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教平心論》

「史傳部」經文2117卷52頁碼:P0781
元 劉谧撰

  《叁教平心論》上

  靜齋學士劉谧撰

  嘗觀中國之有叁教也。自伏羲氏畫八卦。而儒教始于此。自老子著道德經。而道教始于此。自漢明帝夢金人。而佛教始于此。此中國有叁教之序也。大抵儒以正設教。道以尊設教。佛以大設教。觀其好生惡殺。則同一仁也。視人猶己則同一公也。征忿窒欲禁過防非。則同一操修也。雷霆衆聩日月群盲。則同一風化也。由粗迹而論。則天下之理不過。善惡二塗。而叁教之意無非欲人之歸于善耳。故孝宗皇帝製原道辯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誠知心也身也世也。不容有一之不治。則叁教豈容有一之不立。無盡居士作護法論曰。儒療皮膚。道療血脈。佛療骨髓。誠知皮膚也血脈也骨髓也。不容有一之不療也。如是則叁教豈容有一之不行焉

  儒教在中國。使綱常以正人倫以明。禮樂刑政四達不悖。天地萬物以位以育。其有功于天下也大矣。故秦皇欲去儒。而儒終不可去

  道教在中國。使人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一洗紛纭轇轕之習。而歸于靜默無爲之境。其有裨于世教也至矣。故梁武帝欲除道。而道終不可除

  佛教在中國。使人棄華而就實。背僞而歸真。由力行而造于安行。由自利而至于利彼。其爲生民之所依歸者。無以加矣。故叁武之君欲滅佛。而佛終不可滅

  隋李士謙之論叁教也。謂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豈非叁光在天阙一不可。而叁教在世亦缺一不可。雖其優劣不同。要不容于偏廢欤。然而人有異心。心有異見。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儒家以正自處。又兼斥道佛。以爲異端。是是非非紛然淆亂。蓋千百年于此矣。吾將明而辨之。切以爲不可以私心論。不可以愛憎之心論。惟平其心念究其極功。則可以渙然冰釋也。蓋極功者收因結果處也。天下事事物物皆有極功。沾體塗足。耕者之事也。至于倉廪充實。則耕者之極功也。草行露宿。商者之事也。至于黃金滿籯。則商者之極功也。惟叁教亦然。儒有儒之極功。道有道之極功。佛有佛之極功。由其極功觀其優劣。則有不待辨而明者

  自今觀之。儒家之教。自一身而一家。自一家而一國。自一國而放諸四海彌滿六合。可謂守約而施博矣。若夫四海六合之外。則何如哉。其說曰。東漸西被訖于四海。是極遠不過至四海訖。則止于此。而更無去處矣。是儒家之教然也。故學儒者。存心養性蹈仁履義。粹然爲備道全美之士。而見諸設施措諸事業。可以致君。可以澤民。可以安國家而立社稷。可以扶世教而致太平。功成身老。名在青史。儒之極功如此而已。曾子曰。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蓋至于死則極矣

  道家之教。自吾身而通乎幽冥。自人間而超乎天上。自山林岩穴而至于渺渺大羅巍巍金阙。可謂超凡而入聖者。若夫天地造化之外。則何如哉。其說曰。大周天界細入微塵。是極大不過周天界。界則限于此。而外此者。非所與知矣。是道家之教然也。故學道者。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翹然于清淨寡欲之境。而吐故納新積功累行。可以屍解可以飛升。可以役鬼神而召風雨。可以贊造化而立玄功。壽量無窮快樂自在。道之極功如此而已。黃庭經雲。長生久視乃飛去。蓋至長生則極矣

  佛家之教。一佛出現。則以叁千大千世界爲報刹。姑以一世界言之。一世界之中有須彌山。從大海峙出于九霄之上。日月循環乎山之腰。而分晝夜。須彌四面爲四洲。東曰弗于逮。西曰瞿耶尼。南曰閻浮提。北曰郁單越。四大洲之中各有叁千洲。今此之世界。則閻浮提也。今此之中華。則南洲叁千洲中之一洲也。釋迦下生于天竺。乃南洲之正中也。須彌四旁上臨日月之處。謂之帝釋天。又上于虛空之中朗然而住。雲層四重天總名欲界。又上雲層十八重天總名色界。又上空層四重天總名無色界。如是叁界中諸衆生輩有生老病死。是爲一世界也。如此一千世界謂之小千。如此一千小千世界。謂之中千。即百萬也。如此一千中千世界。謂之大千。即百億也。以叁次言千。故雲叁千大千。其實一大千爾。一大千之中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如小錢一百萬貫。每一界置一錢。盡此一百萬貫。方爲大千世界。此一佛報刹也。一佛出現。則百億世界中有百億身。同時出現。故梵網經曰。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千百億釋迦。各接微塵衆。是之謂千百億化身也。以千百億化身。而化度千百億世界其中胎卵濕化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想非非想。皆令得度。是佛家之教然也。故學佛者。識五蘊之皆空。澄六根之清淨。遠離十惡修行十善。觀四念處行四正勤。除六十二見。而邪僞無所容。斷九十八使。而煩惱莫能亂。叁千威儀八萬細行無不謹守。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用熏修。其間爲法忘軀。則如割皮刺血書經斷臂投身參請。而不怯不疑。爲物忘己。則如忍苦割肉餧鷹舍命將身飼虎。而不怖不畏。錢財珍寶國城妻子。棄之如弊屣。支節手足頭目髓腦。舍之如遺脫。從生至生經百千萬億生。而此心不退轉也。從劫至劫經百千萬億劫。而此心愈精進也。由是叁祇果滿萬德功圓離四句。四句者。謂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絕百非。通達無量無邊法門。善入無量無邊叁昧。成就五根五力。具足叁達叁明。圓顯四智叁身。超證六通五眼。得四無礙辯而演說無窮。入四如意分而神通自在。八勝處八解脫常得現前。四無畏四攝法受用無盡。八聖道支十八不共法。不與叁乘同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微妙法身。過去塵沙劫未來塵沙劫無不洞見。現在塵沙界衆生塵沙心無不了知。圓明十號之尊。超出叁界之上。是爲一切種智。是天中之天。是爲無上法王。是爲正等正覺超諸方便成十力。還度法界諸有情。佛之極功如此而已。法華經雲。如來爲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普欲令衆生皆共成此道。蓋其大願大力。誓與一切含靈。皆證無上涅槃妙果者也。是故辨叁教者。不可以私心論。不可以愛憎之心論。惟平其心念究其極功。則知世之學儒者。到收因結果處。不過垂功名也。世之學道者。到收因結果處。不過得長生也。世之學佛者。到收因結果處。可以斷滅生死究竟涅槃普度衆生俱成正覺也。其優劣豈不顯然可見哉。故嘗試譬之。儒教之所行者。中國也。道教之所行者。天上人間也。佛教之所行者。盡虛空遍法界也。儒猶治一家威令行于藩牆之內。若夫藩牆之外。則不可得而號召也。道猶宰一邑政教及于四境之中。若夫四境之外。則不可得而控製也。佛猶奄有四海爲天下君。溥天率土莫非臣民。禮樂征伐悉自我出也。此叁教廣狹之辨也。學儒者死而後已。蓋百年間事也。學道者務求長生。蓋千萬年也。學佛者欲斷生死湛然常住。蓋經曆塵沙劫數無有窮盡也。儒猶一盞之燈光照一夕。鍾鳴漏盡則油竭燈滅也。道猶阿阇世王作百歲燈照佛舍利。經百歲已其燈乃滅也。佛猶皎日照耀萬古常明。西沒東升循環不息也。此叁教久近之辨也

  以是知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儒道二教世間法也。佛教則始于世間法。而終之以出世間法也。何以謂之世間哉。華嚴經曰。有天世間有人世間有琰摩王世間。是叁界之內。皆謂之世間也。有法于此。使人周回生死循環無已。不出乎叁界之內者。謂之世間法。一真覺性含裏十方。非叁界之所能系者。謂之出世間法。佛以五乘設教。前之二乘曰人乘天乘者。世間法也。後之叁乘曰聲聞緣覺菩薩乘者。出世間法也。人乘者五戒之謂也。一曰不殺。謂當愛生。不可以辄暴一物。不止不食其肉也。二曰不盜。謂非義不取。不止不攘他物也。叁曰不邪淫。謂不亂。非其匹偶也。四曰不妄語。謂不以言欺人。五曰不飲酒。謂不以醉亂其修心。持此五者。資之所以爲人也。儒家之五常即是其意也

  天乘者十善之謂也。一不殺。二不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是四者其義與五戒同。五曰不绮語。謂不爲飾非言。六曰不兩舌。謂語人不背面。七曰不惡口。謂不罵。亦曰不道不義。八曰不嫉。謂無妒忌。九曰不恚。謂不以忿恨于心。十曰不癡。謂不昧其善惡。兼修十善者。報之所以生天也。道家之九真妙戒即是其意也。人乘所以種人之因。天乘可以獲天之果。世間之法蓋在于此。是叁教之所均得也。若夫後之叁乘者。蓋導其徒超然而出世者也。使其善惡兩忘直趣乎真際。神而通之世不可得而窺者也

  或者徒見公孫弘之曲學阿世。祝欽明之五經掃地。楊子雲明太玄之妙而谄事漢公。許敬宗知帝丘之義而失身女主。是皆自儒家出也。鼠道士以子夜術欺東坡。林靈素以神霄夢惑徽廟。天上神仙鄭化基而實一庸流。地下神仙何得一而實一凡庶。是皆自道家出也。胡僧咒術不能殺傅奕。石佛現光不能欺程颢。佛齒靈矣而碎于傅奕之羊角。佛牙神矣而壞于趙鳳之斧钺。是皆自佛家出也。疊而觀之。則叁教之在中國。皆未能粹然一出于正。尚何區區于優劣之辨哉。抑不思吾之所論者。儒也道也佛也。儒以剛大正直教人。爲儒而所行多叛道者。是皆儒家之罪人也。道以清淨無爲教人。奉道而甘心于邪術者。是皆道家之罪人也。佛以好生爲心。不許以人足踐生草。而謂其說咒語以殺人可乎。佛以無相爲宗。不可以身相見如來。而謂其憑頑石以惑衆可乎。齒而可碎。石而非齒也。牙而可壞。僞而非真也。凡假托教門造妖設僞者。皆是佛家之罪人也。庸可執是以議叁教哉

  或者又徒見道家有化胡經。謂釋迦文殊。乃老子尹喜所化也。佛家有破邪論。謂佛遣叁弟子震旦教化。孔子乃儒童菩薩。顔回乃淨光菩薩。老子乃摩诃迦葉也。審如此則叁教優劣。豈易以立談叛哉。殊不知。二書之作。各欲尊己而抑彼。遂至于駕空而失實

  王浮作化胡經稱。老子尹喜欲化胡。成佛遂變身爲釋迦文殊。而後胡人受化也。抑不思佛生之年周昭王二十四年也。佛滅之年周穆王五十二年也。佛滅後叁百四十二年至定王時。老子始生于楚岵縣。爲周柱下吏。過函谷關見尹喜時。佛已示滅四百余歲。以後世之道而變身爲上世之佛。是乃道不足以化胡。必假佛以化胡…

《叁教平心論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