說故 筏蹉此雲犢子。筏蹉外道請問世尊。我于世間爲有非有。佛不爲記。若記爲有違法真理。若說爲無增彼愚惑。彼便謂我先有今斷。便起斷見。以彼斷見對執有愚。此愚更甚以愚重故。謂執有我則墮常邊。若執無我便墮斷邊。執有過輕。執無過重。如經廣說。甯起我見如須彌。不起斷見如芥子。以起我見能修諸善故過是輕。以起斷見能造衆惡故過是重。故佛不爲說無我也 依如是不可說義故。經部中鸠摩邏多有是頌言。初頌總說。後頌別釋 觀爲見所傷。不爲說有 及壞諸善業。不爲說無 故佛說正法。不急不緩 猶如牡虎銜子相似。緩急得所。太急即傷。太緩即墮 佛若說有我。彼執真我有 則爲見所傷。見如牙利能傷人故。此釋初句 佛若說無我。彼撥俗我爲無 便壞業子。善業如子名善業子。釋第二句 依如是理故今論主複說頌言重攝前義。就四頌中。初兩句頌前命者與身不一不異。次六句頌前佛何不說命者都無。乃至彼墮邪見故佛不說者。就六句中。前兩句總頌。後四句別釋 恐彼問者撥無假我。佛亦不說命者都無。謂諸五蘊相續道中。有業有果假名命者。佛若爲說無有命者。恐彼問者撥假命者。亦爲無故。不說都無 第叁行頌前彼未能了緣起理故非受正法器。不爲說假有。世尊不說諸蘊之中有假命者。由觀問者無有力能悟解緣起真空理故。故不爲說 第四行頌前筏蹉經佛觀筏蹉意樂差別。彼問世尊有我.無我。佛不答彼有我.無我

  何緣不記世間常等者。犢子部問。何緣世尊不記世間常等四句

  亦觀問者至不爲定記者。論主亦觀問者阿世邪故。問者若執我爲世間。而問世尊。世間常耶.無常耶。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耶 以彼問者實我世間。我體都無故。四答皆非理。故佛不答 若複執言生死五蘊皆名世間。佛四經答亦皆非理。故亦不答 謂若世間常者則不可斷。無得涅槃。若是非常便自斷滅。不由功力勤勞修道感得涅槃 若答爲常亦非常者。于生死中定應一分有情無得涅槃。一分有情自證圓寂 若答非常非非常者。此世間亦應非得涅槃。非不得涅槃 又解非是非常故則應非得涅槃。非是常故則應非不得涅槃 非常非非常決定相違。便成戲論。何成答問 然依聖道可般涅槃。故四定記皆不應理 如外道離系子以手執雀問佛死.生。佛知彼心不爲定。若答言死。彼便放活。若答言生。彼便舍殺。故佛不答。此亦如是

  有邊等四至皆有失故者。論主例釋。若問世間有邊等四句。佛亦不記者。以同常等皆有失故

  甯知此四義同常等者。犢子部問

  以有外道至義與前同者。論主答。以有外道名嗢底迦。此雲能說。先問世間有邊等四。世尊不答。後設方便矯問世尊。爲諸世間常等皆由聖道能得出離。爲但一分出離。一分不出離耶 尊者阿難在于佛側。因告彼曰汝以此事已問世尊。世間有邊.無邊等四 今複何緣改邊.無邊等四。名爲常.非常等四。重問世尊 有邊是非常 無邊是常 亦有邊.亦無邊是亦常.亦非常 非有邊非無邊。是非常非非常 故知後四義與前同

  複以何緣至有等四邪者。犢子部問。複以何緣世尊不記如來死後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等四句耶

  亦觀問者至而發故者。論主答。亦觀問者阿世邪故。問者妄計已解脫我名爲如來。而發問故。以無實我故佛不答

  今應诘問至死後亦有者。論主反诘。今應诘問犢子部師。計有我者。佛何緣記有現在我。不記如來死後亦有我耶

  彼言恐有墮常失故者。犢子部答。恐墮常失故佛不記

  若爾何緣至非一切智者。論主難。若爾何緣佛記慈氏菩薩。及記第子未來世事。此豈非有墮常過失

  亦汝若言佛先見我。彼般涅槃已便不複見我。以不知故不記有者 破雲則撥大師具一切智。以不能知解脫我故 汝或應許不記由我體都無故 汝若謂佛見解脫我。而不說者 破雲則有離蘊過。計入涅槃蘊滅。我不滅故。及常住過。何得說言我與五蘊不異非常 汝若言已解脫我。佛見非見我俱不可說 破雲則應征言。不可說佛是一切智。不可說佛非一切智 或應征言。不可說佛是一切智。以不見我故。不可說佛非一切智。以見我故

  若謂實有至分明說故者。論主又牒計證破。汝若謂有我以契經言審谛而住。定執無我者。墮惡見處故者 破雲。此不成證。彼經亦說定執有我者。墮惡見處故。不應計我 對法師言。執我有無俱邊見攝。若執我有即墮常邊。若執我無即墮斷邊 論主許雲。彼師所說深爲應理。以執有.無墮常.斷邊。前筏蹉經分明說故。引說證成

  若定無有至補特伽羅者。犢子部難。引證成。若定無我。爲可說誰流轉生死。不應自流轉故。經說有情無明所覆。貪愛所系。馳流生死故定有我

  此複如何流轉生死者。論主問。此我複如何流轉生死

  由舍前蘊取後蘊故者。犢子部答。由我舍前蘊能取後蘊故。說我流轉生死

  如是義宗至流轉生死者。論主指同前破。複述正義。如燎原火雖刹那滅。而由前後相續不斷。說有流轉從此至彼。如是蘊聚上假說爲有情。愛.取爲緣。異熟果起相續…

《俱舍論記叁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