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09卷25頁碼:P0057
後秦 鸠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十

  第八 / 大智度 / 初品中放光釋論之余(卷第九) / 龍樹菩薩造 / 後秦龜茲國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奉 诏譯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上坐。于叁千大千世界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譬如須彌山王光色殊特衆山無能及者

  問曰。佛以何力故。于一切衆生中其德特尊光明威德巍巍乃如是耶。如轉輪聖王諸天聖人。亦有大力光明威德。何以獨言佛德特尊。答曰。此諸賢聖雖有光明威德有量有限。譬如衆星日光既出則沒不現。佛從無量阿僧祇劫集大功德。一切具足因緣大故果報亦大。余人無此。複次佛世世修諸苦行無量無數。頭目髓腦常施衆生。豈唯國財妻子而已。一切種種戒種種忍種種精進種種禅定。及無比清淨不可壞不可盡智慧。世世修行已具足滿。此果力故得不可稱量殊特威神。以是故言因緣大故果報亦大。問曰。若佛神力無量威德巍巍不可稱說。何以故受九罪報。一者梵志女孫陀利謗。五百阿羅漢亦被謗。二者旃遮婆羅門女。系木盂作腹謗佛。叁者提婆達推山壓佛傷足大指。四者迸木刺腳。五者毗樓璃王興兵殺諸釋子佛時頭痛。六者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七者冷風動故脊痛。八者六年苦行。九者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空缽而還。複有冬至前後八夜寒風破竹索叁衣禦寒。又複患熱阿難在後扇佛。如是等世界小事佛皆受之。若佛神力無量。叁千大千世界。乃至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光明色像威德巍巍。何以故受諸罪報。答曰。佛在人中生人父母。受人身力一指節力勝千萬億那由他白象力。神通力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是淨飯王子厭老病死苦。出家得佛道。是人豈受罪報爲寒熱等所困。如佛神力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法中。何有寒熱諸患。複次佛有二種身。一者法性身。二者父母生身。是法性身滿十方虛空無量無邊。色像端正相好莊嚴。無量光明無量音聲。聽法衆亦滿虛空。(此衆亦是法性身非生死人所得見也)常出種種身種種名號種種生處種種方便度衆生。常度一切無須臾息時。如是法性身佛。能度十方世界衆生。受諸罪報者是生身佛。生身佛次第說法如人法。以有二種佛故受諸罪無咎。複次佛即得道時。一切不善法盡斷。一切善法皆成就。雲何今實有不善法報可受。但憐愍未來世衆生故。現方便受此諸罪。複次如阿泥盧豆。與一辟支佛食故。受無量世樂。心念飲食應意即得。何況佛世世割肉出髓以施衆生。而乞食不得空缽而還。以是事故知佛方便。爲度衆生故受此諸罪。雲何方便憐愍未來世五衆佛弟子施福薄故。乞種種自活之具不能得。諸白衣言。汝衣食不能得。有病不能除。何能得道以益于人。是五衆當答。我等雖無活身小事。有行道福德。我等今日衆苦。是先身罪報。今之功德利在將來。我等大師佛入婆羅門聚落乞食。尚亦不得空缽而還。佛亦有諸病。釋子畢罪時佛亦頭痛。何況我等薄福下人。諸白衣聞已嗔心則息。便以四種供養供給比丘。身得安隱坐禅得道。是爲方便故非實受罪。如毗摩羅诘經中說。佛在毗耶離國。是時佛語阿難。我身中熱風氣發。當用牛乳。汝持我缽乞牛乳來。阿難持佛缽。晨朝入毗耶離。至一居士門立。是時毗摩羅诘在是中行。見阿難持缽而立。問阿難。汝何以晨朝持缽立此。阿難答言。佛身小疾當用牛乳。故我到此。毗摩羅诘言。止止阿難。勿謗如來。佛爲世尊已過一切諸不善法。當有何疾。勿使外道聞此粗語。彼當輕佛便言。佛自疾不能救安能救人。阿難言。此非我意。面受佛敕當須牛乳。毗摩羅诘言。此雖佛敕是爲方便。以今五惡之世故。以是像度脫一切。若未來世有諸病比丘。當從白衣求諸湯藥。白衣言。汝自疾不能救。安能救余人。諸比丘言。我等大師。猶尚有病。況我等身如草芥能不病耶。以是事故諸白衣等。以諸湯藥供給比丘。使得安隱坐禅行道。有外道仙人。能以藥草咒術除他人病。何況如來一切智德。自身有病而不能除。汝且默然持缽取乳。勿令余人異學得聞知也。以是故知佛爲方便非實病也。諸罪因緣皆亦如是。以是故言佛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

  爾時世尊以常身示此叁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是時首陀會天梵衆天他化自在天化自樂天兜率陀天夜磨天叁十叁天四天王天。及叁千大千世界人與非人。以諸天華天璎珞天澤香天末香天青蓮華赤蓮華白蓮華紅蓮華天樹葉香持詣佛所

  問曰。佛何以故。以常身示此叁千大千世界中一切衆生。答曰。佛欲說摩诃般若波羅蜜。入叁昧王叁昧。從足下相輪光明上至肉髻光焰大明。譬如劫盡燒時諸須彌山王隨次燃盡。是光明遍滿叁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皆悉大明。衆生見者畢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佛欲說般若波羅蜜。初神力。第二一切毛孔皆悉微笑。第叁放常光明面各一丈。第四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而笑。第五入師子遊戲叁昧。叁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第六佛坐師子座。現最勝身光明色像。威德巍巍。以此神力感動衆生。其有信者皆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中疑者示常身便得信解。而各說言。今所見者是佛真身。以佛力故此叁千大千世界中人。見佛常身遠近無礙。是時叁千大千世界衆生皆大歡喜言。此真是佛身。佛初生時初成佛時初轉法輪時。皆以此身如是思惟。此真是佛身。問曰。何以故。名爲淨居天梵世天。答曰。第四禅有八種。五種是阿那含住處。是名淨居。叁種凡夫聖人共住。過是八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天王。梵世天者生處有叁種。一者梵衆天。諸小梵生處。二者梵輔天。貴梵生處。叁者大梵天。是名中間禅生處。問曰。離欲是同。何以故有貴賤異處。答曰。初禅叁種。下中上。若修下禅生梵衆。若修中禅生梵輔。若修上禅生大梵。慈行亦如是。如妙眼師念言。我爲衆人說法皆生梵天中。我今不應與弟子同處。當修上慈。修上慈故生大梵天中。複次第一清淨心故。生大梵天中。問曰。何以故于四禅中。但說初後不說中間。答曰。初門離欲難故。最後微妙難得故。中間易入故不說。複次言梵世已攝色界。以第四禅第一妙故別說。複次以人多識梵天不識余天。是故但說梵天。以淨居天常憐愍衆生常勸請佛故。複次佛說法聲至梵天。佛得道時諸天展轉唱告乃至淨居天。以是故說初後不說中間。複次梵天近欲界故應聞。淨居天是色界主。是故應聞。譬如守門人識客。客至其主主則識之。中間無事故不說。複次二禅大喜叁禅大樂。喜樂放逸是故不說。問曰。何以名他化自在。答曰。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化自樂者。自化五塵而自娛樂故。言化自樂。兜率名知足天。夜摩名善分天。第二名叁十叁天。最下天是四天王諸天。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叁十叁天城。須彌山邊有山。名由揵陀羅。高四萬二千由旬。此山有四頭。頭各有城。四天王各居一城。夜摩等諸天七寶地。在虛空中有風持之令住。乃至淨居亦複如是。如是諸天見佛身清淨大光明。淨持諸供具水陸諸華。陸地生華須漫提爲第一。水中生華青蓮華爲第一。若樹生華若蔓生華。是諸名華種種異色種種香熏。各持天華來詣佛所。以此諸華色好多香柔軟細滑。是故以此爲供養具。雲何爲天華。天華芬熏香氣逆風。諸天璎珞懸在佛上。天澤香以塗佛地。天末香以散佛上。天蓮華青赤紅白。何以無黃。黃屬火。火非水華所宣故。天寶蓮華琉璃爲莖。金剛爲臺。閻浮那陀金爲葉。柔軟且香。並天樹葉香持詣佛所。問曰。若諸天供養應持天華。人及非人雲何得天華。答曰。佛以神足放大光明地六種震動。諸天雨種種妙華。滿叁千大千世界。以供養佛。是人非人或取此華而以供養。複次天竺國法名諸好物皆名天物。是人華非人華。雖非天上華。以其妙好故名爲天華。是故言人非人持諸天華。是則無咎

  是諸天華乃至天樹葉香以散佛上

  問曰。何以以華散佛身上。答曰。恭敬供養故。又佛光照皆遙見佛。心大歡喜供養佛故。皆以諸華而散佛上。複次佛于叁界第一福田。以是故華散佛上

  所散寶華于此叁千大千世界上在虛空中化成大臺

  問曰。何以化作此臺在虛空中。答曰。所散華少而化爲大臺。以示衆生因少果多。問曰。何以故臺在虛空中住而不墮落。答曰。佛以神力。欲示衆生令知佛爲福田得報不失。乃至成佛其福不滅

  是華臺邊垂諸璎珞雜色華蓋五色缤紛。是諸華蓋璎珞遍滿叁千大千世界

  問曰。若佛自有神力。何以因所散華而變爲臺。答曰。欲令人心信清淨故。是人見所供養變成此臺心大歡喜。因歡喜故得大福德

  以是華蓋璎珞嚴飾故。此叁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及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皆亦如是

  有人言。轉輪聖王四世界主。梵天王千世界主。佛叁千大千世界主。是語非實。以是故佛所變化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叁千大千世界。及十方衆生各各自念。佛獨爲我說法不爲余人

  問曰。佛以一身示叁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今諸衆生何以各各見佛在前說法。答曰。佛有二種神力。一者一處坐說法。令諸衆生遠處皆見遠處皆聞。二者佛在一處說法。能令一一衆生各自見佛在前說法。譬如日出影現衆水。複次衆生不同。有人見佛身遍叁千大千世界而得淨信。有人各各見佛在前說法。得心清淨信樂歡喜。以是故佛今各各在前而爲說法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熙怡而笑。光從口出遍照叁千大千世界。以此光故。此間叁千大千世界中衆生。皆見東方恒河沙諸佛及僧。彼間恒河沙等世界中衆生。亦見此間叁千大千世界中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問曰。佛上已多放光明。今以何故複放斯光。答曰。先放光明各各有事如先說。今以彼此衆會兩未相見故。以光明神力。令彼此世界一切大會兩得相見。問曰。如弟子中天眼第一大阿羅漢長老阿泥盧豆。暫觀見小千世界。谛觀見二千世界。大辟支佛暫觀見二千世界。谛觀見叁千大千世界。今一切人雲何能見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答曰。是佛神力令彼得見。非衆生力也。設阿羅漢及辟支佛等。亦以佛力故所見無限。譬如轉輪聖王飛行。一切營從及諸象馬衆畜皆亦隨去。今佛神力故。衆生雖在遠處亦得相見。又如…

《大智度論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